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神秘的廢墟花園,地段寸土寸金,玻璃曾以一萬一塊的高價賣出

四月去旅行 發佈 2022-12-31T08:18:39.889120+00:00

與之垂直的瑞金二路有著車水馬龍式的喧鬧,而到了香山路,仿佛馬路則自帶消音系統,瞬間濾去了紛紛擾擾的世音。

有人說,老盧灣的香山路是一條清心寡欲的路。與之垂直的瑞金二路有著車水馬龍式的喧鬧,而到了香山路,仿佛馬路則自帶消音系統,瞬間濾去了紛紛擾擾的世音。香山路似乎是上海精緻老馬路里最短的一條,馬路確實很短,但故事很長。

香山路原名莫里哀路(Rue Moliere),1914年修築,以法國戲劇家莫里哀命名,1943年改名為香山路。香山路西起瑞金二路,東至思南路,長度只有大約230米。由於孫中山故居就在馬路頂端的香山路7號,因此香山路雖短卻總是讓人們心懷敬意。曾經短短的香山路上風雲際會,暗流涌動;孫中山先生居住期間香山路也迎來了鼎盛時期,富有異域風情的西式花園洋房開始出現在香山路,其中就包括香山路6號。


鬧市被遺忘的角落

原本以為香山路已經夠安靜了,沒想到在我踏入香山路6號的鐵門後,裡面的院子更為荒蕪幽寂,與廢墟無異。如果不是1樓還有住戶,這裡就真成了鬧市里被遺忘的角落。無人打理的院落荒草叢生、老樹亂枝,往院子深處走的時候時不時有枝條刮到衣服上,還被突然躥出的流浪貓驚嚇到(當然它們也被我嚇到了)。上海冬日下午3點以後就沒有陽光了,在這個被成片樹木「吞噬」的院子,更覺神秘陰森。


走到院子的正中央,才能將眼前的建築看得真切完整一些。眼前的老宅20世紀20年代建造,融合了中國、西班牙、教會、法國文藝復興式元素,整體呈法國文藝復興式風格。中部為連續券廊柱,二層的科林斯式柱的柱頭正前方有人臉裝飾;頂層退為平台;建築的正立面檐口上有山花。與眾不同的混血高顏值,紅色銅皮瓦尖頂屋面上天主教的十字裝飾,似乎在無聲地告訴世人,這是一幢帶有濃厚教會色彩的建築。

上世紀20年代的驚人騙局

相比上海其他老洋房,香山路6號的來歷顯得有些不太光彩。這裡原是由上海的西班牙奧古斯丁教會所建。教會利用人們的信任,通過散發《教會生活》雜誌聚斂了巨額財產。相比一般神職人員的清貧,西班牙奧古斯丁的修士們收到捐款後並未用於原先承諾的濟世安民,而是用於自身奢靡無度的生活。1925年,他們利用欺詐得到的捐款買下了香山路上的兩畝多土地,興建了這棟豪宅,作為西班牙奧古斯丁教會的總部。

美國記者愛狄•密勒因為這幢樓寫過一本《上海——冒險家的樂園》的書,來描寫舊上海的魚龍混雜,連宗教都能作為人們貪婪的道具。「冒險家的樂園」的說法,沿用至今。後來居住在這裡的,是原來的天主教上海教區主教龔品梅,他一生飽受爭議,和這棟建築的由來一樣,也不怎麼光彩。

法式建築的殘垣斷壁

如今的香山路6號滿目瘡痍,無人修繕、無人打理,但仍能看出過去的氣派奢華、建築師的巧妙匠心。據說,曾經小聖堂里的工程隊離開時將這裡的六塊彩繪玻璃以每塊一萬元的價格易手,因此現在看到的二、三層總是缺窗少門,破敗不堪,只有1樓還有零星住戶。靠近祭台間的部分,才保留下為數不多的幾塊彩繪玻璃。

近百年的時光流轉,香山路6號已是優秀歷史保護建築,但仍然難掩落寞頹敗。倒是院子裡的兩棵參天銀杏每年深秋都會染上一樹金黃,點亮這座滿是歷史痕跡的舊宅大院,訴說著居者輪換的時光。

地址:上海市黃浦區香山路6號

交通:地鐵1/10/12號線陝西南路站

其他:參觀時保持低調,遠觀即可,不要靠近居民的生活區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