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上海都熟悉的建築大師,留下諸多經典歷史建築!10年前上海為他成立紀念館

周到客戶端 發佈 2023-01-08T23:56:26.143983+00:00

鄔達克,1893年1月8日出生在斯洛伐克一個建築世家,畢業於布達佩斯皇家學院,23歲當選為匈牙利皇家建築學會會員。

鄔達克,1893年1月8日出生在斯洛伐克一個建築世家,畢業於布達佩斯皇家學院,23歲當選為匈牙利皇家建築學會會員。

1918年,鄔達克被命運之手牽到上海,在他旅滬的29年,將西方的建築理念、技術與中國上海的城市文脈結合,留下種類多樣、分布廣泛、風格多元的經典歷史建築作品,許多成為今天上海的城市名片。可以說,鄔達克創造了世界城市史和建築史上的一個傳奇,也是上海城市發展史上不可忽略的一個名字。

今年是鄔達克誕辰130周年,也是鄔達克紀念館成立10周年。本期新聞晨報·周到《上海會客廳》節目,我們邀請鄔達克紀念館館長劉素華、城市和建築歷史專欄作家喬爭月、建築師廖方等幾位嘉賓,分享他們各自對於鄔達克的看法和與這位建築大師的情緣。

劉素華:鄔達克紀念館館長、鄔達克文化發展中心主任

鄔達克的效應能做到今天這個樣子,是出乎我的意料的。因為10年之前,鄔達克紀念館剛開放時,我並沒有想到過鄔達克會成為網紅。我是因鄔達克舊居而有了創建鄔達克紀念館的想法,當時開館最主要的一個問題——你的資料從哪裡來?我不是鄔達克的後人,沒有史料來源。所以為了籌備紀念館,當時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啟動與各方合作。通過跟中國建築學會、匈牙利建築學會簽了一個戰略合作協議,幾方共同來辦鄔達克紀念館。

10年前的今天,鄔達克紀念館開館,首先解決的是資料問題。當時為了籌備紀念館,我去了斯洛伐克鄔達克家鄉大概五六次,又去了維多利亞大學(因為鄔達克過世以後,他太太把資料捐給了維多利亞大學)。

10年前鄔達克紀念館剛開放時,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是——開館之初,來到紀念館的大多是年長的市民。我覺得上海這個城市有不少的市民包括老人非常喜愛鄔達克,這些上海的「老朋友」給了我莫大的鼓勵,紀念館能夠持續開辦至今,也離不開他們的支持。

很多人也許都不知道,在我們紀念館開館之前,這座城市當中其實已經有很多人在研究鄔達克。開館之後,他們帶著自己的研究成果來到鄔達克紀念館,相互交流彼此的考證資料,而且這些人都是年長的老人。我們看到這個情況以後,做了進一步的動作。

這些年,我們以鄔達克紀念館和文化中心作為載體,在建築文化傳播方面做了兩件比較品牌化的事,一件是鄔達克建築文化月,一個是探索鄔達克,針對青少年和全年齡人群去有針對性的破圈。

2015年12月我們舉辦了首屆鄔達克建築遺產文化月,每屆文化月都會有一個展覽貫穿始終,首屆展覽主題是「走進鄔達克」文博展;2016年第二屆文化月的展覽主題是「愛屋·及鄔」藝術展;之後的文化月相繼舉辦了「此處是吾鄉」攝影展、「城市記憶」繪畫展、「上海鄔達克建築3D影像展」「寄給鄔達克的畫信」「老房子遇上漫畫家」展覽。

前七屆鄔達克建築遺產文化月,共計近二十萬人次走進文化月的各項活動中,共舉辦了7個展覽、5場大型論壇、48場講座、10場讀書會分享會、4場研討會、3場主題朗誦會、10次專家帶領的文物歷史保護建築閱讀探究活動、6次專業攝影師帶領建築遺產與風貌街區主題拍攝活動;與新民晚報合作了三屆徵文活動;得到市文物局和文物保護研究中心支持出版了《鄔達克建築分布地圖》;文化月還出版了《愛屋及鄔》書籍和4套文化月展覽名信片; 拍攝了將鏡頭面向生活在上海這座城市各年齡段市民對上海城市歷史文化熱愛的訪談片《我與我的城》。正是市民和社會的支持、關注、參與,讓鄔達克建築遺產文化月從最初的一個念想到近幾年每到12月,成為上海眾多歷史文化愛好者們期待的文化盛事。

目前,紀念館還處於非開放狀態,第八屆鄔達克建築文化月是12月10日啟動的,我們在12月發了兩次暫停公告,接下來,我們將著手重啟紀念館的對外開放工作。

今年,我們正在舉辦和計劃中的展覽,一個是漫畫家鄭辛遙老師的展覽(「老房子遇上漫畫家」特展),還有一個是關於鄔達克岳父的展覽。鄔達克岳父應該算是鄔達克人生中非常重要的貴人,這也是我們用另一個視角去看鄔達克這個歷史人物。我們會把12月初的展覽包括鄔達克紀念館開館10周年紀念活動在春節前相繼啟動,也歡迎大家屆時來參觀。

喬爭月:上海日報城市和建築歷史專欄作家、上海市建築學會歷史建築保護專委會副秘書長、Qiao Shanghai工作室總策劃及主持人,著有《閱讀南京西路》《閱讀南京路》《外灘·上海夢》《上海外灘建築地圖》《上海武康路建築地圖》《上海鄔達克建築地圖》(英文作者),譯有《鄔達克》《綠房子》等專著。

2004年,我在上海日報開始寫歷史建築專欄,第一期就寫到位於上海汾陽路150號的「白公館」—斯裔匈籍建築師鄔達克為萬國儲蓄會董事盤騰設計的宅邸。沒想到與這位傳奇建築師的緣分由此開啟,先後參與了三本鄔達克書籍,做了很多場鄔達克講座和節目,見證了他在上海乃至國內「網紅」的全過程,也得以與眾多鄔達克研究專家、建築業主以及鄔粉們結下友誼。

2005年,時任匈牙利駐滬總領事海博通過我的專欄了解到建築師鄔達克的傳奇經歷,他敏感地意識到鄔達克的潛在文化價值與影響力。2008年,匈領館與規劃局等單位舉辦了首次「鄔達克年」活動,市民們積極參與,媒體爭相報導,從此「鄔達克」風靡上海。2010年上海世博會召開時,鄔達克家鄉今日所屬的斯洛伐克也加入進來,在大光明電影院首映了一部鄔達克紀錄片電影。

今年1月8日是鄔達克誕辰130周年的日子,Qiao Shanghai融媒工作室聯合斯洛伐克共和國駐上海總領事館推出《Ciao!武康大樓》的斯洛伐克語版。鄔達克設計的武康大樓好像一艘巨大的艦船,矗立在上海的武康路上,穿越了近百年,它已經成為上海的城市符號。在節目中,我出鏡帶大家走近這座鄔達克的經典代表作,真正地讀懂武康大樓。去年文化遺產日,我們還推出了《永不過時的綠房子》雙語版,鄔達克嫡孫Alvin Hudec在Qiao Shanghai臉書帳號看到,專門發來評價。

想起10年前的今天(2013年1月8日),我與同濟大學華霞虹教授一起發布《上海鄔達克建築地圖》,同年秋天又發布義大利建築學者Luca Pincellini《鄔達克》傳記中文版。

今天,還想起18年前拿著採訪本首次探訪鄔達克建築的情景。如今已經記不清為何選擇了這座房子來開啟專欄,因為當時鄔達克只是學術圈才知道的名字。但在後來的研究寫作中,與各種風格的鄔氏建築一次次不期而遇,我編著的《閱讀南京西路》《閱讀南京路》《上海武康路建築地圖》的書里都有他的建築作品,也許這就是緣分吧。

廖方:高級工程師、國家一級註冊建築師、國家註冊規劃師

1918年,鄔達克因戰亂隻身流亡來到上海。之後在滬長達近三十年的建築師職業生涯中,鄔達克完成了大量建築項目,「產量」極高且涵蓋廣泛:既有學校、教堂、醫院等科教文衛建築,也有銀行、辦公樓、酒店、影院、住宅等商業地產建築,還有倉庫、電廠、酒廠等工業建築。這其中,有許多項目具有開創性。如真光大樓、廣學大樓在上海率先探索了在大型公共建築上採用藝術裝飾風格,大光明電影院、國際飯店進一步推動了藝術裝飾風格在上海的傳播,它們還是當時遠東最大的放映廳和第一高樓,諾曼第公寓(武康大樓)則是上海第一棟外廊式公寓。這些項目的國際化程度也很高,投資者、設計者、樁基工程、上部結構、機電安裝、材料商、營造商來自不同的國家,要求建築師具有很高的統籌協調能力,這些足以表明建築師鄔達克豐富的職業素養。

今天,我們看到鄔達克設計並得以保存的這些歷史建築,既是留給上海這座城市的寶貴財富,也值得今日的建築師深入研究學習。我常年畫各種建築速寫,包括鄔達克的建築,這既是建築師的繪畫訓練,也是記錄城市的一種方式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