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蒙娜麗莎》神秘的微笑

心新小科 發佈 2022-12-05T10:06:11.216587+00:00

達文西的《蒙娜麗莎》是大家都已熟知的世界名畫,幾百年來,不知多少藝術家為之傾倒、醉心。畫中的蒙娜麗莎典型地表現了古代義大利中產階級有教養的婦女特有的矜持,她呈現出的微妙笑容,似有似無,有時看來溫柔舒暢,有時則略顯哀傷,有時微露揶揄之意,被美術家們稱為「神秘的微笑」。

達文西的《蒙娜麗莎》是大家都已熟知的世界名畫,幾百年來,不知多少藝術家為之傾倒、醉心。根據相關記載,當年24歲的蒙娜麗莎是佛羅倫斯一位皮貨商的妻子。畫中的蒙娜麗莎典型地表現了古代義大利中產階級有教養的婦女特有的矜持,她呈現出的微妙笑容,似有似無,有時看來溫柔舒暢,有時則略顯哀傷,有時微露揶揄之意,被美術家們稱為「神秘的微笑」。

離奇的三大發現

一般而言,我們認為蒙娜麗莎的微笑是淡淡的、淺淺的、平靜的,而且極其豐富、生動。但是當人們仔細凝視蒙娜麗莎時,常常會被她的微笑所迷惑,似乎在那安詳的儀態中藏有一種捉摸不定的東西。

她的微笑究竟藏有何種玄機呢?一場探索蒙娜麗莎微笑之謎的熱潮由此拉開序幕……。在人們對蒙娜麗莎神秘「微笑」的探索中,真正使世人膛目結舌的是20世紀的「三大發現」。

第一,英國一位醫學專家通過研究指出,蒙娜麗莎的面部神經有可能癱瘓了。因為一般人微笑時都會帶動臉部的肌肉一起運動,而蒙娜麗莎微笑時,臉部的肌肉卻沒有被牽動,一般正常的人是很難做到這一點的。因此,這名醫生認為是蒙娜麗莎面部神經的癱痰,導致了臉部的肌肉有被牽動,並由此得出蒙娜麗莎的微笑是一種病態的笑,正是這種病態的笑導致了她微的神秘感。

第二,美國貝爾實驗室的莉蓮.施瓦茨認為《蒙娜麗莎》有可能是達.芬奇的自畫像。施瓦茨在電腦上把蒙娜麗莎的畫像和達.芬奇的自畫像放在一起,竟然意外發現兩者的眼睛、發角、鼻子能夠完全吻合,因此他得出了以上的結論。

而弗洛伊德曾用戀母情結來解釋「微笑」之謎。他認為達.芬奇的這幅畫是對母親的一種情感與依戀,畫中的蒙娜麗莎有可能是他母親的影子。

第三,1993年加拿大藝術家蘇珊.吉魯爆出一個驚人發現:蒙娜麗莎的嘴唇是一個男子裸露的脊背。這聽來似乎是一荒誕不經的信口雌黃,然而她卻找到了證據來支撐她的論斷。

她認為傑出藝術家的思維都是逆常人而行的,集畫家、雕刻家、建築師、工程師及科學家等多種才藝於一身的達,芬奇也不例外。而且達.芬奇還是個左撇子,喜歡從右到左倒著寫字,別人常常需要藉助鏡子才能讀出他所寫的東西。蘇珊.吉魯正是受此啟發,想到了用鏡子來欣賞《蒙娜麗莎》的微笑,她將畫旋轉90度後從鏡中看蒙娜麗莎據著的笑唇,恰恰是一個中線分明的男性脊背以及左臂和肘部的一角。看來她的這一發現也並非是無稽之談。

以上僅是3個不同學術領域對神秘微笑的研究與探索,此外還有很多新說法,如,美國的約瑟夫•鮑考夫斯基博士認為,蒙娜麗莎沒長門牙而且壓根就沒笑;法國里昂的腦外科專家讓·雅克,孔代特博士認為,蒙娜麗莎剛得過一場中風,只因臉歪著才顯得像是微笑;英國醫生肯尼思.基友博士則從蒙娜麗莎的舉止與笑意中得出她懷孕了。

奇妙的繪畫技巧

在探索蒙娜麗莎微笑之謎的浪潮中,最引人注目的當屬美國哈佛大學神經生物學教授利文斯通對「微笑之謎」的發現。

利文斯通教授在這幅畫中,發現了達.芬奇隱藏的秘密。她指出,在欣賞這幅畫時,如果將視線完全集中在蒙娜麗莎的臉上,微笑會很奇妙地消失;但如果把視線轉移到肖像的其他部分時,卻可以感覺到蒙娜麗莎的微笑。

為什麼會有這般神奇的效果呢?利文斯通教授認為,神秘效果的產生完全與畫家的繪畫技巧有關。一般而言,人的笑容主要表現在眼角和嘴角上,而達.芬奇在處理上述部位時,卻運用了模糊輪廓的手法,即描繪得若隱若現,沒有涇渭分明的界限。蒙娜麗莎的微笑就是這種手法的最好詮釋,這種手法在義大利的字面意思為「像煙般蒸發」。

還有一些專家通過進一步研究發現,達.芬奇運用的不僅僅有單純的模糊手法,還試圖「欺騙」人類的視覺。人們只有從側面觀看,才能清楚的看到蒙娜麗莎的笑容。就像晚上我們觀看夜空時,可以看到無數的星星,但當我們集中精力望向某一顆具體的星星時,卻感覺這顆星星像消失了一樣,忽然看不見了。達.芬奇正是運用了這樣的原理,讓我們在漫不經心的一瞥中發現那美麗的微笑。

人眼的奧秘

利文斯通教授還是研究視覺成像的專家。她認為,我們之所以覺得蒙娜麗莎的微笑的時隱時現,還與我們眼睛的運動有關。

人的眼睛是通過兩個不同的區域來觀察世界的:一個是稱之為中心區的位於視網膜的中央小窩(在人的視網膜上,正對著瞳孔的中央部分有一直徑約2毫米的棕黃色區域,稱為黃斑,中央小窩就在黃斑中央的下陷部位)。另一個是外圍區,它分布於中央小窩的周圍。

與之相對應,人的視覺就分為了兩種:中心區的視覺稱為小窩視覺,外圍區的視覺稱為周邊視覺。小窩視覺又稱直接視覺,看到顏色、認出符號、辨別影像與色彩信息的細節是它的主要功能,但卻不易辨識陰影。

周邊視覺又稱輔助視覺,它則專門負責區別黑白、捕捉運動、分辨陰影。如果長時間凝視一件物體,周邊視覺的作用就漸漸減少。例如,當你專注地盯著寫滿字的紙上的一個字時,其他的字就會變得模糊不清。

一般情況下,我們常常會通過眼神來進行心與心的交流。在欣賞《蒙娜麗莎》這幅畫時,人們自然而然地會將目光落在她的眼睛上。但當我們眼睛的中心區集中在蒙娜麗莎的眼睛上時,周邊視覺便落在蒙娜麗莎的嘴部附近區域。由於周邊視覺不善於辨識細節,而善於解析陰影,因此它會注意到蒙娜麗莎嘴部的陰影。這些陰影又恰恰使人們意識到笑容的存在,所以我們能感受到蒙娜麗莎溫柔的笑意。反之,如果我們集中看著她的嘴巴,則永遠無法捕捉到她的笑容。

利文斯通最後得出結論:蒙娜麗莎的笑容之所以時現時隱,是因為觀察者的視線在其臉上來回遊動產生的特殊效果。達.芬奇巧妙地把人的視覺和他完美的繪畫技巧結合在一起,創造了世人難以理解的奇特效果,足以使我們困惑了500年之久。

無休止的謎團

就在我們認為找到了最後的謎底而暗自慶幸時,新的謎又出現了。迄今為止沒有人能複製出原作的那種效果,即使是一流的頂級畫家也做不到,這又該作何解釋?有人說若想完美地複製這幅畫,就必須在畫蒙娜麗莎的嘴時將視線移開,這又如何實現呢?沒人能回答!

另外,當人們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光線下欣賞這幅畫時,會有不同的感受。那微笑似乎時而溫文爾雅,時而安詳嚴肅,時而略帶哀傷,時而又有幾分嘲諷與揶揄,猶如一個活的精靈向我們展示其捉摸不定的心靈。這一點我們的藝術大師達.芬奇又是怎樣做到的呢?

一幅畫竟能給世人留下如此多的疑惑,足見藝術大師的造詣之深。可憐的是,人們又要踏上探求「神秘微笑」之謎的新征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