文化傳承,留住永昌的底蘊

盛世永昌 發佈 2022-11-15T14:35:23.333479+00:00

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繫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深厚滋養。我國是世界文物大國,文物資源豐富多樣,要在保護中傳承,把文物合理用起來,讓文物活起來,使文物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需要。

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繫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深厚滋養。我國是世界文物大國,文物資源豐富多樣,要在保護中傳承,把文物合理用起來,讓文物活起來,使文物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需要。

永昌縣地處河西走廊東段,祁連山北麓,阿拉善台地南緣,是古代絲綢之路的咽喉要衝和文化重鎮,素有「控扼甘涼」 「西北之孔道」之稱,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積澱,賦予了永昌獨特的文化魅力。全縣現登記古遺址、古墓葬、古建築、石窟寺及石刻、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等不可移動文物247 處,明長城資源 185 處,漢長城資源 65 處。有縣級文物保護單位50 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15 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12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 處。縣博物館館藏文物達 5782件,其中一級文物 5件,二級文物32件,三級文物264件,古籍善本 11261本。

近年來,永昌在文物保護的路上也有了一些成果,傳統優秀文化得到了保護傳承。北海子塔晉升為第八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三溝魁星閣和紅西路軍紀念館晉升為省級文保單位;省政府公布我縣長城建設保護地帶和控制範圍,縣政府公布《永昌縣不可移動文物安全直接責任單位名單》;完成金昌市長城國家文化公園(永昌段)建設項目、永昌鐘鼓樓消防工程、三溝魁星閣保護修繕、明長城搶險加固、明長城圍欄保護、縣博物館安防監控報警系統改造工程和博物館陳列布展工程;啟動博物館新館建設項目、鸞鳥城址修復項目。完成永昌「卍」字燈俗搶救性記錄,永昌手工地毯製作技藝、制氈技藝成功申報進入第四批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公布第五批縣級非遺代表性項目;獲批全省首批文化遺產「歷史再現」工程示範性博物館2個、全省第三批「歷史再現」博物館1個、全市第二批「歷史再現」博物館1個,建成永昌「卍」字燈俗非遺展廳、永昌木偶傳習所、永昌皮影傳習所和毛卜喇「時代印象」鄉村記憶博物館,成立了永昌縣驪靬文化研究中心。

方寸之間越千年,文物不僅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寶貴資源,也是一種熔鑄了深沉家國情懷的精神符號,是時間和歷史的偉大見證。保護歷史文化遺產,有助於增進文化認同、增強文化自信。當下人們保護文物的每一份努力和成就,都將在歷史長河中得到彰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