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2022之蔚來:瞄準BBA,市場份額再創新高

華山論劍 發佈 2023-01-16T11:34:08.391419+00:00

歲末年初所有的復盤、回顧和展望,其實都是為了給不確定性的未來增加些許確定性。畢竟,我們剛剛經歷了充滿不確定性的2022年,而已經拉開序幕的2023年,依然有著太多的不確定因素。但目前完全可以確定的是,新能源車的銷量和市占率一定還會繼續快速上升,電車取代油車的趨勢已經不可逆轉。

歲末年初所有的復盤、回顧和展望,其實都是為了給不確定性的未來增加些許確定性。畢竟,我們剛剛經歷了充滿不確定性的2022年,而已經拉開序幕的2023年,依然有著太多的不確定因素。但目前完全可以確定的是,新能源車的銷量和市占率一定還會繼續快速上升,電車取代油車的趨勢已經不可逆轉。


按照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預測,2022年,中國汽車市場總銷量可能會以2680萬輛、同比增長2%的成績收官。其中,乘用車銷量有望達到2350萬輛,同比增長9.4%。最值一提的是,新能源汽車銷量預計會達到670萬輛,同比增長90.3%,占比突破35%。另外,中國品牌市占率也已連續3個月超過50%。


整個新能源市場的突飛猛進,並不能掩蓋兩極分化的日益嚴重。在剛剛過去的2022年,一方面,以比亞迪、蔚來等為代表的新能源車企繼續站穩第一梯隊,無論認知度還是認可度都屢創新高;另一方面,包括自游家、恆大汽車等新造車企業已經退出歷史舞台,還有不少企業也已經奄奄一息。



2022純電動車市場上險數據顯示,40萬元以上市場排名前三的均為蔚來車型,分別為ET7、ES7和ES8;蔚來ES6也位列30萬~40萬元市場第一名,比第二名的寶馬iX3高出近一倍;蔚來的另外兩款車型EC6和ET5也位列該市場第三名和第五名。



也就是說,在30萬元以上純電市場,蔚來已經超過BBA等豪華品牌,占據了絕對的市場優勢。同時也說明,高端電動車擠占傳統高端市場,越來越多消費者選擇中國高端智能電動車,。當然,也許有人會說,主要是因為這個市場的「蛋糕」還不夠大。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聊聊蔚來——這個已經成立8年,一直處於風口浪尖且目前依然還在風口浪尖的企業。


收官2022:比銷量更重要的是體系能力的提升


在今年元旦之際,蔚來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斌發了一封新年內部信。他在信中寫道:「我們對2023年甚至更長時間的困難要有足夠的心理準備。疫情平復需要一段時間,經濟恢復增長、消費者恢復信心是一個比較長的過程,高端汽車市場尤其會受影響;逆全球化的趨勢不會反轉,我們進入全球市場的過程一定是困難重重;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產品和技術越來越同質化,差異化的競爭優勢越來越難獲得。放棄任何的僥倖心理,保持危機感,冷靜感知和分析市場環境與競爭態勢的變化,我們才可能適應與應對接下來的艱難挑戰。」


有些人將新年內部信解讀為李斌對蔚來在過去一年裡的諸多不滿。但事實上,與其說是不滿,不如說是危機感和目標感。



蔚來已經用過去8年時間的步步為營,向外界展示了何為一個企業的長期主義。正如蔚來汽車聯合創始人、總裁秦力洪在2022 NIO Day後接受採訪時所說:「如果用過短的時間來看長期的行業,我們可能會錯失機會;如果用過長的時間來看待特別短周期的行業,我們可能會蹉跎。投資人選擇蔚來,也是因為我們具有這樣的長期主義。」


他曾多次向媒體談及蔚來成立伊始的故事:「8年前,我和李斌碰到一塊兒聊蔚來這個創業項目的時候,他打開一個他自己做的Excel表給我看,這張Excel表幾乎涵蓋了今天蔚來所做的80%的業務方向。」



2021年,蔚來將Excel表里的內容濃縮在一張戰略羅盤裡,這張圖涵蓋了蔚來全部戰略規劃和商業模式,也記錄了蔚來這些年來發展的成長與蛻變。在2022年的溝通會上,蔚來再次完善了這張羅盤,秦力洪說,「我們雖然在一個不確定的階段性環境裡,但是我們在一個確定的大方向環境裡面制定我們的戰略,我覺得我們是非常幸運的一家公司。」


有些戰略初看是有些理想主義的,比如最開始舉辦NIO Day、搭建用戶運營團隊,自建充電樁/換電站,龐大的資金投入、短期內又看不到投資回報,讓蔚來在2019年間一度瀕臨破產。索性,蔚來走過了至暗時刻。「哪怕在2019年快要咽氣的時候,我們仍在討論未來兩三年的發展規劃。這聽起來好像很可笑,但卻是真事兒,這就是我們這個品牌跟別的品牌不一樣的地方。」李斌如是說。



但那些投入看似龐大的組織計劃,如今不僅成為了蔚來堅硬品牌護城河的一部分,也成為了眾車企進行品牌轉型的模仿對象。


當然,人無完人,更何況規模已經龐大到3萬人的企業。


因此李斌才說:「我們的征程是泥濘路上的馬拉松,不要期待有坦途。越在壓力之下,我們越要篤定,越要充滿信心。我們在正確的趨勢中,在正確的方向上,只要能專注執行,我們就能實現目標。」


這是對市場的清醒認識和判斷,更是對於團隊的鞭策和鼓勵。


數據顯示,2022年12月,蔚來共交付新車15,815台,同比增長50.8%,創月度交付新高;2022年全年累計交付122,486台,同比增長34%。



如果單從銷量維度來看,這樣的業績確實不夠出彩。但如果放到更大的背景下,就可以看出取得這份成績有多麼不容易:首先,蔚來平均單價超過40萬元,在40萬以上的豪華純電市場的份額高達78%,大幅跑贏BBA等豪華品牌電動車;其次,過去一年蔚來完成了從NT1.0到NT2.0時代的切換,第二代技術平台的首批產品——ET7、ES7和ET5三款車型已經順利交付,在不久前舉辦的2022 NIO Day上,又推出了基於NT2.0平台的全新ES8和蔚來EC7。


新舊交替,考驗體系能力,也需要重新爬坡,但往往也是新一輪增長的起點。李斌已經明確表示,蔚來2023年的銷量目標要超過雷克薩斯。


事實上,除了銷量外,蔚來之所以被普遍看好的原因還有很多:比如非常良好的客戶關係和用戶運營能力,比如足以成為「護城河」的充換電配套設施和能力,比如真正決定企業能走多遠的企業文化和長期主義精神……



「我們堅持持續打造體系競爭力。第一是車,第二是全生命周期服務,第三是數位化體驗,第四是超越汽車的生活方式,蔚來從這四個方面重新定義用戶體驗。」秦力洪在總結剛剛過去的2022年時表示——


在戰略、商業模式和核心能力上,積極拓展資本市場,堅定地全面自研,開始產業鏈的垂直整合,全體系複製和落地到歐洲,開啟訂閱模式,謀劃和籌備新的汽車品牌,開始考慮圍繞車的新的產品和品類。蔚來2022年在香港和新加坡上市,是全球汽車行業第一個在三個資本市場掛牌上市的公司。


在系統層方面,2022年蔚來第二代平台產品開始交付,一系列自研成果開始上車交付,第三代平台也在研發中。



數字體驗方面,第一,2022年走向了海外市場;第二,是蔚來換電站實現了無人值守;第三是圍繞著車輛使用開始研發手機。無人值守不僅是技術問題,更是整個換電網絡長期發展的可持續性問題。目前已有約150個蔚來換電站開始無人值守。


截至2022年12月12日,蔚來APP累計有超過500萬註冊用戶,日活超38萬;全球有92座蔚來中心、300家蔚來空間;上線的車主福利合伙人店鋪超3000家,覆蓋137座城市。


截至12月12日,蔚來在中國市場布局了1255座換電站,其中高速上有332座;2185座充電站和12773根充電樁;接入了超過61萬根社會第三方快充樁;在歐洲市場到2022年年底要建成約18座換電站,到2023年年底要建成超過120座換電站。



「2022年11月25日是蔚來成立8周年,我們提出了『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我覺得,任何一個公司都要保持前瞻性,和趨勢站在一起,要有自己的遠見,並且相信它,用很長的時間來實踐和疊代它。」秦力洪如是說。


我想,這不僅是蔚來的2022年,更是一個長期主義者的初心和堅守。


備戰2025:以更出色的表現贏得決賽資格


無論遺憾還是不舍,2022年都已經過去。而對於智能電動汽車而言,2025年才是最關鍵的決勝期。



在前不久接受採訪時,李斌也表示:「做智能電動汽車創業要經歷的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組隊集訓』,時間是從2014年底到2019年;第二階段是『資格賽/小組賽』,差不多是到2024年,大概五年左右的時間;2025年以後進入到『決賽階段』。但決賽什麼時候結束?沒有盡頭。」


在他看來,這一波技術變革也是「最後的門票」,到2025年,不管是傳統公司,還是新的公司,有沒有完成向智能電動汽車這一波技術趨勢變革里,有沒有完成自己核心能力的積累,這基本上決定了你後面決賽的排位,決定你在後面的後勁兒和真正參與決賽時的競爭實力。我們現在基本上算在小組賽、資格賽的後期。



在此次新年內部信上,李斌進一步強調:「智能電動汽車的競爭已經進入到資格賽的後期階段,我們需要更出色的表現,才能贏得參與決賽的資格。」


我想,這不是自謙或抱怨,而是對於市場的深刻洞察和危機意識——從外部環境看,以BBA為代表的跨國車企將在這個時間段集中推進全新平台的電動化,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從內部節奏看,蔚來希望在2024年實現盈虧平衡,屆時定位更平價的阿爾卑斯品牌也將登陸市場。


挑戰一直都在。要想獲得決賽資格,僅憑推幾款新車是不可能做到的。這也是蔚來堅持大投入,堅持全棧自研、垂直整合、自建服務體系和全球布局的原因所在。如果沒有全棧自研和垂直整合能力,相當於把自己的命運交在別人手裡,不僅會被卡脖子,而且成本居高不下;如果沒有自建充換電等補能和服務體系,從長遠看,也會侵害用戶利益,更無法形成自己的「護城河」;如果沒有全球布局,那麼很難形成規模效應,更無法成長為全球性企業。


這正是蔚來的底氣所在——無論是全棧自研的能力、強大的服務網絡,還是讓別的品牌羨慕的補能體系、對於海外市場的布局和耕耘等。在2022 NIO Day接受採訪時,李斌就表示,目前包括晶片、域控、電池、電機、電控、雷射雷達,甚至座椅都在蔚來的自研清單里。



「我們專門打造了高端座椅平台,自研座椅骨架,打造出更多高級功能。」李斌表示,全棧自研的目的,是為了提升效率和用戶使用體驗。比如在決定智能駕駛性能的晶片方面,蔚來目前已經構建了由500人左右組成的AD晶片項目部門。「蔚來正在為雷射雷達專門開發一款晶片,2023年下半年就會投入使用。」


在電池方面,目前蔚來也已經構建了1,000人左右的電池團隊。據悉,蔚來正在自研磷酸錳鐵鋰和三元4680電池,將分別用於新品牌和第三代平台車型上。從長遠看,希望能夠實現「70%電池自研、30%電池由外部採購」的理想狀態。


「希望第三代平台用這一套垂直一體化的體系,能夠實現25%-30%的毛利率。」李斌表示,在2025年智能電動車的決賽階段,機會成本才是最大的成本。要想在大眾市場做到20%以上的毛利,就必須自己做電池和晶片。「目前電池占整車成本近40%,蔚來自己造電池,就能多出8%的毛利,再加上自研晶片,就能多出10%的毛利。」


除了全棧自研外,充換電設施這個「護城河」同樣需要不斷加固。據悉,2023年,蔚來將在中國累計建成換電站超過1700座,充電樁超過20000根。



「蔚來將堅持打造『體系競爭力』,圍繞產品、服務、數位化觸點和生活方式四個維度發力。依靠好產品、合理的利潤率、優化成本結構等方式,拓展市場份額。」秦力洪說。


結語


財經作家吳曉波在年終秀里斷言,「經歷了最近這三年之後,我們終於發現中國產業經濟的投機主義時代已經結束了。未來的市場,從2023年開始將永久地屬於長期主義者。」


作為新造車企中為數不多有實力、有底氣堅持長期主義路線的企業,蔚來靠的不僅僅是外界所熟知的「用戶型企業」,更是對趨勢的把握、戰略戰術的匹配,以及對於未來篤定的信念。就像秦力洪接受採訪時所說的:「智能電動汽車,是智能化、新能源和汽車三個萬億級賽道的重合,我們應該用多長的周期來判斷它。」


不忘初心,砥礪前行。這八個字儘管辭藻並不華麗,卻透露著實幹精神和我們認為整個行業都應該擁躉的「長期主義」。


因為,路還長著呢。正如李斌所說的——「決賽什麼時候結束?沒有盡頭。」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