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鄉烏蘭察布豐鎮市

感興趣的小夥子 發佈 2023-01-27T23:08:09.332085+00:00

豐鎮市西北部,有一條橫貫東西的麥胡圖-土貴烏拉公路,由涼城縣麥胡圖鎮一直延伸到察右前旗土貴烏拉鎮,全長五十多公里。進入豐鎮市境內的第一站,便是三義泉鎮,這裡也是我的家鄉。

豐鎮市西北部,有一條橫貫東西的麥胡圖-土貴烏拉公路,由涼城縣麥胡圖鎮一直延伸到察右前旗土貴烏拉鎮,全長五十多公里。進入豐鎮市境內的第一站,便是三義泉鎮,這裡也是我的家鄉。


橫貫三義泉的麥胡圖-土貴烏拉公路


三義泉鎮東鄰察右前旗土貴烏拉鎮,北靠卓資山縣十八台鎮,西南與涼城麥胡圖鎮及天成鄉接壤,東南與豐鎮市紅砂垻鎮、巨寶莊鎮相鄰。地理位置可以說是「四縣六鄉」的中心地區。2005年豐鎮市撤鄉合鎮之後,現三義泉鎮轄區由原來的三義泉鄉和麻迷圖鄉所轄區域組成,轄區面積364平方公里,鎮政府所在地席麻灘,距市區50公里。

「四縣六鄉」的三義泉鎮


全鎮共12 個村委會,104個自然村,耕地面積56000畝(其中水澆地面積10000畝)。東部以山地丘陵為主,西南部靠近涼城地區為平原地區。所以大量的水澆地以及人口多集中在以鎮政府駐地席麻灘周圍的天德永、三義泉、卓素圖以及東北部的麻迷圖一帶。自然而然,席麻灘也成了這裡相對繁華的「商業中心」,地方雖然不大,但道路兩旁的小商店、小飯館、五金店等等一應俱全,是鎮子上遠近聞名的地方。十里八鄉的鄉親們,也會經常或騎車、或步行、或趕著牛車來這裡買些生活用品。偶爾在路上碰到一兩個熟人,也會閒聊上一會兒。

鎮政府


鎮中心衛生院、派出所、社會民生事務管理中心


鎮政府往東不遠,路南是原來的三義泉小學,路北是中學。現如今的小學校園是原來的一半,原來靠南邊的操場被開闢出來,新建了村委會、衛生所和文化活動場所。記憶中,最初的小學是個西門,大概在現在的衛生室的位置,現在改成了北門。2002年底,在原來的後院新建了新的教室,配備了學校的第一台電腦。那是我們這些村里孩子第一次接觸電腦,不由得有些好奇,紛紛擠上前去觀望。但新教室待了沒多久,第二年開春,我便和家人到了包頭。雖然當時年幼的我只在這裡上了三年學,但現在回想起來滿滿都是回憶。後來陸陸續續很多同學也都去了城裡,有去大同的、有去呼市的,漸漸小學的學生越來越少,最後乾脆合併到了中學的校園裡。

小學與中學之間,是一個十字路口,路口東南角是小學,西北角是中學。中學最初的大門是在南邊,現在改在了東邊。原來的南牆被推倒,改建了一排沿街的商鋪。校園裡的教室也大約是在2002年左右新建的,修建之前曾經進去逛過一圈,後來只是遠遠從大門中往裡觀望過。十幾年前,村里人一波接著一波往城裡奔,為孩子教育、為多掙錢、為更好的發展。漸漸地,校園裡朗朗的讀書聲少了,課間嬉戲打鬧的聲音少了。去年有幸通過鎮政府的大樓,遠遠向下望去,剛好趕上孩子們下課,只見只有兩間教室是開著的,只有寥寥六七個孩子出來玩耍。雖然未曾在這裡上過幾年學,但每每回想起這幅畫面,不由得感慨萬千。

由小學西牆跟往南,沿水泥路走到盡頭,便是一條早已乾涸的河溝。這條河溝由五間窯往西,一直延伸到二道背、永昌茂一帶。偶爾會在盛夏多雨的季節里,有山洪爆發,由東往西一路奔流而下,這也算得上是少有的「水往西流」的盛況了。這條河道也剛好經過我們村。河溝南面是一大片相對平緩的坡地,坡上滿是灌木叢,方言稱為「圪針」。早些年間,這片灌木叢中還不時的有野雞、野兔出現。灌木叢邊上是一片旱地,靠老天爺吃飯的那種。每到初夏時節,漫山遍野的紫色胡麻花爭相綻放,遠遠望去宛如一片紫色的海洋。

沿公路往東,過三義泉村後不遠,路南有條岔路,是通往三岔河和四道咀的,這一帶包括背面的麻迷圖一帶被當地人稱為「東山」。沿著這條路一直往南,在大鴿子溝附近的盤山路上,又有個岔路口,東西一條路是近幾年修的柏油路,被稱作「海四線」。過海四線往南,繞過一個山頭再往東,便是三岔河、亂營灘一帶。三岔河村委會坐落在福祥東北面的山溝里,與福祥東僅隔著一個山頭,翻過山便是福祥東。村委會是在原來的學校基礎上新建的,對面的山坡上有大片的酸刺,深秋時節,一片金黃。由於地處山溝,交通很是不便,前幾年新修的水泥路也被山洪沖刷得七七八八了。一到下雨天,村委會門口的路上滿是泥濘,更別說其他地方了。

這裡盛產莜麵,不同於現如今城裡買到的,這裡出產的莜麵,做出來雖然稍微發黑,賣相可能稍差點,但吃起來筋道,尤其是搭配上當地的純糧豬肉和土豆做成的湯汁,或者配上用甜苣做成莜麵洞洞,甚至用煮熟的土豆做成莜麵魚魚,都是味道鮮美的。除了莜麵,這裡的蕎面也是遠近聞名的。當地人一般會把蕎面做成麵條,或者跟白面摻著用做成蒸餃,比單純用白面做的蒸餃更筋道。

三義泉鎮地形衛星圖


沿麥胡圖-土貴烏拉公路往東,山路蜿蜒北上,翻過一個高架橋便到了麻迷圖一帶。這裡是三義泉東部少有的盆地,所以有部分的水澆地。麻迷圖村委會駐地在牛槽窪,村委會門前一大片平坦的農田,一直延伸到南邊的公路邊。其中種植著玉米、葵花、大豆等作物。麻迷圖南邊是甲拉和十里庫聯以及大泉三個村委會,這些地方的村莊大都在山溝或者山樑的平坦處。土地也多以山地梯田為主。大泉村委會的各個自然村基本上是順山溝分布的,其中個別村莊早已經無人居住,比如李家村等地。這裡與三岔河村委會相隔一座山,陽坡便是三岔河的永昌茂一帶。大泉村委會是建在半山腰上的高地,站在村委會的院子裡,能夠清楚地看到南面成片的梯田,錯落有致地分布在山坡上。

辛苦地與西溝兩個村之間是河道的一個交叉口,兩條山溝交匯在這裡,這便是海流素太村委會的所在地海流素太。海流素太這個名字來源於蒙語,譯為「蘆葦之地」。這裡背靠大山,山底地勢平坦,村前的河道尚未乾涸,潺潺的泉水伶仃作響。據記載,村北的高地上曾經有座「奶奶廟」,但如今早已不復存在。這裡之前也曾繁華過,家裡保存下來的一張四世祖兄弟五人的老照片,據說就是在那裡的照相館拍的。

卓素圖村委會位於三義泉鎮的西北部,也是整個豐鎮市的最西北角。這裡地處豐涼卓三縣交界處,晉王溝和卓素圖是這裡人口相對集中的幾個大村子。東北部的幾個村子甚至早就沒有人定居了,村裡的耕地也都給附近幾個村子的人耕種了。由於姥姥的娘家是在北面的腦包,所以小時候經常跟母親一塊兒去老姥姥家玩,也經常路過這裡。早些年,這裡便修了水泥路,路兩旁種滿了松樹、柳樹等。巧合的是,這裡的晉王溝與巨寶莊鎮張字村委會的晉王溝同名,只是這裡的晉王溝村子更大些。

可以算得上自小就離開這塊土地,所以雖說是這裡的人,但還有很多不了解的人和事。這地方雖然不大,也比不了城裡的繁華,但要說到這裡的人和事,恐怕是三天三夜也講不完。所以只挑選了幾個本人相對熟悉的地方來寫。離開這裡已經十幾個年頭了,時常會回來看看,每次回來都愛四處走走。這裡的變化是有的,修了水泥路,建了幸福苑,通了自來水。但似乎又沒什麼變化,草木依然,蟲鳥依然,多的或許只是村口那棵大楊樹的一圈圈年輪。故鄉就是牽動遊子的那根線,無論你走多遠,無論你走到哪,總歸會時不時地回想起這裡,回想起這裡無限的美好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