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居財經:曙光射寒色 | 新年獻詞①

地產k線 發佈 2022-12-29T19:30:23.912983+00:00

北京氣溫零下10度,湖面冰封,梧桐樹落盡了油畫般的葉子。在上海、在廣州,在整個中華大地,我們正從新冠疫情走出來,走在陽康的大道上。

再過3天,就是2023新年了。

北京氣溫零下10度,湖面冰封,梧桐樹落盡了油畫般的葉子。四環路上,車水馬龍,連塞車的場面,都成了美好的驚喜。

那個煙火氣的帝都回來了。在上海、在廣州,在整個中華大地,我們正從新冠疫情走出來,走在陽康的大道上。

大疫之後,地產依舊是壓艙石、穩定劑。

20年前,SARS病毒兇猛,中央發文,明確房地產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20年後,新冠肺炎疫情開放,國務院副總理劉鶴站出來,重提房地產是國民經濟支柱產業。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只不過,我們戰勝SARS,只花了半年時間,而抗擊新冠肺炎,我們用了整整三年,才將它的毒性削弱,最終從封控走向全面放開。

從1998年到2003年,房改五年,地產開發投資額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商品房銷售額達7670億元。而到2021年,這兩個數字分別是14.8萬億元和18萬億元。連火爆的汽車、醫藥行業,也難望其項背。

房地產業,一頭連接民生,一頭連接發展。

沒有人可以輕易否定它在中國經濟中的支柱作用,除非城市化停下了腳步,除非人口出現負增長,除非供求關係失衡。

在過去的一年多,房地產硬著陸,疊加疫情等因素,多家房企先後債務暴雷,樓市進入寒冬時刻,購房者的信心跌入低谷。這導致,連「保交樓」都成了主旋律。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1-11月,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下滑9.8%,其中11月單月同比下滑19.9%;商品房銷售額同比下滑26.6%;房企到位資金同比下滑25.7%,11月單月同比下滑35.4%。

而地產的依附者們,亦受牽連,有的甚至更慘。供應鏈企業紛紛大額計提壞帳準備,物管行業脆弱的泡沫,很快就被刺穿。

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身邊有些朋友,天天測新冠抗原,9天、10天還未轉陰。即便轉陰了,嗓子疼、咳嗽、咽炎還會繼續,身體需要一段時間來恢復。

房地產業亦是如此,在「高負債、高槓桿和高周轉」的模式下,一路狂飆猛進,當三道紅線來臨,我們驀然發現,這個多金、高產的行業「陽」了,一些示範生也難逃危機。

雪崩之下,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整個地產行業,一片肅殺的景象。躺下、蹲下,還是站立,家家盤算著自己的活法。

沒有誰再去喊口號,也沒有誰會去笑話誰。沒搶到地的,未必不是幸運。

在關鍵時候,中央重提地產支柱,更加彌足珍貴,這對整個行業是一次信心的極大提振,而射出的「信貸、債券和股權」三支箭,便是及時雨,企業猶如久旱逢甘霖。地產、物業和家居類上市公司股價應聲而漲,部分修復了市值。

在原有模式狂奔的房地產行業,已積弊多年,不是一劑猛藥下去,就可以馬上實現轉「陰」。從政策出台,到發放資金仍需時日,請企業耐心地等一等。但如果模式不改,很有可能再復「陽」。

一年多來,大浪淘沙,行業劇變、洗牌,一批出險房企淡出百強榜單,一批過於依賴關聯企業供給的物企股價暴跌,一批倚重對B端生意的建材商步履維艱。

達爾文說,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眼下,是黎明前的黑暗,看誰最後能熬過來。

萬科郁亮說,市場的恢復,是一個緩慢而溫和的過程,只不過比預期的更溫和。但他也認為,「微光」正在逐步變成「曙光」。

唐朝詩人唐彥謙《早行遇雪》說:「曙光射寒色」。現在的房地產行業,依舊寒氣逼人。

每一粒熬過冬天的種子,都有一個關於春天的夢想。寒冬終將過去,春天必將到來,讓我們一起擁抱陽康的2023。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