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能源技術突破封鎖,汽車出口激增,日專家:中國已練好內功

軍情急報 發佈 2022-11-27T22:00:43.859117+00:00

據環球時報報導,在今年1至10月份,中國汽車出口量達到261.5萬輛,僅次於日本,上汽累計出口77.2萬輛,增長46.1%,北起出口超8.2萬輛,增長30%,海外市場涵蓋了東南亞、中東、中美洲、南美洲等地區,在合資領域,沃爾沃、特斯拉成績亮眼,其中特斯拉在上海的超級工廠向全球出口汽車219427輛,產業鏈本土化率達到了95%以上,產品成功進入歐美的十多個發達國家。

汽車作為現代工業技術的集大成者,包含的獨立零部件不下萬種,汽車的產品製造能力和市場認可度,一直被視為衡量一個國家工業能力的標準,過去幾十年裡,日本和韓國生產的汽車一直廣受全球市場的歡迎,成為其國家收入的支柱產業,然而在近年來,中國汽車異軍突起,不僅改變了全球汽車出口市場的格局,還在電動車領域力壓日韓,牢牢守住了第一的位置。

據環球時報報導,在今年1至10月份,中國汽車出口量達到261.5萬輛,僅次於日本,上汽累計出口77.2萬輛,增長46.1%,北起出口超8.2萬輛,增長30%,海外市場涵蓋了東南亞、中東、中美洲、南美洲等地區,在合資領域,沃爾沃、特斯拉成績亮眼,其中特斯拉在上海的超級工廠向全球出口汽車219427輛,產業鏈本土化率達到了95%以上,產品成功進入歐美的十多個發達國家。

在電動車領域,根據海關總署此前的數據,今年前10個月,中國電動汽車的出口額達11.25億元,出口量增長率達116.2%,占據歐美電動車總銷量的10%,長城、蔚來、吉利等中國汽車品牌在歐洲的銷量不斷增加。

在過去十幾年間,美歐以及日韓等汽車大國,在汽車技術方面對華實行了嚴格的封鎖,中企只能花大價錢採購外國生產的汽車零部件,汽車製造成本居高不下,而從國外進口的整車的價格更高,導致汽車一度難以走進尋常百姓家。目前隨著中企在新能源技術上的突破,尤其是在電池技術方面打破封鎖,異軍突起,帶動新能源汽車走衝進了海外市場,並在改變著世界汽車市場的格局,這是對中國工業發展的最大肯定。

中國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崛起,令日韓倍感壓力。日本立教大學教授田中道昭指出,中國有可能複製當年「日韓盛景」,他同時感慨,中國已經在新能源賽道上「練好內功」,正從「汽車消費大國」向「汽車消費強國」轉變。

田中道昭認為,中國企業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已練好「內功」,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在中國強大的工業生產能力和齊全的工業體系下,中國企業不斷攻克汽車核心技術的壁壘,擁有了自主研發的能力,結合國內齊全的零部件供應鏈,中國汽車的生產製造能力大幅提高,二是根據中方出台的汽車產業的發展規劃,各地政府積極扶持本地汽車工業發展,幫助他們進軍海外,在中國的政策扶持下,中國汽車企業全面走向國際市場。

三是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據韓國《國民日報》的介紹,中國新能源電池技術在全球處於領先地位,其中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電解液、隔膜等四大主要新能源電池材料及零部件產量位居世界第一,領先的電池技術,讓中國汽車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不斷突破,並在歐美市場占據了一定份額。

中國汽車行業的發展也對國際政治產生了一定影響,在今年9月份,美國出台「削減通脹法案」,規定對美國本土汽車製造商進行每車7500美元的稅收減免,但有個前提,那就是不得含有任何外國製造或組裝的電池零件,但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全球35%的鎳、50%的鋰和90%的稀土都由中國加工,美方根本無法擺脫中國的零部件,英國金融時報稱,越來越多的美企和行業組織正在推動放鬆對中企的規定。

在中國汽車交出亮眼成績單的同時,美歐關於汽車行業的貿易爭端卻在加劇,在美國「削減通脹法案」的規定下,歐洲生產的汽車在美國市場同樣喪失了競爭力,這對本就惡化的歐洲經濟而言是雪上加霜,引起了法德等國的強烈不滿,本月22日,法德經濟部長舉行會談,稱美國此舉不符合世貿組織規則,歐洲必須捍衛自身利益,否則法德將會採取單邊措施捍衛本國的經濟。

在中國汽車行業的發展下,越來越多的歐洲企業正在加強與中國的合作,在本月初德國總理朔爾茨訪華時,德國大眾、寶馬等汽車品牌的高管隨同訪問,德國汽車零部件行業巨頭博世集團稱,如果不進入中國市場,就無法在全球汽車市場上取得成功。

汽車領域的合作加深,也帶動了中方同法國、德國等歐洲國家的經濟聯繫,對中歐關係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反觀美國以鄰為壑、美國優先的不公正做法,正在遭到越來越多國家的抵制。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