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胡同,見證半部中國近現代史,走進史家胡同博物館

怪怪抱世界 發佈 2022-12-10T13:08:18.658710+00:00

10月底去北京東城參觀了位於史家胡同24號院的史家胡同博物館,博物館是一座兩進花園宅院,占地1000多平米,保留了原結構,搬空了屋內設施另外布展,整體格局方正寬敞,後院的空地還種上了辣椒花卉,在寸土寸金的北京市中心,想像下有這麼一座院子,住著該多舒服啊。

有人用「一條胡同,半個中國」形容史家胡同,源於它承載了半部中國近現代史。

10月底去北京東城參觀了位於史家胡同24號院的史家胡同博物館,博物館是一座兩進花園宅院,占地1000多平米,保留了原結構,搬空了屋內設施另外布展,整體格局方正寬敞(這不廢話嗎),後院的空地還種上了辣椒花卉,在寸土寸金的北京市中心,想像下有這麼一座院子,住著該多舒服啊。

一、史家胡同博物館相關介紹

史家胡同博物館坐落在胡同深處,門外的街道只容一車通過,旁邊有居民區,幼兒園,小學,無論是史家胡同幼兒園還是史家小學,都是北京名校,胡同里老人一臉深意跟我嘮叨說能在這上學的屬於「非富即貴」,懂了懂了。

值得一提的是,24號院曾經是庚子賠款赴美留學生考場。這裡面學成歸國的人,給中國早期自然科學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4號院產權屬於民國三大才女之一凌叔華,她常常在此舉辦畫家名流的聚會,客人有齊白石、徐志摩、詩人泰戈爾,2015年,英國威廉王子訪華還來這參觀呢。凌叔華的獨生女陳小瀅女士建國後將這座院子捐贈給了街道,作為公益使用。1990年凌淑華在人生的最後時刻,孩子們遂她心願從英國帶她回到這個闊別幾十年的院子,老人在此突然說:「我媽媽等我吃飯呢」,6天後這位24號院曾經的主人與世長辭。看到這些介紹,內心受到很大觸動,院子承載了歷史,也承載了後人們的懷念,有種物是人非的悲涼感。

二、胡同的前世今生

「胡同」一詞出現已有近700年,清王朝滅亡後,老百姓不用繞道可以橫穿東、西長安街,逐漸形成以天安門為大十字坐標中心街巷胡同依次外擴發展的布局。舊時北京對建築有嚴格的規劃和修建標準,所以胡同是筆直方正的棋盤式格局,整體看如同豆腐塊,脈絡清晰,具體以四合院為主。據文檔記載,上世紀40年代,北京有名字的胡同達到3200多條。

局部看,院子有大有小,坐落各有不同,緊湊有序。

三、胡同的命名

北京胡同名字一半聽上去都特逗,這名字起得也太隨意了,比如:帽兒胡同、鴉兒胡同、羊市胡同、金魚胡同、悶葫蘆罐兒胡同、嘎嘎胡同等,還有更俗氣的,看下圖:

回到正題,北京胡同命名,人也是正正經經有理有據的:

1名人大官在此居住,比如三保太監(人稱三不老爹)鄭和故居所在的「三不老爹胡同」。

2用府衙官方機構命名,比如兵馬司胡同、祿米倉胡同,在北京2環做公交,很多站名就是各種胡同名,以前這地是幹嘛的,一目了然。

3方位命名,比如北半截胡同,這裡有譚嗣同故居,往裡走20米,是魯迅住過的紹興會館,隔條街是康有為故居。

4以形狀命名,比如耳朵眼兒胡同,因為胡同窄,太會起名了。

四、名人故居

史家胡同還是以居民居住為主,路邊停靠的小三輪,上門收廢品的大爺,晨練的遛彎的老人,生活氣息濃厚,名人故居在這不咋顯眼,大門一關,安安靜靜擱那待著,不留心就走過了。鄧穎超、康克清、榮毅仁、徐向前、華國鋒等先輩都曾經在這條胡同工作過。

1---史家胡同23號院是傅作義故居, 1946年8月這裡是國民黨12戰區的駐北平辦事處,1948年9月,傅作義攜家人、部下到此居住,就是在這個院子裡,傅作義決定在《北平和平解放協議書》上簽字,我們和平解放了北京,使得北京這座城市免遭戰火的破壞。

2---史家胡同51號院是章士釗故居,養女章含之和喬冠華也曾在此居住,章含之跟前夫的女兒、知名作家洪晃在此出生長大,三進四合院。

這座院子的大門是整條胡同最敞亮的,解放後是越南駐北京大使館,50年代是香港《大公報》北平辦事處,1960年周恩來總理安排將這個院子給章士釗居住。章士釗是著名的民主愛國人士,北京大學教授,曾經資助過毛主席從事革命活動。

章士釗在上世紀20年代公開反對新文化運動、反對白話文,被魯迅罵為「落水狗」,在當時名聲不太好。1932年陳獨秀被國民黨政府逮捕,章士釗站出來為陳獨秀做無罪辯護,慷慨激昂,盡顯文人風骨,震動法庭。

博物館有針對51號院的詳細模型圖

從模型圖能看出這座院子非常大,章家住前面兩進院子,後面一進另開一門劃給了其他單位。

這座院子還經歷了一場歸屬風波,1960年章士釗去世後,周總理指示其養女章含之、外交部長喬冠華夫婦可以繼續居住,二人去世後,女兒洪晃並未搬離。1984年,政府將史家胡同51號院列為東城區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外交部以「公房」為依據要求洪晃一家騰退房屋被洪晃拒絕,雙方進行了將近3年的拉扯,洪晃要求外交部支付30年間其修整房屋的費用,經過法院判決,洪晃把51號院歸還給政府。51號院正兒八經成了無人居住的文物了!

民國期間北平街道胡同地圖

一條胡同像一個不會說話的歷史記錄者,大大小小的人物在此上演各種各樣的故事,功過是非它不評價,做一個見證者也不錯,背後的故事讓有心人去探尋挖掘吧。

一條胡同,半部近現代中國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