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訪古蜀文化遺址,尋找古蜀國歷史的來龍去脈

章魚的雜貨鋪 發佈 2022-12-03T11:32:36.286792+00:00

在某音和網絡新媒體上, 我零零星星聽聞了許多關於三星堆和金沙遺址考古發現、古蜀文明的相關信息,眾說紛紜、魚目混雜,頗感混沌不清。作為文化愛好者,我帶著這些問題,實地走訪了寶墩遺址、三星堆遺址和金沙遺址。

古蜀國是在夏商周之前還是之後?是國家還是朝代?都城在哪裡?存在了多久?什麼時候被誰滅亡?……

古蜀人來自哪裡?居住在哪裡?靠什麼維繫生存和繁衍?有文字記載嗎?最後人都去了哪裡?……

在某音和網絡新媒體上, 我零零星星聽聞了許多關於三星堆和金沙遺址考古發現、古蜀文明的相關信息,眾說紛紜、魚目混雜,頗感混沌不清。

作為文化愛好者,我帶著這些問題,實地走訪了寶墩遺址、三星堆遺址和金沙遺址。通過考古實物介紹和專家講解,又在網上查閱了大量文獻資料,我決定對古蜀王國的歷史脈絡及關鍵信息做個梳理,分享給各位網友。

一、三個遺址和文化簡介

寶墩遺址位於成都市新津區寶墩村,是川西地區最早最大的古城遺址,面積近300萬平方米,距今4500年左右(公元前2700~1800年)。從20世紀90年代末開始,成都考古隊在成都平原上相繼發現的寶墩古城、高山古城、紫竹古城、鹽店古城、芒城古城、雙河古城、郫縣古城、溫江魚鳧古城等八座史前古城遺址。它們文化面貌相似,年代前後延續,學術界將該文化命名為寶墩文化

三星堆古遺址位於德陽市廣漢西北的鴨子河,面積12萬平方米,距今3000~5000年(公元前1800~1200年)。現有保存最完整的東、西、南城牆和月亮灣內城牆。考古學界把三星堆遺址第二期起連續幾期文化遺存稱為三星堆文化

金沙遺址位於中國成都市金沙村,面積約5平方公里,距今約3200~2600年(公元前1200~700年)。考古學界把金沙遺址、十二橋遺址、羊子山遺址等成都市區偏西的聚落遺址群統稱為十二橋文化,或金沙·十二橋文化

二、古蜀王國歷史探尋

1.古蜀國是否真實存在?

從成都平原的寶墩、三星堆、金沙、十二橋、青羊宮等眾多遺址及發掘文物資料看,古蜀王國在距今4500年就存在了。從公元前2700年到戰國時期被秦惠文王滅亡,古蜀王國在四川盆地西部存在了2500年時間。

2.為什麼稱為古蜀國?

古蜀國也被稱為古蜀或蜀國。「蜀」字最早發現於商代的甲骨文中,字面意思是葵蠶國蜀是一度統治古代成都平原古國的稱號,也是棲息繁衍於此的古代族群的稱號。

歷史學界基本上是按照秦惠文王於公元前316年滅蜀國、設立蜀郡作為時間分界線。公元前316年以前的蜀國稱為古蜀國。

3.古蜀有沒有文字記載嗎?

楊雄在《蜀王本紀》中曾載「是時人萌,椎髻左言,不曉文字,未有禮樂」,說明古蜀國沒有文字

當代考古人員在三星堆、金沙等眾多遺址發掘中,也沒有發現古蜀國的文字跡象。也許古蜀國真的沒有文字,或者準確地說,到目前為止仍未找尋到文字

古蜀國地處偏僻、地勢險要、進出困難,中原地區對其知之甚少。關於蜀國的歷史,在先秦文獻中沒有詳細記載。直到東晉常璩的《華陽國志·蜀志》中才記載了關於古蜀國的歷史和傳說。

所以,古蜀王國的歷史更多是今人根據考古文物和少量史料推測出來的,真實情況如何不得而知。

4.古蜀人來自何方?

古蜀文明的源頭已湮沒在歷史長河中。歷史變成了傳說,傳說變成了神話。

古老的蜀山氏被認為是古代蜀人的始祖。

一種猜想是,蜀山氏是冉族和羌族混合而成的古蜀族長時間融合而來的。

《史記》記載,黃帝娶西陵蜀族女嫘祖為妻,生下了青陽和昌意。昌意又娶蜀山氏女昌濮氏,生子顓頊帝。

西陵就是蜀山,又被稱作岷山,也就是今天四川境內的岷山南段以及相鄰區域

嫘祖又到蜀山氏部落,教會蜀山氏人養蠶、繅絲、織綢、織錦。蜀山氏變成了蠶叢氏。

一種猜想是,蜀山氏與蠶叢氏是從岷江上遊興起的,是古羌人的一個分支。

居住在甘陝一帶的羌人不堪商朝壓迫,奮起反抗,兵敗。其中的蠶叢部落逃亡退入岷山(《蜀王本紀》說:「蠶叢始居岷山石室中。」)。蠶叢族人的一部分跟隨一位年輕人進入四川盆地,改部族為「柏灌氏」。領地範圍涵蓋今都江堰、彭州、什邡、郫縣一帶,部分族人進入廣漢地區。

5.古蜀國首個君王是誰?

李白在《蜀道難》開篇有云:「蜀道難,難於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華陽國志·蜀志》記載:「周失綱紀,蜀先稱王。有蜀侯蠶叢,其目縱,始稱王。」

可見,古蜀國開國者是蠶叢

《華陽國志》記載說,「周武王伐紂時,實得巴蜀之師。」公元前1045年,周王室冊封杜宇為蜀王,准予建都立國。杜宇成為封建古蜀國的第一位君王,死後號望帝。古蜀王國由原始氏族公社制進入封建制社會。

5.古蜀國從蠶叢開始,經歷了多少個王朝?

《華陽志 蜀王本紀》記載:「蜀王之先名蠶叢,後代名曰柏灌,後者名曰魚鳧,此三代各數百歲,皆神化不死。」

楊雄《蜀王本紀》曾載:「蜀之先王名蠶叢、柏灌、魚鳧、蒲澤(杜宇)、開明」,「從開明上到蠶叢,積三萬四千歲」。

據《華陽國志》記載,巴蜀之地在被秦朝統一之前,經歷了蠶叢、柏灌、魚鳧、杜宇、開明五位君王。

在2500年的歷史中不可能只有五個君王,準確地講,應該是五個王朝。即,蠶叢王朝、柏灌王朝、魚鳧王朝、杜宇王朝、開明王朝。每個王朝又有眾多君王,如開明王朝就傳12世(一說傳11世)

備註:古蜀五個王朝與中原地區王朝更替時間對應如下表:

6.古蜀國第一個都城在哪裡?後遷都到了哪裡?

柏灌王朝時期的都城未有記載,但在成都平原修建了八個古城(部落村)大。其中某個古城或許是其都城

由於自然災害和魚鳧部落興起,古城相繼滅亡。魚鳧王以魚鳧古城為都。後,遷都廣漢三星堆,古蜀國到達鼎盛時期。

杜宇因周武王伐紂有功,替代魚鳧王后,以郫邑為都,另設瞿上為陪都。同時期,原魚鳧族人遷徙到成都金沙、十二橋一帶。

開明王朝取代杜宇王朝,最初定都廣都樊鄉(今雙流)。在廣都之前,開明王朝暫定都新都。開明九世「自夢廓移,乃徙治成都」。

成都從此作為蜀文化的中心。

7.古蜀人靠什麼為生?

蠶叢氏時期,蜀民過著採集、漁獵經濟與高地農業經濟並重的生活。柏灌氏時期,蜀民過著低地農業兼漁獵經濟並重的生活。魚鳧氏時期,蜀民過著平原農業兼漁獵經濟為主的生活。杜宇氏時期以後,蜀民已進入農耕為主的農業社會。

從寶墩遺址和金沙遺址發掘現場看,柏灌、魚鳧王朝期間,已經掌握了種植稻、粟和養殖家禽的技術,開始了天府之國的農耕文化。

8.古蜀國鼎盛時期是什麼時代?

據《華陽國志·蜀志》記載,杜宇王時期,積極開疆擴土,蜀國「乃以褒斜為前門,熊耳、靈關為後戶,玉磊、峨眉為城郭,江、潛、綿、洛為池澤,以汶山為畜牧,南中為園苑。」

也就是說,國土領域向東可達嘉陵江,向西可達今蘆山、天全一帶,向北可到漢中,向南可抵今青神縣,還把汶山建成牧場,今四川省宜賓市、雲南省、貴州省一帶變成花園。

杜宇王朝時期是古蜀國最鼎盛的時期。

9.古蜀國是何時被誰滅亡的?

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趁著蜀國與巴國、苴國交戰之際,遣張儀、司馬錯沿著石牛道伐蜀。蜀王開明十二世戰敗被殺。

《華陽國志》記載,蜀王死於武陽城,其相及太子死於白鹿山。

蜀國戰敗,剩餘族人部分遷徙、部分逃亡。秦王在蜀地設蜀郡,派太守。古蜀國滅亡

10.蜀王死後,古蜀遺民到哪裡去了?

古蜀國滅亡後,原來的族群發生大規模遷徙

1.族群主體隨開明蜀王遷往雅安一帶,另一些支系,則沿岷江河谷,退徙川西高原故地。

惟《太平寰宇記》記蘆山縣「有開明王城故址」,開明王城應為秦貶蜀為候徙封之遺址。成都平原上的開明氏、蠶叢氏等族群,大概亦多隨蜀王遷徙於此。

2.部分族人隨蜀國王子「安陽王」輾轉南遷交趾,創立甌雒國,持續了一百多年,最終被南越國滅亡。

越南《交州外域記》記載:「後蜀王子將兵三萬,來討雒王、雒侯,服諸雒將,蜀王子因稱安陽王。」

但是,多數蜀人選擇留在家鄉。

秦滅蜀後,大量秦民遷徙到了蜀中,並在兼併中原列強後,又強制遷徙部分富豪到蜀地。

秦國重視蜀地發展。秦昭王於公元前256前認命李冰為蜀太守,修建都江堰,遷民開荒,再無洪水泛濫,蜀地成為肥沃富庶的天府之國。

隨著外省移民的遷入融合,蜀人的生活習慣、宗教信仰和文化傳統發生了改變。在融入中原文化的同時,保留了古蜀文化的精髓,形成了獨特的川渝文化。


備註:文中圖片來自網絡和寶墩、三星堆和金沙遺址博物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