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時間|一條中軸線,一座北京城

諷刺與幽默報 發佈 2022-11-28T18:23:35.270925+00:00

南端永定門,北端鐘鼓樓,貫穿老城南北,這是北京城的「脊樑」,更是中華文化的「靈魂」。我第一次發現「中軸線」,是20年前登到景山頂上的萬春亭時,往南看,故宮的神武門、保和殿、中和殿、太和殿、午門、端門、天安門,以及再往前的前門,都在筆直的一條線上。

開欄的話

「先有中軸線,後有北京城」,一語道破中軸線的重要地位。南端永定門,北端鐘鼓樓,貫穿老城南北,這是北京城的「脊樑」,更是中華文化的「靈魂」。這條中軸線,不僅值得我們用腳步丈量,更需要我們用文化的眼光打量。今天起,我們將帶您走進歷史,探秘中軸線。


文|汪金友

圖|肖文津

有人說是中國的建築學家梁思成,也有人說是義大利人利瑪竇。而我覺得,第一個發現「中軸線 」者 ,必 是 創 造「中軸線」者 ,也就是元大都及明皇城的設計者和建造者。


我第一次發現「中軸線」,是20年前登到景山頂上的萬春亭時,往南看,故宮的神武門、保和殿、中和殿、太和殿、午門、端門、天安門,以及再往前的前門,都在筆直的一條線上。往北看,景山後邊的地安門及鼓樓、鐘樓,也都沒離這條線。這時我才驚奇地發現,原來北京這麼多神奇的古建築,都被「南北一線牽」。


「中軸線 」的存在,猶如一個人的脊樑,既顯示出「天子」地位的至高無上,又把北京城統領成了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北京獨有的壯美秩序,也都由這條中軸線的建立而產生。所以說,北京的這條「中軸線」,既是空間之軸,也是文化之軸;既是藝術之軸,也是精神之軸。


13世紀末,義大利旅行家馬可· 波羅來到北京,並在這裡住了9年。回到義大利之後,他寫的《利瑪竇中國札記》一書中,已經注意到北京的城市中軸線。其中記載:「皇宮建築在南牆之內,像是城市的一個入口,它一直延伸到北牆,長度貫穿整個城市,並且一直穿過城市的中心。」


1654年,荷蘭使者約翰·尼霍夫出使中國。他繪製的《北京皇城平面圖》中,可看到一條清楚凸顯的主軸線。在這條南北向軸線上,布置有諸多宮殿。除了這條南北向的縱軸線外,還有一條東西的橫軸,呈現出十字交叉的平面布局。


1951年4月,梁思成在《 北京——都市計劃的無比傑作》一文中,對北京的「中軸線」做了全面而詳細的描述。他還說:「這樣有氣魄的建築總布局,世界上沒有第二個!」


與其說是「發現中軸線 」,不如說是「認識中軸線」。到如今,認識 「中軸線」和研究「中軸線」的人越來越多。「中軸線」的價值,也再度被發 掘和弘揚。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