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也烈:南昌起義「生擒」朱德,資歷高於7大元帥,為何只授少將

青史佐酒 發佈 2022-12-03T06:11:56.576990+00:00

1959年9月30日晚,人民大會堂內舉行了一場規模空前的盛大宴會,以慶祝新中國成立10周年。宴席上,一向深居簡出的老帥朱德無疑是最大的焦點,很多老部下、各界代表都爭相前來敬酒。

1959年9月30日晚,人民大會堂內舉行了一場規模空前的盛大宴會,以慶祝新中國成立10周年。


宴席上,一向深居簡出的老帥朱德無疑是最大的焦點,很多老部下、各界代表都爭相前來敬酒。面對大家的盛情,以酒量見長的朱德不多時也有些微醺,一旁的周總理擔心老總的身體,便主動替其解圍擋酒。

好不容易從人群中「突圍」成功的朱德,突然間又想起了什麼,他再次拿起了酒杯,繞過賓客來到一眾將軍面前,對著其中一位身材高大挺拔、留著短髭、穿著海軍少將軍服的將軍敬到:


「營長同志,還記得不,你下過我的槍哩!」


半生戎馬的將軍聽到這話,竟突然像年輕人一般變得靦腆起來,還未等他答話,跟著朱老總一起過來的周總理就搶先開了口:


「老總,不能記仇啊,不打不成交嘛!」


「不是記仇,是記住我有過這樣一個好營長哩!」朱老總笑道。


這樣的一席話,惹得將軍們齊聲大笑,卻也讓一些旁觀者摸不著頭腦,那位海軍少將到底什麼來頭,居然曾經下過老總的槍?而且在座這麼多功勳名將,老總又為何偏偏主動來敬他的酒?


一、都是「不得了」的教書匠

朱德口中的這位「好營長」,正是當時擔任海軍副參謀長的袁也烈。其實不只是朱德,不少開國將軍包括一些元帥、大將,見到袁也烈都會尊稱一聲「老營長」。

袁也烈的資歷到底有多老?要知道10大元帥中只有早期留過洋的朱德、陳毅、聶榮臻入黨時間比他早,而作為葉挺獨立團出身的北伐名將,林彪、粟裕、徐海東、許光達都曾屬於他的下級。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軍中的老大哥,袁也烈其實一開始對行軍打仗並沒有任何興趣。他是湖南洞口袁家壠人,父親是村鎮裡的私塾老師,受家庭環境影響,袁也烈22歲就考入了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唯一的理想就是踏踏實實當一名教書匠。


不過作為當時新思想啟蒙的一線陣地,湖南一師之中各類思想的碰撞非常激烈,一批又一批的優秀師生更是率先走在了革命的最前沿,例如徐特立、楊昌濟、蔡和森。


一次偶然的機會,袁也烈看到隔壁教室有一長袍先生在慷慨演說,台下學子不時掌聲雷動,高聲喝彩,他便好奇走到後方旁聽。就是這短短的幾十分鐘,讓當時並沒有太多見識的袁也烈大受震撼。


從那位先生的口中,袁也烈第一次聽到了為什麼要革命,聽到了青年學生、工人、農民身處亂世不應該逆來順受,要學會運用自己的力量,團結自己的集體去開創一個屬於廣大人民的新時代。


這是袁也烈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堂課,而那位站在講台上侃侃而談的先生,叫毛澤東。


自此之後,但凡是毛先生的講座,袁也烈必定到場,凡是毛先生的作品,他也一定要看。正是在前輩的引領下,曾經立志要當教書匠的袁也烈毅然選擇投筆從戎,於1924年7月考入桂林軍官學校,並在不久之後進入黃埔軍校二期學習。


在當時的黃埔,二期學員是比較特殊的一屆。因為軍閥混戰,時局緊張,一期、二期學員並沒有經過嚴格的系統學習就作為先遣隊上了東征和北伐的戰場。也正因如此,這兩期學員中很多被寄予厚望的青年將才,都過早地犧牲在了團、營、連主官的職位之上。而還有一批學生,也是在戰爭中被證明沒有軍事天賦,被迫轉向了文職工作。

在命運多舛黃埔同窗中,總戴著一副眼鏡,被稱為「秀才」的袁也烈率先在戰場上嶄露頭角。汀泗橋、賀勝橋、戰武昌,他每戰必與,不僅練兵有方,指揮沉穩果斷,而且敢於身先士卒衝鋒陷陣,這讓當時的團長葉挺大為讚許,將其留在身邊擔任第6連的連長。


葉挺獨立團號稱「鐵軍」,是北伐之中戰功最盛,破敵最多的一支部隊,其中營連級軍官更是無一例外的功勳名將。如果說毛澤東是袁也烈的人生導師,那葉挺就是他軍旅生涯的伯樂,也正是葉挺將軍接下來的一個選擇,開啟了袁也烈傳奇的一生。


二、南昌起義「生擒」總司令

1927年8月1日,已經升任24師73團3營營長的袁也烈跟隨葉挺參加南昌起義,負責率部奪取南昌東門,並堵截企圖從此撤退的敵人。


論兵力,南昌東門守軍是朱培德部的1個正規團,戰鬥力很強,而袁也烈手中只有不到1個營的兵力。以小博大,袁也烈只能兵行險招,等起義號槍一打響,他就親率突擊隊從背後沖向敵軍防線,一上來就是刺刀見紅的短兵相接。


毫無防備的東門守軍顯然被這麼不要命的打法震懾住了,僅僅2個小時就全線潰敗,四散而逃。拿下城門後,袁也烈迅速收攏部隊,布置防線,以防敵人反撲。


內城的戰鬥從凌晨直至拂曉,整個南昌一片混亂,到處都是打散的潰兵。而隨著槍聲逐漸零星,袁也烈也意識到起義已經接近勝利。正是在這個時候,遠處突然出現一中年軍官,騎著快馬直奔城門而來。


袁也烈反應迅速,抬起槍厲聲大喝「站住!」身前的士兵們聽到命令,立刻圍上前去,把軍官一把拉下馬來,制住雙手,沒收配槍,整個流程一氣呵成。


袁也烈上下打量軍官一番,見他面生,不像是友軍將領,又見他身上沒有任何起義軍的標記,便篤定這是抓了敵人的將官。因為形勢緊急,袁也烈也不等那軍官解釋,別揮揮手讓部下直接把「俘虜」帶到營房看押。


結果沒過多久,押解俘虜的士兵就灰溜溜地跑了回來,向袁也烈匯報到:


「營長,我們闖禍了,剛抓的那個軍官是朱德。」


原來當時的朱德負責牽制南昌城內敵軍的高級軍官,一直四處斡旋,為了掩護身份所以並沒有戴上起義軍規定的紅袖章和白毛巾,直到戰鬥打響後,他才靈活擺脫追兵,來到城門口投奔友軍部隊,沒想到卻被有眼不識泰山的袁也烈直接下了槍,就這麼當了俘虜。

知道自己闖禍的袁也烈也是趕忙前去賠罪,而朱德也是性情豪爽,不僅沒有怪罪,反而用濃重的四川口音直夸袁也烈:


「營長同志,你警惕性還蠻高的嘛!」


南昌起義後,袁也烈跟隨部隊南下,歷經苦戰,但因為阻擊和追剿的敵人過於強大,起義部隊越打越少,越打越散。三河壩分兵後,起義軍主力再遭重創,只能化整為零四散突圍。輾轉回到家鄉的袁也烈,並不甘心失敗,於是很快就再次收拾人馬,在深山中繼續堅持革命。


1928年11月,組織再次找到袁也烈,讓他化名袁振武,前往廣西龍州擔任警備第1團參謀長兼第1營營長,伺機拉起這支隊伍參加龍州起義。3個月後,起義取得成功,紅8軍正式成立,袁也烈擔任第1縱隊參謀長兼第1營營長。


紅8軍一路北上向江西蘇區轉戰,袁也烈難以抑制內心的激動,只要進入蘇區,就能和毛主席、朱老總的井岡山紅軍順利會師,再次見到曾經並肩作戰的親密戰友。


勝利近在眼前,偏偏命運弄人,在廣東乳原縣紅8軍突然遭遇敵機空襲,指揮部隊疏散的袁也烈不幸身負重傷,隨即被安排護送離隊前往上海治療。


然而袁也烈怎麼也不會想到,這次負傷竟會成為他一生中最艱難的一個轉折點。


三、不是將軍的11年

來到上海養傷的袁也烈根本閒不下來,他化名袁映吾,一有時間就把地下黨的同志叫到自己住所探討革命宣傳工作。袁也烈文武全才,在葉挺麾下時就從事過組織和宣傳相關的任務,而且非常出色,如今一邊療養一邊重操舊業也是得心應手。

然而當時的上海灘魚龍混雜,到處都是潛藏在暗處耳目,根本防不勝防。


2個月後,袁也烈的傷情剛剛有些好轉,一隊巡捕就徑直闖入他的住所,不由分說地就把他和在場的同志扣在地上,隨即在屋內搜出一大堆文件。一上來就直奔主題,顯然是有備而來,袁也烈知道一定是有叛徒告密。


沒有時間做完全的計劃,押解途中,袁也烈只能輕聲告訴身邊的同志:


「如果敵人審訊,你們就說文件都是我的,你們只是恰好前來做客,其他什麼都不知道。」


眼見袁也烈要擔過所有責任,同志們自然不干,紛紛表示哪怕是犧牲,大家也要死在一起。但袁也烈的態度更加堅決,聲稱先能保住一個是一個,自己還有辦法脫身。


就這樣,任憑敵人如何審問,所有人都一口咬定文件是袁映吾的,其他一概不知。沒辦法,敵人只能把審問的重心放在袁也烈身上,各種大刑威逼利誘,想讓他開口招供。


本來就有傷在身的袁也烈經過一番折磨,早已不成人樣,但他堅稱自己只是商人,文件是一位姓王的朋友存在自己家的,現在朋友不知所蹤,自己無辜受到牽連。長時間的審訊毫無進展,審訊人員也開始犯嘀咕,會不會是真的抓錯了人。


然而按當時的情況,就是寧可錯抓一千,也不能放過一個,雖然沒有任何有力證據,袁也烈卻一直被扣押在南京提籃橋監獄。在這裡關押的都是「重要」人物,例如陳獨秀、彭述之、彭道之等人。


這一關,就是整整3年。一些舊日好友曾想方設法前來獄中探望袁也烈,交談之中見他身體虛弱渾身是傷,難免落淚,而袁也烈反而安慰起朋友來:


「怕什麼?革命不成功,我是不會死的。」


其實袁也烈也是幸運的,雖然審訊人員一直認定他的身份是假的,卻並沒有意識到他的背景到底有多深厚。作為北伐名將,黃埔二期的老大哥,敵人內部認識他的高層不在少數,只要審訊規模再大一點,身份就不可能瞞住。


換個角度來說,只要袁也烈公開自己的身份,他大可不必受到任何酷刑,審訊人員不敢得罪這樣的大人物,自然會對他禮遇有加,昔日的黃埔同門、有交情的舊友也會出面保他。但如此一來,迎接袁也烈的只會是幽禁,而不是自由,他可以保全自己,但和自己有關聯的那些同志一個都跑不了。


直到最後,袁也烈也沒有暴露自己的身份。敵人沒辦法,聲稱只要他寫一份「悔過書」就可以出獄。袁也烈清楚這是一個陷阱,自己一旦寫了這份悔過書,將來一旦身份公開,敵人就會藉此大做文章,所以他語氣強烈地質問道:


「我沒有罪,無過可悔!」


眼見袁也烈如此強硬,敵人也是怒火中燒,竟在關押時間到期後,再次以「袁映吾始終不承認真實身份,並無悔過誠意」為理由,將他送到蘇州繼續看押1年時間。


在獄中的4年,是袁也烈一生之中最艱難的時期,直到1935年10月他才迎來自由。


因為4年裡斷絕聯繫,且離開隊伍時間太長,出獄後找到組織的袁也烈,因為身份的特殊性並沒有馬上回到部隊的指揮崗位上,他需要經歷磨合和審查。


當然,鑑於袁也烈的能力,組織上也是派給他一個新的任務,前往軍閥石友三的部隊擔任聯絡員,負責宣傳統戰工作,促進抗日戰線的構成。


這個任務看似簡單,其實危險性極大。石友三西北軍出身,原是馮玉祥手下的十三太保之一,此人善於投機鑽營,反覆無常,是出了名的「倒戈將軍」。抗日戰爭打響後,石友三表面揚言要積極抗戰,其實暗地裡早已和日軍暗通曲款,約定投靠。

武漢失守後,石友三的態度發生明顯變化,一改往日厭煩說教的姿態,請來袁也烈大談如何堅持抗戰,還讓袁也烈等人務必留在部隊之中幫著他訓練士卒、進行思想教育。面對石友三突如其來的熱忱,袁也烈雖然明面上大加讚許他的抗戰決心,卻也意識到事出反常必有妖。


多年的經驗告訴袁也烈,石友三很可能在挖坑設套。情急之下,袁也烈果斷安排所有在石友三部工作的同志一律撤出,影響的群眾能撤多少就撤多少。


果然,幾個月後,石友三率部投降日軍,成為遭人唾罵的頭等漢奸。如果不是袁也烈處事機敏果決,他和200多名同志大概率將要成為石友三送給日軍的投名狀。


回到抗日根據地的袁也烈,一直從事政工和教育工作,直到1942年3月才調任清河軍區參謀長,而此時的他已經闊別戰場長達11年之久。

如果不是這11年,袁也烈軍旅生涯的高光不可估量,他的能力全面,資歷深厚,威望服眾,是能夠獨當一面的帥才。但也正是這11年的艱苦卓絕,造就了一個百折不撓、信仰堅定的革命者。


四、一憑赤心話當年

在之後的抗日戰爭中,「遲到」的袁也烈並沒有經歷太大的適應期,一上來就是一場禹城戰役,生俘拒降日軍山峪大隊長以下官兵607名,斃敵145名,創山東戰場殲滅日軍最多的光輝戰績。


日軍投降後,成為渤海軍區司令員的袁也烈在兄弟部隊的配合下,搶占德州,三打鄒平城,奇襲臨淄,打紅了山東的半邊天。渤海縱隊正式成立後,這支由地方部隊改編過來的偏師在袁也烈的指揮下攻無不克,成為華野之中名頭最響的縱隊之一,絲毫不遜色於那些主力。

1949年3月,極缺指揮人才的華東海軍終於等來了他們新任的副司令袁也烈。在走馬上任前,陳毅曾特地囑咐華東海軍司令員陶勇:


「你早年在家放牛時,袁也烈已經擔任南昌起義的營長了,資格老,你要尊重他!」


陶勇外號「拼命三郎」,一把大刀聞名全軍,打起仗來就是猛張飛式的人物。當年渡江戰役時,他曾在沒有接到命令的情況下,擅自開炮痛擊不顧警告闖入長江的英軍戰艦紫石英號,被毛主席評價道:


「那麼喜歡打軍艦,就去海軍當司令算了。」


陶勇能打仗,袁也烈懂治軍,一個勇冠三軍,一個運籌帷幄,東海艦隊在這樣兩員大將的建設下進入飛速發展時期,成為海軍當中戰鬥力最強,戰績最為彪炳的一支王牌部隊。


1953年2月24日,毛主席在陳毅和華東軍區參謀長張愛萍的陪同下視察華東海軍。看到前來相迎的袁也烈,毛主席亦是難掩激動,連聲問了兩遍:


「你就是袁也烈?」


湖南老鄉,第一師範的校友,有無數話題的師生二人也是當著眾人的面嘮了幾句家長,毛主席記得袁也烈,記得他從哪裡出來革命,又經歷了什麼苦難,打過哪些勝仗。是的,袁也烈雖然因為挫折的經歷錯失了軍旅上最重要的11年,但他的功績從來沒有被遺忘。

1955年9月,袁也烈被授予少將軍銜和一級「獨立自由」勳章。看著曾經的自己帶出的娃娃兵們一個個軍銜都比自己高,袁也烈不但沒有任何抱怨,反而滿是欣慰,他曾對身邊的人說:


「別看那些娃娃們現在都當了將軍,當年在部隊裡要是表現不好,我還踢過他們的屁股嘞。」


袁也烈從始至終一心為國為民,把功名利祿與官場富貴置之身外。他當年毅然選擇離開家鄉參加的革命,白髮的母親留不住他,祖父、爺爺臨終前都沒有見到他一面,妻子和他聚少離多,兩個孩子甚至對於這個父親感到陌生。


當得知爺爺袁世澤臨終前一直在念叨自己的名字,袁也烈能做的只是跑到墳前痛哭。當得知妻子已經病入膏肓無藥可醫,他能做只是流淚。作為軍人,袁也烈無暇顧及家庭,是因為他在為其他數億人負重前行。為大家而不顧小家,這樣的犧牲更為不易。


1968年12月,一場大風暴來襲,袁也烈無端受到波及,生性剛直的他絕不妥協,並仿照毛主席《七律·到韶山》寫詩明志:


「舊夢依稀咒逝川,問題三十二年前,大風吹起千盡浪,一憑赤心話當年。」


1976年,在大風暴結束的前夕,袁也烈因病逝世,終年77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