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漢字之「專」135(下)|毛公鼎里的専、叀與尃

松仁玉米2019 發佈 2023-01-08T14:17:01.904186+00:00

前面說過,金文是銘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而一件青銅器的珍貴程度,上面的銘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1843年,在陝西岐山出土「毛公鼎」,屬於西周晚期青銅器,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屬於鎮館之寶。

前文解釋了「専」的本意,及其聲旁「叀」、形近字「尃」及其聲旁「甫」、以及根據「専」造出的「轉」字。

前面說過,金文是銘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而一件青銅器的珍貴程度,上面的銘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

1843年(清道光二十三年),在陝西岐山(今寶雞市岐山縣)出土「毛公鼎」,屬於西周晚期青銅器,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屬於鎮館之寶。

毛公鼎因做器者毛公得名,珍貴之處就在於其銘文約為500字,為目前青銅器銘文中最長。講的是周宣王為了振興朝政,請叔父毛公治理國家內外事務,最後頒贈命服厚賜,毛公鑄鼎傳示子孫永寶。

不少專家學者都對銘文的書法進行評價,認為是金文典範之作,對此我當然毫不懷疑,但由於我確實不太懂,就不再做「搬運工」,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搜索下。這裡想說的是,在毛公鼎中看到本文所介紹的幾個字,和大家分享。

看資料說毛公鼎中有「叀」字,我找了很多遍也未找到,最後發現一個字形,但被翻譯為「惠」,前文已提過此字從「叀」。

這句話按隸定的原文(下同),前後是「虔夙夕,惠我一人」,意思是要虔誠地時刻地惠助於我,不要三緘其口。查了下「惠」的字源,上面是「叀」,下面是「心」,而這裡只有「叀」字(詳見下文連結,可能我臨得有點不太像),解釋是當時也有「叀」用作「惠」,甲文、金文都有此情況。

這個字形在銘文中出現次數較多。前文已經說過,「尃」通「敷」,而「旉」在古代也通「敷」,所以我看「尃」、「旉」兩種寫法都有,應該都是對的,本文寫作「尃」。但將其解釋為「專」,這顯然就不對了。「尃」字出現了四次,都和命令、政令有關,而「尃」除了「布施」之外,還有「布以法度」之意,這樣一來就解釋通了。

這句話前後文是,「出入事於外,尃命尃政,埶(蓺)小大楚(胥)賦」,百官對外傳達政令,管理賦稅。後文繼續說如果沒有正確的諫言,只依靠王的智慧,終將使國家滅亡。

後文還有兩個「尃命」,前後文意思是,對外發布、傳達政令(出入尃命於外),必先告訴父歆(原文為廠、音),若是沒有父歆發布命令,不敢專自傳達於外(毋有敢專尃命於外)。

在毛公鼎中「專」的字形並不像前面所寫的金文字形。

這句話前後文為,「……我家內外,專於小大政」,意思是我命令你治理我們的國家和家族內外的大小事宜。上圖中第一個字,上面類似於「奉」字,是「奉」的上半部分,下面很明顯是「心」,關於這個字,有的學者將其解釋為「通專」,而我看百度的資料將這個字定為「」,音為chōng,這個字的意思是愚笨、失意,顯然放在這裡有點邏輯不通。

在前面的「尃」字中,有「毋有敢專尃命於外」句,有的資料中沒有寫「專」字,但從拓片明顯看出在「尃」之前還有一個字,字形和上圖一致,學者也解釋為「專自、專擅」之意。

參考:

1.有趣的漢字之「專」135(上)|最開始轉動的並不是車輪

2.有趣的漢字之「專」135(中)|叀、尃都念啥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