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潤:中國的廚電,第一天就站在無人區

虹在線 發佈 2022-12-09T02:22:56.771248+00:00

隨處參訪,隨時採訪,是我的工作。這樣,才能為大家找到適應這個時代的達爾文雀。年度演講已結束,我第二天就出差了。見很多人,聊很多人。前兩天,和方太的同學聊了聊。很有感觸。關於創新。與你分享。你一定知道,方太是一家廚電企業。

隨處參訪,隨時採訪,是我的工作。這樣,才能為大家找到適應這個時代的達爾文雀。年度演講已結束,我第二天就出差了。見很多人,聊很多人。

前兩天,和方太的同學聊了聊。很有感觸。關於創新。與你分享。

你一定知道,方太是一家廚電企業。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方太有超9400件授權專利,發明專利超2300件,擁有專業廚電領域最大專利池,和華為、騰訊一起名列《中國民營企業發明專利授權量TOP10榜單(2021)》。

一家廚電企業,為什麼需要這麼多發明專利?方太同學的回答,因為要「開闢式創新」。

什麼是「開闢式創新」?

人們模仿鳥兒飛行,做出了更大、更適合人類的翅膀,算不算創新?當然也算。但是,這種模仿的「天花板」很低。離地幾十厘米。這讓人很激動。也有用。但是,終究飛不上天。你無法閃著翅膀,從上海飛到北京。模仿的終局,是成為對方。但結果,往往是只能接近對方。甚至,接近不了。

那怎麼辦?不要再觀察鳥是「如何」(HOW)飛上天的,而是洞察它「為什麼」(WHY)能飛上天。然後,人類找到了鳥自己都不知道的飛行的本質規律:空氣動力學,並最終發明了飛機。飛機這種,自然界完全不存在,但又和所有能飛的動物原理完全一樣的新物種,就是開闢式創新。

有意思。更有道理。我問,那廚電,油煙機、洗碗機、蒸烤一體機,如何「開闢式創新」呢?這些東西很難「開闢」了吧?

當然可以。就像飛機飛上天的本質不是翅膀,而是空氣動力學。翅膀,只是其中一種方法。廚房的本質不是廚電,而是對「水、空氣和溫度」的控制。從這三點出發,創新永無止境。

哦?對「水、空氣和溫度」的控制?展開講講,展開講講。

好。那我們就先從水開始講起。

請問,洗碗這件事的本質是什麼?

洗碗的本質,是把油污從碗上「先分離,再帶走」。為什麼要用「水」洗碗?因為水既能「分離」油污,還能「帶走」油污。因為水能同時做到這兩件事情,所以,全球所有的人類,不約而同地都選擇了用「水」來洗碗。

之後所有「洗碗技術」的發明,都是源自對「水」的研究。

比如,中國的古人會用絲瓜瓤洗碗。可能就像鳥不知道自己能飛是因為空氣動力學一樣,他們不知道絲瓜瓤好用,是因為它提高了水「分離」油污的能力。奢侈一點的人家,用熱水洗碗。因為溫度,能進一步增強水分離油污的能力。再後來的人們懂了化學,開始用洗潔精。

但是,那如何提高水「帶走」油污的能力呢?用更多的水。水龍頭一直開著。水的流速越快,帶走油污的能力越強。但是這樣太浪費水了,怎麼辦?用洗碗機,循環高效使用高速的流水。

你看,我說到了很多工具和產品:絲瓜瓤、熱水、洗潔精,開大自來水龍頭,和洗碗機。哪一樣,才是洗碗的本質?

它們都不是。水,才是。它們都是工具,都是用來加強水的工具。只有理解了這件事,我們才能不把自己定位成一家做洗潔精的公司,或者做洗碗機的公司。

我們是一家,研究「水科技」的公司,研究如何能用科技增強水,從而能更好地服務廚房的公司。

有意思。那麼,怎麼研究呢?

比如,我們的洗碗機。

洗碗機是個舶來品。現在很多公司都在模仿舶來的洗碗機,很多家庭也在用。模仿是不夠的。因為外國人做飯,不用那麼多的油。一句話:他們的碗,比我們的好洗。

那怎麼辦?增加水壓嗎?這就和把鳥的翅膀做大一樣,可能無法帶我們走到終點。我們要做的,是先理解本質,再開闢式創新。

洗碗機的本質,是循環高速水流,是「帶走」油污的創新。這個創意非常好。但是,中國的碗更難洗,本質是「分離」油污的能力要加強。怎麼辦?

在「分離」油污的技術上,開闢式創新。

方太有近千人的研發團隊,有中國最大的廚電實驗室、中德設計中心、杭州智能研究院、寧波創新研究院。這些研究院,每年花費不少於方太營收的5%,用於技術創新。

方太的研發人員通過對「潛艇清洗技術」的研究,發現其本質原理是利用氣泡爆裂過程中產生瞬間衝擊力。如果能在高速水流中混入上億的空化氣泡,是否也可以藉助上億次的氣泡爆裂,「分離」餐具上的頑固污漬,達到深層清潔的效果呢?

2022年3月,方太發布了全新一代洗碗技術「高能氣泡洗」。這項技術,利用高壓噴射釋放的高密度氣泡潰滅中產生的衝擊力,強力剝蝕碗碟污漬,應對各種「中式重油污」。億萬氣泡瞬時炸裂帶來強大的微射流衝擊力,最高時速可達180m/s,相當於手槍子彈出膛的初始速度,能高效沖潰碗盤和果蔬表面的油污農殘。


這就是從本質出發的「開闢式創新」。

有一家著名的燈具公司曾經說過,我們不是一家設計「燈」的公司,我們是一家設計「光」的公司。燈不是本質,光才是。燈具公司研究的,不應該是燈具的形狀、大小、材質;燈具公司研究的,應該是色溫、色調、光影配合。一家了不起的燈具公司,應該見光不見燈。

廚電也一樣。我們不是一家廚電公司,我們是一家水科技公司,一家空氣科技公司,一家烹飪科技公司。一家了不起的廚電公司,應該讓用戶忘了廚電的存在。

太有意思了。我一個理工男,聽得津津有味。

嗯。這是水科技。那,空氣科技呢,烹飪科技呢?

2010年,央視播出了一則《廚房油煙加劇家庭主婦肺癌風險》的報導。這讓很多人意識到了油煙的肺癌風險。可是,為什麼油煙會增加肺癌風險呢?

廚房,我們說是老百姓的萬家煙火。而所謂萬家煙火,你站在理工科的眼光看,本質就是含有油污顆粒物的空氣流動。長時間的油污顆粒進入肺部,一定是對身體不利的。所以讓人覺得溫馨的煙火氣,只可遠觀,不能近吸。

怎麼才能讓煙火氣,被看見,但是不被吸入呢?煙火氣,煙火氣。煙火是隨空氣流動的。這就需要研究空氣科技了。

我們又要說到「中式重油污」了。備菜下熱油鍋的那一瞬間,煙氣蒸騰,甚至鍋內起火。大量的油污顆粒,隨著熱空氣四處飄散。有的能看見,有的甚至看不見。怎麼辦?我們開始研究空氣流動的規律。

方太研發人員,去四川找來了一種比尋常辣椒更辣的辣椒,努力翻炒製造濃烈的油煙和氣味,他們用炒辣椒的方法,研究「中式重油污」的空氣流動規律。老百姓希望「不跑煙」。什麼是不跑煙?炒辣椒時,聞不到辣椒味,就是不跑煙。

前前後後炒掉1噸辣椒後,方太研發人員發現了吸收油煙的「580mm黃金控煙區」,並根據油煙逃逸的不同階段——乍起、升騰、擴散,研發出近吸直排的吸油煙機「風魔方」、超薄低吸油煙機等適合不同廚房的新品類。

但是,吸力大了,噪音通常也會大。怎麼辦?做寬風道,能降低噪音。但是,做寬風道,吸油煙機的體積也會大。風量大、噪音低、尺寸小,似乎是吸油煙機的「不可能三角」。

怎麼辦?

方太研發人員從火箭整流罩的設計里得到啟發,優化了吸油煙機內氣流通過的形態。所以,風力很大,但噪音可以降到最小。不止於此,吸油煙機還可根據公共煙道的環境,自動調節風力,不竄味。方太把這些核心動力的技術,合稱為:雲騰智驅引擎。不過,叫什麼不重要。因為用戶感受不到什麼是雲騰智驅引擎,用戶感受到的是:猛火爆炒不跑煙。

油煙機,其實也是歐洲人最早發明的。但做得最好的,卻是我們中國人。為什麼?因為歐洲廚房沒有這麼大的油煙。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中國用戶,成就了中國科技。

任正非曾經說過,我們已經進入了戰略無人區。以前,在通信科技領域,前面有思科,有朗訊,有北電。但是今天,放眼望去,我們前面已經沒人了。我們需要獨自思考,選擇創新路徑。這就是戰略無人區。

在廚電領域,中國廚房的複雜度,可能是其他國家不會遇到的。我們要解決的問題,是其他國家不需要解決的。我們從第一天開始,就站在了戰略無人區。這時的創新,只能是「開闢式創新」。

而開闢式創新的集大成者,就是「烹飪科技」。

如果說,洗碗機的本質是水科技,油煙機的本質是空氣科技,那麼烹飪的本質是什麼?是火科技嗎?

我們以前常說,「火候」。經驗豐富的廚師的核心技能,就是控火。大火爆炒,中火燒開,小火慢燉。但是,從技術的角度看,火併不是烹飪技術的本質。溫度才是。所謂火候,只是控溫的手段。

是的。我說,我非常同意。

不知道現在有多少人,使用過煤爐的。我小時候,是用煤爐煮過飯的。打開「爐門」(今天知道,爐門的本質,就是氧氣流通的入口),火逐漸變大。生米逐漸煮成熟飯。這時,你需要在旁邊一直看著。等到水差不多干(但還沒有完全乾)的時候,關小爐門(今天知道,關小爐門,就是減小氧氣的供給),爐火變小,慢慢燜飯。

小學時,我經常用煤爐煮飯,控制「火候」的水平還不錯。大學後,我知道那其實不是控制「火候」的能力,而是控制「烹飪曲線」的能力。

所謂煮飯,就是通過「控火」的方式「控溫」,在一段時間內,拉出一條最佳的烹飪曲線。

自從有了電飯煲,你再也不用煤爐煮飯了。甚至都不用火了。因為電,也可以控溫。溫度才是烹飪的本質,火不是。

這是煮飯。煮飯畢竟簡單。只有一種食材,米;只有一種烹飪:煮。那做菜呢?

中國有八大菜系:川菜、湘菜、粵菜、閩菜、蘇菜、浙菜、徽菜和魯菜。這八大菜系,本質上,就是各種控溫方法(蒸、煮、炸、炒、煎、燉、烤、燜,等等),對無窮食材(肉、魚、蛋、奶、瓜、果、蔬、菜,等等)的制熟過程。每一道中國菜的做法,本質上都是一條「烹飪曲線」。

精準地找出這條烹飪曲線,精確地複製這條烹飪曲線,就是烹飪科技。

怎麼做呢?

方太研發團隊,踏足了20多座城市,拜訪名菜大師,整理地方經典菜品。在搜集了2000多道菜品烹飪數據後,儘量精準地驗證經典菜品在時間、溫度方面的控制細節,然後儘量精確地畫出量化的烹飪曲線。

比如,蒸魚。

方太烹飪與營養研究中心的工程師們,先收集資料,找到家庭常食魚類的Top20。根據這個排行榜,工程師們先試驗這些魚是否適合蒸製,再確定不同種類、大小(重量)魚類所需要的烹飪時間和溫度。經過十多位工程師們將近半年時間的烹飪驗證和營養分析,最後確定了10種最常用魚類的多個烹飪曲線,讓用戶可以根據購買魚類的種類和重量選擇最適合溫度曲線進行烹飪。

把大師烹飪的經驗轉化為智能程序,內置在蒸烤箱裡,讓普通百姓在家也可以復刻大師味道。這就是烹飪科技。

太有意思了。

方太的同學說,我們特別同意賈伯斯老爺子說的一句話。我們做調研,但我們明白,市場調研往往只能反映現狀,而不是預測未來。關鍵是從心出發,做好產品。為什麼?因為消費者的需求從來沒有變過。消費者的需求就是:如何更快捷地、更舒適地,做出更可口的飯菜。你怎麼調研,都是這個需求。幾千年來沒有變過。

如果你問他,你希望油煙機怎麼改進,洗碗機怎麼改進,蒸烤箱怎麼改進,這就已經不是調研了。你是希望消費者擔任「產品經理」了。消費者不懂怎麼改進這些設備,消費者也不需要懂如何改進這些設備。這些,是你的責任。消費者不是產品經理,你才是。

如何才能做好產品經理?

不斷關注科技的進步,從底層出發,用變化的科技,解決消費者不變的需求。科技每進一步,產品就可以被「開闢式創新」一次。

最後的話

和方太的溝通,讓我深受啟發。

一提起技術創新,大家都會首先想到晶片。但是,其實每個行業都有技術,都有技術創新。

創新科技從來都不是目的。消費者,才是目的。以前是,以後是,永遠都是。只有把心放在消費者那裡,把眼睛放在科技上,才能從底層邏輯出發,不斷做出「開闢式創新」的產品。

一切的開闢式創新,都是從你所在行業的「空氣動力學」出發的。廚電行業的「空氣動力學」是:水科技,空氣科技,烹飪科技。那麼,你的行業呢?

祝你,能開闢式創新。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