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新媒體賦能國際傳播的思考與建議

大衆網 發佈 2022-11-24T03:17:38.713982+00:00

新媒體時代,人人都可以通過新媒體平台參與故事創作、分享與傳播,世界也能通過新媒體平台了解更多中國故事。因此,促進新媒體賦能國際傳播,對傳播新時代中國國家形象、推動我國外宣實踐不斷開拓創新具有重要意義。建立有效激勵機制,引導更多群眾參與中華文化對外傳播。

新媒體時代,人人都可以通過新媒體平台參與故事創作、分享與傳播,世界也能通過新媒體平台了解更多中國故事。因此,促進新媒體賦能國際傳播,對傳播新時代中國國家形象、推動我國外宣實踐不斷開拓創新具有重要意義。

建立有效激勵機制,引導更多群眾參與中華文化對外傳播。

新媒體技術和平台為大眾參與國際傳播創造了機會和可能性,但如何激發群眾主動參與民族文化對外傳播是需要進一步解決的問題。要想發揮國際傳播中的群眾力量,就必須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鼓勵更多人有意識地參與文化產品創作。例如以企業、機構、學校等為單位組織文化產品創作比賽,並按照員工或學生的特殊需求予以相應的物質鼓勵和精神鼓勵;再如開設國家級文化產品網站,公開表彰和展示優秀文化產品,從而激發民眾的創作動力等等。

建設人才隊伍,為國際傳播事業打造主力軍。

讓群眾有能力創作出有價值的文化產品是發揮群眾傳播優勢的關鍵。大多數網民在網絡平台發布的內容都具有即時性、零散性、隨意性的特點,內容缺乏深度、文化價值導向不明顯、表現手法不夠成熟、缺乏專業的技術支持。要想真正發揮群眾的文化傳播價值,就必須以問題為導向有針對性地培養新媒體傳播人才,優先打造傳播主力軍,為他們提供專業的內容指導、技術培訓、文化教育、資金扶持等,為大眾參與對外傳播提供學習交流的機會,在此基礎上不斷挖掘新的人才,少數帶動多數,逐漸壯大人才隊伍,促進廣大群眾切實參與民族文化對外傳播。

建立傳播效果監測與評估機制,為改進國際傳播路徑提供經驗借鑑。

建立系統化、標準化、定向化的效果監測機制與評估機制對於促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至關重要。在新媒體技術的加持下,國際傳播的主體更加豐富,內容更加多樣,覆蓋更加廣泛,整個傳播體系更為複雜和龐大,有必要通過系統監測傳播效果來把控國際傳播的整體方向,把握網絡輿論環境的整體態勢。通過建立統一的傳播效果評估標準,引導和規範政府和民間的文化產品創作,藉助大數據收集海內外受眾的評價與反饋,分析中華文化海外傳播的發展現狀和現存問題,不斷總結文化傳播經驗,為日後改進和創新國際傳播路徑提供借鑑。

加強新媒體賦能,促進傳統媒體在國際傳播中更好發揮作用。

新媒體是順應全球現代化發展的階段性產物,面對新興技術的衝擊,傳統媒體必然面臨轉型和升級難關。儘管如此,傳統媒體在某些方面依然具有獨特優勢。相比於新媒體,傳統媒體發展時間長,擁有更深厚的市場基礎、更成熟的傳播理念和運作模式。此外,相較於流量大、流動性強、內容更迭快的新媒體平台,依託於傳統媒介的國際傳播產品往往內容更加飽滿,更具思想深度,更有研究價值,也更容易打造品牌優勢。因此,要充分利用新媒體傳播迅捷、覆蓋面廣、互動性強的特點,加強新媒體對傳統媒體的賦能作用,藉助新媒體運營加大對傳統媒體產品的宣傳,補齊傳統媒體傳播慢、流量小、覆蓋窄、互動性弱的短板,充分調動傳統媒體的資源力量,更好地發揮傳統媒體在國際傳播中的獨特作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