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微鏡的結構和使用

阿奕學姐 發佈 2022-12-07T02:14:49.066890+00:00

知識點一 顯微鏡的結構顯微鏡的結構目鏡:5×,10×,15×物鏡:10×(低倍),40×(高倍),100×遮光器:調節通光量,上面有大小不同的光圈,光圈越大,通過的光越多。反光鏡:反射光線。有平面鏡、凹面鏡兩種粗准焦螺旋:升降鏡筒幅度較大,逆時針旋轉上升鏡筒;順時針旋轉下降鏡筒。


知識點一 顯微鏡的結構

目鏡:5×,10×,15×

物鏡:10×(低倍),40×(高倍),100×

遮光器:調節通光量,上面有大小不同的光圈,光圈越大,通過的光越多。

反光鏡:反射光線。有平面鏡凹面鏡兩種

粗准焦螺旋:升降鏡筒幅度較大,逆時針旋轉上升鏡筒;順時針旋轉下降鏡筒。

細准焦螺旋:升降鏡筒幅度很小(可用於精準調節)


知識點二 顯微鏡的使用

1、對光

轉動轉換器,使低倍鏡對準通光孔,轉動粗准焦螺旋,使低倍鏡前端距載物台約1-2厘米的距離。

選擇較大光圈;讓左眼朝目鏡里注視,同時用手將反光鏡轉向光源;調節反光鏡,直至從目鏡里看到一個白色明亮的圓形視野。

2、低倍鏡觀察

將玻片標本放在載物台上,使待檢查部分位於通光孔中心,用彈簧夾片壓住載玻片兩端。

兩眼從側面注視,將物鏡降至接近標本(距離約為0.5 cm)停止。

用左眼朝目鏡里觀察,同時轉動粗准焦螺旋,緩慢上升鏡筒,直到視野中出現物象。

3、高倍鏡觀察

先將低倍鏡下找到所需觀察的物象,把要進一步放大的部位移到視野正中央

轉動轉換器,使高倍鏡到位。調節反光鏡光圈,使光照明亮,再微微調節細准焦螺旋(換成高倍鏡後,不能再轉動粗准焦螺旋),直到物象清晰。

4、顯微鏡復原


知識點三 顯微鏡的原理

  1. 目鏡與物鏡的判斷

①物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大,距裝片距離越近。

②目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小。


2、高倍鏡與低倍鏡觀察情況比較

項目

物鏡與裝片的距離

視野中的細胞數目

物像大小

視野亮度

視野範圍

低倍鏡

高倍鏡

3、視野亮度調節

①選擇大光圈和凹面反光鏡,則視野更加明亮。

②選擇小光圈及平面反光鏡,則視野更加暗。

因此,當從低倍鏡換成高倍鏡後,視野變暗了,可以使用大光圈和凹面反光鏡來增加視野亮度。

注意:若顯微鏡下所觀察的材料本身顏色較淡、透明,則視野不可過於明亮,稍暗的視野反而可以觀察的更加清楚。


4、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與成像規律

①顯微鏡放大倍數=目鏡放大倍數×物鏡放大倍數。如:目鏡為10×,物鏡為40×,則放大倍數為10×40=400倍。該放大倍數指的是長度或寬度的放大,而不是面積或體積的放大。

長度和寬度放大400倍,則面積實際放大了160000倍。

②放大倍數的變化與視野範圍內細胞數量變化的關係

右圖1和圖2分別是在目鏡放大倍數為10×、物鏡放大倍數為10×時觀察到的細胞數,若將物鏡轉換為40×後,圖1觀察到的細胞是2個(8÷4),圖2觀察到的細胞是1個(16÷16)。

③成像特點:顯微鏡成的像為放大、倒立的虛像(將圖片倒轉180°即可)。

④移動規律:物像偏向哪個方向,則應向哪個方向移動裝片。若物像在偏左上方(則實際其在裝片的右下方),則裝片應向左上方移動。

例如下圖1~3為顯微鏡視野中觀察到的物像圖:

圖1:實際的物體形狀為q

圖2:實際在載玻片的左下角

圖3:若顯微鏡下觀察到某物體在裝片上呈現逆時針流動,則實際上裝片上物體仍為逆時針旋轉。(例如將圖3圖像反轉180°仍為逆時針)

5、顯微鏡視野中污物位置的判斷

注意:反光鏡上的異物不會在視野里成像


6、顯微與亞顯微結構

生物上顯微結構一般是以細胞為單位,而亞顯微結構是以細胞器為單位的。 亞顯微結構要通過電子顯微鏡才能看到。

光學顯微鏡下

能看到:

細胞核、線粒體、葉綠體、染色體、液泡、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洋蔥表皮細胞、保衛細胞、根尖分生區細胞等。

不能看到:細胞膜、類囊體薄膜、中心體、核糖體、紡錘絲、突觸小泡、DNA雙螺旋結構、轉錄翻譯過程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