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失格》:喪到極致的出圈文學,卻是作者太宰治的人生自畫像

小話詩詞 發佈 2022-12-11T16:30:08.441792+00:00

《人間失格》是日本文作家太宰治代入感極強的一部作品,也是對他的名言「生而為人,我很抱歉」的生動詮釋。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太宰治

《人間失格》是日本文作家太宰治代入感極強的一部作品,也是對他的名言「生而為人,我很抱歉」的生動詮釋。作為太宰治的絕筆之作。《人間失格》創造了日本文學史上銷量前三的文學奇蹟。與太宰治其他的代表作相比,《人間失格》融入了濃厚的個人色彩,可以說是他短暫一生的寫照。

太宰治,被村上春樹譽為國民級的作家,岩井俊二曾拍電影向他致敬。在人類共同的精神世界,《人間失格》解剖了每個人的自我、孤獨和迷惘,是日本現代文學史的代表作品,評論界稱其為「昭和文學不滅的金字塔」。

太宰治其人

太宰治,本名津島修治,生於1909年。太宰治的父親是一名議員,在他14歲那年,父親病逝。幼年的太宰治渴望得到父母的愛,但冷漠的家庭使他一生都抱著痛苦的回憶尋求溫暖。他通過交往各種女性來追求愛。

太宰治的理想是成為一名作家,17歲那年,發表習作《最後的太閤》。1933年,津島修治開始用太宰治的筆名發表短篇小說《列車》。之後的15年時間裡,他創作了很多優秀的作品,是日本近代文學史上優秀的、具有不可思議的魅力的作家。而太宰治這個筆名也蓋過了他的原名,人們更願意叫他太宰治。

1930年,太宰治進入東京大學法文系學習。在校期間,他一邊無所事事,一邊利用家裡提供的充裕的生活費享受「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奢靡生活。

此期間,由於意識形態的變化等原因,太宰治和萍水相逢的酒吧女招待相約投海自殺。女招待溺水身亡,而太宰治僥倖獲救。其後,太宰治同藝伎小山初代同居,但精神一蹶不振。

在其中一次自殺事件之後,太宰治患上盲腸炎,因治療中大量使用鎮痛藥而上癮,不得不入院治療了三個月之久。期間,因沒有按時繳納學費,太宰治被東京大學開除學籍。出院後不久,因鎮痛劑注射上癮,不惜舉債買藥,太宰治的生活陷入混亂。

1935年,他參加了《都新聞》報社的錄用考試,在測驗落選後,企圖在鎌倉山上吊自殺,未果。1936年,太宰治因藥物中毒而住院治療,此時,家中的長輩和曾經的朋友都將他視為患有精神疾病的狂人,紛紛棄他而去。

在住院期間,太宰治又偶然撞到情人小山初代與他人通姦,導致他對人生徹底絕望,這次入院經歷成為他一生都無法釋懷的經歷。也正是因為這件事,成為他寫作《人間失格》的原動力。太宰治在文中寫道「自己深感已喪失做人的資格」,這也是「人的失格」的原始含義。

在他短暫的一生中,曾經自殺未遂過四次,然而在1948年6月的一個深夜裡,也就是發表《人間失格》後的一個月,太宰治與傾慕他的女讀者山崎富榮雙雙跳玉川上水自盡。他的屍體被發現的那天正好是太宰治的生日。因此,太宰治的讀者將這一天稱之為櫻桃忌。

太宰治離開人世時,還留下了一部未完成的作品《再見》。至此,日本戰後「無賴派」最具代表性的天才作家結束了他的一生。在日本文學史上,太宰治與川端康成、三島由紀夫並駕齊驅,儘管他離世時只有39歲。

太宰治的臨終遺言寫道:「不要絕望,在此告辭。」 這既是他對生者勇敢面對生活的鼓勵,也是對自己失敗的人生最痛徹心扉的訣別。儘管太宰治的一生短暫,但他的人生經歷很豐富,也充滿了悲劇色彩。所以,自身的經歷也是太宰治寫作《人間失格》的主要素材

《人間失格》故事梗概

在《人間失格》中,敘事線索圍繞主人公大庭葉藏的生平展開,小說中充斥著大量的人物獨白與心理描寫,營造出壓抑而毀滅的氛圍,表達了獨特的自我意識。

小說以第一人稱的視角和自白的口吻講述了生而敏感的主人公大庭葉藏因無法適應外界而內心焦慮、抑鬱、痛苦不安,並因此而數次自殺,最終「喪失為人的資格」的喪到極致的人生故事。

和太宰治的身世一樣,在《人間失格》中,葉藏的父親也是國會議員。由於害怕被忽視,葉藏從小就以搞笑或者誇張的方式取悅他人。葉藏的父親總是嚴肅而忙碌,很少待在家裡,與孩子們交流、接觸的機會也很少,太宰治害怕這樣的父親。這是他對人生感到害怕的第一個根源。

葉藏從小就偽裝自己,進行表演,讓人們發笑。某一年夏天,葉藏在浴衣下面穿著紅色的毛衣,在走廊上散步,使家人發笑。葉藏自己也知道這很奇怪,但他找不到其他和人共存的方法。

葉藏說:「小時候,對自己來說最痛苦的時刻就是在家裡吃飯的時間。」本來,吃飯的時間是一個享受食物與舒適的味蕾體驗過程,但對葉藏來說這是最恐懼的時刻。葉藏非常害怕家人,在一生中他對所有人都感到恐懼,這種恐怖也是他悲慘命運的重要原因。

在去東京上高中之後,由於受到所謂「好友」的影響,葉藏開始了吸菸、酗酒的墮落生活。參加左翼組織的秘密聚會失敗後,葉藏同一個酒吧女招待一起跳海自盡。結果是女招待死亡,而葉藏獲救。

此事發生之後,葉藏被學校勒令退學,家中也停止了對他的經濟資助,沒有了經濟來源的葉藏只能和女記者靜子同居,甚至成為酒吧老闆娘的情夫,同時靠靜子給他提供的一份畫低俗漫畫的工作維持生活。

後來,葉藏與純真少女良子結婚。良子是「信任的天才」,但是卻因此被人玷污,葉藏受到致命打擊,對他人的信任產生裂痕。葉藏說:「無垢的信任是罪的源泉。」抱著這種恐懼,葉藏的生活進一步墮落。

在認識了芳子之後,葉藏曾經有過一段短暫的正常人生活。但芳子和小商人通姦的事情被他發現給他造成極大的精神傷害。葉藏吃安眠藥自殺未遂之後,身體狀況急劇惡化,開始咳血,為了治療疾病,他開始不斷注射嗎啡,致使產生了強烈的耐藥性,只好被送進精神病院。

出院之後,葉藏被遣送回鄉下生活,至此,葉藏徹底失去了做人的資格,他認為自己成了「廢人」,被完全地孤立了。他認為自己沒有作為人的資格,所以才會變成這樣。也就是「人的失格」的真正意義。

得不到充分關愛的太宰治因為內心敏感變得軟弱無力,被困在了自己的世界裡,他都在和自己的心靈進行抗爭,拼命追求愛和溫暖。

在恐怖的深淵中,葉藏的靈魂沒有得到救贖,但他卻被人們的不信任和恐懼所吸引,於是他捲入各種不幸和意外中,他深深陷入痛苦和惶恐的旋渦,逐漸失去了做人的基本資格,在精神病院中離開了世界。

葉藏總是以小丑的面目示人,拼命博取他人笑只是為了掩蓋自己脆弱的心靈和卑微的靈魂。他曾這樣講道:「因為我更像一個醜陋的怪物,雖然很想普普通通地活得像個人,但社會卻一直將我當作一個怪物。」

葉藏窮盡一生都在盡力迎合他人,他卑微地活著,卑微到對生都不再抱有希望,人們雖然喜愛他,捉弄他,但像葉藏這樣的人選擇赴死是註定不會如流星划過夜空般令人銘記一生。

太宰治在《人間失格》中的代入感

《人間失格》的開頭,是太宰治的一段近乎懺悔的告白:「回首前塵,我的人生充滿了慚恥的記憶。」(陸求實譯本)

太宰治將自己的人生激勵和情感體驗代入到主人公葉藏身上,講述了自己所犯下的「罪」以及自己喪到極致的一生。因此,《人間失格》既是太宰治的人生自畫像,也是一種以遺書的形式總結自己一生的無可奈何。

閱讀《人間失格》,讀者很容易將太宰治的人生帶入到作品中,整篇小說共分為三個手記。

第一個手記中描寫了葉藏自幼年時期便和普通人有著較大的差異,他在害怕和惶恐人類的同時,還能夠了解人類的內心想法,進而將真實的自己隱藏起來,通過構建出的自己與他人溝通。

第二個手記中描寫了葉藏的中學時期,他對自己的包裹和偽裝被少年識破,並在那時預言將來定會有許多女人沉迷於葉藏。後來葉藏到東京一所學校就讀,他來到了東京的娛樂場所,葉藏也因此接觸到了菸酒等,同時了解了社會現實與女性。之後葉藏與娛樂場所中的一名女服務生共同跳海自殺,葉藏後來被救,然而女服務生卻永遠失去了生命。

第三個手記中主要講述葉藏因為女人頻繁搬家,最後他碰到了天真的良子,葉藏願意與良子結婚共同度過平淡的生活,然而後來家門又遭到了不幸,妻子良子被人玷污,他們的婚姻也隨之出現裂痕。這也是他對這個社會和自己失望的關鍵性因素,最終他走向了自我毀滅的不歸路。

從某種層面來說,《人間失格》是作者太宰治的一幅自畫像。因為《人間失格》中的主人公葉藏與作者太宰治有著太多的相似性,而主人公葉藏的形象塑造恰恰是以太宰治的情感生活經歷為依據的。

只要聯繫前文所述的有關太宰治的生平文字,這一點就是顯而易見的,太宰治本人即是青森縣豪族之家的富少。然而,正是在這樣的家庭中,親人之間喪失溫情關懷,生而敏感的太宰治從小在家族等級中感到的只有無盡的壓抑,他最畏懼的是自己的父親。

「家」似乎構成了太宰治一生愛恨糾葛的源頭。在這樣的環境中造就的個性與氣質使太宰常常感到無所適從的痛苦,時常窺視自己不安的內心,沉浸在自我的世界中,認為自己的內在與外界格格不入。

太宰治一生五次嘗試自殺,三次都和女人有關,最後一次同情人一起為愛殉情。而且在一次住院期間妻子出軌的經歷,似乎正是小說《人間失格》中葉藏看到妻子被人玷污這一情節的現實來源。而作品的獨特之處並不在於此,因為小說來源於作者的親身體驗可以說是所有自傳體式的小說的共性。

傾注在作品中的關於現實自我的表述是作者的自我意識的一個側面,但更多的也是更獨特的一面,則是作者用藝術性的表現手法創作了作品中的兩個「我」,「我」即是他者。

《人間失格》雖然脫胎於作者的生活情感經歷,但其自身卻表現出獨立性。太宰治的作品通常都是第一人稱視角,而《人間失格》中則出現了兩個「我」,敘述者和主人公。

首先,作者太宰治、講故事的敘述者和主人公葉藏三個「我」之間就內在的精神聯繫來說似乎是不可分割的,作者太宰治正是通過這兩個形象來表達「自我」的。

其次,作為小說來說,三者又是必須分開的。如同眾人提及的鏡子,作者太宰治把自己技巧性地交給作品,當他在鏡前意欲描摹「自我」時,敘述者的「我」也好,主人公「我」也好,這個成像已經與鏡子構成另一個「自我」了,這個時候,多重的聲部響起,我們必須要拋開作者太宰治因為顧影自憐而造成的干擾,認定兩個「我」已經是兩個獨立的主體。

雖然這部小說有很多地方都和太宰治本人的人生經歷相吻合,但仍然存在著誇張和虛構的成分。所以,《人間失格》既是太宰治自虐而扭曲的精神自畫像、靈魂自白書,也是一部虛構的非自傳體小說。

《人間失格》的意義

人間失格》這本書中,講述了很多的女性,她們喜歡並且迷戀葉藏,然而葉藏為了尋找自己心中所認為的愛和溫暖,頻繁更換自己的住所,這些也暗示了太宰治對女性的觀點。

第一個女性是靜子,她是一位獨自帶著女兒的單身母親,葉藏在她身上感受到了母愛的光輝,他們共同度過了一段非常溫暖的時光,但葉藏最後還是選擇了離開,他認為自己是卑微的,和她們在一起,自己是醜陋不堪的。

靜子母女眼中葉藏是一個很好的男人,他無法接受這個現實,最終離開了她們,他認為她們的生活原本就很幸福,他的存在是多餘的。葉藏「即便知道自己為別人所愛,卻仍然缺乏愛的能力去愛別人」。

第二個女性是良子,葉藏的眼中良子是純真而美好的,他沉迷於她的那份單純和純粹,和良子在一起時,他認為自己是一個正常的人。葉藏逐漸看到了生活的光,開始對這個世界抱有美好的幻想,他決定與良子結婚,婚後兩個人很享受這平淡幸福的生活。

不幸的是,良子被人玷污,良子為葉藏構建的單純美好的世界崩塌了,葉藏再也無法信任妻子,他心中的那一份絕對的無垢被踐踏了,然而造成這種問題的根本原因便是母愛,母愛是唯一的存在。多年來葉藏一直在尋找這份絕對的愛,但是始終沒有獲得。

《人間失格》圍繞著消極和抑鬱的思想,太宰治通過葉藏的故事映射了自己所承受的巨大精神壓力。主人公葉藏在少年時期就善於偽裝真實的自己,經常會通過表演讓人們發笑,因為葉藏不知道用什麼樣的方法能夠與家人共存。

如前文所述:葉藏覺得家中吃飯的時間是最痛苦的時間,原本應該是非常享受的事情,對於葉藏而言卻是恐懼的體驗。他深深恐懼他的家人,對每個人都恐懼的心理是他喪的一生的內在緣由。

然而後來,他遇到了良子,他以為自己終於迎來了美好的時光,他與自己心愛的純粹少女良子步入婚姻殿堂。在他的描述中,良子是值得信任的人,但卻因相信別人而被玷污。也是因為這件事,為葉藏帶來了巨大的打擊,他無法再去相信任何人,而這正是小說中「無垢的信任是罪的源泉」這句話的來由。

葉藏後來始終帶著這種恐懼,開始大量酗酒,後因嗎啡中毒被送進醫院,這致使他心中建立起的信任體系全面崩潰。這同時也映射了太宰治的心境,與上文介紹的家庭環境是一致的,他通過葉藏進行了自我剖析。

雖然小說的大部分講述的都是葉藏消極抑鬱的部分,然而他也有對世界飽含期待的積極觀念。在葉藏的幼年時期也有過憧憬,他曾與父親有過這樣的經歷,政黨名人在街上開展演講活動,父親邊看邊給予了積極的鼓掌,然而在演講結束後的回家路上,卻一直在說演講的壞話,回到家後的父親,卻說這是一次很成功的演講。

葉藏說,他對欺騙毫無興致,雖然人們互相欺騙,但是仍然充滿自信地生活著。葉藏認為人與人之間應坦誠相待,這正是太宰治對生活飽含期許的真實寫照,小說中對人類謊言的厭惡,不正是太宰治對純粹世界的積極嚮往嗎?

每個人都有追求屬於自己的幸福的權利,在與靜子相處的這一段美好時光中,他卻感到自己是一個累贅,這同時也是太宰治現實的想法,他在生命的最後對妻子留下了一句話:「美知,我比任何人都愛你。」或許,這句話飽含了太宰治心底對愛和幸福的渴望。

作為一部自傳式作品,太宰治真的認為主人公「喪失了為人的資格」嗎?或者說,主題「人間失格」在這本著作中的定義是否跟我們在日常語境中的理解一致呢?

《人間失格》講述了人類的孤獨和對命運的深深無力,同時也揭示了人類最脆弱的一面。然而太宰治因為何種原因寫下了這本書?生活中他到底承受了怎樣的精神壓力?主人公對「世間」是什麼產生了思考?在摸索中,他得出了一個答案:所謂的世間,不就是個人嗎?

在《人間失格》中,太宰治借用葉藏的口吻說道:如今的我,談不上幸福,也談不上不幸。在所謂」人世間」摸爬滾打至今,我唯一願意視為真理的,就只有這一句話「一切都會過去的」。一天的勞累,就此停止,一天好壞,從心放下,不思煩惱,莫念憂愁,心無掛礙,入睡安然。

太宰治善於用辛辣的文筆剖析自己和世間,他在作品中對真善美不懈的追求和誓要保全自身品格的意志展現得淋漓盡致,無論從哪個視角來看《人間失格》這本小說,都會有全新的發現。

太宰治將小說主人公葉藏對人間、對社會的疏離感,以及自身的孤獨感、對他人的恐懼感和絕望感等,毫不掩飾地展現給了讀者。同時,小說也將葉藏對愛、對真誠、對友情、對自由和幸福的訴求表現得淋漓盡致,展現了社會邊緣人的痛苦生活。

總結

作為日本戰後「無賴派」代表作家之一,太宰治創作分為三個時期,每個時期的作品風格都因其生活態度和創作風格的變化而不同。自他的《人間失格》發表後,便受到文學界和評論界的重視,但一直以來,對其評價褒貶不一。

如奧野健男、正宗白鳥等認為《人間失格》是「塑造了不得不封閉在自己的世界裡的人物形象的傑作」;小山清認為「如果要從太宰治的作品中選一篇的話,我選《人間失格》」;而柳田知常、大江健三郎等則認為這只不過是一部「令人不愉快的」「自我陶醉」的作品。

最後,借用日本文學評論家奧野健男對太宰治的評語作為本文的收尾,他說:「太宰治的作品中總擁有著不可思議的魔力,在今後很長一段時間裡,太宰筆下生動的描繪都直逼讀者的靈魂,讓人無法逃脫。」或許,這句話對太宰治的作品或者對讀者來說,都是值得參照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