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

人物專記九號店 發佈 2022-12-19T19:30:11.949395+00:00

他以肉身的殘缺修得了精神與著作的雙重圓滿,他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憑著一個文人的良心寫下一部偉大的書,上自黃帝,下至漢武,包羅歷史的傲慢與偏見、光榮和夢想,並從此領跑著中國文化。

司馬遷是疏星中最耀眼的一顆。他以肉身的殘缺修得了精神與著作的雙重圓滿,他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憑著一個文人的良心寫下一部偉大的書,上自黃帝,下至漢武,包羅歷史的傲慢與偏見、光榮和夢想,並從此領跑著中國文化。

司馬遷(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長,夏陽(今陝西韓城南)人,一說龍門(今山西河津)人。西漢史學家、散文家。司馬談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後任中書令。發奮繼續完成所著史籍,被後世尊稱為史遷、太史公、歷史之父。

然後在父親的指導下,他刻苦讀書,打下了深厚的文化基礎,他拜了很多名師做老師。司馬遷的家族,就是他這個家族,世代都是史官,而作為史官,他有責任來記載帝王聖賢的言行,也有責任來搜集整理天下的遺文古事,更有責任通過敘事論人而為當時的統治者提供借鑑。他的父親司馬談就有志於整理中華民族數千年歷史,試圖撰寫一部規模空前的史著,就是寫一部史書。從他父親開始就已有這麼一個理想,他的父親做太史令之後,就開始搜集閱讀史料,為修史做準備。但是司馬談感到自己年事已高,要獨立地修成一部史著,無論是時間、精力,還是才學知識都還不夠,所以司馬談寄厚望於他的兒子司馬遷,希望他能夠早日參與其事,最終實現這樣一個宏願。

在司馬遷22歲的時候,司馬談覺得光讀萬卷書還不行,還要行萬里路,外面的世界那麼大,司馬遷應該出去看看,於是便安排兒子到全國各地去感受一下鮮活的生活。

司馬遷在全國漫遊了兩年多,感受了各地風土人情,收集了大量各地的民間史料,並身臨其境地感受了古人的情懷,汨羅江畔體會屈原的憤懣,孔子故里感受禮義之風,江東之地聆聽霸王豪言,易水河畔暢想豪俠壯志……比如說,他漫遊到汨羅江畔,在當年屈原投江自沉的地方,他高聲朗誦著屈原的詩。在曲阜他去瞻仰了孔子的墓,還和孔子故鄉的一些儒生在一起攬衣挽袖,一步一揖,學騎馬,學射。學行古禮,以此表達他對孔子的紀念。

民間遊歷調查,既陶冶了司馬遷的情操,也夯實了他的創作基礎,司馬遷後來在《史記》中表現出山河大地般的恢弘大氣,就與他這段時間與天地同在的經歷有很大關係。

後來,司馬遷還跟隨漢武帝考察過大西北,遊歷過大西南,真正地做到了踏遍了祖國的大好河山,對全國各地的民風民俗瞭然於胸。

司馬遷獲罪

朝堂上大臣們都譴責李陵不該貪生怕死,向匈奴投降。司馬遷替李陵辯護,武帝聽了,認為司馬遷這樣為李陵辯護,有意貶低李廣利(李廣利是漢武帝寵妃李夫人的哥哥),便勃然大怒,說:「你這樣替投降敵人的叛徒強辯,是不是存心反對朝廷?」便把司馬遷下了監獄,交給廷尉處理。司馬遷被關進監獄以後,案子落到了當時臭名昭著的酷吏杜周手中,遭受了百般酷刑。有傳聞說李陵曾帶匈奴兵攻打漢朝。漢武帝信以為真,便草率地處死了李陵的母親、妻子和兒子。司馬遷也因此事被判了死刑。

第二年漢武帝殺了李陵全家,處司馬遷死刑。但是漢朝的死刑要免死的話可以接受兩條路,要不交50萬錢,要不接受宮刑。司馬遷認為受宮刑是一件很丟臉的事,他幾乎想自殺。司馬遷但他想到自己有一件極重要的工作沒有完成,不應該死。因為當時他正在用全部精力寫一部書,這就是我國古代最偉大的歷史著作——《史記》。

《史記》講的是上至上古傳說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共三千多年的歷史,歷時14年得以完成。《史記》成為中國第一部,也是最出名的紀傳體通史。《史記》對後世史學和文學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其首創的紀傳體編史方法為後來歷代「正史」所傳承。同時,《史記》還被認為是一部優秀的文學著作,在中國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