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河北雜技《龍躍神州》將非遺中幡舞上春晚,彰顯中國氣勢

非遺手藝人 發佈 2023-01-28T10:52:12.095115+00:00

1月21日,河北滄州將雜技《龍躍福州--中幡》耍上了2023年央視春晚,盡顯一場視覺盛宴。短短4分42秒中,傳統雜技與現代元素完美融合,盡現千年非遺中幡的長宏氣勢,仿佛夢回唐宋盛世。

1月21日,河北滄州將雜技《龍躍福州--中幡》耍上了2023年央視春晚,盡顯一場視覺盛宴。

短短4分42秒中,傳統雜技與現代元素完美融合,盡現千年非遺中幡的長宏氣勢,仿佛夢回唐宋盛世。

那時,中幡僅僅是指揮比賽的旗幟,後逐漸成為民間廟會中的一項雜技項目。

2006年,天橋中幡正式被列入非遺名錄,是第一批入選的雜技藝術。

2022年11月,河北就將中幡舞上了全國雜技比賽,脫穎而出,斬獲金菊雜技節目獎,站在了國內雜技界的至高點。

正因如此,《龍跌神州》入選2023年央視春晚,得以將中幡展現在全國觀眾眼前。

01 春晚里的中幡

2023年除夕,群星齊唱《花開種花家》,唱響了2023年央視春晚。

第6個節目,正是河北省的雜技《龍躍福州》,多幅中幡整齊排列,演員手拋腳踢,中幡上下穿梭,令觀眾應接不暇。

只見,高高拋出的中幡,穩穩地落在演員的腰間,不是簡單的「接住」,而是一個漂亮的前空翻後的「接住」,行如脫兔般敏捷。

臂接、頭接、肘接.....

中幡在表演者身上交替挪移,驚險刺激,卻是那樣的整齊與精準。

最小的表演者年僅14歲,他承擔著最高難度的動作,雙人後空翻直接跌上三節,穩穩地站立在搭檔的肩頭,展示出勇士們的大無畏精神。

同時,為了符合現代的氣息,更是將京劇、古典舞蹈、武術等現代藝術,加入古老的雜技中,賦予了中幡新時代的內涵。

正所謂台上三分鐘,台下十年功。

12月22日,河北省按到央視邀約後,馬不停蹄地組織演員陣容,來京參加春晚集訓。

根據春晚要求,原本8分多鐘的節目要縮減到4分42秒,而不能減的是中幡的氣勢與威武。

短短一個月的時間,高難度動作不能刪減,整體節奏需要更加緊湊。

為了完成任務,演員們夜以繼日地一次次排練,一次次修改,節目最終順利通過央視春晚的審核,成功展現在除夕之夜。

02 歷史中的中幡

中幡起源於唐宋時期,本是皇家儀仗隊的一種旗幟,早年被稱為「大督旗」或「大執式」,用於指揮作戰。

在明清時,行軍間隙,旗手們常常揮舞大旗耍弄著各種動作,以去勞頓,鼓士氣。

到了乾隆年間,中幡頂加上了傘蓋,成了皇室迎接外賓的儀仗隊,威武莊重。

後來逐漸流傳到民間,人們喜歡在廟會上表演,在相互「攀比」下盡添絕活,形成頗具特色的雜技項目,世代相傳。

幡分為小、中、碩,小幡3-4米,中幡9米左右,碩幡超過12米。其中,中幡因其大小適中而深受表演者喜愛。

中幡的旗杆超過10米,旗幟呈長方形,上面繡著吉祥圖案,反面還有表演團隊的名稱,在比賽時一目了然。

豪華的中幡,其杆頂裝飾華麗,數層彩釉、鐵錦鍛、流蘇環繞,再配上響鈴,舞動時五彩斑斕,還伴有動聽的鈴聲,舞者更是精神十足。

表演者少可2人,多則數人,動作花樣繁多,足足超過50多種,其中不乏各種驚險動作,每個動作都有著形象的名稱。

比如,霸王舉鼎,就是將旗杆高高拋起,落下時則要用腦門接住,紋絲不動。

金雞獨立則是表演者單腿支撐在地上,單手托住中幡旗杆,堅定有力。

還有龍抬頭、封侯掛印、太公釣魚、老虎撅尾......

中國式摔跤、氣功等技藝也是中幡中不能缺少的功力,能保證運幡自如,行雲流水。

舞者幡不離身、杆不落地,前翻後翻,上跳下躍,中幡在他們的手上、肩上、背上來回飛舞,穩穩噹噹。

表演者相互配合默契,在移、准、快中展示出古代勇士們的勇猛與剛強,表達著他們精忠報國的情懷。

03 中幡的世代傳人

清朝末年,北京天橋聚集著各種雜耍賣藝者,王小辮就是其中一個,他靠耍中幡聞名北京城,因而得名天橋中幡第一人,傳承至今。

那時,王小辮的哥哥是宮中的耍執事,會耍一手好中幡,他就跟隨哥哥學會了此技藝,並將旗面上的皇室圖案改成一帆風順,開始賣藝。

寶三,名寶善林,是北京的摔跤王,當時與王小辮同在天橋賣藝,逐漸喜歡上中幡,拜王小辮為師,得到其終生絕學,成為中幡的第二代傳人。

在寶三手裡,他將擅長的摔跤整合進中幡表演中,並從單人表演發展為多人同時表演,一度成為天橋最受歡迎的節目,名震京城。

寶三收過好幾個弟子,只有付順䘵得到了寶三的真傳,他又傳給兩個兒子:付文友和付文剛。

付文剛15歲開始學藝,從4米半長的小中幡練起,難度最大的是要將中幡穩穩頂在腦門上。

為此,他的腦門每天都要被父親用藤子棍敲打,腫的大包從未消失過,直到長出厚厚的繭子。

功夫不負有心人,付文剛的技藝不斷精湛,在1986年舉辦的首屆龍潭民間花會大賽上,他在一張桌子上將中幡舞動得出神入化,斬獲個人表演大獎,一舞成名。

1988年,付文剛正式成為天橋中幡的第四代傳人,創辦了北京付氏天橋寶三民俗文化藝術團。

多年來,付文剛帶領徒弟們將中幡不斷發揚光大,為更多人知曉。

2013年春節,在「北京風景舞動澳大利亞」活動中,他的中幡表演風靡雪梨。

如今,付文剛的8個徒弟個個練就一身中幡絕活,藝術團不斷接到世界各國的演出邀請。

結尾:

2023年央視春晚,河北《龍跌神州》中的幡面採用的是雲雷紋圖案,取之古代青銅器,完美契合了2023年春晚的主題,寓意平安吉祥。

雜技結尾,18面中幡組成花開寶貴的造型,祝願祖國國泰民安、年年有餘。

天橋中幡,從北京天橋走向了全國,走上了春晚,走出了國門,向世界展示著中國雜技的博大魅力。


參考資料:360百科《中幡》

《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天橋中幡》

作者:ZHL綏萍

編輯:楚楚

關鍵字: