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抨擊政治權利造成的災害的文章《馬蹄》

汗青羣 發佈 2022-12-13T05:56:01.907958+00:00

方勇教授表示:「此篇與《駢拇》篇同旨,在著意宣講恢復人的自然本性。所不同者,此篇主要以馬設喻,謂馬屬性自然,只知食草飲水,喜則交頸相摩,怒則分背相踢。由於伯樂施之各種約束,以致馬死過半。因此馬也學會『詭街竊轡』等盜智,此皆伯樂之罪。

方勇教授表示:「此篇與《駢拇》篇同旨,在著意宣講恢復人的自然本性。所不同者,此篇主要以馬設喻,謂馬屬性自然,只知食草飲水,喜則交頸相摩,怒則分背相踢。由於伯樂施之各種約束,以致馬死過半。因此馬也學會『詭街竊轡』等盜智,此皆伯樂之罪。由馬及人,遠推所謂『至德之世』(原始社會),禽獸成群,草木遂長,人與禽獸為伍,與萬物並生,無知無欲,居不知所為,行不知所之,沒有君子小人之別,處於『常然』,『是謂素樸』世界。逮至儒家聖人,提倡仁義禮樂,以匡正天下,使民自矜好詐,爭歸於利,真是罪大惡極!」「作者反對『聖人』標舉仁義禮樂,禁錮人的自由思想,主張個性解放,在當時來說,自然具有很大的進步意義。但是,作者因主張恢復人的自然本性,而嚮往愚味無知的原始社會,顯然,這種憤激思想又帶有嚴重的消極虛幻性。」

Part one.

「馬蹄」,就是馬的蹄子。本篇是取篇首二字作為篇名。《馬蹄》一篇的主旨在於抨擊政治權力所造成的災害,進而描繪自然放任生活之適性,表現了莊子學派反對束縛和羈絆,提倡一切返歸自然的政治主張。

《馬蹄》全文可以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至「此亦治天下者之過也」,以「伯樂善治馬」和「陶、匠善治埴、木」為例,寄喻一切從政者治理天下的規矩和辦法,都直接殘害了事物的自然和本性;第二部分至「聖人之過也」,對比上古時代一切都具有共同的本性,一切都生成於自然,譴責後代推行所謂的仁、義、禮、樂,摧殘了人的本性和事物的真情,並直接指出了這就是「聖人之過」;餘下為第三部分,繼續以馬為喻,進一步說明了一切羈絆都是對自然本性的摧殘,聖人所推行的所謂的仁義,只能是鼓勵人們「爭歸於利」。

Part two.

「馬,蹄可以踐霜雪,毛可以御風寒。齕草飲水,翹足而陸,此馬之真性也。雖有義台路寢,無所用之。及至伯樂,曰:『我善治馬。』燒之,剔之,刻之,雒之。連之以羈縶,編之以皂棧,馬之死者十二三矣;飢之,渴之,馳之,驟之,整之,齊之,前有橛飾之患,而後有鞭生莢之威,而馬之死者已過半矣!」馬蹄可以踐踏霜雪,毛髮可以抵禦風寒,吃草飲水,翹足跳躍,這些都是馬的真性。縱使有高台大殿,對它並沒有用處。到了伯樂出現,他說:「我擅長管理馬。」於是,用鐵燒它,剪它毛毛,削它的蹄,烙上印記,絡首絆腳把它拴連起來,編人馬槽,馬便死去十分之二三了;然後,將它餓著,渴著,驅馳,奔跑,訓練,修飾,先有口銜鑣纓的禍患,而後有皮鞭竹莢的威脅,馬就死掉大半了。


Part three.

「陶者曰:『我善治埴。』圓者中規,方者中矩。匠人曰:『我善治木。』曲者中鉤,直者應繩。夫埴木之性,豈欲中規矩鉤繩哉!然且世世稱之曰:『伯樂善治馬,而陶匠善 治埴木。』此亦治天下者之過也。」泥匠說:「我會捏陶土,使得圓的合於規,方的合於矩。」木匠說:「我會削木,使得曲的合於鉤,直的合於繩。」陶土樹木的本性,難道要合於圓規方矩釣鉤繩墨嗎?然而,世世代代稱說:「伯樂會管理馬,而陶工木匠則會製作黏土木材。」這也和治理天下的人一樣的過錯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