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魯黨爭案:東吳內部一場奪嫡之爭,如何拖垮整個孫氏政權?

青言論史 發佈 2023-01-22T07:40:55.106370+00:00

孫登是孫權的長子,雖然母親徐氏不受寵愛,甚至早早就被孫權休棄,卻仍是孫吳上下眾望所歸的接班人。孫權共育有七個兒子,除了孫登外,次子孫慮已在九年前去世,幼子孫亮此時尚未出生;

孫吳赤烏四年(公元241年),對於孫權來說是一個不幸的年份。這一年,他的股肱重臣諸葛瑾病逝,宗室重臣孫韶病逝;最重要的是,他的太子孫登也在這一年離開了人世。

孫登是孫權的長子,雖然母親徐氏不受寵愛,甚至早早就被孫權休棄,卻仍是孫吳上下眾望所歸的接班人。他的不幸辭世,不僅給此時年已六十的孫權造成了重大打擊,更為孫吳政權的未來蒙上了一層巨大的陰影。

孫權共育有七個兒子,除了孫登外,次子孫慮已在九年前去世,幼子孫亮此時尚未出生;因此此時要遴選接班人,便只能在三子孫和、四子孫霸、五子孫奮和六子孫休里找。孫奮和孫亮兩人年紀還都太小,所以,留給孫權的選項就只有孫和與孫霸這對同母弟兄了

孫登死後,孫和就是實際上的長子,本身就具有優勢;在孫登的遺表里,他也推薦了孫和繼承自己的儲位。因此,孫登死後第二年,十九歲的孫和便被立為太子,弟弟孫霸則封為魯王。看起來,一切都很平穩而合理。

政治的特點總是這樣,看起來波瀾不驚風平浪靜的安排背後,可能蘊藏著驚濤駭浪毀天滅地的能量。孫和與孫霸的矛盾,其實早在封太子的時候就已經埋下了火種:儘管孫和是太子,孫霸只是諸侯王,孫權卻並未對二者的禮制上作出明確區分,並沒有明確突出孫和儲君國本的地位,還是在群臣的力諫下才將兩位皇子的地位有了明確的定位。

有關於為何沒有在禮制上區別太子和魯王,從明面來看,是孫權對這兩個孩子都一樣的喜歡,《三國志》說他對孫霸「寵愛崇特,與和無殊」;但如果從政治意義上看,恐怕就沒那麼簡單了。這對同母兄弟背後,都隱藏著一個龐大的利益集團。

孫和的背後,是丞相陸遜、大將軍諸葛恪、太常卿顧譚(前丞相顧榮之子)、驃騎將軍朱據等人,他們以禮法為基準,維護太子的利益;

孫霸的背後則是驃騎將軍步騭、鎮南將軍呂岱、大司馬全琮、吳安(孫權舅父吳景之孫)、孫奇(孫權堂兄孫輔之孫)、楊竺等人,他們黨附孫霸,意在動搖孫和的太子地位。此外,還有一個不可忽略的變量——孫權的長女,全公主孫魯班。

孫魯班是孫權步夫人的女兒,也是步騭的族外孫女;由於嫁給了全琮的兒子全寄(名字非常有特點),又成了全氏家族的利益代言人。由於步夫人膝下無子,因此數十年不能被封為皇后;而如果任由孫和平穩繼位,那麼對她這一支的孩子以及所代表的家族而言就撈不到任何政治資本,所以,孫魯班必須摻和一腿,而且必須支持孫霸。

孫魯班的第一步,是離間孫權和孫和的關係。這一年,孫權病重,祭祀宗廟的任務就交給了太子孫和;孫和在祭祀完成以後順路去了趟太子妃舅舅家。這就被孫魯班抓住了把柄,藉機向孫權參劾,說孫和竟然擅離職守,是為不忠不孝;又誣告說孫和的母親王夫人聽聞孫權重病面有喜色,怕是希望孫權早日賓天,好讓兒子接班。

這一頓挑撥戳中了孫權敏感的神經,他勃然大怒,不久便嚇死了不知所措的王夫人;孫和也驚懼不已,時刻擔心自己會被父親廢黜。另一方面,母親的死沒有讓孫霸收斂行跡,孫和的惶惶不可終日卻讓孫霸覺得有機可乘,在孫魯班的挑唆和步騭、全琮等人的支持下,孫霸開始了對哥哥各種明里暗裡的進攻,準備有朝一日取而代之。

在這樣的背景下,從宗室外戚到宰輔重臣,再到高級官僚甚至基層官員,都在太子和魯王之間選邊站,史稱「中外官僚、將軍大臣,舉國中分」。一場為害吳國數年,其餘波直到吳國滅亡前夕仍在發酵的黨爭之案終於浮出水面。

面對咄咄逼人的魯王黨,太子黨終於開始反擊。以陸遜領銜,顧譚、吾粲等人聯合上書,請求孫權不要擅行廢立之事。已經覺察到兩宮暗鬥的孫權勃然大怒,嚴詞斥責了陸遜(陸遜因此憂憤而死),又將顧譚流放到交州,並下獄處死了吾粲。

這樣的處置措施讓魯王黨彈冠相慶,卻激發了太子黨的鬥爭熱情。朱據帶領著支持太子的將領們齊齊跪在宮門口,請求孫權接見。孫權站在宮城上向下俯瞰,更加震怒,下令將這些功臣宿將每人杖責一百;陳正、陳象二人由於態度尤為激烈,被下令族誅。

至此,太子黨遭遇了完敗,魯王似乎迎來了勝利。但是接下來孫權的命令卻讓所有人瞠目結舌:赤烏十三年(公元250年)八月,孫權賜孫霸自盡,又處死了女婿全寄、外戚吳安等人,魯王黨遭遇了徹底的失敗。

那麼是太子似乎還有轉機了嗎?也不是。孫霸被賜死的同時,孫和也被廢除了太子之位,改由其最小的弟弟、此時方才七歲的孫亮被立為太子。兩年後,在孫權的彌留之際,他似乎迴光返照一般地想要將孫和召回復立為太子,卻被孫魯班等人阻攔,此事也就無疾而終了。

太元二年四月,孫權去世,孫亮繼位。但這並不意味著南魯黨爭的結束,反而是新一輪政治鬥爭的開始:力挺孫和的諸葛恪執政後,大力打擊當年孫霸的黨羽,終於招致宗室大臣孫峻以及魯王餘黨(如孫魯班)等人的一致反擊;諸葛恪被殺後,孫峻以孫亮的名義賜死了孫和,又殺害了一大批孫氏宗親,孫吳大權被他和弟弟孫綝攥在手中長達六年,直到廢黜孫亮、扶持孫休上台後,孫綝才被孫休聯合外朝大臣殺死。

孫休在位期間,南魯黨爭的影響稍有減輕;在他駕崩後,由於膝下無子,就把孫和的兒子孫皓接過來當皇帝。殘忍嗜殺的孫皓繼位後立刻對當年迫害過他父親的人展開反攻倒算,一輪新的清洗席捲了整個吳國朝堂。東吳,也就在這樣一次又一次的內耗中迎來了西晉的六路大軍和自己的終結。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