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築屋檐下的風吹鈴動

古建家園官方 發佈 2022-12-27T15:50:46.074922+00:00

我國傳統古建築屋檐下,總能看到系掛著鈴鐺,風吹鈴動,悅耳清脆。古建屋檐下的清音,是古代建築的象徵,更是賦予了傳統與美妙的寓意。這種廟宇殿堂屋角的鈴鐺叫做「風鈴」,亦稱驚鳥鈴、護花鈴。顧名思義,就是說當風吹過時風鈴叮噹作響,用來驚嚇鳥類,保護廊內的花花草草。

我國傳統古建築屋檐下,總能看到系掛著鈴鐺,風吹鈴動,悅耳清脆。古建屋檐下的清音,是古代建築的象徵,更是賦予了傳統與美妙的寓意。

這種廟宇殿堂屋角的鈴鐺叫做「風鈴」,亦稱驚鳥鈴、護花鈴。顧名思義,就是說當風吹過時風鈴叮噹作響,用來驚嚇鳥類,保護廊內的花花草草。

古代,風鈴還有一個名字是「鐵馬」,古稱「鐸」,起源於中國古代的占卜,也有人用它判斷風向。「鈴鐸」是佛教法器之一,也被稱為「手鐸」「手鈴」「寶鐸」「風鐸」「檐鐸」等,通常用「金、銅、鐵」等金屬製造。

鈴鐸在佛教當中是一種重要的法器,風鐸上一般都刻有經文或者咒文,具有祈福或者驅邪的用意。

古建築屋頂都採用木頭製作,尤其是斗拱疊架,會有許多空隙,風鐸聲響驚走鳥雀,防止鳥雀做窩和糞便的污染。

古建築屋檐角高高挑起,下面吊上一個風鐸,隨風搖擺發出悅耳的聲音,不僅聲音優美,而且點綴了古建築,為不動的建築增加了動感。

微風吹動,發出和鳴之韻。風吹寶樹、寶網、寶鈴聲,是西方極樂世界演暢妙法的清和雅音之一。 春去夏來,晨昏月夜,看流光輕轉,聽檐鈴鳴澈,仔細聆聽如珠落玉盤的、風掠檐鈴的聲音。

(註:文章僅作知識分享,部分圖源自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繫刪除!)

古建家園--古建中國,以古建築傳統優秀文化為核心的文化建築網際網路創新平台!以線上+線下模式,建築+網際網路+文化,傳承與發揚建築文化,把傳統優良文化植入到建築材料中,讓建築從源頭上有文化,將中華上下五千年文化的精髓與現代科學技術古今結合、中西融合,應用於現代建築行業,倡導將優良的傳統文化走入大眾的衣食住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