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放懷楚水吳山外 得意唐詩晉帖間——冉繁英先生書法賞析

心墨書畫 發佈 2022-12-25T08:08:37.177418+00:00

在交流中,他不只一次提到自己對《爭座位》的偏愛,指著牆上整幅的《爭座位》拓片,冉繁英先生說:你看顏魯公那種筆無定法,如鋼似筋的線條質感和通篇的凜然氣勢讓你越看越喜歡。

冉繁英

中國書法家協會原理事

中國書法家協會原評審委員會委員

中國書法家協會國際交流委員會委員

中國書法家協會書法培訓中心教授

中國教育學會書法教育專業委員會評審委員

中國愛國擁軍促進會院務委員

中國楹聯書畫院常務副院長

天津師範大學藝術系客座教授

河北大學藝術學院客座教授

天津市書法家協會原秘書長

天津文化廣播影視局藝術指導委員會委員

天津市作家協會機關書畫院顧問

天津京津徽文化書畫院名譽院長

國家一級美術師


曾多次出任中國書法家協會展覽評審委員

作品曾多次在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展覽獲獎。

作品入展中國書法家協會展覽幾十次。

作品受邀參加全國及各地區省市名家邀請展百餘次。

作品被國家博物館、人民大會堂、中共中央黨校、中國美術館、文字博物館、周恩來紀念館等收藏。

作品多次勒刻在全國各大寺廟、名人碑林、旅遊景區、機關、學校等。

曾隨中國書法家協會、央視書畫頻道、中國愛國擁軍促進會「送萬福進萬家」、到全國各地區下基層,進部隊,到學校、企業等百餘次。

曾多次走進陝西、河北、安徽等地區書法大講堂講座。

曾多次做客央視書畫頻道《一日一書》欄目講座。

曾隨中國書法家協會代表團訪問香港、台灣、越南、韓國、歐洲等地區和國家。

曾出席中國書法家協會第五、六、七次全國代表大會。

曾出版《學寫楷書格言》《解讀爭座位》等書籍。

曾有中央電視台、天津電視台、寶坻電視台、南開電視台等多家媒體為其拍攝冉繁英書法藝術專題片。

《人民日報》《中國書法報》《書法報》《書法導報》《中國書畫報》《天津日報》《今晚報》《書法雜誌》香港《大公報》《文匯報》等多家媒體刊登冉繁英書法藝術成就。

1999年被天津市文聯授予「首屆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稱號。

2009年被中國書法家協會評為「書法進萬家先進個人」。


放懷楚水吳山外

得意唐詩晉帖間

——冉繁英先生書法賞析

王炳學

冉繁英先生是一個很善於思考、很會思考的書法家。學書初始從顏魯公入手,對《多寶塔》、《麻姑仙壇記》、《勤禮碑》等諸帖反覆臨摹,夜以繼日,廢紙車載、墨以缸記,其中甘苦和在艱辛中得到的快樂,不入書道難以體會,其在全國第二屆正書展上的一副顏體中堂可以窺見其深厚的傳統功力。其後以《祭侄文稿》、《爭座位帖》築基,溯源魏晉,直追「二王」。



也正是取法乎上的個人書學思想和對筆墨的個性化領悟,再加上多年沉浸顏魯公,在其前幾年的書法創作中,其行草書恣意灑脫、流暢勁爽,以勁健凝練見長,筆墨自然調和,令人爽心悅目,個人性情特別突出。而偶爾為之的枯筆飛白更增加了作品的高古氣息,如己酉年《隱隱飛橋》、《西山雲影》等小中堂作品,這類行草作品是冉繁英先生當時的創作主體。俊逸瀟灑,結體和用筆溫和平正、不激不厲,書法界前輩和同道對其作品給予了較高的評價。那一個階段他連續在全國書法展賽中入展獲獎,作品遠赴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地展出。




但是,隨著時間推移,冉繁英先生沒有固守已經取得的成績,他大量閱讀經典、冷靜地加以思索,尋找著自己新的筆墨意象。近十年來,他把自己有限的時間都放在研習經典上,從二王入手,遍臨二王法帖;讀晉史,翻檢兩晉有關文學、經濟和社會發展史。從每一個側面了解二王所生活的時代,進而無限接近二王,真正走進二王的精神世界。寫顏真卿,他對顏書楷、行諸貼都臨摹到精熟,然後深研唐代社會風情,從不同角度去理解顏魯公的人品和書品。



之後,縱向沿二王一脈一路下行,廣泛涉獵宋元明清諸家,融會貫通。他總說自己下的是笨功夫,對每一名書家,他都儘可能地搜集到所有的墨跡和資料,做到全面真實客觀去理解和評價,包括生平、業績、經典、特色,他把經典中的每一個字都一筆一筆地分析研究,然後把自己的理解記錄下來。十年磨劍,單是筆記就有厚厚的十幾本。



冉繁英先生不僅縱向取法古人,還注重橫向學習。放眼全國書壇,一些當代優秀書家的代表作都成為他近幾年借鑑學習的必修課。他常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研讀同時代的優秀書家和作品,可以增強自己的認識理解能力,可以從中吸取精華,進而得到更多的啟示性的東西,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這樣更有利於調整自己的創作思路和方向。



得益於不懈的努力和積極地探索追求,在冉繁英先生近期的作品中,顯現出與前幾年作品的明顯不同,個人面貌更加突出。首先就是作品整體和點畫筆墨內涵的豐富,用筆、用墨、章法、氣韻中那種大氣、古韻、厚重感越來越強烈,拙中寓巧,作品整體和線條洋溢著靈動的生命氣息。筆墨仿佛飽蘸詩書,歷史、文化、滄桑、風雷雨電、琴韻書聲在運筆潑墨中簌簌如天籟齊鳴。急則如萬鬃齊發,似千軍橫掃沙場;緩則如溪水淙淙徐而靈動,似漁舟唱晚波光瀲灩。或張力瀰漫,勁健、厚實、凝重如鐘鼎碑版;或穩如磐石靜觀江南小橋流水。秀妍而不媚俗,飛動而不張揚。融千家而自出機杼,似顏非顏,似「二王」又非「二王」,有王覺斯的影子、也有宋四家的筆墨,將歷代經典大家的經典筆墨融於自己的筆端,廣吸而不雜,博收且不亂。通篇氣韻生動,章法布白行雲流水,自然協調。如:《明月平疇》聯,「明月」重筆濃墨如驚空墜石,動如脫兔掠風;「照」字粗細筆變化自然行筆趨緩,穩穩接住「明月」;「積雪」二字筆墨漸枯,老辣生澀結合快慢適度的行筆,使動靜有機結合,既收住上聯,同時為下聯的過渡做好了鋪墊。下聯平字筆畫俯仰連接一氣呵成,墨色盡枯而筆力絲毫不減,下面四字寓動於靜,寓巧於拙,自然協調、氣勢連綿,拙秀相宜,尤其最後的「風」字墨色稍濃與起手的「明月」遙相呼應,通篇作品格調古而不俗。




再就是用筆在作品中有很明顯的變化,看似率意而為,實際筆筆有出處;結體不拘於舊法,根據章法布局巧妙安排,略變古人之法為我所用,絲毫沒有拘泥做作的感覺,筆墨難見停滯與優柔寡斷,濃淡墨色變化自然。其偶爾為之的以顏字為根基的楷書作品,一改寫顏只關注其豐腴肥厚特色的傳統書寫意識,而是取其形、得其勢,增柳之瘦削,減顏之肥腴,融顏柳兩家之精神。形成了自己老辣、勁健、颯爽、清新、不俗的書風。能遠觀得其氣勢,也可近距離欣賞讀其筆墨。




讀冉繁英先生的書法作品,我感覺更深的是一種精神內涵的追求與表現。冉繁英先生一直堅持書畫的最高境界是精神的,看其前幾年的作品,儘管沒有看到他書寫的場景,但能感覺到在行雲流水般的筆墨流淌中輕鬆書寫的狀態和對筆墨精到的掌控。在筆墨功力深厚的基礎上更多地融入對書法精神的把握,是閱盡千帆後對書法的徹悟,是心靈的回歸與淡定安寧,更是一種因了書法的精神享受。






然而,在歲月的積澱中,這種精神和心性也隨著時代變化而變化。如果說他前幾年的精神追求是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個人性情的藝術體驗,那麼近兩年其作品的精神內涵卻在不知不覺中融入了一種時代大精神的元素。由小我而大我,由個人小天地小性情而上升到人文情懷的大我大性情。這種變化不是刻意而求變,而是在社會環境影響下,自己在書讀萬卷、思接千載之後的精神頓悟。

與時代精神同步,把握時代脈搏,這是冉繁英先生對書法精神表現的個人體悟,是在書法本體的基礎上的藝術升華。能夠賦予筆墨時代精神追求這是最難能可貴的,也是我們書畫家應該追求與倡導的,是書畫藝術的本質與最高境界。




他強調書法的書寫性,強調書寫時的力度、角度和速度。他說,只有掌握好了這三個度,才能深入探索書法藝術堂奧。筆力是根本,是筆墨駕馭能力的具體表現。現在自己追求的就是從有法到無法,看似無法卻又有法;從有我到無我,看似無我卻又有我。在交流中,他不只一次提到自己對《爭座位》的偏愛,指著牆上整幅的《爭座位》拓片,冉繁英先生說:你看顏魯公那種筆無定法,如鋼似筋的線條質感和通篇的凜然氣勢讓你越看越喜歡。

2011年,劉文華先生來津講學,看到冉繁英先生的作品大加讚賞:「我看過許多行草書作品,繁英的字是最接近二王及顏魯公心性和靈魂的」。





儘管冉繁英先生在書法藝術上取得了很大成績,但他始終沒有滿足過,沒有停止過追求。他謙虛地說,其實到現在自己感覺才剛剛開啟了書法藝術的一扇大門,離真正領悟書法藝術真諦還有很遠的距離。

「放懷楚水吳山外,得意唐詩晉帖間」,陸游《出遊歸鞍上口占》的兩句詩聯也許正是冉繁英先生對書法藝術追求的寫照。十年墨海逐浪,冉繁英先生實現了自己對書法藝術新的領悟和闡釋,也許下一個十年,他還會帶給我們更多的驚喜,期待冉繁英先生為我們創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王炳學:學津書院創始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會員、中國楹聯書畫院院士,天津市書法家協會理事、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天津市作家協會會員、天津市楹聯學會副會長、天津市南開區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沙孟海書學院研究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