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書紀年》和《史記》到底誰的可信度更高?

小姐姐講史 發佈 2023-01-18T10:05:12.274841+00:00

可《竹書紀年》呈現出的歷史,足以讓《尚書》、《春秋》,尤其是《史記》變成一文不值的偽史。究其原因,《竹書紀年》記載的歷史比現實還殘酷,比號外新聞更勁爆,孔子、孟子、荀子形象大打折扣,都在說謊,原來不僅「洪洞縣裡無好人」,就連堯舜禹湯也沒有一個好人!

魯迅先生對司馬遷《史記》的評價是「無韻之離騷,史家之絕唱」!可《竹書紀年》呈現出的歷史,足以讓《尚書》、《春秋》,尤其是《史記》變成一文不值的偽史。

究其原因,《竹書紀年》記載的歷史比現實還殘酷,比號外新聞更勁爆,孔子、孟子、荀子形象大打折扣,都在說謊,原來不僅「洪洞縣(衙)里無好人」,就連堯舜禹湯也沒有一個好人!就是這本《竹書紀年》也歷經坎坷,在戰亂中散佚!


盜墓賊倒霉的盜墓,傷了書,救了命。

咸寧六年(280年)三月,晉國發兵南下,水陸並發,滅掉吳國。晉武帝司馬炎非常開心,於四月改元太康紀念這一盛事,寓意進入了太康時代!

太康說的是社會太平安寧,可沒多久,就發生了一起嚴重的盜墓事件,正是該事件才發現了包括《竹書紀年》在內的十五部珍貴的原版文獻。

一個汲郡(河南省新鄉市人)人不准(音,否准或者標準)拿出之前踩點寫好的「盜墓筆記」在今天的新鄉市衛輝市孫杏村鄉娘娘廟村南發掘了一個金字號墳墓。這一處,共有七處墳墓,分別以天、地、五行(金木水火土)排序,他想金字號的應該多金,就挖了。

他在挖掘中發現一戰國魏國國王(魏襄王或者魏安釐【僖】王)的陵墓,非常開心。可令他失望的是這裡並沒有太多的寶貝,卻有很多木簡。他的火把用完了,就點著竹簡尋寶,燃燒了很多竹簡後,還是沒找到更多更好的寶貝。他一怒之下,除了盜取寶貝之外,就背了一簍竹簡,然後狠狠地拋到地上泄憤!


村民們發現這些刻有奇怪字符的竹簡,就報了官。官府一看,十分震驚,這就是寶貝啊!趕緊上報,最後報到晉武帝司馬炎那裡!司馬炎非常重視,一方面下令中書監荀勗、中書令和嶠組織人員破譯竹簡,一方面要求捕捉盜墓賊,要抓活的!盜墓賊無意發現的這些竹簡才是真正的寶貝,比起金銀玉帛珍貴多了。

經過整理破譯發現共有《易經》、《國語》、《穆天子傳》、《周書》、《瑣語》以及這卷《竹書紀年》。

其實,這部歷史文獻並不叫《竹書紀年》,之所以叫它《竹書紀年》是因為它是竹簡(竹書),又是編年體(紀年)的史書。在我看來,應該叫《魏紀》,因為這傾注了魏國官方史學家的心血。為了紀念這次偉大的發現,《竹書紀年》也被稱為《汲冢書》,也就是汲郡墳冢的史書。


盜墓賊也因為發現了這部偉大的史書,而被晉武帝司馬炎饒恕不死。倘若不是他盜墓發現的,這本書說不定不叫《汲冢書》而叫《不准書》哈!《汲冢書》所揭示的真相,讓人震驚!原來騙我們的不僅有孔子還有司馬遷呢!

勁爆的《竹書紀年》

  • 堯逼父廢哥,有點像李世民

堯舜禹湯中的堯得位不正。堯是高辛帝嚳的次子,帝嚳晚年老了就出現了「高辛氏衰,天下歸之」。也就是說,唐堯在他父親老年時,就已經為權傾天下了。不過,按照繼位順序,輪不上堯,於是堯的哥哥當時才二十歲的摯繼位。

摯也就29歲就退休了——「帝子摯立,九年而廢。」然後就是堯繼位!為什麼被廢,誰廢的,一想就知道是」天下歸心「的堯。這種情形,是不是和唐朝的李世民有點像呢!


  • 舜逼堯逐丹朱,有點像屈出律朱元璋

昔堯德衰,為舜所囚也。舜囚堯於平陽,取之帝位。舜囚堯,復偃塞丹朱,使不與父相見也。——《竹書紀年》

《竹書紀年》說,堯晚年有點老糊塗了,舜就在平陽把堯給扣了,搶了他的皇位還不完,又斬草除根,又把堯的兒子丹朱給關了緊閉,防止他們倆裡應外合!

《山海經 海內西經》中的記載比《竹書紀年》還殘酷,「帝丹朱葬於蒼梧山之陰。」也就是說,堯的帝位已經讓給了丹朱了,可還是被舜給搶了。

舜之所以能崛起,完全靠的是堯的賞識,並且堯還把自己的兩個千金大小姐嫁個了這個平民百姓的舜。


舜趁機掌握了權勢,學著屈出律就把岳父皇帝給廢了,從而取而代之。朱元璋同樣是娶了郭子興的義女後崛起,在郭子興死後,又娶了郭子興的女兒,並把郭子興的兩個兒子害死,從而大權在握,後來還建立了大明王朝。

  • 禹逼舜驅商均,有點像劉秀、多爾袞。

舜一上台,既對付堯和他的兒子,也對付鯀和他的兒子禹。鯀治水失敗,堯倒沒什麼。也許堯跟鯀是族系比較近「三十年,(顓頊)帝產伯鯀,居天穆之陽。」。

舜上台後直接把鯀列為四凶之一,給殺了。

四凶分別是窮奇為共工,渾敦為驩兜,饕餮為三苗,檮杌為鯀,這四人里三人是因為作亂被殺,而鯀則是失職被殺。

看鯀這個名字,和魚有關,就知道他不僅善於建城(一級建築師),更善於漁獵、治水。

正因為如此,他一個崇伯的首領才被推舉為「水利部部長」的。可這治水的活不好干呀!舜讓鯀治水,那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就是要害死他,完不成根本無法完成的任務,趕鴨子上樹,鴨子摔不死也得殺死。


鯀被殺後,禹非常痛苦,可舜並沒有放過舜,讓他繼續干明知不可為的治水大業。

夏禹這時很像當時被殺大哥的劉秀,被殺親媽的多爾袞,憤恨又無奈,敢怒不敢言。只能好好工作,改進方案,創造奇蹟,為了治水,他三過家門而不入。

禹不是不想家,而是不敢回家。舜隨便能找個理由就能把他給殺了。大禹一邊用心治水,一邊發展勢力,治水成功後,威望高過舜,於是舜就倒霉了,成為了第二個堯,就被取而代之了。

韓非子對此說的很明確,什麼禪讓,不過就是權臣弒君上位而已!

「舜逼堯,禹逼舜,湯放桀,武王伐紂,此四王者,人臣弒其君者也」---《韓非子·說疑》

三、《史記》PK《竹書紀年》哪個更可信

我認為《竹書紀年》更可信,原因有五。

  • 其一、《竹書紀年》在古代典籍乃至甲骨文里有佐證。

比如前邊的《山海經》和《竹書紀年》互為驗證,《韓非子》和《竹書紀年》互為驗證。甲骨文"中宗祖乙"與《竹書紀年》相同,而與《史記》不同。

司馬遷的《史記》別的不說,單單是在記載上,同一個人物就會有矛盾。比如漢文帝與呂王妃的兒子司馬遷一會兒說三個,一會兒說四個,更重要的是司馬遷的《史記》記載不少與古代文獻矛盾,最典型的就是與《戰國策》什麼的有矛盾。


  • 其二、《竹書紀年》更官方,成書更早。

官方的好處就是嚴謹而且參考資料多,而且成書早的話,歷史資料、歷史遺物還有相關人員更好去調查去記錄,很大程度確保了真實性。

更重要的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史官責任心很強,寧可丟官、喪命也要真實記錄,這是非常難得的。文天祥在其《正氣歌》裡明確提到「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講得就是春秋戰國史官的節操!


齊莊公好色,看見美女就走不動,他勾引了齊國大夫崔杼的夫人東郭姜。

殺父之仇奪妻之恨不共戴天,崔杼純爺們,給他的君主玩了一把美人計,把齊莊公及其護衛給殺了,自任相邦。齊國太史聽聞後,直接上了一句「崔杼(zhu)弒其君」!大權在握的老崔,拿著大刀片子逼著他改,這個太史真有種,命可丟,字不能改。老崔砍了齊國太史之後,讓他弟弟寫,他弟弟還是不寫,又被殺了。

接著是老三擔任太史,老崔直接說恁倆哥都是因為不聽話被殺,你要好自為之,不能不講文德。這老三也直接懟,直接寫,老崔服了,就饒了他了。這老三寫好剛出門,就遇到南史公,南史公對著老崔和老三說,他也是來記錄崔杼(zhu)弒其君的!

太史簡寫的是事實,董狐就有點冤枉趙盾了。晉靈公作死大力士殺相邦趙盾,殺手看著趙盾相貌堂堂,舉止不凡,他不忍殺忠臣就自殺了。

晉靈公又給趙盾擺下鴻門宴,趙盾的保鏢很給力,趙盾毫髮無損。這事被趙盾的堂弟也就是晉靈公的姐夫知道了,就找弟弟論理,誰知道晉靈公把趙穿罵的狗血噴頭,趙穿一怒之下把他給殺了。


這事趙盾根本不知道,可董狐就寫下趙盾弒君,趙盾找他理論說,地球人都知道不是我乾的,為什麼冤枉我?董狐直接懟,你在國內,又不懲治你堂弟,不是你是誰!趙盾尷尬地拿《詩經》「我之懷矣,自詒伊阻」給自己台階下。

而司馬遷跟他們相比,真沒有那麼大膽了。前邊說了漢文帝和呂王妃有幾個兒子,我們現在都得靠猜,更不要說直接記錄漢文帝殺妻滅子的事了。

還有司馬遷寫的歷史不是官方的,只是他利用職務之便而寫的,直到他去世多年以後才被後人獻出來。偷寫都寫得欲言又止,又怎麼能和《竹書紀年》相比呢!


四、《史記》的優勢與《竹書紀年》的不足。

《史記》最大的優勢,保存完好,還有多家注釋,並且完全可以保證是司馬遷一家之言!《竹書紀年》的不足也很明顯,最大的不足就是沒有保存下來。

《竹書紀年》記錄雖然博眼球很吸睛,但它的記錄完全不符合儒家所打造的聖君名相的人設,沒有得到官方的認可,只在私人中流行,加上戰亂頻仍,到了元朝《竹書紀年》完全找不到了。甚至在清朝,有學者錢大昕認為這是偽書,學者姚振宗更考證出是明朝副都御史、著名藏書家范欽的偽作,其實並非如此。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竹書紀年》經歷太坎坷了。晉武帝派人翻譯的《竹書紀年》,後來私人又不斷注釋、考證,而宋朝丟失的版本正是這個版本。


到了明朝,又出現了《竹書紀年》可與初釋本、考正本不一樣,被稱為《今本竹書紀年》。

到了清朝嘉慶時,朱右曾想到一個辦法還原,那就是從各種典籍引用的《竹書紀年》彙編成一書,這種方法很不錯。

王國維、范祥雍把朱右曾的方法用到了極致,尤其是范祥雍的《古本竹書紀年輯校訂補》堪稱集大成。

今本的代表作是范欽收藏,古本的代表作是范祥雍輯錄,兩人都姓范,不知道有關係沒有?

  • 司馬炎篡改了《竹書紀年》了嗎?

竹書紀年》的不足還表現在,晉武帝司馬炎組織文臣翻譯者水平不一,這裡所謂的翻譯不只是意思翻譯,而主要是字體翻譯,也就是把戰國時期魏國的文字,變成晉朝的文字。這難免會出錯,還有就是竹簡被燒壞的部分,以及司馬炎幹這活時,有沒私心比如篡改呢?

我認為,司馬炎也許有私心,但他絕不會篡改。自漢武帝以來,孔子在我國文化界、思想界的地位那是至高無上的!這本書,直接打臉孔子,撕下賢相的外衣,更撕下禪讓制的面具,如此這般,統治者怎麼能受得了!


司馬炎本身就是靠著禪讓上位,他的父親、伯父、爺爺靠著賢相外衣上位,這不是連他自己的臉都打了嗎?

  • 不僅如此,《竹書紀年》記載歷史上的伊尹就是霍光、王莽

伊尹繼承了他父親的技術,都是有莘(shen)國君主的私人廚師。伊尹做飯做得好,在治國學習上也有一套,無怪乎有一句話是「治大國如烹小鮮」。

伊尹廚藝驚人,學識也驚人,終於驚動了商湯,商湯三顧茅廬高薪聘請,他才輔佐商湯滅夏。輔佐了成湯、外丙、仲壬、太甲四位君主,是個名副其實的四朝元老,商朝時期的司馬懿!

而《竹書紀年》裡的伊尹則是攆跑太甲,取而代之。太甲捲土重來,死灰復燃,殺掉伊尹,重回帝位。這不是影射司馬家族,並預示他們沒好下場嘛!

還有《竹書紀年》裡的「共和執政」不是《史記》召穆公、周定公共治天下,而是伯爵共國和國君代理天子執政,也就是「共和伯執政」,簡稱「共和執政」。

所有這些真相,足以讓亂臣賊子懼。然而,司馬炎這點比秦始皇大度多了,搶救了《竹書紀年》!這種感覺就像曹操看陳琳罵他的檄文,武則天看駱賓王罵她的檄文一樣吧。

綜上所述,《竹書紀年》的真實性要高於《史記》。當然《竹書紀年》還有一點不足,那就是和《史記》一樣,三皇五帝們都太長壽,這顯然不符合客觀事實。那時的生活條件,能活到四五十就是老壽星了,怎麼可能一百歲左右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