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世界建築》:遍覽環球建築風情,輕鬆讀懂凝固的藝術

有書至美 發佈 2022-11-22T20:04:46.167502+00:00

畢竟所謂經典,從另一個角度看,是人類物質史或精神史發展的過程中,最優秀的心智和技藝的產物。從法老的金字塔、濕婆的聖域、古希臘羅馬的神廟、燦爛的文藝復興建築到裝飾藝術、現代與後現代,從古老的埃及、波斯帝國、一衣帶水的朝鮮、日本到西方風格的歐洲,多姿多彩的世界建築在不同時空中大放異彩。

正如歌德所說:「建築是凝固的音樂。」美學的風向時常在變,但經典元素難以超越。畢竟所謂經典,從另一個角度看,是人類物質史或精神史發展的過程中,最優秀的心智和技藝的產物。


獅身人面像


從法老的金字塔、濕婆的聖域、古希臘羅馬的神廟、燦爛的文藝復興建築到裝飾藝術、現代與後現代,從古老的埃及、波斯帝國、一衣帶水的朝鮮、日本到西方風格的歐洲,多姿多彩的世界建築在不同時空中大放異彩。


受地形、經緯度、氣候等多方影響,不同地區的自然風光千差萬別,反之亦然。而建築景觀除了鮮明的地域特徵,還受到文化這一關鍵因素的影響。比如朝鮮半島,和我們一衣帶水,文化上曾有諸多交流,初始建築風格比較相似。


佛國寺山門與古橋


慶州佛國寺始建於公元6世紀,坐落於高台之上,形制與中國唐代寺院類似,均是圍廊式。


而在14世紀李氏朝鮮建立後,獨尊儒學,宗教勢力受到很大打擊,自此後朝鮮建築的主要成就轉向城市與宮室建築。本時期朝鮮建築更多地繼承了高麗時期的特徵,建築曲線優美,裝飾華麗,與中國明清皇家建築有了比較明顯的差異。


現存宮室建築中以首爾景福宮最為典型。建築群初建於1394年,1593年毀於戰亂,後於 1870年重建,保持了舊有的格局。


景福宮勤政殿


宮殿整體布局襲自中原王朝,採用前朝後寢格局,最後側為御苑。宮內正殿為勤政殿,面闊五開間,重檐歇山頂,造型更多繼承自高麗風格。檐口高挑,斗拱碩大,明顯比明清皇家宮殿更為輕盈靈動。


跳出亞洲,放眼歐美,人文景觀更是異彩紛呈。今天要推薦的這本極簡圖解《圖說世界建築》,將為讀者開啟一場穿越時間和空間的人文之旅,在領略空間美學的同時還能快速吸收專業建築知識。


世界建築極簡圖解!9大要素、39種風格、41處經典建築,400多幅實景和示意圖,全方位領略空間之詩。


陳捷 張昕 著

2022年7月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有書至美


盡覽41處不可不知的經典建築


從公元前3000年的金字塔到文藝復興時期的佛羅倫斯主教堂,從一衣帶水的朝鮮、日本到西方風格的歐洲,從新藝術運動到後現代主義……一書看盡39種建築風格,41處經典建築。


泰姬瑪哈爾


陵墓位於阿格拉,建於17世紀中葉,是莫臥爾王朝沙·賈汗為其摯愛的皇后蒙泰姬耗時二十二年所建。泰姬瑪哈爾成功地突破了傳統陵園樣式,將陵墓主體置於最後端。在藍天綠地的映襯下,高達61米的白色建築顯得極其突出,堪稱伊斯蘭建築的集大成者,是世界古典建築中的巔峰之作。


室內裝飾與鏤空窗欞


沙·賈汗先後動用印度、波斯、土耳其的各類工匠共計兩萬餘人參與泰姬陵的建設。建築裝飾非常華麗精美。主體由各色大理石鑲嵌而成,窗欞與大廳內的屏風均為透雕大理石板,牆上用翡翠、水晶、瑪瑙、紅綠寶石鑲嵌著色彩艷麗的藤蔓花朵。


沙·賈汗與蒙泰姬


這幅精緻的莫臥兒風格裝飾畫表現了沙·賈汗與蒙泰姬的親密形象。據傳蒙泰姬臨終前向沙·賈汗提出遺願,為她建造一座全世界最美麗的陵墓。為與白色的泰姬瑪哈爾相呼應,沙·賈汗曾希望用黑色大理石為自己建造一座陵墓,但最終未能實現,他去世後被葬於泰姬瑪哈爾內,與蒙泰姬相伴。


大角斗場外景


大角斗場為橢圓形,下部三層每層設八十個券拱,二三層每座券洞內原均有一座白色大理石雕像,第四層為實牆。通過熟練使用拱券與券柱式造型,充分利用虛實、明暗、方圓等視覺元素,使建築造型統一而富有變化,實現了結構、功能與形式的和諧統一,無論技術還是藝術水平,均代表了古羅馬建築的最高成就。


大角斗場內景


角斗場觀眾區可容納五至八萬人,為有效管理人流,設計者進行了精心安排,各出入口和樓梯均有標號,各區域也分隔明確,不同身份的人群得以有效分流。獸籠安置在地下一層,在角斗時會通過機械自地下吊至地面,角鬥士入場口設在底層。表演區鋪滿沙子,為的是藉助沙層儘快吸收戰鬥中流出的鮮血。


莫斯科聖瓦西里主教座堂


斯拉夫人在繼承拜占庭傳統的基礎上,通過對穹頂造型加以誇張,於12世紀逐步形成了被戲稱為「洋蔥頭」的戰盔式穹頂。此類穹頂色彩鮮艷,圓潤飽滿,最終成為東正教教堂的典型樣式。聖瓦西里主教座堂創建於16世紀中葉,作為紅場建築群的核心,充分體現了俄羅斯民族的建築風格。


小教堂室內


大教堂的空間布局十分特殊,並非貫通的希臘十字布局,而是由坐落於統一台基上九宮格布局的九座小教堂聚合而成。各教堂都有獨立的禮拜空間和採光穹頂,由此使得各教堂的室內空間極其高聳,天光下泄,呈現了強烈的躍升感,營造出濃郁的宗教氣氛。


聖幛裝飾


俄羅斯東正教建築繼承了拜占庭奢華繁複的室內裝飾傳統,同時也受到後期西歐天主教裝飾風格的影響,喜好在祈禱室、聖壇等部位使用華麗的板狀裝飾,稱為聖幛。圖為安葬聖瓦西里的祈禱室內的聖障裝飾。壁板之上遍布鎏金浮雕、彩繪、油畫以及鑲嵌,十分華麗炫目。


書中收錄了400多張圖片,俯拍、仰拍、遠景、細節,各角度、多形式,讀者可掌握世界建築的發展演變和地域特點,全方位領略建築的多樣精彩。


要點結合圖例別樣解讀


不同於艱澀的大部頭建築書,本書將紛繁龐雜的建築歷史和知識濃縮為穹頂、古典拱券與拱頂、伊斯蘭拱券與拱頂、 屋頂、柱式、三角楣與檐牆、門、窗和平面布局9大要素,分類細說,清晰易懂。


以穹頂為例,穹頂是古典建築的標誌性符號,其外形類似一個空心球體的上半部。穹頂的發展,從造型上看,整體呈現了從低矮平緩到高聳銳利的演進過程。


從結構上看,則從較為沉重的單層原始混凝土澆築逐步發展為較輕薄的多層磚木複合結構。在古代近東的建築物中,已出現原始的疊澀穹頂。建造真正穹頂的技術出現在羅馬帝國時期,受限於技術水平,早期穹頂如萬神廟,只是微微突出於主體。


古羅馬穹頂

通過使用磚石拱券和火山灰混凝土澆築技術,羅馬帝國時期建造出了前所未有的宏大穹頂,但受限於技術水平,穹頂顯得非常扁平,不夠突出。萬神廟穹頂是古羅馬最大的穹頂,跨度達43米。此時減輕自重成為一個難題,為此萬神廟在技術上採取了很多先進措施,比如中央開孔、穹頂厚度自底部至上部逐漸變薄、內部設置壁龕等。


到公元6世紀,技術逐漸進步,拜占庭的穹頂開始明顯升高。隨著羅馬帝國的覆滅,伊斯蘭世界在很大程度繼承發展了早期的穹頂技術。


拜占庭穹頂

拜占庭帝國在羅馬穹頂技術的基礎上發展出了「帆拱」技術。這種技術的採用,抬高了穹頂的位置,使穹頂的造型接近半球形,進一步增強了室內的開敞程度,其內部裝飾繼承了古羅馬的藝術特徵,喜好使用馬賽克鑲嵌畫裝飾,往往幅面巨大,金碧輝煌。以聖索菲亞大教堂為典型,穹頂建築的發展進入一個新高潮。


至文藝復興時期,西歐再次出現了穹頂建築,以佛羅倫斯主教座堂與聖彼得大教堂的建造為代表。此時的穹頂徹底擺脫了建築主體的束縛,躍然而出,成為城市天際線的中心。


文藝復興穹頂

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的建築技術發展迅速,以布魯內萊斯基為代表的建築師通過借鑑哥特、伊斯蘭以及古羅馬建築,創造出了全新的穹頂樣式。佛羅倫斯主教座堂穹頂(左)為雙層結構,八瓣形穹頂高居於12米高的鼓座之上,銳利的尖狀造型直刺天際,成為整個城市的視覺中心。隨後的聖彼得大教堂穹頂(右)則體現了文藝復興時期穹頂技術的最高水準。此類教堂穹頂內部一般都會繪製描繪天堂景象的壁畫,信眾抬頭仰觀,伴隨著傾瀉而下的天光,宛若身臨其境。


隨後在18世紀至19世紀,許多大型公共建築都採用了穹頂設計,以示對歷史的追慕。


古典主義穹頂

倫敦聖保羅大教堂修建時已接近18世紀,此時的建築技術較文藝復興時期又有了明顯進步。該教堂的穹頂分為內外三層,外側為木構覆蓋鉛皮,造型躍動而飽滿。中層為錐形頂,內部圓頂為磚砌,直徑達30.8 米,厚度僅46厘米,是古典樣式穹頂中最輕巧的作品。


全書邏輯清晰,為保證行文的流暢,將專業建築詞彙的解釋在書末匯總成表,標註英文,並分成建築元素和時代風格兩類,便於查找學習,照顧了非建築專業的普通讀者,無門檻也能讀懂「凝固的藝術」。


部分詞彙


建築領域專家學者聯袂呈現


本書由兩位建築領域專家陳捷和張昕共同執筆,專業知識有保障,建築愛好者可放心入手。



陳捷是同濟大學建規學院博士,對中外建築研究頗深,發表過諸多相關的專業論文、著述,曾作為第一作者參與中國高等院校(十二五)建築專業基礎理論規劃教材《中外建築簡史》的編撰。



張昕也畢業於同濟大學,曾主持並參與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文物局資助項目,以及多項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規劃和設計。獲包括上海市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在內的省、部級獎勵7項。


Architecture


陳捷 張昕 著

2022年7月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有書至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