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汽車電池供應鏈的困境,中國的機遇

探索新絲路 發佈 2022-12-21T05:35:42.413399+00:00

歐洲汽車製造商有雄心勃勃的目標,他們要在2050年實現產品和運營的零排放。然而事實是,歐洲在支持鋰離子電池生產本土化方面,遠遠落後於中國。

歐洲汽車製造商有雄心勃勃的目標,他們要在2050年實現產品和運營的零排放。然而事實是,歐洲在支持鋰離子電池生產本土化方面,遠遠落後於中國。——這是歐洲汽車行業的一個共識,為什麼會落後,如何改變現狀便是他們重點關注的課題。

落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錯誤的押注和對既得利益的保護

首先,從政策上,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歐洲把大量的投資押注在內燃機上,研發電動車被認為是對汽車行業發展的干擾。

歐洲的燃油車產業是非常發達的。但巨人轉身,勢必要克服諸多困難。既得利益集團的勢力龐大,政策對他們的支持和保護,在很長一段時期里仍是有利可圖的。另一方面,從汽車製造商自身角度出發,面對股東等各方壓力,對季度業績等目標的追求無可厚非,但不免短視

在亞洲,從1990年代開始,電池驅動消費電子產業的大規模生產,從日本、韓國逐漸轉移到我們中國,中國也一步步從這一工業基礎和規模經濟中獲益。在此基礎上,中國更有先見之明地看到了電池驅動汽車產業的發展潛力

更為關鍵的是,中國還承擔了電池生產所需的稀土金屬開採、提煉等初始工作。這一生產環節,儘管有利可圖,西方更願意直接購買。如今,中國是世界領先的稀土金屬精煉國家,占據約80%的市場份額,主導著鋰、鎳、鈷、石墨和錳的複雜供應鏈。

歐洲電動汽車產業趕鴨子上架

因為疫情等因素,供應鏈中斷每天都在發生。全球貿易受到地緣政治的影響越來越大。美國已經開始做出回應,最近立法計劃投資數十億美元,用於鋰電池和電動汽車的本地生產和可持續發展,甚至包括稀土金屬的加大開採。但歐洲,這一切依舊沒有發生。

儘管歐洲政府和行業對電動汽車的電池供應鏈有多年的了解,但歐洲並沒有自己的鋰礦和精煉廠。歐洲行業專家認為,歐洲如果要建立自己的電動汽車供應鏈,並實現電動汽車生產目標,未來10年內需要約50個鋰礦和精煉廠

不過,歐洲的電池製造商等不了那麼久,他們已開始或即將生產。今年Northvolt開始從其位於瑞典謝萊夫特奧(Skellefteå)的工廠向汽車製造商供應電池,包括寶馬、大眾和沃爾沃。它還開始在其位於腓特烈斯塔(Fredrikstad)的 Hydrovolt 合資工廠進行電池回收。

自 2020 年底以來,LG Chem還一直從其位於波蘭弗羅茨瓦夫(Wroclaw)的工廠向包括大眾在內的汽車製造商供應電池。

到今年年底,將有7家電池工廠投入運營。除了LG Chem和Northvolt,它們還包括三星SDI在匈牙利的工廠、同樣在匈牙利的韓國SK Innovation 和遠景動力(Envision AESC)在英國的工廠。挪威電池製造商 Freyr 將於 2024 年開設 GigaArtic 電池廠。與此同時,他們剛剛宣布了在美國喬治亞州建設電池工廠的計劃。

汽車製造商和供應商正在等待歐盟委員會新電池法規的發布,該法規將取代已有16年歷史的原法規。

電池物流運力短缺

但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歐洲仍需要依賴進口電池材料、電池和成品電池模塊。電池類貨物的運輸,還將伴隨相關的監管問題、安全問題,當然這也是物流供應商體現價值的地方。

Kühne+Nagel(德迅)表示,歐洲在電動汽車和電池工廠方面並不能自給自足,他們不得不依賴進口運輸。然而,目前歐洲並不具備整個行業所需的運輸規模、電池倉儲規模,歐洲電動汽車生產因此很難按計劃進行。

鋰電池是電動汽車中最昂貴的部分,相當於整車價值的40%左右。它也被聯合國《關於危險貨物運輸的建議書》指定為第9類危險品。因此,物流供應商需要有能力管理電池和成品電池組的入庫流程。

因此,有必要了解每個國家關於第9類危險品的法規。物流貨運行業過去的大部分行業經驗可能都不奏效,關於鋰電池運輸,新的know-how正在形成

歐洲電動汽車行業遭遇的困難,也是我們電池製造和物流行業的機遇。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