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二首》(唐)張九齡

清朗之聲 發佈 2023-01-14T22:27:40.559474+00:00

蘭葉生葳蕤,桂華秋皎潔。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江南有丹橘,經冬猶綠林。豈伊地氣暖,自有歲寒心。可以薦嘉客,奈何阻重深。運命唯所遇,循環不可尋。徒言樹桃李,此木豈無陰。【註解】:1.葳蕤(rui,二聲):枝葉繁盛。桂華:桂花。2.

蘭葉生葳蕤,桂華秋皎潔。

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

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江南有丹橘,經冬猶綠林。

豈伊地氣暖,自有歲寒心。

可以薦嘉客,奈何阻重深。

運命唯所遇,循環不可尋。

徒言樹桃李,此木豈無陰。


【註解】:

1.葳蕤(rui,二聲):枝葉繁盛。桂華:桂花。

2.欣欣:生機。自爾:自然地。佳節:美好的季節。

3.林棲者:山林隱士。聞風:問到芳香。坐:因。

4.本心:本心。

5.豈:難道。伊:那裡,指江南。歲寒心:耐寒的本性。

6.薦:進獻。嘉賓:嘉賓貴客。

7.奈何:無奈。阻重深:山高水深,阻隔重重。

8.運命:命運。

9.循環:周而復始、變化莫測。尋:探求。

10.徒言:只說。樹:種植。此木:指丹橘。陰:樹陰。


【譯文】:

蘭花在春天枝葉繁茂蔥鬱,桂花在秋天愈發清潤光澤。

它們都呈現出蓬勃的生機和活力,自然而然得在美好的季節生長。

那些避世隱居的山林隱士們,聞到它們散發的花香,也會內心喜悅。

這些美麗花朵的生長都遵循著自己的本性,它們從不主動取悅身邊的人群,更不奢求所謂美人來折枝摘貴。


江南之地有一種丹橘,縱使經過寒冬,它仍然綠樹成蔭。

這哪裡是因為江南溫暖的地理環境,丹橘本身就有耐寒的本性。

它們可以作為禮物送給嘉賓貴客,無奈山高水深,阻斷了路途。

誰都無法決定自己的命運,只能隨遇而安,更不要說探究命運的往復和和背後的莫測變化。

人們都說要去種植桃李之木,難道丹橘就不會綠茵層疊嗎!


【清朗評述】

詩言志。

這是張九齡被貶之後的創作,本無情的蘭花和桂花是詩人高潔品性的象徵 。它們不為悅己者生,不為折枝者容,本性使然。但對讚賞它們的人來說,卻令人心相悅。

花木本無心,不同心境下便會產生不同的心裡意象,這些皆因人不同,因人心各異。正如陽明先生在南鎮山中關於桃花的論述「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丹橘同樣也有著耐寒的本性,同樣可作為贈人的禮物,但外界環境的阻隔卻使得他無用武之地。時也,命也。命運是什麼,無可探尋 ,但可以努力的去適應它,成就自己。

有一點需要強調,在堅守本性的的同時,也要懂得圓通。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