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柏林和西柏林是如何分開的?柏林圍牆是誰修的?這面牆是什麼樣的

市井講史 發佈 2022-12-04T21:36:20.718401+00:00

在歷史上,柏林作為德意志國家的首都,一直是德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德國投降後,蘇、美、英、法四國根據1944年倫敦會議達成的協議,在1945年6月5日發表了關於共同管制德國的聯合聲明,規定把德國及其首都柏林劃為四個占領區,由上述四國分別實行軍事占領,蘇占區被劃在柏林城的東部,法占區在北部,英占區是西部,美占區為南部。

柏林為何分裂?

在歷史上,柏林作為德意志國家的首都,一直是德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只是到了第二次大戰之後,隨著德國分裂為兩個德國後,柏林城才被分裂成為在政治、經濟以及文化制度等方面截然相反的兩個部分。

被哪四國瓜分占領?

1945年上半年,第二次世界大戰進入尾聲。盟軍以摧柏拉朽之勢,在歐洲戰場給德國法西斯以最後的打擊。4月19日,蘇軍強渡奧得河,占領了易北河以東地區,包圍了柏林。與此同時,英美聯軍也日夜兼程地自西向東推進,占領了易北河以西的德國西北部地區。5月2日,蘇軍攻克柏林並進行了占領。8日,德國無條件投降。至此,歐洲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結束。

德國投降後,蘇、美、英、法四國根據1944年倫敦會議達成的協議,在1945年6月5日發表了關於共同管制德國的聯合聲明,規定把德國及其首都柏林劃為四個占領區,由上述四國分別實行軍事占領,蘇占區被劃在柏林城的東部,法占區在北部,英占區是西部,美占區為南部

為了執行聲明的決議,從1945年7月1日起,美軍開始從劃定為蘇占區的地方撤走。同時,美、英、法三國軍隊卻正式進入柏林的各自占領區,完成了四國對整個德國及柏林城各占領區的調換

為了進一步處理戰後德國的管制問題,1945年7月17日至8月2日,蘇、美、英三國首腦史達林、杜魯門和邱吉爾(後為艾德禮)與外長在柏林西南的波茨坦舉行會議,詳細規定了管制期間處置德國的政治經濟原則,並簽訂了《波茨坦協定》,再次重申了四國在「德國境內的最高權力」和「分別在其各自占領區內」實行軍事管制的原則。

這樣,根據《四國聯合聲明》和《波茨坦協定》中的各項規定,戰後初期的德國及柏林便形成了由蘇、美、英、法四國分占的局面

柏林面臨怎樣的危機?

1947年1月,美、英兩國擅自將他們各自的占領區合併為「雙聯占區」,並且公然聲稱:「兩個占領區對於一切經濟目的的來源來說應視為統一領土,」「兩國政府的宗旨是要在1949年底以前為這片領土建立自給的經濟。」1948年3月,美、英、法三國在倫敦舉行會議,進一步把美、英「雙聯占區」擴大為「三聯占區」。接著,同年6月18日,三國政府正式宣布在「三聯占區」單獨實行貨幣改革,發行西方的「B記馬克」(一種在西柏林使用的紙幣,因票面印有德文「柏林」字樣的第一個字母「B」而得名),這就造成了戰後德國經濟的最初分裂。

針對西方國家的這些行徑,蘇聯占領當局立即奉命進行還擊。蘇聯占領當局首先採取對抗措施,禁止西方代表前往柏林蘇管區出席德國人舉行的各種政治集會。並宣布將於6月22日在蘇管區內發行新幣。4月1日,蘇聯方面開始對柏林城實行為期十天的交通限制。6月19日,蘇聯進一步緊縮了對柏林實行的全面地面交通封鎖。6月24日,柏林與西方國家的所有水陸交通被蘇聯完全切斷。

由於實行了地面封鎖,西柏林遇到了一場異常嚴重的「危機」。當時西柏林的糧食庫存只能維持三十六天左右,煤庫存量只能維持四十五天左右,飲水和其它生活必需品也開始出現嚴重短缺。為了儘快擺脫這場「危機」,美、英、法三國迅速採取了兩項對策:一方面加緊通過「空中走廊」對西柏林實行空運,以解決人民生活的急切需要和加強西柏林的防衛能力;另一方面則力圖通過談判途徑,使蘇聯取消對西柏林的地面封鎖

1949年5月12日,經過多次反覆談判之後,蘇聯終於同美、英、法三國達成協議,宣布正式解除對西柏林的地面封鎖。當日零時,西方的車輛獲准通過了占領區的分界線,大批記者也湧入西柏林,歷時將近一年的柏林封鎖至此結束

近一年的封鎖,使西方國家付出了高昂的代價。據統計,在空運高峰時,西方國家對西柏林空運的食品,燃料及其他物資量,曾達到每天一萬三千噸,這個數字同當時西方國家在地面對西柏林的運輸量幾乎相等。在此期間,西方各國對西柏林的空運物資總數達一百八十三萬一千二百噸,其中,僅美國就空運了一百四十萬噸物資,航次十九萬五千餘次,耗費二億五千萬美元,飛機失事二十四次,機上人員傷亡四十八名

「柏林危機」的爆發,不僅加劇了東西方之間的矛盾,並且還使柏林城的分裂程度更為深化了。危機期間,美、英、法三國政府首腦都公然聲稱要堅決「留在柏林」「蘇聯除非通過戰爭,」才能迫使西方「放棄柏林」

由於西方國家強行在西柏林實行貨幣改革以及蘇聯對柏林城的地面封鎖,要想再維持四國共管這個城市的可能性,就不復存在了

1948年11月30日,由蘇軍控制的東柏林管區單獨召開了一次「特別議會會議」,選出了一個新的市政府。兩天後,蘇聯占領當局宣布正式承認這個市政府為柏林全市「唯一合法的行政機構」,並答應給予一切必要的援助。

西方國家控制的西柏林也在同年12月5日舉行了類似的選舉,建立了另一個市議會和市政府。於是,以「柏林危機」為轉折點,戰後原來由四國分占並實行共管的柏林市,終於被分裂成為各自擁有自己獨立的立法機構、行政系統和貨幣制度的東西兩個城市了。

柏林圍牆怎樣形成的?

1961年8月13日起,蘇聯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政府沿著西柏林的東面築起了一道高3.5米、長165公里的水泥石頭圍牆,把整個西柏林和東柏林完全隔絕開來。特別在圍牆的東側,還專門修建有253個瞭望台,136個碉堡,270個警犬樁和108公里長的汽車壕溝。真可謂是人工築成的一道難以逾越的銅牆鐵壁。

柏林圍牆修後使東西柏林之間的各項交流和接觸減少了,人們要想像往昔那樣自由往來,同親友團聚,已變得十分困難。柏林圍牆實際成了東西方之間的一道屏障。

在政治上,東柏林成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的首都;而西柏林卻直接處於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行政管輯之下。如同德國的分裂一樣,柏林城的分裂完全是由於戰後幾個大國為了推行霸權主義政策所造成的它根本不符合全體德國人民的利益和願望,儘管德國和柏林慘遭分裂之害長達數十年之久,但要求實現祖國統一和結束柏林分裂狀況的呼聲,在德國人民中間卻從未衰竭在德國人民的正義要求下蘇、美、英、法四國於1970年9月達成柏林協定決定緩和柏林城的緊張局勢,重新恢復東西柏林之間的各項正常交往。後來直至東西德合併統一為新的德國。據統計僅在1972年4月間就有大約五十萬柏林人通過柏林圍牆,同雙方的親友們團聚相會。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