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國寶會說話》跨年上新了!推出《寒食帖》等九件文物

澎湃新聞 發佈 2022-12-31T08:58:55.889430+00:00

文明有脈動,萬物有靈犀。新年即將到來之際,由中宣部指導,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國家文物局共同實施的國家涵養工程百集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推出跨年特別呈現,於2022年12月30日-2023年1月7日,每天19:55檔在CCTV-9獻映。

文明有脈動,萬物有靈犀。新年即將到來之際,由中宣部指導,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國家文物局共同實施的國家涵養工程百集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推出跨年特別呈現,於2022年12月30日-2023年1月7日,每天19:55檔在CCTV-9獻映。

此次跨年特別呈現,共呈現宋以來的九件文物:宋徽宗《瑞鶴圖》、蘇軾《黃州寒食帖》、陳國公主黃金覆面、景德鎮窯青白釉水月觀音菩薩像、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圖梅瓶、金絲翼善冠、明式畫案、朝元圖、泉州灣後渚港福船。

《瑞鶴圖》局部

回顧2018年,《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一季開播。中國漫長的史前史、承傳有緒的歷史時期,在時間維度上為孕育成熟的文明型態提供了可能。廣袤的國土、遼闊的疆域,在空間維度上為無數英傑建功立業提供了宏大的舞台。複雜的氣候類型、豐富的物產稟賦,在資源維度上為創造生產與繁盛社會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支撐。

在無比宏闊與壯麗的中華文明圖景中,《如果國寶會說話》關注到一件件具體的、活生生的文物。日升月落,一代代人過去了,但他們的精思巧創,帶著時間的溫度,留存給了今天的人——那是古人給我們的信物。

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至今已播出三季。這三季75集,從新石器時代到唐代,從賈湖骨笛氣孔中的第一縷氣息到盛大的敦煌莫高窟,跨越近八千年的時空。

到目前為止,攝製組足跡已遍布全國,拍攝了超過百家博物館和考古研究所,百餘處考古遺址,上千件文物。紀錄片在豆瓣,第一、第二、第三季評分分別為 9.4、9.6、9.5,創造了文化類紀錄片收視和口碑新高。

主創認為,越往歷史深處探索、越去探求文物,就越發覺中華文明的豐盈、滄桑、樸拙、浪漫,就越能感受到其中強韌的生命力。

主創介紹,《如果國寶會說話》跨年特別呈現的關注點,不僅僅是耳熟能詳的國寶,也有很多展現中國人創造力的文物以及文物背後的人——作為一部聚焦文物的紀錄片,並未停留在物,而是也指向時代、指向人。這裡的人,既是歷史上每一個創造出這些文物的人,也包括之後歷代見過這些文物的人,更包括今天的中國人。通過歷史文化遺存,去讀懂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去感受每一件文物背後的時代,認識在這片土地上曾經走過的人們。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