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誤記是國民黨後代,險被槍斃,53歲中央核實:你爸是紅軍軍長

溫度歷史 發佈 2022-12-28T06:34:35.941090+00:00

1982年7月的一天,正在湖南湘潭江南機器廠工作的工人許民慶收到一封從安徽六安寄來信件,寫信人是該縣黨史工作者鮑勁夫。信中說經過調查發現,許民慶是六安籍紅軍名將許繼慎之子。

1982年7月的一天,正在湖南湘潭江南機器廠工作的工人許民慶收到一封從安徽六安寄來信件,寫信人是該縣黨史工作者鮑勁夫。信中說經過調查發現,許民慶是六安籍紅軍名將許繼慎之子。

已經53歲的許民慶看完信後驚訝得說不出話來,他先是不敢相信,繼而嚎啕大哭,這些年所遭受的坎坷與委屈在這一瞬間全部傾瀉出來。

母親臨終前告訴他:「你父親是國民黨團長」,因為父親的身份問題,他遭受過許多不公正待遇,甚至差點被槍斃。也因此長期與親人失去聯繫,成為一名「孤兒」。

許繼慎後人被發現的事引起了很大轟動,中央對此事作出了批示,時任中央軍委副主席徐向前還專門寫信給安徽和湖南兩地,要求給予烈士後代相應照顧。

許民慶到底經歷了什麼,為何到53歲時才知道自己的真實身份?他的父親許繼慎到底又是怎樣一位人物呢?

北伐英雄

許繼慎並不如許多開國將帥那樣有名,鮮為人知的是,迄今為止解放軍只評出過36名軍事家,許繼慎便是其中之一。

許繼慎1901年出生於安徽六安市一個農民家庭,是國內第一代青年團員。由組織選派南下考入黃埔一期,畢業後被分配到教導第二團擔任排長。在兩次討伐陳炯明的東征作戰中嶄露頭角,升任團代表。

北伐時,許繼慎擔任葉挺獨立團二營營長。攻下汀泗橋後,張發奎下令停止追擊。許繼慎發現咸寧城內一片混亂,敵人正在搶建工事。他建議立即攻城,隨後率部一舉拿下咸寧。

事後才得知,敵軍援兵正在路上,如等其建好工事再攻,能否再領咸寧便成未知數了。

1927年3月,許繼慎升任24師72團團長。一個月後,老蔣在上海發動了「四一二」政變,公開叛變革命,他還收買夏斗寅部進攻武漢。

武漢掌握的兵力已開赴河南,後方極為空虛。許繼慎指揮72團以一個團的兵力抵擋住夏斗寅5個團的進攻,直至援軍趕來。

許繼慎在戰鬥中多處負傷,仍堅持指揮。戰後他被抬回武漢,成為保衛武漢的大英雄,威名大震。

由於身負重傷,許繼慎未能參加南昌起義。周恩來認為許繼慎信仰堅定,而且是北伐英雄,在社會上有一定影響力,要他在上海從事統戰工作,結交各方面的朋友。

當時的上海被稱為冒險家的天堂,租界為從事政治運動的人士提供了庇護場所,各派人士都聚集於此。

許繼慎廣交朋友,對象包括安徽籍名流、鄧演達領導的第三黨和由黃埔畢業生中的進步軍官組成的黃埔革命同學會。

在許繼慎的聯絡下,促進了反蔣力量的聯合,他的工作也得到了周恩來的認可。但一些不了解情況的人卻指責許繼慎不分敵友,立場不穩,這為他的命運埋下了伏筆。

解放軍36名軍事家之一

1930年初,周恩來派許繼慎前往鄂豫皖邊區擔任紅1軍軍長,副軍長正是後來的元帥徐向前。

鄂豫皖邊區原來僅有一些「農民式」的紅軍,缺乏懂軍事的指揮員。許繼慎等人到任後快速將三支主力紅軍整編成3個師和1個獨立旅,共2100餘人。

不久,老蔣、馮玉祥、閻錫山爆發中原大戰,許繼慎抓住敵人兵力空虛的機會連連出擊,部隊快速擴大。在英山戰役中,許繼慎採取「圍點打援」的辦法,全殲敵軍一個旅,這是鄂豫皖紅軍取得的空前大捷。

到8月份,紅1軍已經發展到5000多人,僅僅幾個月兵力便翻了一倍,根據地也連成一大片。中央對此高度肯定,將鄂豫皖蘇區劃為全國六大蘇區之一。後來徐向前回憶說:

過去只能跑圈子,伏擊、襲擊小股敵人,消滅國民黨正規軍的個把排和連;現在不同了,能主動調動大股敵人,在運動中整團整團地殲滅……總之,部隊的戰術思想有了新的提高,戰鬥力大大增強,標誌著鄂豫皖紅軍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1931年4月,張國燾掌握了鄂豫皖蘇區的所有權力,推行了一些錯誤的政策。許繼慎總是實事求是地抵制錯誤的做法,甚至當面對張國燾提出批評,遭到忌恨。徐向前也在回憶錄中說:

許繼慎經常講張國燾是老右傾機會主義,為這件事,張國燾很討厭他。我勸過他,叫他不要這樣講。我想,把他抓起來,這可能是一個原因吧。

後來,老蔣為了離間紅軍派黃埔一期畢業的特務頭子曾擴情,故意寫了一封誘降信給許繼慎,還對外宣稱許繼慎已經答應投降。

許繼慎光明磊落地將信件給送信人一併交給軍部,不料張國燾卻借題發揮,趁機打擊異己,將許繼慎抓起來審訊。許繼慎百口莫辯,最終於1931年11月被錯誤殺害,年僅30歲。

歷史是公正的,1945年召開的「七大」為許繼慎平反,追認他為革命烈士。他的名字被列在《革命烈士英名錄》中的第一名。解放後,許繼慎還被中央軍委評為36位軍事家之一。

許繼慎雖然犧牲較早,沒參加過後來一系列影響歷史的戰爭,但符合評定「軍事家」的幾個條件:

一是許繼慎參加革命時間早、資歷深,土地革命時期擔任過軍長,屬於高級指揮員。

二是許繼慎在革命早期總結出了一些戰術經驗,對建立初期人民軍隊產生了較大影響。

烈士後人「已遭毒手」?

解放後,許繼慎的戰友徐向前、周士第等人一直牽掛著他的後人,曾派人四處尋找。然而社會剛剛經歷了大動盪,加上通訊落後,尋找始終沒有結果。

以至於有人懷疑,許繼慎到底還有沒有後人?弄清這個問題,不僅是對歷史作出一個負責任的交代,也是對烈士最大的告慰。

許繼慎確實有一個兒子。他就讀黃埔軍校時認識了校醫院的護士譚冠玉,兩人一見鍾情結為伴侶。後來在上海工作時,譚冠玉生下一個兒子。許繼慎接到命令前往鄂豫皖邊區,兒子僅有15個月大。

為了革命許繼慎只能暫時告別妻兒,臨行前她叮囑妻子:「不論如何要把孩子撫養成人。」許繼慎是軍人,經歷槍林彈雨,多次負傷,但都幸運生還,恐怕譚冠玉也未想到這次分別竟是永別。

但許繼慎的妻兒到底去哪裡,為何連徐向前、周士第都找不到他們?

上世紀70年代安徽專門成立了撰寫革命鬥爭史的工作小組。六安縣黨史工作者鮑勁夫在研究歷史資料後,對許繼慎產生了由衷的敬佩,決定挖掘他的革命事跡。

許繼慎有無後代,成了鮑勁夫最為關心的問題。然而他只是一個縣級黨史辦的工作者,要找一個連元帥都找不到的人,難度可想而知。

鮑勁夫查找數年無果,直到1981年出現一條讓他激動的新聞。在建黨60周年大會上,中央領導人講話時公開稱讚許繼慎等人是「早年為黨為國捐軀的紅軍傑出將領」。

這次講話,喚起了人們對革命烈士的思念。原紅四方面軍的老同志和黃埔一期畢業的同學也紛紛開始關注烈士後人的下落。

鮑勁夫利用這個契機,以縣委名義寫信給原紅四軍幹部以及黃埔一期畢業生,請他們提供許繼慎遺屬情況。此後,鮑勁夫收到兩條重要線索:

一是南京大學教授胡允恭來信。北伐時期他是隨軍記者,與許繼慎是好朋友。他在信中講了許繼慎結婚的情況,並告知許的內兄譚自昌解放前曾在廣州嶺南大學工作。

二是曾與許繼慎有交往的六安老鄉、黃埔一期學生王逸常回信,提到許繼慎有一個兒子叫「許民慶」。

唯一的希望便落在許繼慎的內兄譚自昌身上,找到他便能了解許繼慎遺屬的情況。

只是當時嶺南大學已經合併到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人事發生了很大變動。鮑勁夫只能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寄了一封信。幸運的是這封信被老同事轉給了已經搬到湖南長沙的譚自昌,否則鮑勁夫的調查便會中斷。

不久,譚自昌給鮑勁夫回信,介紹了妹妹一家人的情況:

1932年,失去生活來源的譚冠玉,無力再撫養許民慶,便寫信給哥哥托他們幫照顧孩子。此後許民慶便由二舅和五舅撫養,譚冠玉不定期前往廣州探視。

抗戰爆發後,許民慶跟隨二舅一家前往粵北樂昌務農。廣州淪陷後,譚冠玉便與哥哥失去了聯繫。後來歷經波折才打聽到哥哥在樂昌,便前往與兒子團聚。

但由於譚冠玉多年生活艱苦,積勞成疾,染上嚴重的肺病,不幸病逝。她在臨終前告訴兒子:「你父親叫許繼慎,是國民黨團長……」

1949年,許民慶在廣州考入汽車駕駛訓練班,後來編入解放軍汽車運輸隊,隨部隊駐在湖南衡陽。他曾兩次到廣州看望舅舅,最後一次是1952年,之後便再也沒有消息。

譚自昌在信中還提到許民慶的一個重要特徵——手臂有槍傷。他小時候很頑皮,在果園裡玩槍時打中自己左肘。

1968年,曾有兩位湖南口音的同志找到譚自昌調查許民慶情況,譚自昌要求他們告知許民慶具體情況時卻遭到了拒絕。

當時正是動亂時期,由於許民慶身份特殊,加上之後再也沒有音訊。譚自昌在信中說:「他恐已遭毒手了。」

陰差陽錯找到了許民慶

激動的鮑勁夫看完信後,心裡涼了半截——許繼慎的妻子早已病逝,連親舅舅都不知道許民慶的下落,判斷他「恐已遭毒手了」。

這確實是一個讓人悲痛的結果,不過鮑勁夫仍不打算放棄任何一絲希望。從譚自昌信中可以得知,許民慶曾經參軍並駐在衡陽,總會在相關部門留下一些信息。

鮑勁夫決定還是採取「廣撒網」的方式,一口氣給解放軍總政治部,湖南、廣東省委,衡陽、長沙、廣州汽車運輸公司等多個單位發去信函,請他們幫忙尋找許繼慎的遺孤。

不過,讓鮑勁夫失望的是,這些信函都石沉大海。

1982年5月,鮑勁夫收到長沙來信,寫信人是許民慶的表弟譚志恆,他帶來了好消息。原來譚家知道許繼慎家鄉的政府部門在尋找烈士後人後無比感動,他們發動全家族力量也開始尋找許民慶。

一天,譚自昌的妻子記起來,許民慶曾說過在湘潭縫紉機廠工作。他們立即給該廠寫了一封信,不過等了一個半月都沒有回應。隨後,譚志恆在電視上看到湘潭江南機器廠生產縫紉機的新聞,他們想許民慶當初說的縫紉機廠會不會就是江南機器廠呢?

他們立即寫了一封信寄到江南機器廠,這是一個3萬多員工的大廠,並且招了許多新員工,職工之間大多互不認識,譚志恆寫去信也因為找不到收件人正要被退回。

巧合的是,恰好有一位運輸科的幹部路過看到信件,而許民慶正是該科職工。就這樣,譚志恆陰差陽錯地找到許民慶,他萬萬沒有想到失去聯繫20多年的表兄與自己相隔咫尺。

隨後,鮑勁夫也去信聯繫許民慶,告知他是許繼慎的兒子,並請他回憶了一些父母的情況。鮑勁夫還將這一好消息,報告給徐向前元帥。

這些年許民慶到底去哪了呢?

當年譚冠玉去世時告訴許民慶「父親是國民黨團長」,這確實是事實,許繼慎在大革命期間最後的職務是國民革命軍第11軍24師72團團長。

但根據後來周士第等人回憶,在許繼慎去鄂豫皖邊區後,譚冠玉還幫他與組織進行過聯絡。所以譚冠玉是知道許繼慎真實身份的。她為何沒有告訴兒子真相呢?或許是在當時嚴峻的形勢下,她害怕孩子遭到敵人報復。

譚冠玉去世時許民慶只有13歲,還是個半大的孩子,而且與父母並沒有太多交集。他回憶,自己將父親的名字聽成「許繼續」,後來到部隊填寫家庭情況時,他寫的便是「父親許繼續,任國民黨團長」。

除此之外,關於父親的一切,他一無所知。到了動亂時期,他越是說不清父親的情況,越是遭到懷疑。他曾寫信給父親老家六安的公安部門,請求調查情況,但因為名字不對,毫無結果。

此時,幾個舅舅也因為各種原因被下放,離開了原來的單位。許民慶與他們失去了聯繫,徹底成了一個「孤兒」,找不到任何可以證明自己身份的依據。這種不清不楚的歷史,讓他遭受了許多不公和委屈。

最嚴重的是1970年的一天,他出任務駕駛汽車路過九曲嶺,看到前面一堆人鬧哄哄地要攔車。許民慶害怕是來找自己麻煩的,便關了車燈繞過去了。

事實上,這群人剛剛翻了車,想攔許民慶幫他們裝運死傷人員。許民慶沒有停車,引起了他們的憤怒。他們竟然集體栽贓,記下車牌,將翻車壓死的人的事推到許民慶身上。

在當的形勢下,許民慶的特殊身份很容易受到懷疑,不久他便被逮捕審查,最後竟判了死刑。而倔強的許民慶在審判材料上簽字時只寫了一句「相信群眾,相信黨」。這卻被審訊人員視為認罪伏法。

此時的許民慶已經命懸一線,不久將被執行死刑。也許是許繼慎在天之靈保佑,許民慶的案件在上報時,死刑的批准權剛剛由地區軍官會收歸省里了。更高級別的專案組調查核實後認為此事與許民慶無關。

最終,許民慶被無罪釋放。但他還是受了影響,被送到鎮裡辦的集體企業工作。直到1980年,他經過多次申訴後,才被恢復名譽,重新回到江南廠工作。

尾聲:

許民慶是找到了,但面對這樣一個突然出現的人物,有關方面還是保持了警惕。確認烈士後人是一件嚴肅的事情,以免出現沽名釣譽之徒。中央也作出了批覆,要求進一步核實許民慶的身份。

鮑勁夫再次查閱各地檔案,走訪與許繼慎有交往的老同志。在認真對比分析各種資料,尤其是查驗了許民慶的槍傷後,認為許民慶與譚自昌等人的描述基本吻合,而且還有許民慶兒時的同學和夥伴出面作證。

基本事實已經清楚。在鮑勁夫的推動下,許民慶先是返回老家六安祭祖,他也得到了老家親戚的認可。此後,鮑勁夫又與許民慶一道前往北京,拜望了徐向前元帥。

材料上報後,中央有關部門進行了核實,便推動落實了許民慶的烈屬待遇,徐向前還特別寫信給安徽和湖南省委,希望他們對烈士後人給予關照。烈士後人的問題均得到了妥善解決。

時隔數十年,仍能在茫茫人海中找到烈士後人,這稱得上一個奇蹟。從中,我們看到了黨史工作者鮑勁夫的堅持不懈,也看到了老同志以及各級單位的全力配合。

他們所做的一切,正是為了告慰為革命而獻身的烈士。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