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不出門,破五不回家」,為啥這麼說,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d東哥 發佈 2023-01-23T09:10:13.653028+00:00

今天是大年初一,民間有這麼一句俗話:「初一不出門,破五不回家」。按人們的理解,大年初一至初五,肯定會出門,因為要去親戚朋友家拜年,這難道不是出門嗎?

今天是大年初一,民間有這麼一句俗話:「初一不出門,破五不回家」。按人們的理解,大年初一至初五,肯定會出門,因為要去親戚朋友家拜年,這難道不是出門嗎?


其實,古人說的:「初一不出門,破五不回家」真正的意思可不是這樣的。它的意思是:大年初一,老人長輩不要出門,要坐在家裡不要外出;而初五最好不要去別人家。為什麼要這麼說,有無道理呢?下面就和大家來聊聊。

一、初一不出門

除夕過後就是大年初一,忙碌了一年的人們也可以休息幾天了,好好享受一下新年的氣氛和快樂。


初一不出門,就是說大年初一不要外出。這裡說的不出門是有所指的,並不是說初一都不能出家門。在中國的年文化中,一般來說大年初一到初三,人們都要外出去拜年,這可是必不可少的過年項目。給父母拜年,給長輩拜年,同輩相互拜年,接受小輩拜年,給紅包壓歲錢。這些拜年活動也是需要出門的。明明要出門,可古人為何還要說初一不出門?

所以,初一不出門,可不是所有的人都不能出門,古人認為,大年初一,家裡的老人、長輩不要出門,要端坐家裡,接受兒女,小輩們上門來拜年。


古人認為,家裡的長輩只要在初一安坐家中,就能使家裡來年福財兩進。

而如果初一出門亂跑,那麼就會「走財漏福」,也就是財走福漏,對家裡不吉利。

因此,從每年的大年初一至初三,基本上都是家裡的子女,小輩外出到長輩親戚家裡拜年。而家裡的老人及長輩初一很少有出門的。

當然,也有人認為初一不出門,指的是初一最好不去鄰居家或者好友家。因為初一的時候很多家庭都在自己家裡祭祖,給自己的長輩拜年,一般是不去別人家的,同時也不歡迎他人到自己家裡來。


在我國的兩廣地區,初一被認為是「窮鬼日」,所以,自己不能去別人家裡,也不歡迎別人到自己家裡來的。

但有一些人,因為種種原因,初一必須要出門,這就會犯了忌諱,怎麼辦?別害怕,這裡有簡單的化解辦法。一是在自己的手腕或腳腕繫上紅色線繩,就能驅邪化惡,消災解禍。二是也可以在家中掛上五行八卦福,這樣也能起到調和陰陽五行的平衡,破除初一出門產生的不良影響,轉災為福。


二、破五不回家

破五不回家,破五就是大年初五,破五不回家,可不是說,破五這天不能回家。而是指初五不要到別人家去。


農曆正月初五,是一個比較特殊的日子,民間稱「破五」。「破五」就是「送年」的意思,過了這一天,生活中的一切也就慢慢回到了除夕以前的狀態。

破五不回家,是因為這一天,民間也稱「趕五窮」,迎財神,「五窮」分別是: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


當黎明來臨,人們就起來放鞭炮、清掃衛生,將初一至初五的垃圾扔掉,寓意把「窮鬼」掃出門。

破五這天也是東西南北中,財富五路通,人們的主要任務是打掃衛生,清理垃圾,喜迎財神回家。而不回家,說的是最好不去別人家,特別是禁忌到一些做生意的朋友家。


俗語「初一不出門,破五不回家」,說的意思大家也明白了,有道理嗎?我看沒有什麼道理。但這並不影響它的延續和傳承。因為,這種習俗充分表達了人們渴望在新的一年裡驅邪除災、迎新納福的美好願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