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春雨:《鶴說》(1)

拾器格物 發佈 2022-12-14T00:52:26.909187+00:00

古人稱鶴為黃鶴,鶴者,白衣、黑裳、朱冠,何來「黃」鶴之稱?眾所周知,中華人文初祖為「黃帝」,群經之祖為《周易》,黃鶴之稱蓋源於此。

文/鶴廬薄春雨


鶴廬擺件


古人稱鶴為黃鶴,鶴者,白衣、黑裳、朱冠,何來「黃」鶴之稱?


眾所周知,中華人文初祖為「黃帝」,群經之祖為《周易》,黃鶴之稱蓋源於此。

莊子曰:「世之所高,莫若黃帝。」

《禮記》:「黃者中也。」

《史記》:「軒轅黃龍體。」


鶴廬擺件


古人以「黃」為尊,其土位中央,且大而博,又加軒轅黃龍為體,以中為常,故稱黃帝。

《周易·坤》:「黃裳元吉,文在中也。」

《漢書》:「日有中道,月有九行。中道者,黃道,一曰光道。」


仰韶文化鶴銜魚缸


裳,衣也,元吉,大吉也。古人認為黃裳是尊貴吉祥之服,祥瑞之徵,比喻君子有內德之美,以中道行事,故大吉。文,謂「溫文」與「威武」相對,亦喻「坤」德。


郎世寧松鶴圖


將以上幾點結合起來看,「黃」包含位尊,中央,博大之意,又有大吉之兆,祥瑞之徵,此處「黃」作稱謂具有神聖色彩和高貴、威嚴之貌,本義廢而借義行。
同理,鶴在羽族之中亦是如此,陰陽分明,暗合《易》理,溫文爾雅,喻德喻壽,被稱一品文禽、蓬萊羽士,志在寥廓,鴻鵠儔侶,資儀鸞鳳。故用「黃鶴」冠之,以彰其尊貴,有別於凡禽。


鶴廬攝影


唐 /沈佺期《黃鶴 》
黃鶴佐丹鳳,不能群白鷳。
拂雲遊四海,弄影到三山。

唐/李嶠《鶴》
黃鶴遠聯翩,從鸞下紫煙。
翱翔一萬里,來去幾千年。


古代漆器、銅器、銀器、瓷器、玉器等鶴元素


唐/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
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
白雲千載空悠悠。

唐太宗
深悲黃鶴孤舟遠,獨嘆青山別路長。


唐墓室壁畫


唐玄宗
太液池中下黃鶴,昆明水上映牽牛。

李太白
仙人有待乘黃鶴,海客無心隨白鷗。


薄春雨《雲橫九派浮黃鶴》


毛澤東
雲橫九派浮黃鶴,浪下三吳起白煙。


鶴廬


沈鍾
《黃鶴樓記》:舊有黃鶴,嘗來巢厥巔,樓因以黃鶴名。

古人因何又稱鶴為仙禽?

《爾雅翼》:「鶴一起千里,古謂之仙禽,以其於物為壽。」

《鶴處雞群賦》:「群雞兮喧卑,獨鶴兮超特。何靜躁之殊致,顧仙凡之異德。」


鶴廬


《相鶴經》:鶴,陽鳥也,而游於陰,蓋羽族之宗長,仙人之騏驥也。

鮑照《舞鶴賦》:散幽經以驗物,偉胎化之仙禽。


劉禹錫《飛鳶操》:青鳥自愛玉山禾,仙禽徒貴華亭露。


明清肖像一品文官補子


《明會典》:文官繡禽,以示文明:一品仙鶴……


鶴廬


相傳仙人多騎鶴,成仙多化鶴,且壽無紀,更超特、殊致於它禽,故以仙稱之,如:仙羽、仙驥、仙馭……等。鶴,冠之以「黃」,名之以「仙」,步態軒昂,聲唳九天。遍觀百禽皆無此殊榮,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鶴有如下象徵意義:



釋門之禪者;

玄門之仙客;

皇家之祥瑞;

林泉之知己;

畫苑之高格;

黎庶之吉兆……


鶴廬



一、儒門逸士說

蘇軾云:「鶴鳴於九皋,聲聞於天。蓋其為物,清遠閒放,超然於塵垢之外,故《易》、詩人以比賢人君子,隱德之士……」鶴在歷代文學及詩詞歌賦上形成了獨特的鶴文化,在文人士夫筆下,鶴既抒發情感又寄託志向,成為真善美的化身。鶴文學始於先秦,興於兩漢,盛於唐宋,明清至今繼而不衰。

《周易》: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

《孟子》:王在靈囿,鹿攸伏,鹿濯濯,白鳥鶴鶴。


宋人點景鶴


《韓非子》:平公堅求,師曠不得已,援琴而鼓。一奏之,有玄鶴二八,道南方來,集於郎門之垝。再奏之而列。三奏之,延頸而鳴,舒翼而舞。

王粲《白鶴賦》:
白翎稟靈龜之修壽,資儀鳳之純精。接王喬於暘谷,駕赤松於扶桑。餐靈岳之瓊蕊,吸雲表之露漿。


鶴廬清供


曹植《白鶴賦》:
冀大綱之解結,得奮翅而遠遊。聆雅琴之清均,記六翮之末流。

吳淑《鶴賦》:
伊羽族之宗長,有胎化之仙禽。群鸞鳳以遐鶩,薄雲漢而高尋。既稟精於金火,亦受氣於陽陰。


宋人團扇


駱賓王《鶴賦》:
振衣游紫府,飛蓋背青田。
虛心恆警露,孤影尚凌煙。
離歌悽妙曲,別操繞繁弦。
在陰如可和,輕響會聞天。

張九齡:
雲間有數鶴,撫翼意無違。
曉日東田去,煙霄北渚歸。
歡呼良自適,羅列好相依。
遠集長江靜,高翔眾鳥稀。

李太白:
崢嶸丞相府,清切鳳凰池。
羨爾瑤台鶴,高棲瓊樹枝。
歸飛晴日好,吟弄惠風吹。
正有乘軒樂,初當學舞時。


明人畫鶴


王勃:賓鴻逐暖,孤飛萬里之中;仙鶴隨雲,直去千年之後。

白居易半生以鶴為侶,詠鶴詩近三十首,《失鶴》、《勸病鶴》、《代鶴》、《問鶴》、《代鶴答》,《池鶴八絕句》等……為唐人詠鶴之冠。

白居易:華亭鶴不去,天竺石相隨。

白居易:共閒作伴無如鶴,與老相宜只有琴。


鶴廬琴鶴


白居易:身兼妻子都三口,鶴與琴書共一船。

白居易:何以家禽雙白鶴,閒行一步亦隨身。

白居易:低頭乍恐丹砂落,曬翅常疑白雪消。

白居易:靈鶴怪石,紫菱白蓮,皆吾所好,盡在吾前……


明人畫鶴


杜牧《別鶴》:
分飛共所從,六翮勢隨風。聲斷碧雲外,影孤明月中。青田歸路遠,丹桂舊巢空。矯翼知何處,天涯不可窮。

秦觀《嘆二鶴賦》:
廣陵郡宅之圃有二鶴焉,昂然如人,處乎幽閒,翅翮摧傷而弗能飛翻。雖雌雄之相從,常悒悒其鮮歡。時引吭而哀唳,若對客而永嘆……

蘇軾《後赤壁賦》:
適有孤鶴,橫江東來。翅如車輪,玄裳縞衣,戛然長鳴,掠予舟而西也。須臾客去,予亦就睡。夢一道士,羽衣蹁躚,過臨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遊樂 乎?」問其姓名,俯而不答。「嗚呼!噫嘻!我知之矣。疇昔之夜,飛鳴而過我者,非子也 邪?」道士顧笑,予亦驚寤。開戶視之,不見其處。


八大山人畫松鶴圖


蘇軾《鶴》
淥淨堂前鶴,孤棲守竹軒。
胸中無限事,恨汝不能言。

蘇軾《竹鶴》
此君何處不相宜,況有能言老令威。
誰識長身古君子,猶將緇布緣深衣。


薄春雨蘇東坡詩意圖


蘇軾《鶴嘆》
園中有鶴馴可呼,我欲呼之立坐隅。
鶴有難色側睨予,豈欲臆對如鵩乎?
我生如寄良畸孤,三尺長脛閣瘦軀。
俯啄少許便有餘,何至以身為子娛。
驅之上堂立斯須,投以餅餌視若無。
戛然長鳴乃下趨,難進易退我不如。


清汪由敦書琴鶴


司馬光《鶴》
曾下青田啄玉苗,泥沙病羽久蕭條。
謫仙不欲留塵世,依舊提攜上碧霄。


薄春雨歐陽修詩意圖


歐陽修《鶴》:
樊籠毛羽日低摧,野水長松眼暫開。
萬里秋風天外意,日斜閒啄岸邊苔。


鶴廬擺件


曾鞏《舞鶴》:
蓬瀛歸未得,
偃翼清溪陰。
忽聞瑤琴奏,
遂舞玉山岑。
舞罷復嘹唳,
誰知天外心?


園林鶴


陶潛云:靈鶴有奇翼,八表須臾還。


李嶠云:蓬閣桃源兩處分,人間海上不相聞。

李太白云:花暖青牛臥,松高白鶴眠。

李遠秋云:秋風吹卻九皋禽,一片閒心萬里雲。

王維云:庭養沖天鶴,溪流上漢槎。


攝影


杜甫云:流離木杪猿,翩躚山巔鶴。

薛能云:瑞羽奇姿踉蹌形,稱為仙馭過清冥。

許渾云:眾花盡處松千尺,群鳥喧時鶴一聲。

劉禹錫雲 :青鳥自愛玉山禾,仙禽徒貴華亭露。

劉禹錫云: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鶴廬藏鶴熏


韋應物云:心同野鶴與塵遠,詩似冰壺見底清。

杜牧云:四海明月五湖風,飛沖直上凌虛空 。

錢惟演云:更教仙驥旁邊立,儘是人間第一流。

黃庭堅云:偉萬里之仙驥,羾九關而天翔。


鶴廬藏鶴熏


辛棄疾云:我夢橫江孤鶴去,覺來卻與君相別。

李端云:抱琴看鶴去,枕石待雲歸。

朱熹云:孤鶴悲秋晚,凌風絕太清。

薩都刺云:九皋聲斷楚天秋,玉頂丹砂一夕休。

魏野云:洗硯魚吞墨,烹茶鶴避煙。


鶴廬藏銅鶴


杜荀鶴云:放鶴去尋三島客,任人來看四時花。

鄭谷云:羽翼光明欺積雪,風神灑落占高秋。

劉伯溫云:丹砂結頂煜有輝,咳吐璀錯生珠璣。

劉墉云:曉來誰踏破,一鶴到堦前。

楊沂孫云:十畝蒼煙秋放鶴,一庭香雪夜橫琴。


…………


鶴廬藏銅鶴熏


二、釋門之禪者說

在佛教,鶴常喻禪者之境界,自由、自在,無所障礙。從佛祖涅槃到六祖降生都有鶴的身影,從藥山問道到牧溪禪畫歷代高僧居士常喻鶴喻禪,禪宗經典《從容錄》:「滄海闊,白雲閒,伴鶴隨風得自在。」

《佛說阿彌陀經》:彼國常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白鶴、孔雀、鸚鵡、舍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


鶴廬拍攝唐敦煌壁畫中的鶴


《大般涅經》中記載:佛祖於印度娑羅樹木入滅之後,娑羅林乃垂覆寶床,遮蓋如來,娑羅樹慘然變白,猶如白鶴。因此,娑羅林又稱為白鶴林。又因世尊於此林入滅,所以「鶴林」一詞亦意指「佛涅槃」之意。

《長阿含經》:佛時頌曰:「 佛悉無亂眾,無欲無戀著,威如金翅鳥,如鶴舍空池」。

《五燈會元》:西天二十三祖鶴勒那尊者(勒那梵語,鶴即華言,以常感群鶴戀慕故名耳)


儒釋道肖像畫中的鶴


《六祖壇經》:大師名惠能,父盧氏,諱行瑫,唐武德三年九月,左官新州。母李氏,先夢庭前白華競發,白鶴雙飛,異香滿室,覺而有娠。遂潔誠齋戒,懷妊六年師乃生焉,唐貞觀十二年戊戌歲二月八日子時也。

《洞山良價禪師語錄》:
碧潭水月隱隱難沈,
青山白雲無根卻住。
峯戀秀異鶴不停機,
靈木迢然鳳無依倚。

唐李翱《贈藥山高僧惟儼》
練得身形似鶴形,
千株松下兩函經。
我來問道無餘事,
雲在青天水在瓶。


牧溪竹鶴圖


《宋高僧傳》釋慧中:八日神柩出,纖塵不飛,又有群鶴徘徊輿上。送至山門,瘞後數日,墳內放光照於山林。

《五燈會元》大陽警玄禪師:僧問:「如何是大陽境?」師曰:「孤鶴老猿蹄谷韻,瘦松寒竹鎖青煙。」

《五燈會元》普賢善秀禪師:僧問:「如何是兼中至?」師曰:「猿啼音莫辨,鶴唳響難明。」


清代銅鶴香熏及擺件


李太白:
談經演金偈,降鶴舞海雪。
時聞天香來,了與世事絕。

貫休:
萬水千山一鶴飛,豈愁遊子暮何之。
古今此著無人會,王積新輸更不疑。

貫休:鶴骨松筋風貌殊,不言名姓絕榮枯。


鶴廬茶席


釋師體:稽首觀音,全彰妙有。鶴唳青霄,鶯啼綠柳。

皎然:靜對滄洲鶴,閒看古寺經。

皎然:愛君詩思動禪心,使我休吟待鶴吟。

朱慶餘:興遠常憐鶴,禪餘肯廢詩。

德誠:靜在須禪動即禪,斷雲孤鶴兩蕭然。


鶴廬清供


皮日休:池裡群魚曾受戒,林間孤鶴欲參禪。

張喬:鶴動池台影,僧禪雨雪聲。

齊己:瘦應成鶴骨,閒想似禪心。

陳德誠:金鼎雨花猿聽偈,石門迎月鶴參禪。

李宗諤:高僧類雲鶴,歸思在林丘。

釋重顯:春雨如膏,春雲如鶴。

……


鶴廬清供


(待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