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鮐背之年」,指的是多少歲?這個稱呼是怎麼來的?

d東哥 發佈 2022-12-23T05:10:58.016024+00:00

這些稱呼讓人們一聽就可以很快知道對方的年齡,同時也這些稱y也顯得十分優雅。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個雅稱「鮐背之年」,這指的又是哪個年齡段?

中國古人在對人在不同年齡階段,有不同的稱呼或雅稱。比如:30歲稱「而立之年」、60歲稱為「花甲之年」。這些稱呼讓人們一聽就可以很快知道對方的年齡,同時也這些稱y也顯得十分優雅。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個雅稱「鮐背之年」,這指的又是哪個年齡段?為什麼會有這樣來的稱呼呢?

鮐背之年是中國古人對年齡在九十歲這個年齡段的稱呼。

1、《釋名·釋長幼》對鮐背的解釋:

九十曰鮐背,背有鮐文也。或曰黃耇,鬢髮變黃也。耇,垢也。皮色驪悴,恆如有垢者也。或曰胡耇,咽皮如雞胡也。或曰凍梨,皮有斑黑如凍梨色也。或曰齯,齯大齒落盡更生細者如小兒齒也。


2、《爾雅·釋詁》:「黃髮、齯齒、鮐背、耇、老,壽也.

3、《詩經·大雅·行葦》:「黃耇台背,以引以翼。」台背:或謂背有老斑如鮐魚,或謂背駝,都是老態龍鐘的樣子。台,同「鮐」。

4、曹植的《魏德論》:黃吻之齔,含哺而怡。鮐背之老,擊壤而嬉。古雖稱乎赫胥,曷若斯之大治乎!

5、韓愈的《愈膏肓疾賦》:

綏之則壽,撓之則散。善養命者,鮐背鶴髮成童兒。(鮐,海魚也。鮐背,謂背有鮐文。鮐,音台。)

6、焦延壽的《焦氏易林·震之比》:耋老鮐背,齒牙動搖。近地遠天,下入黃泉。坤為老、為魚,艮為背,故曰鮐背。


7、梅堯臣的《元日》:

舉杯更獻酬,各爾祝鮐背。

通過學習古典文集,我們對鮐背之年有了認識,「鮐背之年」中的「鮐(tai)」,最初指的是鮐魚。由於鮐魚身上的斑紋,很像老年人背部的褶皺,所以,就被用來指為一些高壽老人,後來泛指老人。人到暮年,皮膚上生出老年斑如凍梨之皮,故又稱「凍梨」。

下面就來介紹一下古人對男女不同年齡段的稱呼。


女人。對女人的稱呼較少,主要有以下稱呼

1、金釵之年。

一般是指女子十二歲的年紀,由於女孩子到了十二歲要戴釵,所以金釵就成了女孩年紀的代稱。


2、豆蔻年華

一般指少女十三四歲。杜牧有一首《贈別》詩:「娉娉裊裊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芳齡十三四歲的少女,宛如早春二月枝頭含苞待放的豆蔻花,體態輕盈、亭亭玉立。

3、及笄(jī)之年

女子15周歲就要結髮,用笄貫之,稱及笄,也表示到了結婚的年齡,如「年已及笄」。


4、破瓜年華(碧玉年華)

碧玉年華、破瓜之年都是指的是女子16歲。唐朝李群玉的《醉後贈馮姬》詩:「桂影淺拂梁家熏,瓜字處分碧玉年」,所以也稱碧玉年華。

16歲,叫二八年華,也叫破瓜之年。「破瓜」來歷是因為「瓜」字隸書及南北朝的魏碑體中,可拆開成二個八字,二八一十六,所以,16歲女子就用破瓜表示。

5、桃李年華

20歲的女子就稱桃李年華,出自明徐渭《又啟嚴公》中:「誓將收桑榆之效,以毋貽桃李之羞,一雪此言,庶酬雅志。」


6、花信年華

女子24歲就稱花信年華,出自宋范成大《元夕後連陰》中:「誰能腰鼓催花信,快打揚州百面霜」。

7、徐娘半老

古代對30一40歲女人的稱呼,出自

《南史·梁元帝徐妃傳》中:「徐娘雖老;猶尚多情。」其實,古代對女人是有岐視的,把40歲的女人稱為人老珠黃,豆腐渣。

8、知非之年

女人到了50歲,就稱為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等。


到了60、70以後,女人的稱呼大致與男人一樣了。

下面,我們就來談談古代對男人不同年齡階段的稱呼。

襁褓,是指生下來剛會笑,不滿周歲的嬰兒;孩提,指的是2至3歲的幼兒。

1、總角之年

是古人對小孩童年時期的稱謂,指8、9歲至13、4歲。古代兒童將頭髮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紮成一個結,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垂髫,一般來,男女孩子7、8歲時都可稱做垂垂髫,在古代兒童是不束髮的,所以,頭髮是下垂的。《桃花源記》中便有描述:「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2、束髮之年

古代男子到了15歲時,就開始束髮,這時要把以前的總角解散,紮成一束。所以稱為束髮之年。

3、弱冠之年

男子20歲,就視為成人,要行加冠禮,但這時男子身體尚未達到強壯,所以稱弱冠之年。


4、而立之年

男子到了30歲,這時男子一般都學有所成。

5、不惑之年

男人到了40歲,就可以明辨是非而不受迷惑,「不惑」就成了40歲男人的代稱。


6、知命之年

古代把50歲的男子稱為艾、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艾語出《禮記·曲禮上》有五十曰艾;知命語出自《論語·為政》「五十而知天命」。

7、耳順之年

男人到了60歲就是進入了花甲之年」、「耳順之年」。花甲大家比較熟悉了,耳順就是可以聽進不同的意見了。《論語·為政》:「六十而耳順。」後來用「耳順」指人60歲的男人。


8、古稀之年

70歲了,就是古稀之年,在古代也算長壽了。出自唐朝杜甫的《草堂詩箋》十二《曲江二首》詩:「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9、杖朝之年

古代到了80歲就叫杖朝之年、朝枝之年、耄耋之年。耄耋之年,出自曹操《對酒》:「耄耋皆得以壽終,恩澤廣及草木昆蟲。」


10、鮐背之年

這個就不多講了,上面已講了很多。

11、期頤之年

在古代,能活到100歲的可謂是鳳毛麟角,期是期待,頤是供養,說的是這時的百歲老人已到了生活不能自理階段,要靠家人照顧。


我們常說「人生七十古來稀」,在古代,活大歲數的老人不多,是極少數,在當時看來,能活到七十就已經算高壽了。而如今,中國已進入老齡化時代,高壽的老人到處可見,許多70歲的老人還在跑步,80歲的老人還在騎自行車,而90歲的「鮐背之年」的老人那是大有人在,還在全國到處旅遊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