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渭南我的家|精雕細琢「繡」出渭南城市新畫卷

臨渭文化旅遊網 發佈 2022-11-30T01:57:45.764244+00:00

一條條道路寬闊通暢,一個個公園美麗宜人,一棟棟高樓鱗次櫛比……無論是新朋友還是老市民,都會為眼前這座充滿生機的城市而感到欣喜。

一條條道路寬闊通暢,一個個公園美麗宜人,一棟棟高樓鱗次櫛比……無論是新朋友還是老市民,都會為眼前這座充滿生機的城市而感到欣喜。

城市建設既關乎城市形象,也關係到群眾的生活質量,近年來,我市著力在城市建設、品位提質上下實功,通過科學規劃,精心實施,真正讓城市建設成果惠及廣大人民群眾,把城市打造成百姓的幸福家園。

一大早,在三賢路與西華街十字的西華公園, 54歲的黨淑琴正在和自己的好友一起跳著廣場舞鍛鍊身體,除了她們的隊伍之外,還有跳健身操的,運動器材上也有大人和小孩一起鍛鍊,雖然已是冬季,整個公園卻洋溢著無限活力。

「來這裡都三四個月了,這裡環境特別好,我們喜歡每天堅持鍛鍊,這樹木,花草對呼吸也好,現在人越來越多了。」市民黨淑琴連連稱讚。

據了解,西華公園及地下停車場建設項目是市政府「十項重點工作」建設項目之一,也是「三四五」工作中園林綠化提升的重要工程,占地面積約48畝,建設內容主要包括園路、廣場鋪裝、景觀綠化、環衛設施等,同時建設地下一層停車場,規劃停車位83個。西華公園在建設中融入了海綿城市理念,地面廣泛應用具備優質滲水、抗壓、耐磨、防滑以及吸音減噪等特點的海綿城市材料,鋪設透水混凝土,建成「會呼吸」的景觀路面;並結合植草溝、給排水管、過濾井、雨水井與雨水收集模塊等設施,最大限度地實現雨水在園區內的滲透、儲存和循環利用。

除了口袋公園建設之外,我市還通過加快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文化服務效能,持續增進各項民生福祉。

「近期,我們臨渭區文化館按照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相關要求,對館內的設施進行了規範提升,對工作人員進行了創建知識培訓,創作了相關題材的文藝作品,並進行排演,全力做好本次創文工作。」臨渭區文化館副館長陳宏表示,下一步,他們將繼續發揮文化館的公益陣地服務功能,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滿足群眾多元化文化需求,助力渭南精神文明建設高質量發展。

臨渭區公共文化中心項目是市、區確定的重點民生工程,項目位於渭南城區朝陽大街與渭崇路十字口西南角。項目占地37.86畝,總建築面積54892.75平方米,2016年啟動建設,目前已經建成文化館、圖書館、檔案館、青少年活動中心等,可為市民提供電子閱覽、圖書雜誌借閱、優秀傳統文化展示、青少年課外活動輔導等多種文化服務。其中,文化館更是設置了廉政教育展館,數字文化體驗館,非遺展廳等展館等多個展廳,同時開展公益性文化教育培訓、公益文藝演出等活動,極大地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城市道路是城市的骨架,加快城區重點市政道路工程建設,既是完善城市路網結構,營造便捷通暢的城市道路系統,有效提高道路通行能力,也是改變城市面貌惠及民生的重要工程。

城區西嶽路是渭南的一條南北交通要道,因年久失修,路面破損路基嚴重變形。市民田先生就在西嶽路與西南京路十字附近的小區居住,這裡處在商業區,生活倒是方便,但較差的出行環境讓他煩惱多時,因此前些年搬去渭南高新區跟孩子們一起住。」

今年秋季,熱力管網施工在西嶽路開始。為了徹底改善該路段交通環境,避免重複開挖給群眾帶來更多不便,同時節約資源,市住建局決定同步對西嶽路中段實施提升改造。

據了解,為避免重複開挖,節約開資,市市政工程處利用供熱管道施工機會,9月3日,對西嶽路南起朝陽大街北至勝利大街,全長1400米進行全面改造。這次施工對路基路面重新進行了翻修,並增加了雨水管道,增強了城區排污能力,完善了排水系統,還將檢查井和疏水井全部換成鑄鐵材質,更加結實美觀,道路也更加平整。

「你看現在這一弄,出行及生活環境好多了,而且還能享受市政集中供暖,我準備搬回來,還是在這住著方便。」田先生樂滋滋地說著。

城因人而興,人因城而榮。城市建設發展改變的不僅是「顏值」,更是市民的「幸福指數」。我們看到一座綠色、生態、和諧的現代化城市正悄然崛起。(記者 任曉彤)

來源:秦東譚

陝西網渭南站編輯:郝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