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元任檔案」的前生今世——《文匯報》獨家專訪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東亞圖書館館長周欣平,揭秘整理過程

文匯網 發佈 2022-12-13T21:45:55.820929+00:00

今年是「中國現代語言學之父」趙元任先生誕辰130周年,為紀念這位20世紀中西學術史上的重要學者,「趙元任檔案」第一部分《趙元任日記》已由商務印書館出版,今天開始上市銷售,為讀者和學界呈現趙元任蔚為大觀的學術人生。

「趙元任檔案」第一部分《趙元任日記》(全46冊)

今年是「中國現代語言學之父」趙元任先生誕辰130周年,為紀念這位20世紀中西學術史上的重要學者,「趙元任檔案」第一部分《趙元任日記》(全46冊)已由商務印書館出版,今天開始上市銷售,為讀者和學界呈現趙元任蔚為大觀的學術人生。

趙元任(1892年—1982年)學貫文理中西,是中國現代語言學的奠基人。他的全部個人檔案現存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圖書館,共計12萬(頁)件左右,是目前為止保存於海外的20世紀重量級中國學者的檔案之一。這些檔案不僅是研究趙元任其人其學的一手資料,更是研究語言學、音樂等學科及現代中國學術史、學術範式的產生與演變,以及中西學術交流等方面極為珍貴的文獻資料。

日前,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東亞圖書館館長、「趙元任檔案」主編之一周欣平接受《文匯報》記者專訪,詳解日記內容以及這批封塵數十年、為東西學界矚目的檔案的整理過程。

趙元任(1892-1982)

文匯報:這近千萬字的日記,是趙元任先生在70餘年中不間斷的自我書寫。在您整理《趙元任日記》的過程中,有哪些是令您印象深刻的日記片段,為我們今日了解近現代中國的學術發展與社會變遷,提供了哪些難得的記錄?

周欣平:趙元任先生的日記是他一生的真實記錄與寫照。日記不僅記錄了他人生的軌跡,而且還從多方面反映出了20世紀中國社會變革歷程,以及東西方學術世界的交融。從趙元任青少年時期的求學經歷到他馳騁於中美學界幾十年的獨特生涯和心路歷程,《趙元任日記》都為我們展現了這位學術大師豐富多彩而燦爛輝煌的一生。

《趙元任日記》第1冊內文,1906年3月22日,趙元任14歲的第一篇日記:「12至溪山,擬在彼午餐而已晚矣。遂稍待,眾皆至養濟踢球,余至青年集益社領書。」

赴美留學是趙元任人生中邁出的重要第一步。他在出國之前就是一個富有遠大抱負的青年。趙元任是庚款基金會第二批赴美留學生,他最早的留學想法開始於1908年。1908年12月19日,趙元任在日記中寫道:「夜未作甚事,與復廣談出洋事。」趙元任此時已經有出國留學的打算,後來又在1909年1月27日日記中寫道:「作柬與復廣,問伊考出洋之章程。」

為了準備留學,趙元任很早就開始博覽群書,鑽研西方的文化和科學思想。在他出國留學的前兩年裡(1908-1909),日記里記錄下了他讀過的長長書單。

1908年趙元任16歲那年的讀書和購書清單(出自《趙元任日記》)——

讀《馬氏文通》(2月27、28日)、《泰西禮俗新編》(2月29日)、《聊齋》(3月3日)、《萬國史記》(3月16日)、《月月小說》(6月4日)、《阱中花》(6月5日)、Webster’s High School Dictionary(6月10日)、《西廂記》(6月28日)、《新庵諧譯》(7月5日)、《珊瑚美人》(7月13日)、《銀行之賊》(7月14日)、《塚中人》(7月15日)、《將家子》(7月16日)、《狸奴角》(7月16日)、《聊齋志異》(7月16日)、《新民叢報彙編》(7月16日)、《月月小說》(7月17日)、《橘英男》(7月21日)、《一仇三怨》(7月21日)、《拊掌錄》(7月23日)、《妒之花》(7月23日)、《世界》(7月26日)、《滑稽外史》(7月27日)、《催眠術精理》(7月30日)、《催眠術》(7月31日)、《飛行記》(7月31日)、《迦茵小傳》(8月3日)、《刑賞忠厚之至論》(8月4日)、《情俠》(8月9日)、《心理學》(9月5日)、《論理學》(9月7日)、《物理學》(9月7日)、《二十世紀英文新讀本》(10月8日)、Review of Reviews(10月14日)、《世界事報》(11月1日)等書。

購《家廟碑》(4月19日)、《月月小說》(7月17日)、《迦茵小傳》(7月19日)、《五車韻府》(9月6日)、Webster’s Collegiate Dictionary(9月23日)、《四原原理》(12月13日)、《新式物理學》(12月20日)等。

由此可見,趙元任從少年時期開始就展現出超人的才智和求知慾,他通過博覽群書來為他後來的學術生涯打下堅實的基礎。

《趙元任日記》第4冊內文,參加第二屆庚款公費留學生考試:「黎明起,食後乘人力車至法政學堂赴考。是日考四門,余卷為戊字十三號。首門代數,題八,甚易,至二次方程止,余全作未誤,為第二人交卷者。次考平面幾何,題八,亦不難,余全作未誤。次考希臘史、羅馬史,題各六,以作一門為完卷,余作希史,微誤;復作羅史,末二題未詳。末考德法文,以作一門為完卷,余作德文,僅有德譯英、英譯德二題,甚難,其中生字余多不知,故此作殊不完全,交卷。返,略息。上火。溫物理、化學等,甚暑乃睡。」

1910年8月16日,在唐孟倫、嚴智崇、胡敦復的帶領下,趙元任搭乘S. S. China(中國號)海輪啟程赴美,踏上了赴美留學的路程。日記載:「是日,動身離滬赴美。輪名支那,行舊金山、香港、上海、日本及檀香山。是日停泊虹口,排水量10200 tons。上午至花旗銀行將所有墨元換美洋,返棧付棧房錢,乘人力車帶行李動身。眾約准於二時至新關碼頭下駁船,余到晏數分,同行者大半已在。伴送者唐君孟倫、嚴君約沖及敦復先生均在。」

在趙元任所撰寫的70餘年的日記中,我們發現他使用的日記記錄方式大致可分為單年本, 索引卡及多年本三種。其中索引卡是用在康乃爾大學時期(1910-1914),也許是因為在學習過程中利於補充資料所致。更為獨特的是他還使用統計學的方法將他後來在中國各地所做的方言調查工作報告及寫作著書的時間鐘點,甚至於聖誕新年期間收到卡片的日期及數量,沿著日記記錄的格式,詳細地以圖表繪出,可見他將科學的理念應用在語言學和生活當中。他還在日記中記錄了他在某一段時間裡睡眠的曲線,頗像今天手機上睡眠記錄器產生的曲線圖譜。

趙元任日記中也記錄了20世紀一些重要的歷史事件和學術史料。例如,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軍進攻盧溝橋駐軍,戰火向全國蔓延。7月15日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所務會議決定將圖書、儀器、標本一律裝箱從南京運往江西南昌省立農學院及長沙工作站。期間,梅貽琦、胡適、蔣夢麟、張彭春等在南京的北方教育界人士常來趙元任家談論北方及全國局勢。7月24日晚,趙元任與梅貽琦、唐擘黃等朋友在陵園一家麵館吃麵。趙元任靜靜地看著月亮在雲層間穿過,感嘆說,「不知何時我們能再有這樣的一個夜晚」。隨著戰火的逼近,史語所開始把研究所遷往長沙。趙元任夫婦決定把1906年-1935年的日記和過去幾十年來拍攝的四千多張照片分為7個郵包於8月3日-4日寄往紐約貝爾實驗室的老同學Robert King處,使這一批珍貴資料得以保存。這些事都被記錄在了日記中。1945年9月2日,日本簽署無條件投降書,趙元任這天在日記上寫上了「正式勝利日」。

《趙元任日記》檔案原貌一瞥

日記還忠實記錄了趙元任和他家人的生活。趙元任前半生四處漂泊,後半生里他找到了他一生唯一的一個長期居住地。這就是加州伯克利。他從一個西方學界的匆匆過客,變成了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這所美國名校的終身教授。這時,他開始考慮購置他人生中的第一個也是唯一的一棟住房。這段心路歷程也呈現在日記中。1948年9月他在伯克利的半山上買了一棟可以看到美麗海灣的住房,這也是他後來的終身居所。趙元任在日記中稱1948年這一年是他從路過加州到永久定居加州的轉折點,「1948年是一個轉折點,它把我們在加州的過路停留變成了永久定居」。

從日記中,我們也可以看到他對一些重要歷史事件的反應,試舉兩例如下:關於辛亥革命在海外留學生中的影響,比較趙元任和胡適日記中對辛亥革命的記錄 , 可以看到胡適更加側重記錄獲得的消息和自己的看法,而趙元任更加側重記錄他的作為。胡適日記首次提到武昌起義是1911年10月12日, 趙元任首次提到武昌革命是10月13日, 寫道:「在王預處閱報,載近日中國revolution事」。可見辛亥革命的消息大約是一兩天後傳到了北美。在1911年14號的日記中,趙元任又記載了他再次去閱讀關於中國革命的報導。10月22日,他去中國學生俱樂部參加了一個關於中國時局的討論會,會上討論了如何防止外國勢力干預中國革命。他們決定邀請美國知名人士發表呼籲文章。同年11月12日和13日趙元任在日記中記載了他參加中國學生組織大同會關於美國提出長江水域國際化問題的會議, 會上他們建議通告政府和報紙,敦促成立統一政府。14日他又協助林孟滄起草敦促成立統一政府的電報稿,16日他和林孟滄等討論擬定電文事宜。中國留學生積極響應辛亥革命,都在趙元任日記中可見一斑。 另一個例子是趙元任作為中國代表團成員參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成立大會的組建工作,這是中國近代外交史上的里程碑之一。趙元任的日記完整記錄了他參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建會議的日期和各種日程。

日記中也有趙元任和20世紀重要學者的交往記錄,如1946年10月19號下午,他訪問了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在那裡他遇見了愛因斯坦、亨利·德沃爾夫·史邁斯和華羅庚等人。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都記錄在了日記中。

文匯報:在「趙元任檔案」的出版前言中您提到「這批檔案一直沒有得到整理,處於封存狀態,成為學界的遺憾」。請問這批檔案在幾十年中一直沒有得到整理的原因是什麼?這批檔案全部陸續出版之後,將會產生哪些深遠的影響?

周欣平:趙元任檔案總共有12萬多件,它是20世紀中西學術史的重要史料,其內容之豐富,保存之完整是同類檔案中極為罕見的。比如在現存的趙元任書信方面,檔案里保存了趙元任與20世紀中美學界眾多名流學者之間的交往,涉及的人數多達一千多人,甚至還完整地保留了趙元任和許多民國學術大師之間長達幾十年的書信來往。這些都是罕見的學術史料。趙元任有這麼一種「片紙不丟」的習慣和幾十年如一日的嚴謹治學態度,所以才得以完整地保存了這些珍貴歷史檔案。此外,他卓越的學術地位和他與中西方學界學術名流之間龐大的社會關係網是一般人所望塵莫及的。

1982年趙元任去世後,趙元任的家人把他的全部檔案捐給了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班克洛夫特(Bancroft Library)特藏館。這個館是我們東亞圖書館的姊妹館,同屬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圖書館系統。該館專門收集西文善本書、手稿和各種語言的名人檔案,是美國西部最大的檔案和特藏文獻館。但是,這個館並沒有懂中文的檔案管理和編目人員,所以他們一直無法整理和編目趙元任檔案,使得趙檔一直處於封存狀態,僅僅對學界提供有限的查閱服務,無法讓學界看到檔案的全貌。

1940年代胡適和趙元任之間的通信

由於太平洋兩岸學界的有關人士不斷呼籲將趙元任檔案這個重要的20世紀學術史料公布於世,2003年趙元任家人正式提出出版趙元任檔案的建議,並要求我們提供協助。伯克利東亞圖書館是美國西部收藏東亞語言文獻最多的圖書館,具備整理這類大型學術檔案的能力。2015年我們通過多次協商,將整個趙元任檔案借調到東亞圖書館,開始整理和編目這個檔案。目前這個檔案的整理工作大體告一段落。我們計劃將檔案逐步出版,包括《趙元任日記》《趙元任書信集》《趙元任方言調查研究資料集》《趙元任著作存稿》和《趙元任教學研究及工作生活檔案彙編》等各項專題。

隨著《趙元任檔案》各系列和專題部分的陸續出版,中美雙方的學界將可以獲得大量一手資料,其中大多數是從未出版過的資料,這將促進20世紀中國和美國學術史方面的研究。

1941年哈佛燕京學社首任社長葉理綏給趙元任的聘書

文匯報:「趙元任檔案」整理出版的過程很長,頗費周折。您在前言中也提到「檔案數量巨大」,在您看來,這部日記、以及整個「趙元任檔案」出版的難度體現在哪些方面?這些年,您和您的團隊在整理和編纂中經歷了哪些困難和挑戰?

周欣平:趙元任先生留下的這批檔案需要整理、編目和分類。原始狀態的檔案非常雜亂,其中包括用中文撰寫的文書,也包括大量用西文撰寫的文書。除了要求具備對多種語言的熟練掌握和對檔案著錄的知識之外,檔案整理人員還必須具有學術背景,並對趙元任先生所做的學術研究有較深的了解。

馮友蘭寫給趙元任的信,商量抗戰勝利後在清華大學開設語言人類學系事宜

整理這個檔案是一件艱巨而繁瑣的工作。每份書信、手稿、文書都要仔細閱讀後才能歸類,編目並提供注釋。檔案目錄必須忠實反映出檔案的範圍、特質和書寫內容。在整理趙元任日記和整個「趙元任檔案」的過程中,我們碰到了許多挑戰。首先,在文獻的識讀上,趙元任先生的手書非常難讀懂。其次,書信和大量文書之間往來人名的確認也是一個艱巨的任務,每個人物都要儘可能地提供該人物的生平資料。文書之間的關係也要理清,每份文件的時間也要儘量辨明並記錄下來。檔案中還存在一些殘存的文獻,存在內容不清的情況。此外,趙元任手稿部分也存在內容相同而版本不同的重複文獻,我們也必須儘可能的將零散重複的文本整理成連貫的手稿。大量的文書需要對比和鑑別。這些都是極為耗時費力的工作。

我們伯克利東亞圖書館共有三名專業人員參加趙元任檔案整理工作,但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工作,我們必須在完成日常工作的基礎上擠出時間來整理趙元任檔案。這項工作已耗時多年,目前已經接近尾聲。接下來,將整理好的文獻按各個專題出版出來還要走編輯、審核、定稿和校對的漫長程序,還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趙元任日記》的出版只是第一步,在未來的數年裡,我們將盡力把其它各個專題的趙元任檔案陸續出版出來。

文匯報:感謝您為我們展開了《趙元任日記》中豐富的細節以及「趙元任檔案」被封塵數十年後殊為艱難的整理過程,從中我們可以領略到趙元任先生壯闊的學術人生和獨特的人格魅力。

作者:李揚

圖片:商務印書館

編輯:江勝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