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車去歐洲第24集:入境比利時!這國有位中國王妃,了解一下?

一腳油門兒 發佈 2022-11-27T16:09:10.122933+00:00

46000公里,152天,21國,這是2018年我帶著爸媽走過的漫長自駕旅程。我們一路從中國開車抵達了法國,自駕穿越了亞歐兩大洲,從夏季出發,到冬季回國,我們歷經坎坷,經歷難忘。令我感到欣慰的是,在漫長的旅途中,我父母的身體狀態經受住了考驗,我們的「大黑」探界者1.

46000公里,152天,21國,這是2018年我帶著爸媽走過的漫長自駕旅程。我們一路從中國開車抵達了法國,自駕穿越了亞歐兩大洲,從夏季出發,到冬季回國,我們歷經坎坷,經歷難忘。令我感到欣慰的是,在漫長的旅途中,我父母的身體狀態經受住了考驗,我們的「大黑」探界者1.5T經受住了考驗,全程單人駕駛的我也經受住了考驗。時隔三年,回顧這次旅行,我將按時間順序分享,我們在152天的旅程中都經歷了怎樣的美好與神奇,我們是怎樣從中國一天天開進法國的。本集裡程:鹿特丹 - 小孩堤坊 - 東弗蘭德。




本集精彩預覽



鹿特丹 紅橋

紅橋邊的荷蘭女孩

鹿特丹立體方塊屋

鹿特丹拱廊市場

小孩堤防風車村

夜色下的比利時小城







2018年9月15日:鹿特丹 - 小孩堤坊 - 東弗蘭德



首先請看本集路線圖:

別看荷蘭只是西歐一小國,但本集已經是我們寫荷蘭的第三集了,因為這個國家值得逛的地方確實不少,羊角村、贊丹、紅燈區(上集回顧:開車去歐洲第23集:在阿姆斯特丹紅燈區,2名荷蘭壯漢挑釁被我懟)今天我們要逛逛著名的港口城市鹿特丹,以及荷蘭另一個著名的風車景點——小孩堤防,然後就離開荷蘭去下一個國家——比利時!不過今天早上對我來說,最緊迫的一件事就是加油,因為昨天晚上從阿姆斯特丹開過來的路上就油量報警了,不過好在我的車在油量報警之後還能開60公里左右,它的油箱是56L的。


然而這次加油發生了一個極其驚險的情況:當我根據導航找到加油站,剛把車停到加油位上,甚至還沒有停的很合適的時候,車子就自動熄火了,我再試圖啟動車子,卻發現怎麼也打不著了。這說明我車油箱裡的最後一滴油,已經被我燒乾了!好驚險啊,幸虧是在加油位上熄火的!想想真是後怕,萬一在半路上油盡熄火,這異國他鄉的,讓我去哪找拖車。


這件事讓我在接下來的旅程中格外注意油量問題,每當剩餘油量不足1/3時,我就開始找加油站了,出門在外,凡事還是小心謹慎為妙。

這就是我車熄火在鹿特丹某加油位的瞬間,你看車輪我都還沒來得及回正,就熄火了。

歐洲的加油站只有95、98號汽油,以及柴油,沒有92號汽油,這家油站的95號油單價是1.406歐元1升。加完油,我終於可以開始踏踏實實逛鹿特丹了。

鹿特丹(Rotterdam)是荷蘭第二大城市,包括郊區人口共102萬。位於荷蘭的南荷蘭省,Nieuwe Maas河畔。鹿特丹的名字來自於在市中心注入Nieuwe Maas河的小河鹿特河和荷蘭詞Dam(垻)。鹿特丹長期為歐洲最大的海港,以貨櫃運量計算,19世紀80年代曾是世界上第一大港口,在2010年為世界第10。

作為世界最大的貨櫃海運公司,馬士基航運在鹿特丹也有一棟辦公大樓。

這是鹿特丹最著名的地標性建築——紅橋,它銜接著oude haven和內島,造型獨特有點像迷你金門大橋。

紅橋,真的就是橋如其名,紅紅的一座橋。

紅橋邊獨坐的荷蘭姑娘


鹿特丹這座城市在歷史上幾經興衰,它原本是鹿特河附近的漁村,該河古時從南荷蘭的沼澤地區流入馬斯河,鹿特丹因鹿特河而得名。1250年在馬斯河北岸修建堤壩,用閘門將鹿特河與馬斯河隔開。1340年荷蘭伯爵威廉四世治理鹿特丹時,挖掘運河與代爾夫特和萊頓相通,使鹿特丹開始繁榮起來。1563年城市大部分曾被大火破壞。1572年鹿特丹被西班牙軍隊占領和掠奪,幾個月以後西班牙人撤退。當時有許多來自比利時安特衛普的商人和工匠在鹿特丹定居下來,使鹿特丹進入一個恢復發展時期。

這是鹿特丹另一個著名的地標建築——立體方塊屋,巨大的魔方,相互傾斜排列,個性獨特的外形無疑是鹿特丹的經典地標建築。歷史背景立體方塊屋建於1984年,由荷蘭建築師Piet Blom負責設計。整個建築由40幢方塊房子傾斜45°連接而成,是荷蘭最早的立方體形房子。設計理念Blom認為自己的設計就像一棵抽象的樹,所有房子組合一起就成一片森林。具有強烈的視覺效果。方塊房子讓人想起可以通過柱子進入的樹屋。整座大廈其實是橫跨街道的行人天橋。

這是號稱「世界最美市場」的鹿特丹拱廊市場

我在拱廊市場的地下停車場停好車,上來看看這市場到底有多美。

荷蘭藝術家Arno Coenen和Iris Roskam同另外一組設計師和動畫藝術家在鹿特丹市的Markthal大型拱廊市場一同完成了名為「豐饒之角(Horn of Plenty)」的數字壁畫。此畫作目前是荷蘭最大的藝術作品。整個鹿特丹在2014年都在翹首以待這個國內首個室內市場的開市。這裡將布滿生魚攤、麵包師、屠夫和生產站以及餐廳、零售商,228戶住宅和1200個停車位。

整個市場的內部呈馬蹄狀,它是由本地公司MVRDV設計完成的。市場內部11,000平米的凹面穹頂被裝飾稱為一座巨大的藝術品。穹頂表面由獨置的屏幕構成,這些屏幕不停地呈現各種顏色的水果、穀物和蔬菜的圖像。

除了售賣一些生鮮食品,市場內也有各種類型的餐廳可以用餐。

這貌似是一家賣奶酪的店鋪,真後悔當時沒從歐洲買一些上好的奶酪,因為回國後我竟然慢慢愛上了吃奶酪。

國外普遍都還是用信用卡支付,其實現在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和地區在一些方面已經遠遠落後於中國,比如行動支付,比如5G.......

這些數字壁畫確實是漂亮而精美,將整個市場裝點的購物氣氛很棒。

逛完一圈,我們從市場的後門出來,看到這座不知道是不是聖勞倫斯教堂,中世紀建築的遺留物,哥德式建築之大成。

出城的路上,遠遠望見高達185米、素有「歐洲桅杆」之稱的高塔,登上這座高塔可以鳥瞰全市,海港全景盡收眼底。這座建築也是鹿特丹的象徵,遊客可乘坐被稱為「太空冒險」的玻璃電梯,扶搖直上,欣賞城市全景。另提供「私人導遊探索之旅」,音頻、視頻構成一段多媒體旅程,平台上布滿代表不同主題的彩色標誌。

接下來我們要去位於鹿特丹郊外以東15公里的Noord河上,一座美麗的小村莊Kinderdijk,也就是著名的小孩堤防風車村!如果說阿姆斯特丹附近的贊丹風車村像一個現代的公園,那么小孩堤防風車村則更加傳統、古老。

在快到Kinderdijk村的時候,我們看到一個開拖拉機的爸爸就這樣把自己的女兒「放」在高高的拖拉機身上,小姑娘坐的還挺穩。我當時就在想,如果是讓我坐在那上面,我一定很害怕,這歐美人帶孩子可真是......心大啊!不過我認為這很好的培養了小孩子的獨立性。

就在我們即將要進入Kinderdijk村的入口處,路被封了。我下車問了問,據說是前面在舉行集會,所以不讓車輛通行。我問,那我該如何抵達風車村呢?正在這時來了一個警察,他給我畫了這張圖,告訴我該如何繞路抵達小孩堤防風車村。

我按照警察給的圖示,駕車繞了一大圈,終於進村了——靜謐!宛若世外桃源,這是我對Kinderdijk的第一印象。其實荷蘭的小村莊總是給人這樣的感覺。

我把車停在了路邊,準備步行去看看那些大風車。老爸又不知道在收拾著什麼哈哈。


小孩堤防(Kinderdijk)是荷蘭西部南荷蘭省的一個村莊,部分屬於新萊克蘭(Nieuw-Lekkerland),部分屬於阿爾布拉瑟丹,距鹿特丹東面15公里。小孩堤防坐落在萊克河(Lek)與諾德河(Noord)交匯處,為了排出水,1740年建立一個由19座風車組成的系統。這組舊風車是荷蘭最大的系統。小孩堤防風車群已成為荷蘭最知名的景點之一,於1997年列入聯合國科教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


小孩堤防起名於一個民間傳說。1421年由於風暴的吹襲,荷蘭受到可怕的水災,導致南荷蘭省和布拉班特公國之間的部分地區從此淹沒,幸好附近南荷蘭省內的低田得以保護。當風暴減弱後,有人去到災區的堤防嘗試尋找生還者。他們看見遠處有一個木製搖籃漂浮著,但是並沒有人意識生命的存在。當搖籃飄近時,人們看見在搖籃內有隻貓,它為了保持搖籃平衡不進水而來回跳動。當搖籃飄到堤防時,人們吊起搖籃,驚人地發現搖籃內有一個小孩正在安詳地睡著。就這樣,這個感人的傳說一直相傳至今,也成為了小孩堤防歷史的一部分。


小孩堤防風車群建於1740年,當初建造的目的是為了將低於海平面低洼地區的積水排出,藉由風力原理推動轉輪讓水排出,讓地表不至被水淹沒,保護了早期居民生活;對於與海爭地的荷蘭來說,保護了其三分之二的土地,由於科技進步已設立了世界最大的水渠站供排水用,取代了風車功能,僅存的風車更顯珍貴;早期全國風車數量最多時高達一萬多座,現僅剩一千座左右,而小孩堤防內的風車數量最為密集。小孩堤防和桑斯安斯風車村可以說是荷蘭風景的典型樣板。這種獨特的風車景觀圖片出現在每本有關荷蘭的畫冊中。1997年小孩堤防風車群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文化遺產,受到保護,這裡每年吸引許多觀光遊客,欣賞這特殊的建築以及感受荷蘭悠閒的鄉間風情。

在小孩堤防,19座風車面對面排列成兩排。一排圓形磚結構的風車為Nederwaard地區進行排水。而另一排八角形的風車讓Overwaard不遭受滅頂之災。19座的風車中仍有17座持續在運轉,剩下的2座在每年的七八月份時會加入運轉行列。矗立於河岸兩側的風車群,一字排開,極為壯觀;每座風車高達四、五層樓高,巨大的車葉長20多米,風車內部住著看管風車人員,內部除了有牽引車葉軸心、巨大的石磨、工具室和儲糧外,其餘的居住空間並不大。


小孩堤防風車村是我們在荷蘭的最後一站,離開這裡我們就將前往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方向,我打開地圖看了看,發現半路上有一個叫東弗蘭德的比利時小鎮可以住宿,又用Airbnb搜了搜,順利的搜到了一家民宿,看評價貌似老闆還是個亞洲人,麻溜的驅車前往。大概1個多小時的車程吧,歐洲小國之間嘛,近的很。


這是入境比利時之後,我們遇到的第一個加油站,當時不太會用加油機,我們正在研究。突然發現一輛已經加完油駛出加油站的比利時牌照車又慢慢退了回來,原來是一家三口的比利時家庭,他們看出了我不會用加油機,主動回來幫忙!那一刻真的超級暖心,在剛進入一個新的國家時,能遇到這麼溫暖的瞬間,真的會直接導致你對這個國家的印象瞬間特別好!

比利時這個國家很有意思,其國土面積只有三萬多平方公里,是中國的1/320,即便這么小卻有3種官方語言——荷蘭語、法語、德語。在歷史上,比利時長期被荷蘭以及法國統治,這兩國的宗教文化語言對比利時影響很深,這也使得比利時這個彈丸小國被分成了三個地區,北部靠近荷蘭的弗拉芒地區,使用的語言是弗拉芒語,這種語言十分接近荷蘭語,就像上海話和蘇州話一樣,雖然有所區別,但是大家都能聽懂。南部則是靠近法國的瓦隆區,那裡使用瓦隆語,這種語言和法語的差別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而在布魯塞爾地區則是雙語區。東部列日省的東部地區講德語。

比利時人沒有自己的比利時語,他們國家的現狀就是一半人操著法語另一半人說著荷蘭語,語言上的不同,使得同一個國家的人見面有時不得不藉助英語進行溝通。這種情況使得國家的認同感變得很低,北部的荷蘭語區和南部的法語區天天想著分開,他們甚至想效仿英國分開獨立參加世界盃。弗拉芒人的領導人就曾經公開表示:「世界盃足球賽英國人可以分為英格蘭,蘇格蘭,北愛爾蘭,威爾斯,那問什麼比利時不能分成弗拉芒以及瓦隆參賽呢?」


加完油我們就來到鎮上,找到我們預定的那家民宿,畫面左側那個綠色門臉就是。一樓是一個東南亞裔比利時人開的超市,樓上是他家和我們的房間。

感覺這東弗蘭德真的是一座超級具有魔幻色彩的小鎮呢

聽說比利時這個西歐小國還娶了一位來自中國廣東梅州市的王妃,名叫李然,她的丈夫是比利時利涅家族的查爾斯王子。李然在巴黎留學畢業後,在奢侈品門店Fendi做銷售期間,與當時在巴黎做設計師的查爾斯相識,戀愛一年半後,2010年11月20日,26歲的李然與查爾斯王子低調完婚。據悉她是嫁入歐洲王室的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中國姑娘,是比利時第一位亞裔王妃。

雖然已經比較晚了,我還是拿著相機興致勃勃的開逛這夜色下的小鎮,旅行嘛哈哈,總會在不經意間邂逅溫暖或是驚喜。

在一間小超市看到了比利時國家隊的海報,孔帕尼、扎球王、德布勞內......哈哈哈,當年世界盃剛結束,氛圍依舊很濃嘛。

我回到房間,俯瞰鎮子上的街道,以及小酒館,哈哈我喜歡這裡,神秘的小鎮。

你好,比利時。晚安,比利時。



好了本期更新就先寫這麼多,下集我們將去比利時的首都布魯塞爾看看著名的「撒尿小童」,以及漂亮的中世紀古城——布魯日,期待在這個國家邂逅更多的溫暖與驚喜。如果您想了解我們在長達152天、46000公里的旅途中都經歷了怎樣的美好與神奇,敬請期待本連載系列。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