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農民沒有地,土地何時「重分」?2023年一號文件明確土地改革

阿福侃財經 發佈 2024-04-27T00:48:41.309121+00:00

民以食為天,農業在國家發展的過程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糧食安全越來越突出的今天,農業是立國之本。

民以食為天,農業在國家發展的過程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糧食安全越來越突出的今天,農業是立國之本。自古以來,農民便是耕種糧食的主力軍,即使現代化農業越來越先進,但農民為農業生產所做的貢獻依舊不容小覷。

在現實生活中,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進入城市謀求一份維持生存的工作。受到社會的局限性以及個人原因的影響,很多人可能一輩子都生活在農村,依靠務農來養活一家老小。

農民想要種地,那麼必須分得一定的土地。而就目前來看,現在的農村地區存在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有些農民已經30歲了,卻沒有土地可種,他們也一直期待著土地的重新劃分。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1號文件中明確提到了土地改革。那麼具體情況是怎樣的呢?

不可否認的是,我國屬於農民的人群規模非常的龐大。截止2018年,我國的農業人口人數達到了8.21億,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居住在農村地區的人口總數占到了全國人口的36.1%,達到50979萬人。

顯而易見,如此龐大的規模不容忽視,解決農民生活中所存在的一些問題也尤為重要。而在三農政策實施的背景下,農村的發展確實肉眼可見的變好,農民朋友的生活質量也大大改善。

然而,對於農民來說,他們想要解決吃飯問題,那麼必然需要有自己的莊稼地,而受到之前部分規定的限制,現在農村地區的部分農戶沒有土地。

之所以會存在這樣的現狀,主要還是在我國的土地承包法中有明確的規定,即「增人不增地,減人不減地。」簡而言之,在分到土地的農村家庭的土地承包期內,對應的土地數量是固定的,不管是家庭的人口增加還是人口減少,都不會影響到分得的土地規模。

這樣一來,隨著農村人口的不斷增長,一些農戶家庭原本分得的土地可能完全不夠用,自然而然的就會面臨無地可種的情況。那麼,在新一輪土地改革政策即將實施的背景下,那些無地可種的農民,可以分得自己的土地嗎?

眾所周知,我國的人口基數相當的龐大,而對應的土地資源卻相對稀缺。尤其是在人口不斷增加的同時,土地資源已經變成了一種珍稀資源。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在國家所實施的一系列政策中,一直倡導要保護土地,充分利用土地。

1978年實施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可以說是家喻戶曉,而到了1998年的時候,土地承包製度迎來了一次改革,即農村土地30年不變。按照時間的推算來看,等到2027年或者2028年的時候,農村地區的土地需要進行重新劃分。

只不過政策都是變動的,最新的政策要求可能會讓無地可種的農戶的期望變成竹籃打水。根據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的相關規定來看,在我國第二輪土地承包時間到期之後,將繼續按照第二輪土地承包的模式進行,並延長30年。

也就是說,4、5年之後,農村地區的土地不會進行重新劃分,沒有土地耕種的農戶可能也只能保持現狀。那麼,無地可種的農戶到底應該怎麼辦呢?

或許部分人會比較疑惑,為什麼要將第二輪土地承包製度延長30年的時間。而需要注意的是,任何政策並不是隨意確定的,延長土地承包時間的政策也是基於現實情況的考慮。

首先,分配土地是一項相當繁瑣且耗時耗力的工作,在重新分配土地的前期,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員進行調查和統計。不管是統計人口還是統計戶口遷移的情況,這些都需要經濟成本和時間成本,並且這些開支算下來也是非常龐大的一筆財政支出。

其次,農村地區的土地質量存在天差地別。對於部分人而言,他們以前可能是生活在農村地區的,並且以種植莊稼為生,但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他們為了尋求更多的發展機會,可能就會前往城市。

這樣一來,他們原本耕種的土地就會因為長期無人耕種變成荒地,以至於出現土地營養流失,肥力不佳的情況。顯而易見,如果土地質量不好,那麼種出來的莊稼自然也是比較差的。

如果重新進行土地分配的話,那麼現有的土地布局將會打亂,從而帶來一定的問題。比如兢兢業業種植莊稼的農戶被分配到質量不好的土地,他們手中原有的好的土地就會流失。在此情況下,不僅是農民的種地積極性會被打擊,而且長期發展下去的話,也不符合我國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的原則。

從總體上來說,土地是農民朋友賴以為生的關鍵,但土地資源是有限的,並不是每位農民都能夠分配到土地。就目前來說,土地重新分配也會帶來相應的問題,所以最好的辦法可能還是需要遵循固有的政策。

當然,對於無地可種的農民朋友來說,他們其實也不用過於憂心。隨著農村地區的發展,農民的生活並不只有種地這一項出路。

不僅如此,現在的土地政策還是比較靈活的,儘管農民沒有屬於自己的土地,但也可以通過申請租賃的方式來獲得土地進行耕種。畢竟有很多農村都會有預留的靈活分配土地,這些土地想要發揮價值,也需要人來耕種。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