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選本 ‖ 《2022中國微信詩歌年鑑》目錄

曉白説—李小白文字坊 發佈 2023-01-17T07:54:44.965540+00:00

儘管有人認為現在並非是一個屬於詩的年代,但詩歌無論以何種方式出場,都必須以美的規律和創造性的思維來展開詩意之旅,畢竟的詩是一種表現而非再現的藝術。


《2022中國微信詩歌年鑑》目錄


001 融媒體時代詩歌的美學空間和文化生態——《2022中國微信詩歌年鑑》序 /莊偉傑(澳洲)

001 捎給秋天的便箋(外二首) /阿爾芒(江蘇)

003 明天將出現什麼樣的詞(外一首)/安琪(北京)

005 界 限(外一首)/白帆(黑龍江)

007 有一天(外一首)/包容冰(甘肅)

009 轉 身(外二首) /北喬(北京)

011 舌 頭 /畢福堂(山西)

012 鬱金香已凋落(外一首) /冰花(美國)

014 清 晨 /蔡富澧(台灣)

016 嘿,中年(外二首) /蔡小敏(廣東)

018 吹著花兒登月亮(外一首) /曹誰(青海)

020 湖邊垂柳(外一首) /曾心(泰國)

021 時空的動靜 /曾新友(廣東)

022 小鎮集市之歌(外二首) /曾永龍(福建)

024 冥 想(外二首) /車延高(湖北)

026 春風貼(外一首) /陳安輝(四川)

028 聽 蟬(外一首) /陳華美(新加坡)

030 同質性(外一首) /陳輝(四川)

031 石鼓書院的月光 /陳學陽(湖南)

032 七月帖(外一首) /蟲二(江蘇)

033 天地酒 /崔俊堂(甘肅)

034 戲 劇 /達文(美國)

035 今天我聽到雷鳴般的寂靜 (外二首) /大衛(北京)

037 疼(外二首) /第廣龍(陝西)

039 開幽居士 /丁丁(澳洲)

040 在水中行走(外一首) /東方惠(吉林)

042 情 詩(長詩選二) /董迎春(廣西)

047 西岩寺只有一盞燈 /杜文輝(甘肅)

048 荒野黃昏 /段光安(天津)

049 有帳可查(外二首) /二水哥(江蘇)

051 典藏年代 /方明(法國)

053 民 工(外一首) /方文竹(安徽)

054 我往哪裡去 /芳竹( 紐西蘭 )

055 乾旱季節(外二首) /非馬(美國)

057 火柴敘語(外二首) /馮書輝(四川)

059 過香花坳(外一首) /甘建華(湖南)

061 澳門的燈火 /甘恬(上海)

062 石鼓書院的月光照亮了鄉愁 /甘昭兵(北京)

063 虛擬在一堂生字課遇到的愛情——給桂花 /高凱(甘肅)

065 遇見皆是鐵證(外一首) /高世現(廣東)

067 山坳里,桃花開了(外一首) /高旭旺(河南)

069 多年以前(外一首) /高亞斌(甘肅)

071 鰥寡老人(外一首) /高專(雲南)

074 費爾南多的半截香菸(外一首) /龔剛(澳門)

076 砼(外二首) /龔學敏(四川)

078 相似的人(外一首) /龔學明(江蘇)

080 爬 山(外一首) /龔正(江蘇)

082 一隻烏鴉 /孤城(北京)

083 致巴金(外一首) /顧艷(美國)

085 岸 邊 /鬼嘯寒(貴州)

086 花 坡(外二首) /郭卿(山西)

088 看《倫敦上空的鷹》(外一首) /海馬(江蘇)

090 我們釀酒吧(外二首) /海男(雲南)

093 鳥 /韓慶成(安徽)

094 破 廟 /韓玉光(山西)

095 立冬的日子 /郝志遠(山西)

096 直到你接住了線的那頭(外一首) /何佳霖(香港)

097 三 年(外一首) / 恆虹(香港)

098 初心的國度(外一首) /洪錦坤(台灣)

100 替 身(外一首) /洪郁芬(台灣)

102 羅霄山的小鳥(外一首) / 呼岩鸞(深圳)

103 2022年的夏天(外一首) /胡慶軍 (天津)

105 葡 萄(外一首) /胡權權(江蘇)

107 月 亮(外二首) /胡弦(江蘇)

110 迷路山中 /華海(廣東)

111 繩 子(外一首) /黃梵(江蘇)

113 白 露(外二首) /黃麗蓉(福建)

115 白鷺詞典(外一首) /霍俊明(北京)

117 今年是南瓜(外一首) /霍竹山(陝西)

119 小夜曲 /季風(日本)

120 等 單 /甲子(山西)

121 梔子花 /姜中貴(安徽)

122 歲 月(外一首) /蔣宜茂(重慶)

124 那些人(外二首) /解(湖南)

126 回憶殺 /解斌(河北)

127 九月的歌 /靜好(英國)

128 那 時 /靜語(加拿大)

129 後河傍晚(外一首) /九月(台灣)

130 回家路上的石頭 /匡文留(北京)

132 這個城市,有雨(外一首) /賴文誠(台灣)

134 清 明(外一首) /河北(李國勝)

135 青杏吟(外一首) /李皓(遼寧)

137 鳥 事 /李慶賢(山西)

138 月 亮(外二首) /李少君(北京)

140 雨前詩 /李松山(河南)

141 牧羊人(外二首) /李曉光(安徽)

143 馬家渡(外一首) /李永才(四川)

145 野 馬(外一首) /李玥(美國)

147 大 地(外二首) /李雲(安徽)

150 歸 鄉 /李志斌(山西)

151 月影之下 /厲雄(西班牙)

152 留下幾棵葵花 /梁久明(黑龍江)

153 媽,我想把你拉在人間 /梁志宏(山西)

154 詩想,樹想(詩二首) /林煥彰(台灣)

156 梅下,初雪未央 /林秀蓉(台灣)

157 春風是一種險境(外一首) /劉波(安徽)

159 心境一種(外一首) /劉川(遼寧)

161 板閘日記 /劉季(江蘇)

163 望兒山(詩二章) /劉明孚(加拿大)

165 我的守望與父母在故里團聚 /劉如春(廣東)

166 烏克蘭女孩瑪莎說(外一首) /劉正偉(台灣)

168 筆 /陋岩(山西)

169 你給了我許多許多 /陸萍(上海)

170 候 鳥 /路玉洪(河北)

171 墓志銘 /羅廣才(天津)

172 公路動脈到了故鄉的心臟 /綠人(四川)

173 秋天的手掌 /綠音(美國)

174 標 志(外二首) /馬啟代(山東)

176 斧頭歌(外二首) /馬曉康(北京)

178 那是我們散落在人間的薄翼 /漫黎(美國)

179 一枚貝殼 /明素盤(廣西)

180 雨 蝶 /墨子川(江蘇)

181 觀進士文化園(外一首) /南鴻子(四川)

182 中 秋(外二首) /念永(江蘇)

184 礦石廠即景 /聶鑫森(湖南)

185 春之逍遙 /歐陽新獻(河南)

186 傍晚的雲彩 /彭書錦(湖北)

187 窗 口 /青竹無語(江蘇)

189 颶 風(外一首) /輕鳴(美國)

190 風的肋骨敲響了一隻風鈴 /屈金錢(寧夏)

191 光陰的故事 /饒蕾(美國)

192 高地之上(外一首) /任偉民(青海)

194 十四行:祈禱辭 /桑眉(四川)

196 瞥龍泉寺(外二首) /沙克(江蘇)

199 雨 愁(外一首)/佘正斌(海南)

200 一粒種子的暴動 /施瑋(美國)

202 黃玫瑰月色曲(外一首) /舒然(新加坡)

204 黑沙灘 /雙一(美國)

205 風在吹 /司玉興(甘肅)

206 在波士頓港灣 /思鄉(美國)

207 在榕興街,想起一顆頭顱 /宋顯仁(廣西)

208 黎剎公園 /蘇榮超(菲律賓)

209 老父親 /蘇文田(福建)

211 桃花的微笑 /孫子夜(安徽)

212 瓦刀上的鄉愁 /唐訣心(江蘇)

213 我喜歡烏鴉(外二首) /唐詩(重慶)

215 一隻布穀鳥的遺言 /田浩國(山東)

216 麥 子 /潼河水(江蘇)

217 那麼多草原詩(外一首) /凸凹(四川)

219 雪(外二首) /塗擁(四川)

221 釘子,與幻覺之錘(外一首) /土土(江蘇)

223 最深的夜裡 /汪彤(甘肅)

224 春日夢莫言先生(外二首) /王愛紅(北京)

226 端午:江山之問(外二首) /王恩榮(山西)

228 脫胎換骨(外一首) /王法(吉林)

229 在高樓頂層 /王克金(河北)

230 端午節(外二首) /王立世(山西)

232 雕 刻 /王猛仁(河南)

234 蒼山遠 /王琪(陝西)

235 臘月初八 /王舒漫(上海)

236 星光背影(外一首) /王曉波(廣東)

238 雪山烏鴉(外一首) /王躍強(北京)

240 撲 蝶 /王長武(江蘇)

241 留守老人(外一首) /韋勝明(貴州)

243 東洋刀 /衛克興(山西)

244 水 色(長詩選2節) /溫青(河南)

246 夏 至(外二首) /文博(海南)

249 在黃昏(外一首) /文榕(香港)

251 藍色的窗口(外二首) /吳華中(江蘇)

253 雪在飄撒 /吳金亮(江西)

254 春風優渥(外一首) /吳少東(安徽)

256 2022中秋夜歡飲,兼謝王大力 /吳投文(湖南)

257 慈壽寺塔 /吳小蟲(四川)

258 童年的夏天 /武永波(江蘇)

259 極簡的奢華 /西貝(澳大利亞)

260 回憶石頭城之夜(外二首) /西渡(北京)

262 清 明(外一首) /西月(青海)

264 尋 春(外一首) /夏寒(內蒙古)

266 拔 牙(外一首) /夏旭志(江蘇)

268 天邊的雲 /咸高軍(江蘇)

269 蘇小小(外一首) /向以鮮(四川)

271 春之夢 /肖秀文(福建)

272 清明,致那些共生的草木 /謝仲成(湖北)

273 老 歌 /歆兒(河南)

274 無 題(外一首) /邢昊(山西)

276 說文解字:伯蘭 /秀實(香港)

277 戰爭敘事學(外二首) /徐春芳(安徽)

280 在時光的背後 /徐存虎(陝西)

281 金刀峽看雨 /徐庶(重慶)

282 瓷土之涅槃(外一首) /徐英才(美國)

284 故 鄉 /徐澤(江蘇)

285 一首詩的誕生(外一首) /許百經(湖南)

287 挽 歌 /許水富(台灣)

288 父親和鳥 /許星(四川)

289 回憶流程黃鱔之死 /玄魚(上海)

290 住在水邊的好處(外二首) /雪克(廣東)

292 車窗外有隻海鷗在飛 /言之(浙江)

293 夏日的玫瑰(外一首) /雁西(北京)

295 蜘 蛛 /楊冬民(湖北)

296 離 別 /楊華(江蘇)

297 夢見我在聖山體內 /楊然(四川)

298 提點秋天的意見(外一首) /楊汝海(雲南)

300 八十年代末,那個大碗喝酒的夜晚 /姚克連(江蘇)

302 一株玫瑰的隱喻 /姚時晴(台灣)

304 另一層意蘊(外二首) /姚園(美國)

306 火 柴(外一首) /葉文福(北京)

309 端午節(外二首) /伊農(寧夏)

311 鳥鳴(外三首) /伊沙(陝西)

312 顫抖的尾音 /殷剛(上海)

313 領航大漠孤煙的嚮往(外一首) /尹才幹(四川)

315 飲(外二首) /尹遠紅(香港)317 看一場水幕電影 /愚木(江蘇)

318 晨起讀蘇軾(外一首) /育邦(江蘇)

320 下電梯(外二首) /育聰(福建)322 懷 夏 /彧蛇(加拿大)

323 七月荷(外一首) /袁敏(江蘇)

325 冬天切換到春天(外二首) /袁沭淮(江蘇)

328 古 井 /月劍(山西)

329 楊莊的風(外二首) /月色江河(江蘇)

331 化 外 /芸朵(台灣)

332 街頭理髮師簡史(外一首) /臧棣(北京)

334 爺爺臨終前的聲音 /詹明歐(江蘇)

335 舊香爐閉口不談(外二首) /張家龍(江蘇)

337 雲的書卷或紙上的春天 /張況(廣東)

338 鳥影掛在半空(外一首) /張冷習(內蒙古)

339 在拉薩,一束光閃耀了雪山 /張琳(雲南)

341 一場虛擬的風 /張琴(西班牙)

342 青 澀(外一首) /張紹民(北京·湖南)

343 蛙 聲(外一首) /張雨霏(內蒙古)

344 掌 紋 /張志忠(福建)

345 鳥 語(外一首) /張智(重慶)

347 與季節無關 /章治萍(青海)

348 給林青霞照相(外一首) /招小波(香港)

350 四月的風(外一首) /趙廣梅(吉林)

352 凜冽的對視 /趙建雄(山西)

353 虎(外一首) /趙金鐘(廣東)

356 傍 晚 /趙目珍(廣東)

357 藝術家傳(外一首) /趙思運(浙江)

358 懷念雁北 /鄭鳳岐(山西)

359 冷下來(外二首) /周端莊(上海)

361 秋天的思念 /周文軍(江蘇)

362 又憶花土溝 /周秀玲(四川)


融媒體時代詩歌的美學空間和文化生態

——《2022中國微信詩歌年鑑》序

◎[澳洲] 莊偉傑


高科技的迅猛發展,隨時都有可能改變我們的日常生活方式,甚至改變我們獲取信息、知識的途徑和速度,人類在思想觀念層面的變化更是顯而易見。處於媒介融合大潮中,藉助網際網路和移動網際網路平台,人人都有機會成為自媒體的內容生產者,包括文字、圖片和視頻影像,在無形之中為每個人提供了參與文學、文藝生產的自主化和民主化的可能性。在媒介融合的社會情境中,相較於圖書、報刊等傳統媒介,依靠網際網路技術出現的如網站、QQ空間、微博、微信公眾號、抖音等平台,逐漸成為活躍的新媒介。當下,通過微信公眾號推出的微信詩歌,作為一種新的交流和傳播方式,已成為一道不可忽視的文化景觀,且始終處於動態流動中。

面對如此情境,面對融媒體時代文學流程中出現的新形態,即便網絡為文學的閱讀和傳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變化,使得印刷時代的文學形式面臨著挑戰的同時,也充滿著機遇。比如,關於網絡版與紙質版發表的問題,筆者曾與一位學者朋友共同探討過。源於這位學者在微信朋友圈蟬聯發布與海外華人對談的一系列文化話題,筆者趁機約請他花點時間整合成文。如是,可以在紙媒上一次性呈現。然而,他認為在刊物上發表要引經據典,相當麻煩,而且出版時間要有一個過程,只想將這些個人思想火花發布於朋友圈內作為一種交流。

實話實說,個人的興趣和愛好使然,筆者對紙質文本依然戀戀不捨。誠然,手機是每天必須打開的,甚至已成為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必備工具。別的信息資源不說,單從加入的各種微信群和訂閱號消息中,關於詩人、詩歌及相關活動的信息,著實難以用數字來加以計算,宛若洶湧的浪濤接二連三撲面而來,令人眼花繚亂。面對如此海量般鋪天蓋地的詩歌作品,常常叫人在瀏覽之餘禁不住發出「詩歌大國」的感嘆。那麼,到底應如何看待網絡版與紙質版發表的問題呢?依愚淺見,兩者各有千秋。通過網絡固然易傳播,無門坎,但呈碎片化,多為即時性,瀏覽之後如過眼雲煙,大多淹沒在網絡「看不見」的汪洋中。如果是白紙黑字定格的紙質書刊,文章一旦發表後便可長期留存,尤其是那散發著油墨芬芳的文字撲鼻而來,一種成就感和幸福感油然頓生,其蘊含的意義不言而喻。相對而言,紙質的可靠,網絡的不那麼可靠。當然,如能將兩者完美結合,或許才是最理想的途徑和方式。

在這個特別的冬日,攜帶一份詩意的美好期待,信手打開《2022中國微信詩歌年鑑》(以下簡稱《年鑑》)編排好的電子版,瀏覽之後,發覺無論是裝幀設計還是內容編排,都頗為講究,尤其是那深藍色的封面,令筆者的思緒像一葉扁舟,又像一朵雲彩一樣,或航行或悠遊在海上在天空,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聯翩……

環顧泱泱詩國,放眼海內海外,帶著雙重意味隆重推出如此涵蓋面廣泛的年度微信詩歌年鑑,在筆者有限的閱讀視野內,似乎尚未遇見,而且至今已蟬聯出版八年(8部),這不能不說是一種創舉,儘管當下詩壇上各種各樣的詩歌選本令人目不遐給,但真正有創意、有影響力和權威性的選本(如譚五昌教授主編的年度「新詩排行榜」等)實屬鳳毛麟角。所謂「雙重意味」,一是指該《年鑑》既突顯選自各種微信公眾號的詩歌作品,又可讓人透過詩歌領略到微信傳播的巨大效力;二是主編者本身帶有邊緣立場,且具有民間姿態和詩意情懷。本年度《年鑑》精選235位遍及世界各地的漢語詩人共406首新詩佳作,堪稱陣容龐大又蔚為大觀。在疫情依舊為人類帶來身心創傷的特定生存境遇中,在一個社會秩序、文化秩序、心理秩序仍然處於無序而混亂的年代,要靜下心來編選如此厚重的一部微信詩歌年鑑,不僅需要足夠的勇氣,而且必須具備十足的心理定力。關鍵的是,通過這部年鑑,讓我們隱約窺見融媒體語境下網絡詩歌的新形態新變化,特別是其中呈現的跨界性、多元性、先鋒性、藝術性、民間性等諸多元素,可謂自成一道詩林風景線,並構成為一個相當有趣且耐人尋味的「詩歌事件」——研究微信詩歌的珍貴資料,了解當代詩歌的重要讀本。身為詩人兼評論家的主編月色江河(張曉林),最初可能無意於為網絡交互時代的詩歌景觀作出歷史性的「定格」,只想以微信公眾號為選稿基地,以集結的形式甄選「海量」登場的微信詩歌精品以饗讀者,但在客觀上和無形之中已成就了這部年鑑所具有的文學價值和文獻價值,畢竟這是迄今為止漢語詩壇唯一的一本微信詩歌年鑑。

在物質豐盛而精神依舊貧乏的年代,詩意和溫情似乎已成為一種奢侈品,況且現實中閱讀媒介及閱讀方式已發生新變——從傳統紙本到隨時隨地的視聽或讀屏。主編者以先見之明率先打造這本年鑑的創意自覺和努力,不僅昭示著一種詩意的存在,而且見證了漢語詩人的活力和希望。進一步說,為我們觀察、審視和研究當代漢語新詩留下一份堅實的文本,並將成為一份美麗的記憶存錄於百年新詩再出發之後的發展流程中。

不同時代的人有各自不同的命運際遇和生命流程,同樣的,不同的時代也誕生不同的詩歌形式,而不同的詩歌形式則反映不同的時代色彩。儘管時代在變化,詩歌的閱讀與傳播方式也跟著變化,但萬變不離其宗。作為一種古老的藝術樣式,詩歌還是詩歌,只是在不同程度上注入特定時代的元素、特質和風貌。因此,要對收錄該《年鑑》的來自不同地域的詩人及其詩作進行解讀,或者做出恰如其分的評價,顯然是費力而不討好的,倘若顧及失彼定然乏善可陳,而面面俱到又非一篇文章所能涵括;加上論者眼界及美學偏好的受限,難免心餘力絀,更無法盡如人意。於是筆者常常慨嘆:評詩論人是一場充滿冒險的精神之旅。究其原因,在於一些閱讀感受往往難以概括,甚至是現行的理論所無法解釋和加以描述的。況且,面對這麼多代際不同、詩觀不同、性別有異、地理有別的大大小小詩人,面對如此多風格迥異、視角不一的詩作,要找到其內在的關聯和邏輯談何容易。正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同文化地理空間,不同詩人筆下的文字,彼此的交錯連結,大多呈現為一種表象關係。何況詩歌作為一種創造性的藝術(形式),是特別注重詩性智慧又講究個體生命體驗的靈魂敘事,包蘊著感官的知覺和漢語詩性,既是詩人的自我敞開和自我發現,又是源自於生活現場的審美呈現。一句話,詩歌是指向心靈世界的自由律動,是關乎靈魂的智慧書寫。以此進行觀照,如果說《年鑑》給人的整體閱讀印象是遠近高低,各臻其趣的話,那麼其最具價值的可能就在它充分展示了我們身處的時代,漢語詩歌書寫的經驗所帶來的豐富與多樣,寬廣與繁複。特別是那些來自於台港澳暨海外的華語詩人,他們的介入與書寫,本身就帶有「雙重凝視」的跨域經驗,更多的是為我們提供了一種跨文化視角的別樣景觀。

誠然,當寫作成為一種精神遠遊,無論是深入腳下的土地還是神往心中的家園,詩歌總是奔走在大地與心靈之間;無論是向上仰望天空還是向下俯視大地,超越現實與關懷現實同樣值得充分肯定。尤其是身處當下如萬花筒般變幻的生存境遇中,常常交織著希望與絕望、愛恨與冷暖、喜怒與哀樂。作為詩人,唯有堅定地守護著那些記憶,珍視對於生命歷程和當下生活的真誠訴說,重視筆下的語言與現實在相互搏擊時烙下的印痕。如是,所有在詩中留存的記憶和個人經驗,哪怕看似平淡瑣碎,但其中流淌的體溫和跳蕩的脈搏,同樣可以承載著自己的理想、意志和精神。難得的是,《年鑑》能以開放的視野,提供一個足以對話交流的空間,試圖囊括遍及全球各地發出的漢語詩歌聲音,不管有名或無名,不管前輩或新秀,惟重文本,一視同仁,把海內與海外的漢語詩歌看作一個整體的存在,把人們引向一個共享和合的視界,其具有的編輯眼光、氣魄和膽識就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了。

當我們把視線流轉於《年鑑》所選的詩作,靜心賞讀,不難看出,其中既有對日常生活實感、對底層生存狀態的關注,也有融入生命體驗的根性意識和精神氣息;既有對歷史對文化的沉思與感悟,還有回歸本真,展開心路歷程的靈魂之旅……題材和風格的詩意呈現,在異彩紛然的多樣化生態中蘊藏著生機。當然,由於《年鑑》所選的作品多為短詩、小詩或組詩,長詩、史詩因受到篇幅限制而闕如。加之每個地方入選的作者人數不一,作品參差不齊,因此很難說這些作品足以代表一個地區或某座城市詩歌創作的整體水準,但毫不疑問卻是某種實力和實績的生動展示。從地理分布上看,大陸詩歌版圖中的江蘇、廣東、北京、山東、山西、四川、安徽、湖南、福建等地入選的人數相對居多,庶幾成為這部《年鑑》的主力軍團;台港澳暨海外地區固然未能充分展示出其整體性的風貌,卻甚為醒人耳目。從代際上看,老中青詩人可謂濟濟一堂,那些越來越成熟老到的中青年實力詩人無疑是其中的亮點,後起的詩壇新秀同樣紛紛登場。從性別上看,女性詩歌無論從入選人數還是作品質量、藝術追求和水準觀照,無不給人以意料之外的驚喜。在這部用紙質作為載體打造的特殊空間,相遇這麼多舊雨新知,滿懷豪情共同迎迓一個年度豐盈的詩意,幸甚之至。當那些或熟悉或陌生的名字漸次映現於眼前,令我感奮莫名。伊沙、車延高、臧棣、龔學敏、李少君、大衛、西渡、霍俊明、馬啟代、王愛紅、胡弦、沙克、唐詩、霍竹山、雁西、黃梵、海馬、趙思運、王猛仁、高凱、楊然、甘建華、董迎春、吳投文、趙金鐘、徐春芳、劉川、李雲、育邦、北喬、方文竹、向以鮮、李永才、羅廣才、王躍強、張況、夏寒、白帆、玄魚、龔學明、月色江河、尹才幹、凸凹、第廣龍、張智、韓慶成、包容冰、徐澤、東方惠、曹誰、馬曉康、高世現、趙目珍、韓玉光、章治萍、王立世等,他們都是相當活躍的詩人,且始終堅持自己的品位,憑藉自身的實力營造詩歌的美學空間,是值得持續關注和期待的詩壇中堅力量。年長者詩人如葉文福、聶鑫森、高旭旺、呼岩鸞、王法等,依然滿懷激情穿梭於詩歌現場發光散熱,而且充溢著素樸的詩風且保持寫作的主體性,呈現出可觀的新時代詩意風貌。女性詩人如入選的陸萍、海男、匡文留、王舒漫、安琪、陳安輝、桑眉等作者,隱約可見女性詩歌群體力量(包括台港及海外)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生長勢態,這是中國詩歌文化史上任何一個時代都無法比擬的。她們的創作態勢頗為吸人眼球,而創作實績似已在自覺中走上一種新的制高點,且大有巾幗不讓鬚眉之氣勢,著實令人驚嘆。台港澳詩人群體中的林煥彰、方明、賴文成、洪郁芬、劉正偉、九月,何佳霖、秀實、招小波、文榕,龔剛等;海外各地如美洲的非馬、徐英才、姚園、施瑋、冰花、饒蕾、顧艷、李玥、綠音等,大洋洲的西貝、芳竹、丁丁等,歐洲的張琴、厲雄等,東南亞的曾心、榮超、舒然等,他(她)們的詩歌屬於另一種情狀,詩人們的文學素養和文化積累既與地理文化及生存境遇相關,又與文化中國的傳統資源內聯,在寫作上保有民族根性的同時,又具有跨文化感受與現代意識,給我們展現了多元文化語境中的別樣精神圖景,同時看到了漢語詩歌寫作空間的無限延展。從入選《年鑑》的詩人那裡,可以看到,在小說走紅、散文熱鬧、詩歌流派眾多卻失去固有尊榮的現實境況中,詩人們依然窮盡心力,為了探索更好地用詩性語言解析生命,用靈魂感知靈魂,面對比個人強大得多的時代,面對日益複雜而混亂的詩歌經驗,更多的詩人依託自己與歷史同步的參與者及見證者的身份,以對生活的強烈之愛和質樸的筆觸,試圖保持銳意的發現,袒露獨到的洞見,彈響心靈的回聲,凝成詩歌的韻腳,拉長了夢裡夢外的生命訴求,記錄下不應被遺忘的那些混合著夢想、苦難和希望的細節和腳步。或介入存在,或介入周遭世界,挖掘漢語詩性和對當下現實生活的重新命名,讓詩的真正意味回到詩歌精神和審美氣質中,讓精神能量重返詩的內部、回歸人們的內心,使得詩歌這門藝術具有更加獨立的審美品格。

面對著這麼多來自海內外各地的詩人及其詩作,可能為編輯方便和起見,主編者尋找到一種相對合適的途徑,即以省份或地理標識來加以區分,也許這是比較理想的一種編選方式。一方面,可以更有彈性或曰開放性和兼容性,便於讀者了解詩人所處的地域文化和生存境況;另一方面應是從詩學角度來考慮的。對於詩人而言,「地理」是詩人始終揮之不去的「鄉愁」,是詩人的出發點或者歸宿地,是詩人的生命之根和精神原鄉。然而,優秀的詩人總是冀望能掙脫地理的或圈子的束縛而卓然自主獨立。面對人口流動和移民潮已漸成氣候的當代世界,地域性儘管已成了一個人「隨身攜帶」的天然存在,然而一旦將地域性畫地為牢,反而會制約地域性因素本身潛在的多樣性和富有個性的表達。或者說,要真正理解一個地區與個體生命的關係,感受它所養育的人們的性格和情感,領略它所承載的歷史與文化等廣闊的內容固然重要,但說到底,詩歌是源自內心、靈魂和生命的多重體驗。可見,地域性不應成為詩歌的「產地標籤」,而應該成為詩歌的一個富有生命力的元素來加以觀照。不管怎樣,詩歌畢竟和我們的精神、靈魂有關,真正有智慧的詩人除了不會忘記自己腳下的土地和生養自己的故鄉,更重要的是要在自己置身的環境中創造出獨具特色的作品。

由於閱讀與傳播方式的變化為詩歌開啟了另一種可能或帶來新的態勢,驅使詩歌在定義、功能和意義上產生了不同程度的藝術嬗變,或者融入新的美學元素。綜觀《年鑑》林林總總的詩作,或傾向於個人化書寫與個體生命體驗的突顯,或強化對語言的靈動駕馭與自覺的建構,或側重於敘事性因素而喚起新的感受,或偏向於娛樂性成分與口語化書寫,或呈示幽思冥想與陌生化效果,或醉心於知識性闡釋與哲思性追問,或保持傳統抒情特質以突顯主體意識,如此等等,可謂大路朝天,各行其道。從中可以發現,個別詩人以高度自覺的詩歌意識,廣泛地吸納、追尋、否定、超越,對自己的寫作實踐進行大膽的嘗試和創新。譬如,實力派詩人臧棣的乾坤大挪移,龔學敏的境象投射,李少君的自然心象,馬啟代的良心寫作,唐詩的風情對話,大衛的樸素神性,雁西的情愛抒寫,甘建華的地理敘事,李雲的大地詩性,月色江河的家園指認,霍竹山的西北情調,包容冰的佛理禪意,曹誰的大詩想像;林煥章、曾心等的小詩磨坊,非馬的實驗書寫,姚園的唯美流淌,施瑋的柔情雅歌,何佳霖(度姆洛妃)的知性悟覺,招小波的人物素描……在更為年輕的詩人筆下,語言運用上則展現出一種更為任性、輕鬆、自然的特點,竭力呈示新世代的詩歌想像和美學形態。總之,無論是對多維情感的靈動表達與語言實驗的自覺嘗試,還是對題材的多元選擇與詩歌文體的形式構建,抑或是對修辭技藝與意境營造的匠心獨運,在多數入選的作者身上都有著或多或少的展現。

以上結合《年鑑》的讀後印象進行斷想式的思考和探討,旨在於交流和對話,其中肯定有不準確不到位之處,憾在未能列舉詩人詩作逐一評述,但願贏得詩友們的理解。實話實說,《年鑑》中入選的作品並非首首精彩,作者們的藝術追求、詩藝水準和美學質地也迥然有別,但通過這部年鑑,海內與海外連結成一個整體,共同置之萬物互聯的時代以及歷史與當代文化的背景中,如同一次特殊映示,編織著對人生的共感和對母語及其漢語新詩未來的夢想,既見證了大多數人的生活,又留存了多聲交互的時代音響。

至此,似有言猶未盡之感。在全球化和網絡化的語境下,置身於開放多元與交往便捷的境遇中,當代漢語新詩何去何從?詩歌何為?詩人何為?這些反覆提出的命題看似老生常談,實則依然值得我們長久深思。儘管有人認為現在並非是一個屬於詩的年代,但詩歌無論以何種方式出場,都必須以美的規律和創造性的思維來展開詩意之旅,畢竟的詩是一種表現而非再現的藝術。譬如,應如何在重建詩歌的倫理想像力的路上,充分地表現出個體生命原生狀態,以深刻而獨立的生命體驗穿透生活斑駁陸離的表層帳慢,而抵達天地同參宇宙人生的超驗思辨和精神境界,以及未來可能?如何在立足現實又超越現實的節點上,接續傳統並向傳統借鏡的同時,進行富有先鋒性探索精神的藝術實踐,在並行不悖中把兩者交融為渾然一體,以期開拓漢語詩歌新的可能性,讓詩歌文體既突顯出當代性、獨立性與異質性?等等。因為詩作為最古老的文學形式,作為文學之母,有著人類最原始最本真最樸素的成份,並以美的規律來關懷人性、張揚人的精神追求,人類對其執著的恆常性所展現出的最高境界就是詩。就此而言,漢語詩歌當下的風貌不管如何千姿百態,那些彈響靈魂的回聲或趨於生命的不同層次的詩語,只要成為詩歌發展流程中的活性因子,必能持久地閃爍詩性光芒。說到底,最終能承載詩意的語言文字,唯有發揮最大的生命本體的表現功能,才是漢語詩歌語言不可改變的方向。唯其如此,漢語新詩才有可能帶上母語自尊的優美、底蘊和積澱,走上健康而獨特的表達路徑走向深遠與遼闊,並且成為人類時空的共享,讓全世界都能傾聽到漢語詩性所律動的最美麗、真實而智慧的聲音。是幸!

2022年冬至急就於泉石堂

作者莊偉傑,閩南人,旅居澳洲,詩人作家、評論家,文學博士、復旦大學博士後,山東大學詩學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中文學刊》社長總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