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清華大學焦澤通:投身社會,沉心設計

設計湖南 發佈 2022-12-24T14:58:50.061622+00:00

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產業園區中心副主任、LDG 立人建築執行副總裁。A:在上高中之前,因為個人興趣美術學習的時間比較長,所以從小對美學相關的專業方向一直比較感興趣,但是在那個年紀對專業選擇沒有這麼明晰,也分不太清視覺傳達、產品設計、建築學這些設計相關專業的區別,但是受到家庭環境的一些影響,有幸接觸到一些藝術家和設計師,耳濡目染之後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建築學方向。




個人簡介:

湖南大學2006級建築學本科;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建築與城市設計碩士;

哈爾濱工業大學工學博士;

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產業園區中心副主任、LDG 立人建築執行副總裁。


獲獎經歷:

2019年香港建築師學會兩岸四地建築設計卓越獎;

2019年度德國 ICONIC 標誌性建築設計大獎;

2020年度中國建築學會設計獎歷史建築類一等獎;

2020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獎優秀獎;

2020第8屆美國 ArchitizerA+Awards 入圍獎;

2020 Blueprint Awards 英國藍圖設計大獎;

教育部2021年度優秀勘察設計獎一等獎。






2022 年杭州亞運村國際競賽(註:焦澤通提供)

Q:焦學長,您好!很高興您能接受我們的訪談。您是湖南大學2006級的本科,想請問您當時是因何選擇建築學專業的?進入建築學的學習之後,您覺得和您之前對建築學的想法有沒有落差?


A:在上高中之前,因為個人興趣美術學習的時間比較長,所以從小對美學相關的專業方向一直比較感興趣,但是在那個年紀對專業選擇沒有這麼明晰,也分不太清視覺傳達、產品設計、建築學這些設計相關專業的區別,但是受到家庭環境的一些影響,有幸接觸到一些藝術家和設計師,耳濡目染之後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建築學方向。「落差」也是一種認知矯正,剛進入湖南大學的時候我是被城市規劃專業錄取的,更大尺度的城市設計角度給予我極大的視野上的啟發,以至於後來在做建築設計的時候能從城市的層面去理解和思考問題,同時湖大也一直比較崇尚以創意設計為引導的教學方式,所以實際上我的學習過程是非常愉快的。二三年級轉到建築學之後,雖然與當初上學前對建築學的理解更為接近,但我反而又覺得建築學會存在視角和思考範疇上的局限,所以在後來的研究生專業選擇時,我又重新選擇了城市設計方向,這樣來看,當初的落差倒沒有太多,我覺得應該是驚喜或者說一種認知矯正。

Q:學長本科的成績非常優秀,是什麼樣的因素促使學長在當時的環境下選擇出國留學深造呢?


A:在二年級的時候,那時候長沙在做梅溪湖的整體城市設計,參與的單位包括國企設計院、各大事務所,還有一些外資企業,當時有幸也能參與到這些競賽中,在這段接觸中,我深刻的感受到了國內外設計上的一些區別,當時國內的教學還是偏向傳統,限制相對較多,國外設計方法和思考方式在社會和人文上的思考可能會更發散一點,倒不是說一定是國外就更好,我覺得建築學是一個社會性非常強的學科,這值得去從更多元的角度和層面去看待它。在那個時候,信息交流沒有現在這麼迅速,選擇出國也是對自己的一個挑戰,當時和許多老師交流之後,我直覺認為需要到國外去繼續深造一下,這段經歷如果有機會再分享,希望會對未來學弟學妹的成長或者自己建築職業的發展有幫助。

Q:您在美國讀城市設計期間參與了一項未來移動城市的構建模式研究,能不能簡單和我們分享一下?

A:在那個時期,有很多社會組織都在發起一些社會研究的活動,未來移動城市就是當時IBM發起的一個主題。因為當年的紐約,高密度城市結構導致了很長期的城市問題,所以需要很多的社會學專家、建築學或者規劃學者等,從各種各樣的學科方向上對城市進行建構模式的研究,思考能否有一個更完美的未來城市的模型。在現在理解來看其實就是「大數據」,但當時並沒有大數據的概念,利用多元數據之間的耦合關係進行分析。舉個例子,當時的研究方向之一就是城市交通,我們會把計程車這樣帶著定位的數據模型全部收集回來再整合分析,這些在現在來看因為網絡發達都已經非常容易了,但這些在當時是非常具有啟發意義的,區別於傳統的空間結構路網是否分級合理、標誌性節點是否明確這種從理論層面來理解城市結構的角度,我們能從更多元、更廣維、更實際的視野來真正理解城市。


太原市綜改區瀟河體育會展中心(註:焦澤通提供)


新疆產業技術研究中心(註:焦澤通提供)


Q: 除了建築師,學長覺得還有什麼職業或者什麼方向是最想從事呢?

A:我覺得建築師是一個非常廣泛的職業類型,它和各個專業或者甚至各個行業都有很多的接觸,它解決的問題本來就是複雜的,社會化的,在接觸的過程中,其實你就可以理解成它是一個完整的生態體系,雖然我們都叫建築師,實際上大家在工作中都有自己側重的方向,有些建築師比較擅長系統性的理論研究,有些則更加感性抽象。但好在建築學的社會學屬性非常強,它廣泛的多元性使得他能包容很多學科方向,在建築學的廣義範疇下,有太多分工方向是可以選擇的。我比較偏向於做一些整體性的架構管理工作,我覺得建築學也在一直培養我們這樣的能力,如果脫開建築學的範疇去談別的方向,我可能暫時沒有考慮太多,因為我覺得建築學科足夠涵蓋我想要做的這些方向,無論哪個方向都隨處可見建築學所強調的特點和素養。


中國鄉村復興論壇會址改造(註:焦澤通提供)

Q:學長站在您從事建築行業多年角度,您認為建築行業現在的就業市場和發展前景如何?


A:這是個特別現實和具體的問題,我個人的理解當然是完全從個人且有限的社會觀察或者職業觀察裡面看到的一些情況,我從業差不多10年這個時間來看,拋開現在的這些表面變化,我認為實際上建築學的發展其實一直處在非常穩定的延續狀態,那些變化都是發生在工作核心內容之外的,比如說項目類型或者設計需求。舉個例子,地產被過度產品化以後可能帶來了一些我們的所謂的這種批量生產型的設計師,其實結果也有它的社會價值和意義所存在,而且它的完成度其實也非常高。


實際上這個時候建築學就被拉到了另外一個環境下來討論到底建築學是否同消費主義一樣,我們會討論它是否應該迎合這個時代的特點,還是應該堅持它的本意,我們總在做這樣的學科內的討論或者爭議。目前看發展到現在,特別在這幾年確實情況發生了一些比較大的變化,在做跨區域交流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它是一個全國性的問題,尤其是地產類的項目具有多米諾效應,大家進入相對困難的時期,目前也看不太清未來兩三年的趨勢。但總體變化在我理解中是發生在社會形態上層層面的,比如有些角度上在發生一些方向性的調整,但是這個與我們的建築行業現在的就業市場和發展前景,我覺得直接影響並不大,比如說政府類投資項目的體量,我們能感受到國家也是有整體調控的,每年會有幾個重點的區域出現大量的新建的項目或者優秀的作品。


未來我覺得還是這樣,可能很多同學出國留學花費很多結果出來的從業的效果並不好,但我覺得還是要分層討論的,我覺得它只是從過熱回到了比較正常的狀態,但是作為一個建築師還是要能夠真的解決問題,這樣我覺得就能有更好的上升機會。比如說我現在接觸的案子,業主更希望從開始的策劃性研究就介入,他們更多地希望建築師在這個過程中真正解決一些問題。我覺得大家做建築學的要義,應該關注的是建築學真正能給社會或者行業帶來一些什麼發展變化。


Q:在您設計的作品中,哪一個是您感受最深切的呢?


A:在我的從業過程中,實際上參與的設計類型還蠻多元的,就像大家可能在網上了解的改造項目,建築師總會被貼上一些類型化的標籤,但其實每個建築師在從業的職業生涯里肯定是各種各樣的建築類型都會有所接觸,只能說它有一類可能會相對比較成熟,或者叫相對比較容易被社會接納,可能是正好切入了社會關注點,所以他就會被選擇出來,然後被廣泛傳播,越傳播一個標籤就越深,壓在身上就越重。我們做的改造類的項目也多,這類項目完成速度比較快,確實在每個改造項目中切實的在解決問題,所以它容易被傳播和關注。


▲ 北京衡寧律所合院改造(註:焦澤通提供)


在我們團隊的這些作品裡,我其實感受最深的反倒是曾經在遠郊縣的深山裡做過一個教育基地,那是當年中國比較早的一批開始踐行素質教育的中小學教育基地,但是時代發展的原因,這個地方鮮為人知,發展也很緩慢,最開始很少有城市建築師願意做,但對我來說意義重大,它代表了更廣泛的社會現實,他們才是真正的需要被關注和建築師貢獻力量的地方。當你真的深切地探入到那個基地里時,你會看到他們學校的校長20年如一日一直在努力地在改善有限的校園空間環境,但我們都不忍心告訴他,其實外面已經不是這樣了。在做那個項目的過程中,我們其實更多的是作為一個翻譯者,我們在努力的把外面的世界做一些翻譯功能上的解釋,但是他更多的反過頭來告訴我們教育的本意,教育本身就是要這樣執著堅持,不因為外界的變化而影響和改變這一在地人群的對社會教育目標認知的過程。

其實我們做過很多教育建築,那幾年可能做了有二三十個這種大學校園、中小學校園,在方案層面上做的更多了。但實際上當我真正去和人家交換想法的時候,以一個自認為很專業,有教育建築設計經驗的設計師身份,給他講現在的教育發展方向對應的校園空間應該是怎麼樣的時候,他的反饋很直接,他斬釘截鐵的回應告訴我教育的本意是什麼,然後在這個地方他為什麼要如此堅持這些樸素的功能需要,其他的那些很時髦的功能可能不是他目前能夠消化或者講能夠接受的,他把這些道理講出來的時候非常樸實,但這個事對當時作為建築師的我們來說觸動非常大。所以我特別贊同,比如說像魏老師的「地方工作室」在做的,有很多項目關注的點實際上都是這種在地性和人文性,這是建築學到了一定程度或從業實踐到一定數量以後,你真的會感受到這個才是它這個裡面很重要的一個部分。

所以後來慢慢的在這些年的實踐過程中,項目的真實感受對我們才是觸動最深切的,我們講的這種和地緣的連接,就是真正把我們的建築師的神經和他們的神經連結,像阿凡達一樣交織在一起,這個過程中建築師會成熟很多,習得的那份感受很重要。

天宇博物館(註:焦澤通提供)

Q:

您最喜歡哪位建築師?他給你帶來最大的影響是什麼?


A:我在真正的工作之後,其實有幸和好幾位業內有名望的老師們有過學習的機會,但我感受最深刻的是現在清華產業園區中心的廉毅銳老師很多的項目他都會完整參與全過程,他從業年限接近30年,他對行業的整體理解,或者是剛剛提到的在這些改造項目中他的深入的思考程度,他都有比較豐富的經驗但是讓我感受最深的是他對建築的態度


最近有些比較熱的鄉村建設的項目,我們在最近的這幾年為什麼額外關注這種改造類項目,或者叫我們提出了一個詞叫「鄉村更新」,一般提到的都是城市更新,為什麼講鄉村更新,而不是鄉村改造或者叫鄉村振興,其實還是從建築師或者是城市設計師的角度上來理解這種社會問題,它的特點首先是它的複雜性,建築一定要解決問題,一定要儘量滿足他複雜的考量需求,這一點其實和很多追求純粹的建築師有很大的區別


在廉老師和我們做項目的交流過程中,我能感受到他強調的是語義的複雜和多樣,比如平遙國際電影宮,廉老師當時和賈樟柯導演一起討論這些項目如何做出一個民辦的或者叫做民間化的國際電影節,民間電影節比較特殊,很多電影都能在這裡作為一個載體被播放,所以平遙電影節在國際上的活躍度和影響力其實蠻大的。但平遙古城環境情況複雜,平遙古城的保護性限制和城市的規範管理限制不同,要依據古城保護的限高要求下進行劇場等功能的設計,畢竟劇場也有自身需要的傳統空間及功能性的嚴格要求,二者是個天然的硬性矛盾,很難滿足。平遙古城裡那麼多小尺度的建築,傳統風貌特別明確,如何去消化巨大體量的建築類型,這些問題解決起來都是非常棘手的。萬一做的不好,可能就會被廣泛詬病,所以在這裡要考慮多重因素疊合下的建築設計到底如何開展,在這個過程中我感受到了廉老師非常多的智慧,比如說農村看電影都是露天的,這種形態在山西或者在平遙這種民間化的生活語境中是廣泛存在的,大家對電影的理解其實也是有時代語境和隔離性,這種特點結合著當時的限制,廉老師就提出在這裡做一個亞洲最大的露天電影院的可能,這個挑戰非常大,除了我們理解的把座位放多屏幕放大,高質量片源的播放的音效如何保證,能否滿足對國際電影節的主場館的理解,有很多矛盾都在裡面交織在一起,同時廉老師又提出抓住鄉愁回憶的做法,將原來的一些舊廠房串聯起來形成一個大台階來聯立多個單獨體量還形成了電影節需要的紅毯區等等,這都是在現場情況限制下的靈活處理。所以在這個項目中,就是得益於他解決的這幾個點和一些創新性的做法,才有機會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的遺產保護大獎的評委認可和賞識。

平遙國際電影宮(註:焦澤通提供)




Q:工作之後,您肯定非常忙碌,想請問您是如何平衡工作和家庭生活的?兩者之間會不會很容易產生矛盾?


A:我的工作除了參與一些設計以外,其實我會參與到設計公司的管理中,我們目前也是一個組織結構比較大的體系了,所以現在我的很多精力會投入在設計管理或者叫做組織結構管理上面。所謂「工作和生活的矛盾」大多存在於工作的加班和無法周末陪家人,但我認為在建築師這個行業里這些是可以被調劑的,因為它並不是永遠在忙碌,實際上還是有一些間隙是可以留給家庭生活的,當你的工作內容更廣泛和多元的時候,從單純的設計走向到兼顧一定的管理,在這些過程中實際上你的時間就會被高度的蠶食,出現矛盾的點就是在於當你的工作時間被高度碎片化的時候,即使你坐在家裡可能還一直有和工作相關的事情出現,你還是需要不停的處理和協調。這個時候的家庭生活時間,可能即使你還有,但是你的氛圍和狀態實際上是很難維持,家庭生活需要情感投入,他需要一個穩定的狀態來完成交流,它並不是需要你坐在那裡。但是當你的工作被廣泛的碎片化以後,你很難區分這種工作和家庭的界限,這個是在大家工作10年或者15年這個時間點上,當你們不得不走向一些更統籌性的崗位的時候必然面對的問題。


我是一個還挺享受工作和家庭生活的人,同時我覺得建築師本身也是一個擅長處理複雜情況的角色,我們努力的給家庭一種穩定感。穩定性取決於一些調劑,比如說如果我要加班,或者周末有個洽談,我會把愛人孩子帶到附近,讓他們先去活動,工作結束就會第一時間過去,當然他們也做了很大犧牲,有很多時候還是要遷就我的工作節奏和工作狀態。還是要互相理解,多溝通,我覺得大部分建築師還是很擅長溝通的,我覺得目前還沒有對我造成太大的困擾,雖然我能意識到他有些失衡,但我覺得還是可以接受,家人也很支持。




Q:學長現在在這個階段能有這樣的成就已經非常厲害了,您對未來的自己還有什麼樣的規劃呢?


A:可能從職業上來講,我覺得現在這個階段我更會想迎接一些更廣泛的、具有挑戰的事情,可能我會更想讓自己成為能夠被這個時代和社會所接受的、能夠系統解決問題的設計單位的組織者,我更希望有這麼一個角色,其實目前也已經做了很多這樣的努力。除了能夠完成一些在建築師層面解決的問題,我覺得如果還能從一個組織管理者層面上解決一些機構發展或者社會上的職業定位問題,會更加的有挑戰性,可能這就是未來這5到10年我會更著力關注的職業生涯部分。

至於說自己的人生規劃,我是一個還挺注重體驗感的人,矛盾的是自己也很強調計劃性,比如說大家去遊樂場玩,我就比較喜歡提前計劃好今天要玩哪些,但是體驗又必須得能達到,這裡頭有一些預先籌劃和驚喜未遂的矛盾,我自己也在找一些和解的方式,有時候個人興趣上確實會缺乏一些,所以在調劑上,我還是希望能夠更廣泛的體驗,讓自己有一些充分體驗的機會,能夠看到一些更多樣的世界,其實反過來也對自己的職業和人生狀態有很大幫助,我個人來講,並沒有說要成為設計大家這種明確的目標,我在意的還是這種體驗和能夠完成職業階段面臨更大挑戰的能力的培養,可能這是未來5年的規劃,如果有機會達成目標,還可以和學弟學妹們再做一次分享,可能那時候有一些更新的體會。

景德鎮浮梁新城四館一中心(註:焦澤通提供)





訪談策劃

課程

湖南大學建築與規劃學院 建築傳媒與策展


指導教師

王 蔚

湖南大學建築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凡益工作室創始人


本期採訪者

湖南大學建築學院2021級建築學研究生

孟軻



圖文編輯

汪佩潁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