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看最養眼的宋代民居,來有千年歲月的潮州許駙馬府

澳古說歷史 發佈 2022-12-22T10:50:02.798709+00:00

潮州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上萬年前的史前文化時期,這也就造就了今天的潮州擁有眾多的文物古蹟,可以看到不同時期和朝代的古建築。去過潮州的人們,對始建於南宋時期乾道七年的廣濟橋、明洪武三年的廣濟門和北宋咸平二年的韓文公祠,這三處古橋、古城門和古祠堂都有著深刻的印象。

潮州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上萬年前的史前文化時期,這也就造就了今天的潮州擁有眾多的文物古蹟,可以看到不同時期和朝代的古建築。

去過潮州的人們,對始建於南宋時期乾道七年的廣濟橋、明洪武三年的廣濟門和北宋咸平二年的韓文公祠,這三處古橋、古城門和古祠堂都有著深刻的印象。

其實潮州的古蹟眾多,值得一游的地方有很多。

下面要說的是許駙馬府,屋主許駙馬即許珏,是北宋年間宋英宗女兒德安公主的駙馬,許駙馬府便是這位駙馬的府宅。

這座府第興建於公元1064,也就是北宋治平元年,距離今天已經歷了958年的悠悠歲月。

許駙馬府是廣東省保存最為完整,且年代最久的宋代民居,在全國也是唯一一座,占地面積有二千多平方米。

整個府第朝向為座北朝南,實際建築面積大約有1800平方米,經過勘測可知偏向東邊僅僅只有8度,寬度達到42米,往府里走深度最多可達47米。

許駙馬府的整體由三進五間構成,在前後兩進里都設有茶山廳及房合。

中廳則由書齋和厝廳組成東西向的圍屋,坐落在山牆的外面無論是廳院還是天井,都有著獨立的布局。

上廳帶有後院,並且貫穿整個宅地,三進的院落再加上插山,整體上看去猶如工字一般的布局。

許駙馬府讓人欣賞的不僅是獨特的建築格局,還有至今保存完好的三種建築工藝,也就是輕薄的竹編灰壁、厚實的石地栿和排水利索的S形的排水系統。

竹編灰壁是我國南方特有的建築工藝,在許駙馬府後座正廳的東側,有兩面牆便是竹編灰牆,到現在都完整的保留了下來。

這兩面牆的主體是由竹子編制而成,用貝灰和泥土加以固定,遠遠的望著泛著桃紅色。這樣的牆體質地輕薄,不僅節省了建築材料,還能起到抗震和隔熱的作用。

石地栿是當年修建許駙馬府的時候,根據潮州當地的氣候和地理特徵,特意為這座府宅量身製作的,所用石料都是千挑細選的。

石地栿可以對建築的木柱子起到保護作用,主要是防止受潮和蟲蛀。另一方面建築落在石地栿上,這樣地基受到的壓力就比較均勻,整體上起到對建築抄平的功能。

許駙馬府里有著大小不同的天井,寓意將上天賜予的水匯集在一起,也吸納著其中的財氣。而整座建築下面的排水系統則設計成之字形的樣子,拐著彎兒則寓意著將財氣納在一處,正應了潮州人所說的水可生財。

地基走勢前面低後面高,前後的地勢差有1.28米,原本這樣的修建方式寓意房屋主人步步高升,卻沒想到這樣的設計使得整座宅院,在近千年的風雨中都沒有發生排水系統堵塞的故障。

即便下大雨的時候,府里也從來沒有受到積水的困擾。

除了這三個建築特色,許駙馬府還有其他有趣的特色,比如在東西火巷裡各有一口水井,人稱龍虎井和如意井,井水除了平時用來食用,也用作有火情時滅火。

而兩口井的井欄一個是圓形的,另一個是方形的,寓意著天圓地方,也可以說是無規矩不成方圓。

這裡就連地磚的鋪設也是別有特色,每一種形式都有著不同的美好寓意。有丁字形、人字形和田字形,分別寓意著人丁興旺、人氣旺盛和田畝充足。

在許駙馬府專門有一個地方是存放壽板的,這裡被稱作後庫,古人講究見棺發財,這個地方則寓意著官運亨通和財源滾滾。

一座古建築僅僅看其外觀,看的只是個熱鬧,而當了解它的細微之處時,每一處都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和歷史底蘊。

看了許馬府處處驚艷的建築設計之後,不由得為我國古代建築大師們點讚,也讓人們對潮州的文物古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