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從小被明朝政府淨身,一輩子不能過夫妻生活,他恨不恨大明朝

無根樹花正孤 發佈 2023-01-18T03:31:46.151686+00:00

明朝的盛世不是一個人締造的,說到明成祖輝煌事跡的時候,大部分都是集中在陸地之上的戰績,而相對於海洋之上來說的話,則是需要靠其他人的功勞進行支撐,明代太監鄭和就是最好的例子,明朝官府早早的就給他淨身了,但這些似乎並沒有影響他給大明朝效力,這裡面的原因有人想通了嗎?

明朝的盛世不是一個人締造的,說到明成祖輝煌事跡的時候,大部分都是集中在陸地之上的戰績,而相對於海洋之上來說的話,則是需要靠其他人的功勞進行支撐,明代太監鄭和就是最好的例子,明朝官府早早的就給他淨身了,但這些似乎並沒有影響他給大明朝效力,這裡面的原因有人想通了嗎?

鄭和生平壯麗事跡

鄭和原名為馬三保,祖籍昆明人,是明代著名的宦官,也是中國中古時代著名的航海家,在中國歷史上有著濃墨重彩的一筆。他從年輕的時候就跟隨當時的燕王朱棣,如果歷史沒有說假話的話,那他就是從小有超人一般的智慧,懂得軍事和超古兵法,雖是一介宦官之身,但從來沒有在戰場之上膽怯過,燕王朱棣在被建文帝朱允炆逼迫削藩的時候,也是他帶頭支持,在靖難之戰有著奇功。因此而升功為內宮總管太監。

永樂皇帝登基二十二年之際,下達了一道相當離奇的聖旨,要求重開唐宋時代的海上絲綢之路,並且主動派遣中國海軍進行遠洋航行,要揚國威於域外,立道德於全球,但無論是正史還是各種私人筆記野史之中的說法都對這段舉止有著驚悚的講究。有人說下西洋是宣揚天朝上國國威;也有人說這是朱棣為了尋找建文皇帝朱允炆的下落,生怕朱允炆帶著軍隊回來復仇將他從金鑾殿下馬,但真相到底是怎樣,關係到的是鄭和的命運。

下西洋必須要有全新的歷史定義,對於個人的命運肯定是有不同的影響,鄭和作為明初主導下西洋的主要人物,他的命運隨著這次活動發生了改變。但所不同的是鄭和下西洋的目的到底是什麼,為什麼說朱棣會派遣一個宦官來主導這次代表帝國臉面的龐大活動,要知道在中國傳統的觀點之中,對於宦官這種不全人物是有很大歧視的,前後近三十年的時間做了些什麼呢?

鄭和的前半生幾乎是默默無聞,六歲的時候就進宮做了太監,到年輕之際開始帥兵打仗,到中年之後開始帶著中國海軍遠航,再到後面的三十年時間之中一生遠洋漂泊於大海之中,將功勞插滿了當時中國所能達到的最遠地方,使得後代中國人對於明朝的評價提高了一個層次,這種跨越大洲大洋的遠航是漢唐所沒有的,所以明朝人有底氣說自己遠邁漢唐。可明政府明明摧殘了鄭和的身心,為何鄭和還那麼死心塌地的效力呢?

鄭和個人心理分析

說到底鄭和之所以沒有對明政府產生怨恨,還是因為當時社會的普遍現象和國家強大實力帶來的榮譽感。明朝是中國古代朝代序列之中的一個普通朝代,作為封建王朝的代表之一,許多社會制度和政治結構其實都是相同的,主要來說就是封建王朝之中的宦官制度,宦官制度在今天中國人看來當然是不合理的,甚至可以說是一種相當恐怖的制度,那在古代的中國人看來這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制度呢?

筆者只能說古代和現代人的看法的有很大不同的,古代人對於這種情況的看法是相當的淡定的,雖然在很大情況之中對於宦官是歧視的,但這種歧視並不是歧視這種制度,而是歧視這種制度之下產生的個人。但現代人卻又不同,現代人來說一般不會歧視宦官,一般都是可憐宦官,要不是沒錢,要不是在那個時代之中活不下去了,誰又願意淨身去當太監呢?

現代人看待宦官制度是害怕的,不敢相信當年的中國人竟然是生活在這樣的一個制度之下,對於宦官制度的簡直就是感到了恐懼,試著去想一下,現在中國人誰敢接受讓自己淨身之後成為一個太監啊!這簡直是無法相信的,因為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是沒有這種制度的,但古代人卻是不同,古代人從出生的時候社會上就有這種制度了,中國宦官制度一以貫之,不僅他們出生的時候有,更古的時候也有。

因為這種制度一直都有,因為宦官制度早就成為了中國人文化之中的一部分,因為歷代王朝都有,所以這就造成了中國人思維之中的慣性,因為祖宗時代就已經有了,而且自己這個時代也有,所以認為這種制度存在就是必須切合理的,所以古代人對於宦官制度的感受相當的普遍,就和我們現代人遭遇到了一些制度是一樣的,即使今日看起來合理,難道以後就合理了嗎?

唐朝更有英雄是宦官

鄭和從很小的時候就被明政府淨身,對於常人來說,長大成任結婚之後同房行夫妻之事是一件相當快樂的事情,很多花花公子甚至會對這種事情上癮,正所謂人間之中三大危害就是黃賭毒。這三件事情為什麼會成為社會之中最大的危害而又多次禁止不了,是因為這裡面能夠產生極大上癮,人上癮之後享受那種感受,那就會不擇手段的去做了的,但試問如果一個人從來都沒去做,沒有感受到那種感覺呢?

從道理之上說是這樣的,因為鄭和六歲的時候就被淨身了。從來都沒有結婚,也從來都沒有做過男女之事,他從來都不知道那種事情的感覺的什麼,因為不知道,不管周圍的人如何描述這種事情有多舒服,不管周圍的人描述這種事情做完之後到底是一種怎樣的快樂,他其實都是感受不到的,正是因為感受不到這種感受,所以他是不會對明政府產生怨恨的。

其實換一個時間來說,你如果讓鄭和16歲享受過那種事情之後再被進身,那感受絕對的不同的,就算他對明政府忠心願意做事,但心裏面都肯定是有一些怨恨的。所以說明政府合適的時間做了一件合適的事情,不然的話鄭和和朱棣未來是沒有這麼大的成就的。其實後面朱棣給了鄭和極大的機會,讓他身上光滿萬丈,讓他有足夠的面子,你要知道,在中國人還不怕死的年代,留名青史這種事情有著多大的誘惑,那是無數人的夢想。

再說遠一點的事情,中國宦官之中的出名人士其實不止鄭和,在唐朝的時候還有一名傳奇太監叫做楊思勖,他本人祖上是嶺南部落蘇歷,母親也是部落首領女兒,也是在六歲的時候入宮做了太監,神龍革命追隨唐中宗捨生忘死,景龍政變追隨李隆基成功,後半生率領唐軍平定南方,滅掉了安南叛亂,成為了中國的南天一柱,一生之中斬首二十萬,號稱隋唐京觀八十一獨居第一。

結語

中國歷史之中從來都不缺少傳奇人物,古代中國傳統文化思想精髓深植每一個忠臣義士的心中,對於祖國的熱愛是最大的追求,這種大唐的傳奇宦官就個人能力來說比鄭和還要神奇,理論上和唐朝也是深仇大恨,再加上當年不同,鄭和、楊思勖都是有信仰的一代,自然不在乎這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