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控好自己的每一天——閱讀篇(二十三)

大漠孤舟者 發佈 2022-12-01T12:20:47.260508+00:00

「死讀」與「活讀」要想把經典著作讀透,懂得其中的真理並且正確地用來指導,還必須不斷努力學習。要學得好,就不能死讀,而必須活讀,就是說,不能只記住經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須理解經典著作的精神實質。這裡重點強調的是要「活讀」而非「死讀」,此乃肺腑之言。

「死讀」與「活讀」

要想把經典著作讀透,懂得其中的真理並且正確地用來指導,還必須不斷努力學習。要學得好,就不能死讀,而必須活讀,就是說,不能只記住經典著作的一些字句,必須理解經典著作的精神實質這裡重點強調的是要「活讀」而非「死讀」,此乃肺腑之言。 2019年8月31日星期六 19:47

三年多前看到這句話時,還沒有引起自己的特別注意,更沒怎麼認真思考這段話所強調的重點,只是覺得說得比較實用,就隨手摘抄下來了。只是到了這次重讀才意識到這段話的深意,同時也意識到了重讀筆記給自己的帶來的益處。

若不是自己執意在這段話上苦思,並想著寫點東西(昨晚翻筆記時看到一句話「寫作能力是深層學習的強有力工具;表達是深層學習的另一有力的工具」之後,就更加堅定了自己的這個想法),估計對於「死讀」和「活讀」的認知也就這麼隨之錯過去了。

首先給自己提的問題是「什麼是死讀」和「什麼是活讀」,在網上看了看,覺得不太滿意。後來就想到了批判性思維,之所以會出現「死讀」是由於缺少批判性思維。又覺得這樣思考不對,古人讀書時還未出現「批判性思維」這一概念,他們也不是有很多會讀書的嗎?後來再次將目光聚到這段話上。這才意識到,其實葉先生已經告訴了我們什麼是「死讀」,就是指只是「記住一些字句」。說白了,就是只會死記硬背,不知如何運用和不知如何變通的根結就在於沒有真正「理解」一些概念和原理的「實質」。2022年11月29日星期二 10:27

在明白了「什麼是死讀」之後,就瞬間意識到了自己的上學期間的讀書學習不就是屬於「死讀」嗎?

記得高一(考上的是鎮裡普通高中)期中考試時,自己考了個本班第一,年級大概是五六吧。班主任張老師讓我介紹一下自己的學習方法。我那裡有什麼學習方法啊,還是不是靠多做習題嗎。

現在才真正明白做習題和看課本之間的關係:看課本相當於知識的一種輸入;而做習題(活讀的應用)相當於知識的一種輸出。按理應是先要理解課本內容,才可以做習題以加深對內容的理解。但那時不明白這個道理,我卻反其道而行之,以為是通過多做習題,才可以理解書本內容,造成理解課本內容與做習題間相互脫節,也就相當於導致了對書中內容的死讀。2022年11月29日星期二 10:46

因此可以這麼說,包括上大學的四年在內,基本上都是處於「死讀」階段。以前對上學期間學習成績反思的結果歸之為不知道還需要有學習方法,如今看來是有些片面的。學習方法僅是其中的一個方面,而且相對於理解書本內容而言應該說還是比較次要的,真正理解書本的內容才是重要的。

由此看來,還真得應該感謝葉先生,如果不是有了先生的關於「死讀」和「活讀」的論述,也就不會有在大學畢業二十七後對讀書學習的反思。

而我真正開始算得上「活讀」的也就近兩三年的事情。主要是在讀了一些讀書和學習方法、批判性思維、邏輯思維訓練和邏輯學方面的書籍之後。但我對「活讀」的理解與葉先生在上述的一段中所理解的有些差異。

可能是我的讀書更加側重於書中的內容有沒有適合《一統論》所吸收的而不再局限於對書中內容的理解:比如提煉出一種新的概念,改造創新出一個新的觀點,提出一個新的模型,或是進一步擴充改造等等。

特別是在讀過那些書之後,更感覺像是開了竅一樣,這三年所做的讀書筆記(包括摘錄)比之前七年所做的筆記數量(最多在五十萬字左右)還要多一倍。雖然如此,但仍感到距離目標的實現還很漫長,還得繼續朝著自己的夢想堅持不懈地努力奮鬥下去,不敢絲毫懈怠。2022年11月29日星期二 11:28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