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我死去》:余秀華,愛過,恨過,最終都歸於虛無

實話實說真的好難 發佈 2022-11-27T02:00:18.704128+00:00

《若我死去》:余秀華,愛過,恨過,最終都歸於虛無在余秀華的詩歌里,她脫下了現實生活里保護自己的「厚重的鱗片、刺蝟的皮囊」,讓詩歌回歸該有的成色,她的詩歌美學裡有倔強、叛逆。而這種天然的質地,塑造了她關於愛情的詩歌基調:刀鋒上的愛,愛得熱烈,虛幻,愛得溫情,而又痛徹心扉。

《若我死去》:余秀華,愛過,恨過,最終都歸於虛無

在余秀華的詩歌里,她脫下了現實生活里保護自己的「厚重的鱗片、刺蝟的皮囊」,讓詩歌回歸該有的成色,她的詩歌美學裡有倔強、叛逆。而這種天然的質地,塑造了她關於愛情的詩歌基調:刀鋒上的愛,愛得熱烈,虛幻,愛得溫情,而又痛徹心扉。


在賴以生存的詩歌精神殿堂里,她還原了一種虔誠的姿態,這與現實中,那個經常有「驚世駭俗」言論的余秀華,大相逕庭。在詩歌里,詩人回歸靜謐,聚焦心靈困境,聚焦愛情里,現實與理想的博弈,演繹她與另一個自己,靈魂的真誠告白。

余秀華的詩歌,有不少愛情主題,深摯雋永,盪氣迴腸。第一輯中的《愛》,詩人對於愛,進行了多重透視,有對日常生活的愛,「麻雀撲騰細微而金黃的響聲」,有對魂牽夢縈異性的愛,更有對故鄉「山水蕩漾的愛」,她的這種愛,飽含「廟堂」的敬畏。


《你在水面下看到的是我的臉》裡,「刀鋒、白骨、割裂、灰燼」幾個觸目驚心的詞,讓這首詩歌,成為詩人愛的宣言。為了愛,她可以決絕、義無反顧,對於愛,詩人願意終其一生,與命運抗衡,雖然詩人知道這樣的行為,等於飛蛾撲火。

《若我死去》是第二輯中可以反覆誦讀的一首詩,詩人對於死後靈魂的安居,有三個夙願,一是給故鄉鍾祥,一是給土地,一是給流水。「鍾祥有花開,我就是蝴蝶,鍾祥有春天,我就是愛情,我希望身體上長出樹,鳥巢和雲朵」,她希望有人能夠聆聽她炙熱的愛戀故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