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拉尼娜來了?對白糖影響幾何?

金融界 發佈 2022-12-02T13:43:45.208012+00:00

「三重」拉尼娜來了?聯合國:聯合國警告全球深陷氣候危機,過去8年是史上最熱八年;《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七次締約方大會:我們的星球即將抵達導致氣候混亂不可逆轉的臨界點;

來源:一德菁英匯

「三重」拉尼娜來了?

聯合國:聯合國警告全球深陷氣候危機,過去8年是史上最熱八年;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七次締約方大會:我們的星球即將抵達導致氣候混亂不可逆轉的臨界點;

世界氣象組織:2022年全球平均氣溫比工業化之前(1850-1900年)高1.15攝氏度;

《科學》雜誌發布2022年五大「氣候臨界點」 危機警告:格陵蘭島冰蓋融化、北大西洋一條關鍵洋流崩潰、富含碳的的永久凍土突然融化、拉布拉多海對流崩潰、熱帶珊瑚礁大規模死亡;

2022年底前後形成中性強度的拉尼娜,並將持續整個冬天,與前兩年的秋冬季節的拉尼娜事件並稱「三峰拉尼娜」。

現在:

海平面上升速度是30年前的兩倍,海洋比以往更炎熱;

2022阿爾卑斯山脈冰川融化記錄被打破,平均高度損失4米;

格陵蘭島冰蓋3200米高度冰峰首次記錄到了降雨——不是降雪!

南極洲海冰面面積將至最低記錄,幾乎比長期平均值低100萬平方公里;

東非乾旱,降雨連續四個季度低於平均水平;

美國密西西比河達到歷史低水位,美國92%的農產品出口和78%的牲畜穀物通過密西西比河運輸,目前有2000多艘駁船的貨物被困在河上;

《巴西協定》指定的升溫幅度低於1.5攝氏度的目標幾乎無法實現;

中國:17省市遭受極端高溫乾旱,高溫預警超1.5萬次,71個氣象站錄得有史以來最高溫度,亞洲最長河流長江成為受災最嚴重地區,最大的兩個淡水湖鄱陽湖和洞庭湖出現自1951年以來最低水位,鄱陽湖比往年提前100天進入旱季,四川水力發電工廠關停一半,限電;

歐洲:6-8月是歐洲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三個月,遭遇中世紀以來最嚴重乾旱,夏天1.5萬人死於高溫天氣;

巴基斯坦:洪水經濟損失超100億美元;

北美:熱浪出現強過歐洲,美國洪水、乾旱、龍捲風輪番上演,加拿大南部遭遇極端高溫侵襲;

非洲:北部經歷四十年一遇熱浪天氣,極端高溫造成的乾旱和野火已經嚴重影響當地農業;

南半球:多個國家經歷過歷史性的極端高溫天氣,阿根廷首都氣溫最高44°成為地球上氣溫最高的地方;巴西南部也受到了源於阿根廷的熱浪影響,氣溫升至1912年最高水平,澳大利亞西部小鎮錄得50.7°,追評1960年以來最高溫;

兩極:北極圈溫度一度飆升至32.5度,格陵蘭冰蓋每天流失量達到60億噸,南極洲多個考察站錄得記錄高溫。

拉尼娜是什麼?

拉尼娜發生位置:赤道太平洋東部和中部海水大範圍持續異常變冷的現象。

拉尼娜表現:東太平洋明顯變冷,全球性氣候混亂,總是出現在厄爾尼諾現象之後,海水錶層溫度低出氣候平均值0.5以上,且持續時間超過6個月以上。

拉尼娜出現:常與厄爾尼諾現象交替出現,發生頻率和強度要比厄爾尼諾低。

拉尼娜影響:我國易出現冷冬熱夏,熱帶氣旋個數比常年多,出現「南旱北澇」現象。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東部、巴西東北部等地降雨偏多。非洲赤道地區、美國東南部等地易出現乾旱。

拉尼娜會伴隨颶風、暴雨和嚴寒,使全球氣候出現嚴重異常;一般出現在「厄爾尼諾」之後,通常各持續一年左右。然而1998年的「拉尼娜」 持續了兩年,2000年6月才開始逐漸減弱;都是自然現象,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都會出現,厄爾尼諾是指熱帶海洋溫度異常和持續變暖,拉尼娜指的是熱帶海洋溫度異常和持續變冷。厄爾尼諾出現的周期並不規則,平均每4年一次。厄爾尼諾第二年,都會出現拉尼娜現象,有時拉尼娜現象會持續兩三年。使美國西南部和南美洲西岸變得異常乾燥,使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菲律賓等東南亞地區有異常多的降水量,使非洲西岸及東南岸、日本和朝鮮半島等東北亞地區異常寒冷。

厄爾尼諾成因:海水異常升溫不僅是原因也是關鍵的加劇因素。

地球內部因子論:既然海底火山爆發、海底地震等都可能引發厄爾尼諾現象,那就應從地球內部找原因,是地球內部的變化導致了厄爾尼諾的發生。

天文因子論:附著在地表的海水和大氣隨地球快速向東旋轉,有時地球自轉會突然減慢,出現「利車效應」,在慣性力的作用下,赤道地區自東向西的海水和氣流減弱,於是便發生了一次厄爾尼諾事件。

大氣因子論:由於信風的影響,赤道太平洋形成了海溫和水位東低西高的形勢,同時在赤道太平洋東側的下沉氣流和西側的上升氣流的影響下,信風會加強,一旦信風減弱,太平洋西側的海水就會向東回流,太平洋位於赤道東段和中段的水溫會異常升高,這就導致了厄爾尼諾事件的發生(目前大多數人都持這種觀點)。

熱浪天氣的成因與影響:

根本原因:全球氣候變暖,人類活動導致的溫室氣體排放大大增強了地球生態環境中的溫室效應,進而造成全球範圍的大氣溫度上升,使得地球氣候顯著暖化。全球變暖將導致一系列惡性的氣候變化,如增加冰川融化,增強熱浪、洪澇等極端天氣狀況出現的可能性和嚴重性。2022年席捲全球的熱浪天氣可以被視為全球變暖引起的眾多氣候變化現象之一。未來全球氣候變化將使熱浪天氣呈現出強度更大、頻率更高的特徵。

直接原因:局部氣候現象,局部「熱穹頂」的形成是超級熱浪事件發生的最關鍵原因,而引發「熱穹頂」的異常大氣環流信號則主要來自北太平洋和北極,並與北極極渦的異常活動有關。這一現象是指高層大氣熱高壓在一段時間內停滯不動,高壓與附近低壓之間的大氣環流形成穩定的「Ω」型,高壓系統像罩子一樣把熱空氣蓋在熱浪發生區域,同時阻止了冷空氣進入,使「熱穹頂」里的溫度持續升高,從而引發熱浪天氣。人都持這種觀點 )。

備註:全球變暖作為自然過程大致開始於19世紀末,但它直到1992年才首次作為一個迫切的議題在聯合國召開的「地球問題首腦會議」上被提出。會議達成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提出「防止氣候系統受到危險的人為干擾」的目標。目前該公約共吸收197個締約國。2015年,第21屆締約方會議在巴黎舉行,通過《巴黎協定》,制定了「實現與前工業化時期相比將全球溫度升幅控制在2℃以內;並爭取把溫度升幅限制在1.5℃」的核心目標。

熱浪天氣的影響:

農業生產:熱浪天氣通過引起短期內的極端乾旱、推遲雨季以及誘發野火影響農業生產。21世紀以來人類經歷過的兩次主要的糧食危機都與主要產糧國因遭遇熱浪天氣而減產糧食有關。今年7月在全球範圍出現的極端高溫天氣將進一步加劇2020年以來的全球糧食短缺狀況,使國際糧食市場繼續維持在供給緊缺的狀態。

能源供給:熱浪天氣通過高溫直接製造額外電力需求、影響發電站運轉,通過乾旱引起的水位下降阻礙運輸,進而影響能源市場的供需。這大大衝擊了包括能源部門在內的地區貿易供應鏈,進一步提高能源價格。

非自然死亡:在城市地區,高強度的熱浪天氣往往直接造成大規模的非自然死亡事件。

應對措施:

世界各國在《巴黎協定》框架下推動建構一個合理有效的全球氣候治理體系,切實將「清零排放計劃」提上日程,是人類共同應對包括熱浪天氣在內的極端天氣事件的治本之策。

IPCC2022年初發布的報告指出,在下一個20年,全球平均溫度的預計會比19世紀末上升1.5℃以上。但只要進行快速的溫室氣體減排,並在2050年達到二氧化碳淨零排放,則極有可能令全球升溫低於2℃,並可能在本世紀末降低到1.5℃以下。」

全球變暖進程已然對全球氣候系統造成了不可逆的影響,人類必須做好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與極端天氣共處的準備。

拉尼娜來過嗎?

1997年4月-1998年6月:世紀最強厄爾尼諾事件,1998年中國特大洪水;

1998年6月-2000年8月:持續兩年的強拉尼娜事件,中國出現嚴重旱災,華北、黃淮、華南大部分地區出現特大乾旱現象,2000年全國受災面積高達4054萬公頃。

2007年8月-2009年初:拉尼娜逐步增強,中國的沙塵暴、颱風、旱澇災害非常強烈。

2010年6月-2011年5月:過去一個世紀最強的拉尼娜現象之一,澳大利亞洪災等異常天氣的「罪魁禍首」。

2017年-2018年春季:弱到中度拉尼娜。

2020年9月-2021年5月:中性強度,持續整個冬天。

2021年10月-2022年5月:中性強度,持續整個冬天。

2022/23年冬季:連續三年拉尼娜。

拉尼娜會帶來什麼?

拉尼娜事件與厄爾尼諾事件一樣,對區域或全球一半以上地區的氣候有顯著的影響,導致世界各個國家的氣候出現異常。

拉尼娜它是一種厄爾尼諾年之後的矯枉過正現象。這種水文特徵將使太平洋東部水溫下降,出現乾旱,與此相反的是西部水溫上升,降水量比正常年份明顯偏多。

美國的西部會變得比較乾燥,而澳大利亞和南美則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洪災,亞洲國家的日本會出現寒冬,我國也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南旱北澇,冷冬熱夏,登陸的熱帶氣旋個數增多等現象,會給廣東、福建、浙江乃至整個東南沿海帶來較多並持續一定時期的降雨。

溫度:更易造成階段性低溫的天氣,拉尼娜年西北太平洋的海溫偏高,容易造成經向度更高的環流,進而促進高緯度的冷空氣向低緯的交換,而配合著極地放大效應,以及北美的溫帶氣旋族,北極的快速增溫也是有利於極地渦旋南下進入我國,帶來極端寒潮事件氣壓距平偏低,會加大北風的輸送力度,冬季風偏強,很多時候確實對應著一個偏冷的冬天,但不絕對。

水汽:對冬季水汽的影響更大,我國的冬季主要水汽來源是孟加拉灣,輸送系統是南支槽,即印緬槽,當印緬槽活躍,印緬槽槽前的西南風會從孟加拉灣向我國輸送充沛的水汽,形成連續陰雨天氣。一個典型的印緬槽活躍情況就是今年年初。拉尼娜年印緬槽輸送的水汽偏少,而厄爾尼諾年輸送的水汽偏多。

北美洲:加拿大平原多,美國德克薩斯以及美國西南部將面臨高溫乾旱威脅;

南美洲:巴西南部乾旱,阿根廷影響明顯大於巴西,乾旱嚴重;

歐洲:俄羅斯和烏克蘭局部地區面臨乾旱威脅;

亞洲:中國冷冬概率70%,華北降水偏多概率80%,颱風較常年偏多,前冬暖,後冬多強寒潮;

東南亞:嚴重的季風降雨;

大洋洲:澳大利亞東部地區天氣多雨;

我國:南旱北澇現象,中東部冬季氣溫會較平常要低,而東北地區北部和南部、華北中北部、長江中下游中西部和華南南部等地降水較常年同期偏少,但東北地區中西部、華北西南部、黃淮大部、西北地區東南部、江南東部、華南北部等地降水偏多。

拉尼娜會來嗎?

我國國家氣候中心:赤道中東太平洋拉尼娜事件將持續到2022/23年冬季,預計10月進入拉尼娜狀態,並於冬季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強度的拉尼娜事件;

綜合認為拉尼娜現象在今年12月到明年2月拉尼娜的發生概率達到87%。

7-8月時預測值只有30%,9月份為70-80%。

國家氣候中心:2020年8月開始,在2020年、2021年的兩個年底以及今年秋冬季,海溫均出現了3次過程的『低谷』階段,前後跨越了三個冬季,稱之為三重/三峰拉尼娜,強度均屬於中等偏弱狀態。

今年是連續第三年拉尼娜已經板上釘釘!

拉尼娜對白糖的影響

《全球季節性氣候最新信息》:9月至11月,非洲之角和南部非洲、整個西太平洋和東南太平洋以及整個北美中部,季節性降雨量低於正常水平的概率在增加。相反,整個南亞、東南亞以及澳大利亞部分地區出現高於正常水平降雨量的概率在上升。

我國受拉尼娜影響,冷空氣南下頻繁,受倒春寒影響最深的黃河流域,冬季的氣溫偏低。

從時間上:冷空氣應該來得早,去得遲,冬季時間偏長,立春節氣氣溫較往年偏低,天氣寒冷。

春節一直圍繞在立春前後,近些年來,全球氣候變暖,冬季氣溫一直偏高,出現暖冬的冬季越來越多,但地球大系統內氣溫有的調節能力,氣溫不會是急劇上升,而是漸變,所以春節出現倒春寒的概率較低。

全球變暖大背景下,強冷冬概率不大,但也難有強暖冬,準備迎接一個降水稀少且稍冷的冬天吧!

時間:11月到明年2月;

地域:南半球農作物生長和收穫期;

農作物:南美大豆、玉米、棉花、甘蔗等;

歷史上:造成阿根廷大豆和玉米減產,巴西中南部乾燥,東北部濕潤多雨;

具體影響:預計巴西中南部的棉花、甘蔗、咖啡可能會受到影響,阿根廷大豆、玉米減產的概率非常大。

09-10年天氣炒作期間:白糖上漲了1700元/噸,咖啡價格上漲了一倍,印尼天然橡膠上漲了158%,馬來和大商所棕櫚油價格上漲均超過30%,鎳平均上漲了10.3%。

97-98年厄爾尼諾期間:咖啡漲幅超過200%,馬來西亞棕櫚油價格上漲了130%。

22-23年度:疊加食糖產業供應壓力增產,內需不佳外需乏力……

2007年8月-2009年初:拉尼娜旱影響有限,鄭糖震盪(3830-2852,978,25.5%)

2010年6月 - 2011年5月 :史上最強拉尼娜疊加鄭糖牛市 (4586-7604,3018,65.8%)

2017年-2018年春季:弱到中度拉尼娜疊加鄭糖熊市(7314-5500,1814,24.8%)

2020年8月-2020年1月:中等強度拉尼娜疊加鄭糖震盪(5100-5300,200,3.9%)

2020年9月-2021年5月:中性強度拉尼娜疊加鄭糖小幅反彈(5200-5600,400,7.7%)

2021年10月-2022年5月:中性強度拉尼娜疊加鄭糖沖高回落(5800-6200-5600,600,8%)

本文源自行業資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