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批評者,一群被諾貝爾文學獎頒獎詞遮住了眼睛的人

樸實的小河 發佈 2023-01-08T23:44:37.509921+00:00

否則,他的作品在早先獲得茅盾文學獎時,批評者為何集體沉默?陳丹青、司馬南等大V,為何一言不發?而諾獎頒獎詞與茅盾獎頒獎詞,本質上並無二致,區別就在於評價內容更加細緻具體化。

可以說,真正將莫言置於口水之中的並不是他的文學本身,而是諾貝爾文學獎的頒獎詞。否則,他的作品在早先獲得茅盾文學獎時,批評者為何集體沉默?陳丹青、司馬南等大V,為何一言不發?

而諾獎頒獎詞與茅盾獎頒獎詞,本質上並無二致,區別就在於評價內容更加細緻具體化。諾獎頒獎詞說莫言「扯下了程式化的宣傳畫,使個體生命從茫茫人海中突出出來,尖銳批評了歷史謬誤以及貧乏和虛偽的政治,揭露了人類的陰暗面」,這句話正是茅盾獎評委說的「莫言作品充滿了對生命倫理的深切思考」。諾獎頒獎詞又說「中國20世紀的疾苦從來沒有被如此直白地描寫過」,並說「莫言在為所有小人物的生命之艱難打抱不平,從日本侵華到偉人的錯誤再到今天的瘋狂生產」,這也正是茅盾獎評委說的莫言作品「盡顯生命的創痛與堅韌」。

然而批評者對茅盾獎頒獎詞等閒視之,而對諾獎頒獎詞暴跳如雷。這是為什麼?仔細分析,無外乎三個原因。

第一,但凡有點文學素質的人,很容易感覺出那些批評者的文學理解力普遍十分有限,他們很可能看不懂兩個頒獎詞本質上的一致性,醫生說他腎不好他可以接受,說他陽痿就覺丟人了。

其次,很多人對「自己人說自己丑」可以接受,而外人說自己丑則是奇恥大辱。「家醜不可外揚」、「死要面子」的陋性根深蒂固。

第三,幾個大V看準了國民整體文化素質偏低的特點,用喊口號貼標籤的高調錶演手段,迷惑普通老百姓,以獲取巨額流量。

無良大V固然可憎,無知粉絲卻更加可悲,這不由得讓人想起魯迅棄醫從文的故事來。當初的魯迅,不也如今日之莫言嗎?因揭露黑暗飽受排擠。他筆下那些麻木不仁者,以及譚嗣同被斬時那些拍手叫好的圍觀者,何嘗不是當時社會的大多數?他們對晚清現狀是何等的滿足,他們不會承認自己是阿Q,也不會承認自己是孔乙己。麻木的人永遠不知道自己麻木,無知的人永遠不知道自己無知。任何時候的人,在與前人相比時,都會有歷史優越感。但是,社會的進步是沒有止境的,而陰暗與醜惡會永遠如陰魂附體。

今天的社會固然比舊社會好多了,但是陰暗與醜陋依舊無處不在,文學揭露與文學批評,永遠是作家的第一責任。讚歌本是可有可無的東西,批評與反省才必不可少。社會的進步不是靠唱讚歌唱出來的,而是跟落後和醜惡不斷鬥爭得來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