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逢其時,新潮湧動:首屆ART SG揭幕,新加坡藝術市場提前入春

藝術眼artspy 發佈 2023-01-18T00:25:49.518415+00:00

2023年1月11日,新加坡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藝博會——新加坡藝博會(ART SG)在濱海灣金沙會展中心揭幕,博覽會由瑞銀集團和The Art Assembly合作舉辦。

2023年1月11日,新加坡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藝博會——新加坡藝博會(ART SG)在濱海灣金沙會展中心揭幕,博覽會由瑞銀集團和The Art Assembly合作舉辦。來自全球35個地區的共160餘家畫廊參展,其中既包括高古軒、卓納畫廊、白立方、佩斯畫廊、Kukje Gallery、貝浩登、Thaddaeus Ropac、三瀦畫廊等在內的國際藍籌畫廊,也包含STPI、Yeo Workshop、FOST Gallery等眾多新加坡本土畫廊的中堅與新興力量。

來自中國大陸的共16家畫廊參展,包括BANK畫廊、東畫廊、蜂巢當代藝術中心、沒頂畫廊,以及在海外設有據點的香格納畫廊、唐人當代藝術中心、麥勒畫廊與Tabula Rasa畫廊。ART SG對於在過去一年面臨嚴厲封控環境,實體博覽會幾乎全部取消的大陸地區畫廊而言,是久違的一次釋放,同時也是自1月8日中國大陸取消入境核酸檢測與集中隔離後,中國畫廊加入的首站國際藝博會。

ART SG展會現場,2023年

除GALLERIES 畫廊單元外,FOCUS 焦點單元為呈獻個展、雙人展或專題展覽的主題單元。FUTURES 未來單元為成立未滿六年的年輕畫廊或藝術家運營的藝術空間提供平台。同時,作為一座在過去三年中區塊鏈行業活動頻繁、並吸引大量加密貨幣公司落地國家的首個大規模藝博會,ART SG為本次博覽會特別設置REFRAME重構單元,呈獻參與、運用及展示數字科技實踐的畫廊,作品涵蓋數字繪畫、動畫、沉浸式裝置、增強或虛擬實境,以及非同質化代幣(NFTs)等,吸引了來自上海的Vanguard畫廊、來自紐約和舊金山的Bitforms gallery、來自蘇黎世的Kate Vass Galerie等共8家畫廊參展。

展會的公共藝術項目包括大型場域特定裝置作品、特別策劃的影片展區,以及講座和教育活動。影片展區由泰國策展人、曼谷Jim Thompson 藝術中心藝術總監和近期獲委任為 2023 年泰國雙年展藝術總監的格拉西亞·卡威旺(Gridthiya Gaweewong)策展,講座項目由 Para Site 前執行董事和 2024 年雪梨雙年展的總監康喆明(Cosmin Costinas)策劃。

圖片ART SG展會現場,2023年

圖片ART SG舉辦地,濱海灣金沙會展中心

儘管眾多畫廊將新加坡視為東南亞藝術的潛在中心,但該地區崛起的年輕一代收藏家的胃口卻更加全球化。新加坡藝術收藏家、ART SG顧問團成員Michael Tay深信,新加坡人不一定想把自己局限在一個特定的區域流派:「新加坡人是全球公民,他們大多遊刃有餘;我們的興趣和品味與其他全球城市的公民相似。我相信,ART SG將符合這些願望」。ART SG展會總監楊淑茵也持同樣的觀點:「Art SG可以作為新加坡藝術市場持續增長的催化劑,因為它作為該地區的門戶,與國際藝術界的聯繫發揮了更大的作用。」

「新加坡一直以來都擁有非常多元的文化背景,近年來更呈現出國際化的趨勢。最近幾年,新加坡成為一個新的文化目的地,對藝術收藏感興趣的人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多元化。新加坡已經為培育藝術生態系統投入了一定時間,我們希望有一個擁有國際畫廊的藝術博覽會,能讓該地區更多的收藏家將他們的收藏擴展到本地藝術家之外,將新加坡轉變為一個全球藝術中心。」Thaddaeus Ropac亞洲總監朱端麗(Dawn Zhu)表示。Thaddaeus Ropac在展位現場帶來瑪莎· 瓊沃斯(Martha Jungwirth)、亞里克斯·卡茨(Alex Katz)、湯姆·薩克斯(Tom Sachs)、喬治·巴塞利茲(Georg Baselitz)、羅伯特·勞森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等藝術家的作品,與藝術家目前在全球的機構與畫廊展覽相呼應。VIP開幕首日售出作品包括大衛·薩利(David Salle)的一件大尺幅畫作,以42.5萬美元的價格售出給一座亞洲博物館,以及奧利弗·比爾(Oliver Beer)的畫作,以3.3萬英鎊售出,埃爾-薩伊 (Mandy El-Sayegh)的一副畫作以7萬美元售出。

圖片Thaddaeus Ropac展位現場 圖片來源:Thaddaeus Ropac

卓納畫廊在展位帶來包括奧斯卡·穆里略(Oscar Murillo)、約什·史密斯(Josh Smith)和尼奧·勞赫(Neo Rauch)在內的眾多國際藝術家的新近創作,以及日前正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舉辦個展的沃爾夫岡·提爾曼斯(Wolfgang Tillmans)的作品。畫廊在博覽會開幕前數小時內已有過半作品售出,包括凱薩琳·伯恩哈特(Katherine Bernhardt)的兩件大尺幅繪畫作品,以及尼奧·勞赫、卡羅爾·博夫(Carol Bove)、馬塞爾·扎馬(Marcel Dzama)等藝術家的作品,銷售額超過250萬美元。

圖片卓納畫廊展位現場 圖片來源:卓納畫廊

白立方在展位呈現了包括達明安·赫斯特(Damien Hirst)、伊米.諾貝爾(Imi Knoebel)、莫娜·哈透姆(Mona Hatoum)、劉韡在內的多位國際藝術家的30餘件作品,並在PLATFORM單元帶來野口勇的遊樂雕塑系列《Octetra》。該系列成型於1965年,是展現了藝術家對空間、自然和感官互動的關注的代表作。VIP首日已有安塞爾姆 · 基弗(Anselm Kiefer)、艾珠·克利絲汀(Christine Ay Tjoe)、瑪格麗特·於默(Marguerite Humeau)等藝術家的共17件作品售出,銷售額180萬英鎊。

圖片白立方在PLATFORM單元帶來野口勇的遊樂雕塑系列《Octetra》,ART SG展會現場,2023年

立木畫廊將目光聚焦東南亞及亞太藝術,呈獻出生於馬來西亞的藝術家曼迪·埃爾-薩伊(Mandy El-Sayegh)的展覽,並帶來韓國雕塑與裝置藝術家李昢(Lee Bul)及新晉越南裔美國畫家 Tammy Nguyen的作品。

圖片立木畫廊展位現場

作為新加坡本土畫廊的中間力量,STPI Creative Workshop & Gallery帶來五位東南亞及亞太地區重要女性藝術家的作品:新加坡藝術家蔡艾芳(Genevieve chua)與韓少芙 (Han Sai Por)、韓國藝術家梁慧圭(Haegue Yang)、泰國藝術家碧娜里·桑比塔(Pinaree?Sanpitak)、印度藝術家布拉帕瓦蒂·梅巴伊爾(Prabhavathi Meppayil)。蔡艾芳的個展「grrrraaanularrrrrrr」亦將同期於STPI揭幕,呈現藝術家的全新系列作品,探索物質性、現實和身份的多種角度與怪癖。

圖片STPI Creative Workshop & Gallery展位現場 圖片來源:STPI

新加坡畫廊Yeo Workshop在FOCUS焦點單元帶來題為「From the Land of Gold Below the Winds in South Seas」的策展展位,展出新加坡及東南亞跨學科藝術家費羅爾·達瑪(Fyerool Darma)、菲利普·塞亞西亞(Filippo Sciascia)、桑提(Santi Wangchuan)和斯塔·薩斯米塔(Citra Sasmita)等人質問歷史與文化的藝術創作,呈現一座歷史的、迷幻的、超現實的,同時也是異國情調與自我批判的東南亞圖景。

圖片童瓊(Quynh Dong), 《Trong rüng chuói (In The Banana Forest)》, 2019年,45分鐘,影像靜幀,Yeo Workshop在ART SG展位呈現 圖片來源:Yeo Workshop

馬尼拉畫廊The Drawing Room在FOCUS焦點單元帶來菲律賓著名女性畫家潘桑托斯(Pam Yan Santos)題為「Building Things We May Not Know」的個展,探索包括日常親密關係、家庭生活和女性在母親、妻子和藝術家之間的角色切換的主題。

Tabula Rasa畫廊在FUTURES未來單元展示了藝術家苑瑗、李濤的一系列新作品,並在博覽會特別策劃單元 NEW/NOW & FILM 中呈現蕭涵秋的新繪畫作品,同時在FILM單元中展出程新皓的影像作品。藝術家李濤的個展也在博覽會期間於新加坡恬澤園呈現(1月10日至1月15日)。

圖片李濤,《咔噠2》,2022年,Tabula Rasa畫廊在ART SG展位呈現 圖片來源:Tabula Rasa

在過去三年中,新加坡倚靠友好的監管政策吸引了大量科技新貴的流入以及加密貨幣公司的落地,多個重要區塊鏈行業活動在此舉辦。這推動ART SG在博覽會中特別因地制宜的推出FRAME重構單元,以「充分利用新加坡在科技創新領域的領先地位,集中呈獻數字藝術的最新實驗與基於區塊鏈的藝術創作。」在「重構」單元中,Bitforms gallery展出了里非克·阿納多(Refik Anadol)的作品,作為數據美學和機器智能領域的先鋒,阿納多的作品重新定義了當代的科技參數和以演算法為基礎的實踐。Vanguard 畫廊呈現了來自大灣區的啾小組(Jiū Society)持續進行的項目《雪姑七友》,當中涉及多種媒介,包括場域特定裝置、雕塑、繪畫、影片和加密藝術,其名稱取自 1955年的香港音樂喜劇電影,該電影大致圍繞《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內的角色構思。

圖片Vanguard 畫廊展位現場 圖片來源:Vanguard 畫廊

「新加坡已經成為一個新的技術和加密貨幣中心,標誌著新一代的財富和新的品味與趨勢。」總部位於首爾的Kukje Gallery副總裁Bo Young Song說。Kukje Gallery在焦點單元呈獻了一場互動性的展覽,帶來澳洲原著民藝術家丹尼爾·博伊德(Daniel Boyd)的新作,博伊德以其作品對澳洲殖民歷史背後既存的浪漫主義觀念的質疑和挑戰為名。

ART SG的聯合創始人任天晉(Magnus Renfrew)表示,「作為東南亞地區迄今甄選規格最高和規模最大的藝術展會,新加坡藝博會的啟動將為亞洲文化景觀打造一個關鍵時刻,並讓全球文化群體聚焦新加坡。首屆展會從規模到參展陣容,皆反映出對該區藝術市場重要性的堅定承諾和共同信念。」任天晉也是The Art Assembly的聯合創始人之一,The Art Assembly在亞洲經營著一系列的博覽會——包括台北當代、雪梨當代(Sydney Contemporary)、印度藝術博覽會(India Art Fair)、影像上海藝術博覽會(Photofairs Shanghai)和即將舉行的東京現代藝博會(Tokyo Gendai)。任天晉也是2008年香港國際藝術展(Art HK)的創始董事,並在2013年MCH集團收購Art HK時擔任香港巴塞爾藝術展的創始董事,他還是於2019年揭幕的台北當代藝博會的創辦人。從香港到台灣,將國際當代藝術帶入本地的努力同樣是ART SG的重要嘗試。

圖片ART SG並不是該國第一次嘗試舉辦頗具雄心壯志的區域和全球市場博覽會。2010年啟動的「藝術登陸新加坡」(Art Stage Singapore)在2019年的最後一刻因財務問題而被取消,該藝博會由曾在1991年至2000年擔任巴塞爾藝術展總監的洛倫佐·魯道夫(Lorenzo Rudolf)創辦。同時,伴隨中國大陸1月8日取消入境核酸檢測與集中隔離,在3月份到來的香港巴塞爾藝博會即將迎來大陸畫廊主、藏家的回歸。新加坡在新的外部環境與來自香港、上海等其他城市的競爭中如何持續保持作為新興藝術市場中心地的優勢仍然面臨考驗。

儘管如此,參展商們這次仍然非常樂觀。「現在的格局已經不同了,藝術博覽會的整個背景已經不一樣了,」卓納畫廊香港空間資深總監許宇(Leo Xu)說,「Frieze Seoul和Art021的成功已經證明了區域性博覽會的價值。」

圖片WOAW畫廊新加坡空間外景

ART SG舉辦同期,香港的WOAW畫廊和東京的白石畫廊在新加坡開設前哨站,WOAW畫廊位於新加坡唐人街的空間是畫廊迄今為止最大的場地,白石畫廊的新加坡據點同樣是畫廊目前在亞洲最大的空間。2022年,厲蔚閣宣布任命陶啟勇(Dexter How)為畫廊東南亞地區總監,並將常駐新加坡。在紐約、倫敦、香港和首爾設立空間的立木畫廊也將其業務擴展到了新加坡,並任命了駐新加坡總監Ken Tan,負責監督畫廊在東南亞的活動。

新加坡在疫情期間寬鬆的防疫政策,及近年在藝術、科技與金融領域的持續發力,使該地重新引起了藝術市場多方的關注。2018年,巴塞爾藝術展的母公司MCH集團在該年11月,即ART SG宣布啟動數月後撤出了對博覽會的投資。當MCH集團於2022年1月宣布回購ART SG15%的股份時,集團新聞發言人Christian Jecker表示,「MCH已經發生了很多變化,加強香港巴塞爾藝術展的地位,為亞洲藝術界的長期實力做出貢獻,是我們的戰略支柱之一。參與ART SG在以加強藝術市場和MCH集團在亞洲地區的影響力為導向的視野中,是一個獨特的機會。」

圖片2022年蘇富比首場新加坡現當代藝術拍賣會現場

蘇富比、佳士得和富藝斯等拍賣行也對新加坡重新產生了興趣。2022年9月,佳士得宣布擴大東南亞市場投資,並在新加坡展出香港秋季拍賣拍品,拍賣行稱這麼做是為了「響應東南亞買家在佳士得全球拍賣中日益增長的購藏需求。」2022年8月,蘇富比也在新加坡舉辦了其自2007年後,15年來首場新加坡現當代藝術拍賣會,拍賣總成交額2450萬新元,超過拍前估值650萬

新元。

自2018年宣布創建以來,Art SG已經歷多次推遲,在如今正式啟動,事實上不失為一個好的時機。由於新加坡在大流行期間的穩定治理和寬鬆的防疫政策,這裡目前正經歷著驚人的財富湧入。「在過去三年裡,富裕的中國人、印度尼西亞人和西方僑民群體在新加坡急劇增長,他們將新加坡視作他們的永久基地。」ART SG的聯合創始人任天晉(Magnus Renfrew)表示。

總部位於倫敦的投資移民諮詢公司Henley&Partners的數據顯示,2022年,新加坡是世界第五富裕的城市,亞洲第二富裕城市,僅次於日本東京。同時,新加坡是高淨值人士的首選目的地及高淨值人群流入最多的國家,位居世界排名第三(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AE)排名第一,澳大利亞緊隨其後)。數據顯示,新加坡淨資產大於100萬美元的百萬富翁在2030年將增長到13.4%。換言之,該國將成為亞太各國百萬富翁比例最高的地區。

新加坡的普通法體系、宜商監管制度和低稅率是吸引大量財富與高淨值人士與超高淨值人士流入的主要原因。在新加坡,若向公共慈善機構(包括博物館與美術館)捐贈,即可享受250%的稅收減免,此外,新加坡沒有資本利得稅,並於2008年廢除了遺產稅。

可變資本公司在新加坡的數量於近年極速增加

圖片來源:金融時報

根據《金融時報》2022年8月的報導,疫情爆發之後,越來越多來自中國大陸的富豪向新加坡轉移。2021年,新加坡經濟發展局發表的一份報告指出,到2020年底,新加坡約有400家家族辦公室(一種私人投資公司形式),比一年前增加了一倍。

新加坡還擁有占地30000平方米的新加坡自由港(Le Freeport Singapore),這座儲藏倉庫被稱為 「亞洲的諾克斯堡」,旨在模仿瑞士的安全和稅收政策,最初意在吸引蓬勃發展的中國市場,現在同樣為新加坡及亞太地區的藝術市場提供陣地。2022年,中國加密貨幣億萬富翁吳忌寒買下新加坡自由港,據說價格為2840萬美元。吳忌寒是比特大陸的共同創辦人,現任比特小鹿集團董事長,生於1986年,是亞洲最年輕的億萬富翁之一。

「在過去,新加坡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貿易港口,現在的新加坡已經成為航空樞紐、主要銀行中心、亞洲的基建重鎮,以及通往東南亞的門戶。」楊淑茵表示。新加坡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所帶來的交通便利及政治穩定性,使其作為金融中心的聲譽日益增長,這與其強勁的文化投資交織在一起,正推動新加坡逐漸成為東南亞乃至亞太地區新興的藝術市場中心,並在關注本土的同時,也面向更加國際化的交流與聯結。

娜塔莎·通蒂, 《火焰中的花園;惻隱的空白》,2022年,第七屆新加坡雙年展「娜塔莎」展覽現場 圖片來源:新加坡美術館提供

ART SG同時也是在今年迎來第十一屆的新加坡藝術周的主要藝術市場平台,藝術周期間(2023年1月6日至15日),新加坡各地將舉行超過130場活動,同期於去年10月開幕的第七屆新加坡雙年展「娜塔莎」(Natasha)(展至2023年3月19日)將免費向公眾開放。由四位來自不同地區的女性擔任藝術總監,本屆雙年展以一個名字,而非一個標題命名,旨在改變人們對雙年展作為大型主題展覽的看法,觸發一種新的與世界建立關係的方式。本屆雙年展擺脫了往屆新加坡雙年展中典型的東南亞關注,四位藝術總監在一份聯合聲明中指出:「雖然東南亞地區仍是新加坡雙年展的直接語境,但本屆雙年展將穿越陌生地形,超越地理本身。為了理解和解決人類面臨的緊迫問題,雙年展將設想如何在不依賴奇觀的情況下與公眾建立聯繫。」

雙年展的主展館位於新加坡美術館(Singapore Art Museum)2022年在丹戎巴葛分銷園(Tanjong Pagar Distripark)開幕的新空間中,該空間旨在呈現更具實驗性與多學科的當代藝術內容。美術館所處的倉儲大樓,也是眾多藝術畫廊與快閃展的聚集地。

第五屆S.E.A. Focus以「a world, anew」為主題,展會入口,2023年 圖片來源:S.E.A. Focus

作為新加坡藝術周的另一重要活動,S.E.A. Focus藝博會在今年來到第五屆,舉辦時間與藝術周同步。S.E.A. Focus藝博會所在的藝術園區吉門營房(Gillman Barracks)建立於1936年,最初為英國軍營所在地。2012年在經過一翻修復後,由新加坡經濟發展局、裕廊國際(JTC Corporation)與新加坡國家藝術委員會(National Arts Council)共同打造為當代藝術園區,現在是香格納畫廊、 大田秀則、FOST Gallery、Yavuz Gallery、Yeo Workshop等眾多國際與本土畫廊的所在地。

S.E.A. Focus藝博會在新加坡國家藝術理事會的委託下由STPI Creative Gallery & Workshop發起與組織,作為新加坡藝術周的焦點,旨在以策展形式展示東南亞的畫廊和藝術家,並參與到將新加坡建設成一個全球藝術樞紐的努力中。STPI是一個致力於推進版畫和紙本作品的非營利與畫廊銷售模式結合的綜合體,與新加坡國家美術館與新加坡美術館並列成為新加坡國家視覺藝術集群的重要部分。該機構初創於2002年,在新加坡政府計劃「文藝復興城市計劃」的蔭蔽下創立,該計劃於2000年啟幕,冀望新加坡成為「21世紀亞洲文藝復興的核心城市,以及全球化世界中的文化中心」。

STPI Creative Gallery & Workshop外景 圖片來源:SPTI

新加坡國家美術館(National Gallery Singapore)成立於2015年,經10年醞釀,耗資5.32億新元,這也使新加坡成為東南亞第一個建立全球性機構來展示東南亞和國際藝術的城市。如今,新加坡國家美術館是世界上擁有最大體量東南亞現代藝術品的機構,擁有超8000件藏品。1月13日,中國水墨藝術家劉國松迄今最大規模個展「實驗悟道」即將在這裡開幕,以慶祝藝術家跨越70年的藝術實踐。

新加坡國家美術館外景 圖片來源:新加坡國家美術館

新加坡國家藝術委員會成立於上世紀80年代,自其創立以來,持續將藝術文化作為一種國家建設的形式。雙年展、美術館與博物館、畫廊、藝術空間的通力合作構建了新加坡的藝術生態系統,在國家文化與財政積極推動下,獨立運營的藝術機構、新近湧入的國際畫廊和藝術空間,都在為新加坡的藝術生態的多元化帶來新的可能。

新加坡在未來將不僅僅作為東南亞的金融口岸,也將與香港、上海、東京、首爾等國際都市一同競爭成為亞洲最具投資與藝術發展潛力的地區中心城市。

(文章來源於TANC)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