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岸甦醒,在限制中以藝術重建聯結的未來

藝術眼artspy 發佈 2022-11-21T20:07:47.784178+00:00

ng單元,菲利普·考爾伯特《氣模龍蝦泉》,第九屆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現場,2022。儘管疫情防控等原因使博覽會的呈現在多方面受到限制,但在為期三天匯聚世界前沿藝術實踐的碎片化閃光中,我們依然得以窺見藝術何以對抗不確定時刻的韌性與生命力。

11月10日,第九屆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以下簡稱「西岸藝博會」)在上海西岸藝術中心如期開幕。面對今年全國各地博覽會由於疫情無限延期甚至取消,年底於上海同期開啟的西岸藝博會與ART021上海廿一當代藝術博覽會(以下簡稱ART021)可被視為今年至目前為止唯二成功揭幕的兩檔博覽會,眾多參展商的期待也由往年對於銷售業績的憧憬轉為最基本的「希望博覽會可以順利舉行」——儘管ART021在揭幕第二日即宣布由於疫情防控需要而中止舉辦,西岸藝博會也在隨後的11月13日公眾日宣布暫停開放。

第九屆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現場,2022

第九屆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現場,2022

今年的西岸藝博會共匯聚來自19個國家、43個城市的逾百家畫廊與機構參展。畫廊單元共78家畫廊參展,其中包括37家首次在海外成立的畫廊。由於抵達大陸的國際和香港人士仍需接受為期一周的酒店隔離,儘管今年國際畫廊的參展比重與去年基本持平,但與前疫情時代的的90多家相比仍有所下降。

除畫廊單元外,呈現公共藝術的AI PLAZA xiàn ch?ng單元、多元機構參與的perspective視角單元、聚焦影像藝術的DREAM video影像單元、線上展覽單元WESTBUND ONLINE以及眾多論壇活動也與博覽會同期進行。

AI PLAZA xiàn ch?ng單元,菲利普·考爾伯特《氣模龍蝦泉》,第九屆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現場,2022

喬斯林·沃爾夫畫廊展位,第九屆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現場,2022

「希望人們在當代藝術中被引人入勝的藝術新發現所吸引,同時暫時放下我們所處時代的限制。」參展畫廊喬斯林·沃爾夫畫廊(Galerie Jocelyn Wolff)的亞洲總監Gaia Musi在參展前接受西岸藝博會的採訪時說。儘管疫情防控等原因使博覽會的呈現在多方面受到限制,但在為期三天匯聚世界前沿藝術實踐的碎片化閃光中,我們依然得以窺見藝術何以對抗不確定時刻的韌性與生命力。

Thaddaeus Ropac展位,第九屆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現場,2022

貝浩登展位,第九屆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現場,2022

來自國際雙年展的藝術碎片

傳統的精神之器

「很多朋友錯過了自由出行去世界各地觀看當代藝術的機會,這給今年的博覽會帶來了新的興奮點。」賽迪HQ畫廊的畫廊主Sadie Coles表示。賽迪HQ畫廊在畫廊展位帶來了于吉最新創作的一組「石肉」系列雕塑,該系列在2021年參加了新美術館三年展「軟水硬石」(Soft Water Hard Stone)。在博覽會展出的三件最新作品中,藝術家在這些作品的表面中融入了幾層肥皂,其肌膚般的質地產生了一種肉感和溫度的對比。

賽迪HQ畫廊展位,第九屆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現場,2022 圖片來源:賽迪HQ畫廊

于吉由愛彼當代藝術創作項目(Audemars Piguet Contemporary)委託創作的作品《石頭、藤壺、核》也在博覽會中同期揭幕,該項目由策展人李棋策劃,包括雕塑、錄像和行為表演,著眼於水的意象,並探索時間的流逝以及人類對自然世界的介入。

《石、藤壺、核》,于吉,2022年。由愛彼當代藝術創作項目(Audemars Piguet Contemporary)委託創作。?圖片由藝術家、賽迪HQ畫廊、馬凌畫廊、愛彼共同版權所有

2022年是國際藝術世界活躍的一年,第59屆威尼斯雙年展、第十五屆卡塞爾文獻展、第五屆愛知三年展先後揭幕,在本次博覽會中,眾多畫廊在展位中帶來了活躍在今年此起彼伏的雙年展中的藝術家們的全新與近期創作,呈現前沿的藝術發聲。

佩斯畫廊的展位呈現了本屆威尼斯雙年展瑞士國家館代表藝術家拉蒂法·埃查赫(Latifa Echakhch)的新畫作。在本屆威尼斯雙年展中,埃查赫與打擊樂手、作曲家亞歷山大·巴貝爾(Alexandre Babel)以及策展人弗朗切斯科·斯托基(Francesco Stocchi)合作帶來展覽「音樂會」(The Concert),通過使用往屆雙年展中的回收材料並從民間雕塑和習俗中獲得靈感,試圖創造一種類似「離開音樂會」的體驗。

佩斯畫廊展位,第九屆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現場,2022 圖左:路易斯·內維爾森,《Untitled》,1976-78 右:拉蒂法·埃查赫,《夜晚時光(如西姆·烏所見)》,2022 前:索爾·勒維特,《水平遞進 7 號》,1991 圖片來源:佩斯畫廊

埃查赫此次在佩斯畫廊展位呈現的的畫作《夜晚時光(如西姆·烏所見)》靈感來源於由其攝影師好友捕捉的朋友們的夜生活影像。以濕壁畫方式創作的畫面在水泥凝固後被藝術家密集地切割,在構圖中留下裂縫和空隙,使其呈現出如碎片般的身體圖像。

在佩斯畫廊展位呈現的一件來自藝術家路易斯·內維爾森(Louise Nevelson)的歷史作品同樣使用藝術家慣常運用的回收廢棄木材進行創作。內維爾森的作品還出現在今年威尼斯雙年展5個膠囊單元之一「賽博格的誘惑」(Seduction of the Cyborg)中,這一系列的作品呼應了抽象表現主義和色域繪畫對巨大規模的迷戀,並使用藝術家所熱衷的啞光黑漆進行上色,以對更為宏觀的社會、宗教和個人問題作出回應。

戶爾空間展位,第九屆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現場,2022 圖片來源:TANC

戶爾空間與托馬斯·舒爾特畫廊(Galerie Thomas Schulte)在本屆西岸藝博會的聯合展位帶來了一件瑞貝卡·霍恩(Rebecca Horn)的動態雕塑《兩隻眼睛的》(Der Zwei?ugige,2019):清風拂過,樹葉晃動,吹落在沙灘上久置的海螺。霍恩的作品也出現在今年威尼斯雙年展「賽博格的誘惑」單元。在西岸博覽會的展位現場,表演者口中緩緩呼出的煙氣縈繞穿過范尼·吉奎爾(Fanny Gicquel)的玻璃雕塑,是新一代創作者延續霍恩步伐展開的又一次身體延展實驗。

去年首次參展的喬斯林·沃爾夫畫廊(Galerie Jocelyn Wolff)今年繼續在展位帶來米利亞姆·卡恩(Miriam Cahn)的畫作,在今年於威尼斯雙年展「夢想之乳」主題展中呈現後,藝術家將在明年於巴黎東京宮舉辦個人回顧展。展位的其他亮點還包括曾獲得2017年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最佳藝術家金獅獎的弗朗茨·艾哈德·沃爾特( Franz Erhard Walther)創作於1992 年的織物雕塑,以及在今年參加第五屆愛知三年展的藝術家二人組普林茨·古拉姆(Prinz Gholam)創作的一件由50枚石頭組成的「石頭面具」繪畫。

普林茨 · 古拉姆,《Ostia(奧斯提亞)》,2020-2021 圖片來源:喬斯林·沃爾夫畫廊

2022,來自女性的藝術與行動

傳統的精神之器

女性藝術家近年在國內與國際中的實踐日益得到更大的關注,這不僅體現在今年威尼斯雙年展對女性藝術家的大幅度傾斜,也包括大型機構、美術館對女性藝術家的更多聚焦。於此同時,回顧2022年包括美國最高法院推翻羅伊訴韋德案、伊朗女孩瑪莎·阿米尼(Mahsa Amini)在德黑蘭被警察逮捕關押期間死亡等一系列社會事件,在愈發下沉的世界中,來自女性的藝術與行動顯得更加擲地有聲。

佩斯畫廊在展位帶來洛伊·霍洛韋爾(Loie Hollowell)的首個NFT藝術項目「Contractions」,該項目於10月28日在佩斯畫廊的生成藝術平台Art Blocks上首次發布,由280個獨一無二的NFT作品組成,反映了懷孕期的平均日數,並一共呈現11個場景:閉合的球體意味著懷孕分娩在即的階段,球體中心的開口代表生產過程中女性需使力分娩時宮頸擴張的不同程度——每個程度差距約10厘米。

Loie Hollowell, Contractions, 2022 ? Loie Hollowell

霍洛韋爾表示,她對NFTs仍然「有些懷疑」,但在今年美國最高法院推翻羅伊訴韋德案後,霍洛韋爾收到NFT平台Art Blocks的邀請並創作了這一系列的作品。作品銷售收入的四分之一將捐給兩個美國非營利組織:中西部援助聯盟(Midwest Access Coalition),一個位於中西部的實用墮胎基金,以及ARC Southeast,它為美國南部六個州尋求生殖護理(包括墮胎服務)的人提供資金和後勤支持。

根據《藝術新聞》(國際版)的報導,伴隨威尼斯雙年展今年對女性藝術家的關注,更多商業畫廊開始代理曾經在歷史中被疏忽的女性藝術家,尤其是年長的女性藝術家,以重新挖掘她們的商業價值。

卡羅琳·沃克作品在史蒂芬·弗里德曼畫廊展位,第九屆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現場,2022 圖片由 SFG 畫廊提供

史蒂芬·弗里德曼畫廊(Stephen Friedman Gallery)在今年簽約了兩名女性藝術家:安妮·羅森斯坦(Anne Rothenstein)與卡羅琳·庫恩(Caroline Coon),兩位藝術家都年逾古稀,並且此前從未被畫廊代理。在本次西岸藝博會的展位中,畫廊帶來了包括安妮·羅森斯坦、卡羅琳·沃克(Caroline Walker)、莎拉·鮑爾(Sarah Ball)、瑪瑪·安德森(Mamma Andersson)在內眾多跨越代際的女性藝術家的肖像繪畫。

卡羅琳·沃克的作品專注於展現生活在當代社會中的人物。她的「電影繪畫」時常刻畫女性所從事的被忽視的工作,以及她們所居住的生活空間。博覽會開幕前兩日,沃克在亞洲的首次機構個展「被看見的女性」在上海K11開幕,展覽以沃克的40餘幅繪畫作品,通過探索「局外人的客觀視角」和「放大當事人體驗」之間的邊界,以引發公眾重新思考與討論那些日常生活中被忽視、或被認為理所當然的女性職業與個體價值。

大田秀則畫廊展位,第九屆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現場,2022

今年於上海藝術季揭幕的眾多機構展覽都帶來了強有力的女性發聲。在與西岸藝博會舉辦地西岸藝術中心一街之隔的西岸美術館,美術館與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陳合作項目「她們與抽象」追溯由女性藝術家視角書寫的西方20世紀抽象藝術史,將一些鮮為人知的藝術家的作品呈現於世人眼前,重估女性對抽象藝術的重要貢獻。

在本次博覽會中,更多畫廊帶來了女性抽象藝術家活躍在當下的藝術實踐。大田秀則畫廊在展位呈現了一件近年在二級市場飽受追捧的印尼藝術家克里絲汀·艾珠(Christine Ay Tjoe)的畫作;白立方在展位呈現了朱莉·梅雷圖(Julie Mehretu)、瑪格麗特·玗牡(Marguerite Humeau)的抽象畫作,以及來自周力今年在法國普羅旺斯Chateau La Coste呈現的「水與夢」系列,SGA滬申畫廊同樣在展位帶來了來自周力今年在深圳坪山美術館個展「桃花源·跡」中呈現的「桃花源」系列的創作。該系列以粉色為主題,最初的靈感來自藝術家懷孕時期,是對新生命的期待,也是周力面對疫情兩年以來在現實活動受限的情況下,自然的療愈和個人內在的生命力在畫面中無意識的流淌。

SGA滬申畫廊展位,第九屆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現場,2022

MASSIMO DE CARLO畫廊帶來了已故抽象藝術家卡拉·阿卡迪(Carla Accardi,1924-2014)1964年的畫作,以藍色與銀色蛋彩顏料呈現的象形符展現義大利戰後藝術革新的活力。同樣值得關注的還包括畫廊展位呈現的生於1956年的中國藝術家閆平的充斥生活氣息的具象畫作《這世界那麼多人(好友圈)》(2022),作品以全家福的形式展現了好友間的親密情誼和幸福之感。

MDC畫廊展位,第九屆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現場,2022

西岸:一次久違、短暫的甦醒

傳統的精神之器

博覽會的參展及參觀流程仍然處於嚴格的疫情防控規則之下:「三天三檢」,並且最後一次須為上海本地24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報告。查驗行程碼、核酸檢測報告與健康碼、核對本人身份信息等繁複的入場流程造成了博覽會VIP首日入口處大量參觀者的等待。

作為西岸藝博會的常客,位於西岸的東畫廊今年缺席博覽會,但在國際藝博會中表現活躍,先後參加弗里茲首爾與弗里茲倫敦。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國際畫廊將目光投向首爾,厲蔚閣、格萊斯頓畫廊等今年缺席西岸藝博會的畫廊紛紛出現在弗里茲首爾的現場。

白立方展位,第九屆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現場,2022

「香港與中國大陸是亞洲藝術市場最要的兩個區域,但由於疫情的關係使大家的出行變得困難,而首爾是目前來說歐洲、美國、與亞洲的藏家都能輕鬆抵達的目的地。我們在中國大陸的業務本身目前並沒有受到影響,但由於周邊國家已經開放,中國本土的藏家或許仍然處於觀望之中,這次參觀博覽會的人感覺相對少一些。但今年雖然出行困難,我們還是見到了來自北京、深圳和上海周邊的資深藏家。」在今年同時參加西岸藝博會與ART021的白立方畫廊亞洲區總經理Wendy Xu表示。

「在不確定的時期保持積極的狀態、信心和信念是非常重要的。其實對比過去兩年14+7的隔離政策,今年7+3已經好了很多。往年只有我一個人來上海,今年很開心我們多了兩位同事可以一起從香港過來。經歷疫情,我們的團隊已經非常適應全球遠程協作,包括策展、布展,一如既往以最好的狀態呈現高質量的展位和作品。」豪瑟沃斯(Hauser&Wirth)資深總監蔡荔馨表示。豪瑟沃斯在西岸藝博會展位以個展的形式呈現了德國戰後重要藝術家岡瑟·弗格(Günther F?rg,1952-2013)的30餘件作品,博覽會首日已有8件售出。蔡荔馨說,今年展位的到訪者以上海本地藏家為主,部分無法到達現場的藏家「也在開展後通過線上圖片、資料分享,視頻連線等方式很快做了購藏決定。」

豪瑟沃斯展位,第九屆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現場,2022

以個體熱忱與信念對抗波動當下的參展商們還能堅持多久?藝術作為獨立與內化的果實仍在時代的縫隙中繼續生長,但與總體經濟及社會環境掛鈎的藝術市場卻從來不是自發性的產物。同時也很少有人會忘記,環繞西岸藝術中心的畫廊、藝術家工作室在今春的風波中,是最後一批解封的區域。

艾可畫廊今年在展位帶來藝術家萬楊的個人項目,其中部分作品完成於藝術家封控期間。全心投入藝術的創作對於處於上海封控期的許多藝術家而言或許都是唯一觸手可及的排遣通道。艾可畫廊由於疫情,今年一共僅舉辦了兩檔展覽,而這也是今年大部分上海畫廊共同面對的現狀。

艾可畫廊展位,第九屆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現場,2022

西岸藝博會的如期開幕以及周邊同期揭幕的機構、畫廊、藝術空間展覽使「西岸文化走廊」重歸繁忙——西岸美術館的兩檔新開展覽「她們與抽象」和「胡曉媛: 沙 徑 」(在11月10日展覽揭幕後,美術館於13日宣布臨時閉館,11月16日美術館已重新開放)、上海油罐藝術中心的兩檔新展「安德羅·維庫亞:噴泉中的海豚」與「本特·艾克曼斯」、喬空間展覽「袁遠:樹冠之下」、池社新展「路德維克·恩科斯 (Ludovic Nkoth):STOPOVER」、上海攝影藝術中心展覽「尼克·勃蘭特:黎明破曉前」,以及香格納畫廊正在進行的徐震?個展「走神」、東畫廊的章佩芸個站「在園中」、艾可畫廊的姜琤個展「形同陌路的時刻」……與一眾展覽開幕帶來的久違復甦之息伴隨的是11月10日同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公布的進一步優化疫情防控工作的二十條措施,以及石家莊開始取消大規模核酸檢測及查驗在人群中引發的熱烈討論。試圖抓住希望的人們將其視為鬆動的信號,但一切仍在未知之中。

(文章來源於TANC)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