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您講鄴城」——第7期:漳河洪澇災害及影響

邯鄲新聞綜合廣播 發佈 2022-11-28T04:04:18.104477+00:00

民國 37年 農曆七月十八日,大雨連續降 3天,漳水來勢迅猛,硯瓦台決口 23米寬,後顯莊村決口 130米寬,油房決口 300米寬,受淹村 28個,倒塌房屋 134間,淹死 2人。

漳河洪澇災害及影響

漢代以前,史載漳河洪澇災害資料基本見不到。

漢代至元朝這一時期的漳河洪澇災害也缺乏資料統計,其原因則是漳河到南宋時期才徹底擺脫黃河的干擾而具有海河流域漳衛南水系一支流的初貌,因此,也沒有系統的記載。其典型年的洪災是:

宋神宗元豐五年 (1082年)夏伏,漳滏河水泛溢,臨漳縣斛律口 (鄴城北)決口,沖壞官私房屋,傷害諸多田禾;秋,相州 (鄴城)漳河決口,淹溺臨漳居民及磁州諸縣鎮。

宋神宗元豐七年 (1084年)相州 (鄴城)漳河決,溺臨漳縣居民。

元仁宗延祐六年 (1319年)6月漳河水溢,壞民田 2700余頃。

元至治元年 (1321年)7月,漳水泛濫。

元至元三年 (1337年)6月,臨漳縣大水,平地深 1丈。

明、清時期 (1368—1911年) 洪澇災害記載比較多。據文獻資料。從 1607年至1911年的 305年中,漳河發生洪水大約 55次,平均 5~6年 1次。主要洪災有:

明洪武十八年 (1385年),漳河沖毀縣城 (今杜村集鄉小莊)。

明永樂十三年 (1415年)夏,漳滏並泛,漂沒民舍,淹田稼。

明洪熙元年 (1425年)漳河決三冢村等堤,共 24處。

明正統元年 (1436年)7月 ,漳滏並溢,壞杜村西南堤。

明萬曆三十五年 (1607年)潤六月,臨漳大水,河西徙,民遭漂溺。

明天啟四年 (1624年)9月,漳水溢。

清順治五年 (1648年)5月,漳河泛濫,環城數十里,城門淹沒五尺。

清順治九年 (1652年)漳水橫溢,水與城門齊,淹田 11萬畝。

清順治十一年 (1654年)臨漳大水沖入西城門,環城皆水,房屋盡毀。

清順治十三年 (1656年)雨水連綿、漳河泛濫,城中搭浮橋往來。

清康熙七年 (1668年)漳水泛濫,沖田 2700畝。

清康熙六十一年 (1722年)七月初三日,漳河爆發,水泛溢,城中可行舟。

清乾隆二十六年、二十七年 (1761、1762年)漳水兩次入城。

清乾隆四十六年 (1781年)臨漳水泛,決小柏鶴村。

清乾隆五十九年 (1794年)漳河決三台,向東南徙。

清道光三年 (1823年)漳河決商家村。

清道光十四年 (1834年),漳河決三宗廟。

清道光二十三年 (1843年)漳河決段王村。

清道光三十年 (1850年)漳河決三宗廟。

清咸豐元年,二年 (1851—1852年)漳河連續兩年決三宗廟。

清同治十年 (1871年),漳河泛溢,臨漳被淹者九十餘村。

清光緒九年 (1883年)漳河決吳村。

清光緒十二年 (1886年)漳河決二分莊。

清光緒十八年 (1892年)漳河東流決東辛莊。

清光緒二十一年 (1895年)漳河決二分莊。

民國時期 (1912~1948年)漳河經常漫溢、決口,泛濫成災、從 1912年到 1948年的 37年間,漳河決口 11次,平均三年決口 1次。漳河每次決口,都給臨漳人民帶來無窮災難,主要災情是:

民國 4年 (1915年)漳河在倪辛莊至曹村之間決口,沖淹劉村,發民堵口約兩個月。

民國 6年 (1917年)漳河在鄧莊、吳村之間決口。

民國 13年 (1924年)漳河由明古寺決口,水淹臨漳城,水由北門入,沖毀文昌閣。

民國 20年 (1931年)漳河在磚寨營,後屯之間決口,堵口兩個月。

民國 22年 (1933年)漳水漲。南岸在劉辛莊,油房、東辛莊、後屯、磚寨營之間決口,北岸在張看台、常家屯、硯瓦台決口。劉辛莊決口最大。

民國 24年 (1935年)磚寨營潰堤決口,災情嚴重,村莊盪為丘墟。

民國 25年 (1936年)磚寨營西北潰決。

民國 28年 (1939年)農曆五月二十八日,漳河在鄧莊、吳村之間決口,水經柳園東流入洹河 (今安陽河)動用民工 3000人,堵口兩個月。

民國 35年 (1946年)夏,漳河由史莊決口。

民國 37年 (1948年)農曆七月十八日,大雨連續降 3天,漳水來勢迅猛,硯瓦台決口 23米寬,後顯莊村決口 130米寬,油房決口 300米寬,受淹村 28個,倒塌房屋 134間,淹死 2人。

新中國成立後,漳河遭遇 1956年、1963年和 1996年 3次大洪水。

1956年 7月底 8月初,漳河發生了一次強度大,分布面積廣的大暴雨,漳河觀台站最大洪峰流量達到每秒 9200立方米,致使河水驟漲,京廣鐵路橋以下南岸十餘里堤段和二分莊、後屯、磚寨營及下遊河段多處發生漫溢決口。僅臨漳縣就有數百個村莊受災,其中毀滅村莊 23個,倒塌房屋 8萬餘間,傷亡 128人,受災面積 71.05萬畝。

1963年 8月,漳河流域普降暴雨,岳城水庫入庫洪峰流量每秒 5470立方米,水庫下泄最大流量每秒 3500立方米。為使河道安全行洪,先後在三宗廟、二分莊、後屯及魏縣東王村扒口分洪,共有 75萬畝耕地被淹。

1996年 8月初,漳河又一次發生特大洪水,岳城水庫入庫洪峰流量每秒 8510立方米,水庫下泄最大流量每秒 1500立方米,河道沒有發生漫溢、決口、分洪等較為嚴重的險情。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