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建築的分類

四合院設計 發佈 2022-11-22T06:05:09.215188+00:00

從類型上看,中國的古代建築大體可分為宮殿、陵墓、寺廟和民居。

從類型上看,中國的古代建築大體可分為宮殿、陵墓、寺廟和民居。

宮殿建築是達官貴族所居住的場所,古代皇帝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彰顯自己的地位,突出皇權的威嚴,滿足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的享受而建造的規模巨大、氣勢雄偉的建築,其特點就是高、大、深、嚴,主要分為「前朝後寢」兩部分,「前朝」是帝王上朝治理國政,舉行大典的地方,「後寢」是皇帝與妃子們生活居住的場所。

陵墓建築大多依據自然地形靠山而建,布局大都是四周築牆、四面開門、四角建造角樓,且陵前建有甬道,甬道兩側有門閥石人,石獸雕像,陵園內有松柏蒼翠,顯示已逝帝王威嚴的同時增添一份肅穆氣氛。

寺廟建築由於其特定的宗教信仰背景,一般都是呈現和諧、寂靜、神秘等特點,正如「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所說,寺廟多建於都市或者是名山,是為了營造出美妙的自然和人文環境,讓人能夠在和諧的氛圍中親近宗教信仰。

民居建築是反映家庭和睦、親情融洽的居家文化,通常都顯得古樸溫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