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的善良和殘忍都是突破大人想像的

智識是個好東西 發佈 2023-01-17T03:29:54.973994+00:00

最近幾天經常刷到某些視頻和文章,講的都是自己曾經不懂事,傷害了愛自己的長輩,現在長輩離世了,後悔不迭,背負了良心債的故事。不知道是不是流量密碼,還是大家都有類似的經驗,如果是前者那我沒什麼好說的,要是後者那我想從自己的經驗聊一下家長對孩子的誤區。

最近幾天經常刷到某些視頻和文章,講的都是自己曾經不懂事,傷害了愛自己的長輩,現在長輩離世了,後悔不迭,背負了良心債的故事。

不知道是不是流量密碼,還是大家都有類似的經驗,如果是前者那我沒什麼好說的,要是後者那我想從自己的經驗聊一下家長對孩子的誤區。

父母或者爺爺奶奶面對自己的孩子總是傾向於認為,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懂,說出口那些傷人的話都是無心的。其實不是的,孩子非常明白用什麼方式能夠傷害到身邊的親人,這點和我們大人是一樣的。區別在於大人會權衡利弊,在說出口或者行動之前會思考這樣做的後果、傷害對方的程度以及善後工作,在大部分情況下就會從惡言惡語轉變為溫和很多的攻擊或者直接就憋回去了。但小孩子往往不會,在爭吵中或者想要報復的時候,他們會將可以拿來攻擊的武器,憑藉直覺選取最有殺傷力的那一件直接扎到大人的心裡去。

這方面我認為是孩子與生俱來的能力,孩子與家長朝夕相處,並且一直在模仿家長,他們常清楚自己在家長心中的分量。這當中包含有不自覺的成分,但就是這一份不自覺和潛意識的了解,恰恰是最能感動家長和傷害家長的武器。大部分人都把自己的孩子當作天使,但我一直認為孩子是天使和惡魔的集合體,沒有什麼比自己的孩子能給予自己更多的感動,也很少有什麼能比自己的孩子給予自己更大的傷痛。

童年發生的一件事我一直記得很清楚,在上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候,有一次跟我媽吵架的很厲害,原因早已忘記了,接下來發生的事卻恍如隔日。當天晚上和外公外婆還有叔叔阿姨一起吃晚飯,我為了誠心氣一氣我媽,平時話少內向的我在飯桌上對誰都笑容滿面,妙語連珠,我會給除了我媽之外的每一個人夾菜,我會故意的略過她並且暗中觀察她的狀態是不是夠傷心失落,達到我要的效果。果然,第二輪夾菜的時候我媽就放下筷子去房間了,當時我還是挺開心的,直到第二天外公跟我說,我媽被我氣哭了好幾次,我才開始覺得心疼,去找媽媽和好了。

這個報復的邏輯很簡單,我知道媽媽最在乎我,那我就對別人都很好,但是偏偏對你不好,你也不能說我什麼,當時我確信一定能通過這樣的方式傷害到媽媽。

從那個時候起,我就很明白一個道理,人的善良和惡意是不分年齡和性別的,並且別人越在乎你,你就越容易傷害他們。小孩子只是年紀小,並不代表他們就是天真無邪,即便不討論人性本惡還是人性本善,單從孩子的成長來看,他們的成長主要依靠的是模仿和教育,前者是自發的,後者是被動接受的。他們觀察周圍的人,周圍的環境,並得出自己的結論,他們會很快明白誰最愛自己,跟誰相處應該用什麼模式,跟誰可以撒嬌,跟誰要突出什麼品質。

我並不是在指責或者批評,我只是在說一個客觀事實。社會上複雜的東西需要更長的學習和磨練,但是感情上的判斷和敏感很快就能夠掌握,當然感情的成熟程度也是需要學習的。這裡不是要讓大家對自己的孩子抱有戒心,只是想說,不要把孩子說出口或者做出來的傷自己心的話語和行為放在心上。他們的確不是在完全無意識的前提下做的,但他們也不是在完全知曉這些話語和行為的殺傷力的情況下做的,他們只是通過直覺敏銳的抓住了家長心中最脆弱的部分予以打擊。

請不要太過責備孩子,更不要責怪自己,家長與孩子的相處說白了還是兩個人之間的相處,比成人之間的關係會更親密,紐帶更堅固,卻仍然需要磨合理解,表達自身的感受和受到的傷害。不要將孩子當作完全善良的天使,也不要將孩子當作充滿惡意的小混蛋,理性一點去看待,雙方都會更享受這份親情,彼此之間的傷害也會減少很多,那不是更好麼。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